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几万步兵一下子整编成近代化军队工作难度不大量大,难度不大是有数千现役军人及召回一些刚退役军人,一个个师的架子都已经搭好,在填充前这一个个师最低也是班长级别,只要填入新兵就能成为训练部队,经过三个月就能成军。

    另外工兵、后勤、医护等部队或部门也是一个个架子先分开,然后充满缺口勤加训练就成。如此迅速与方法乃是有高质量的老兵,他们一直在培训之中,此时官升一级实在是顺理成章。

    &nbs




第二一二章 乘着火车坐一趟
    运输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流通效率提高,对工农业生产意义极大而已。实际上运输革命对军事、政治上的意义更大,如蒙古人利用马力军队可以纵横在数千里战场,大明利用驿站可以快速传递军情与政令。还有通过船只运输数十万大军才能快速到达战场,并带来充足的粮草。

    有了船带来战争范围的便捷外,最主要是扩大,如这世界五大洲及大小岛屿没有船风马牛不相及,有了船有了跨洲贸易也有了跨洲战争。欧洲人的殖民政策正是建立在造船技术进步、航海技术的进步上。没有船就没有日不落帝国,没有船就没有世界大战。

    只是造船技术再发达也只能控制沿海地带,一深入内地就力量逐步衰减,直至完全丧失。而为了发挥船的作用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对内陆的影响极微,仅是方便了长途运输。

    最大的改造水系,让船发挥强大的作用最伟大的当然是中国的运河。这条运河为大明从南方向北方仅公家粮食就运送了四百万石,约每月二万吨以上,没有这些粮食大明在北京建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而为了运送粮食运河也衍生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漕帮。

    没有运河大明不知要用多少万辆马车及比漕帮多多少人的人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唯一的例外倒是可能催生发展了大明海运,因为海运水师不可能完全衰落,倭寇之祸不可能太烈甚至是可能杀到日本问罪,封海也可能不会推出,还有、、、可能、、、

    一条伟大的运河给予中国极大的运输便利时,也消灭了种种可能性,这是好事坏事的辩证关系。只是可能仅是可能,属于无法挽回只能扼腕痛惜的话头罢了。

    关于运河的有无另一个可能是一条驰道、一辆四轮马车来运这些粮食,或另一个可能性更小的可能因此发明出了火车。

    不过这两个可能性仍然不大,大明的组织力与治国安邦水平太低,往九边运输的运输量极大也不见大明搞出了这两件东西,至于后面一个可能性太扯淡。

    从畜力、车辆、船,运输技术的每一个发展让军事政治变革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些变化让大范围的帝国幅射军事力量与施政效率上还远远不够。

    如传达军情与政令用八百里快递二千里路也要用三天时间,而为此花费的代价非常巨大外也到了极点,还极难在人烟稀少地区维持。

    好吧,传达政令传递军情的代价不小速度却不慢,但二千里路官员上任快马加鞭一个月,一万军队加三个月口粮起码二个月才行,还要大量民夫帮助运输物资,到了人烟稀少地区代价成倍增加也不行。

    这一切都是没有高效的运输技术,有了火车大明九边的军队可以驻扎在二线地区,粮食也不会那么贵而缺。向任何方向增援也不必长途跋涉,不怕赶不上趟;大兵一下云集,用优势兵力碾压敌人才是王道。

    火车是这时代根本还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如中国却是最需要之物。如大明不是军力不行才困守长城,实在是军队无法快速集中到一起,出了长城不是不认方向,而是粮草不足无法持久。

    另外从西部运出矿产、特产等,运入各种商品与粮食等与军事、政治需要同样重要,所以沈磊这些年很看重火车的研究发展,因为有了火车他才能更容易保卫、管理、发展今后中华民族的大本营,另外也能收复与守卫住多事的边疆。

    本来此时世界上因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已有萌芽,工业革命因向殖民地倾销商品同时启程,但大明这方面却是已经落后,又让满清生生打断。就如刚开始的跑步比赛,起步落后一点不算什么时退出比赛一样,彻底放弃就成了彻底没落。

    这个退赛带来百年屈辱,八十年追赶仍然不能完成,肯定是中华民族最刻骨铭心的痛,与白人后世无处不存在的优越感,连明明有人居住的地方也会冠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而这样的标题在世界成为共同认识,连后世中国也同样叙述,实在属于滑稽可悲。滑稽是一个人的家要白人路过看到才算,可悲同是移民白人能叫嚣让华人滚出去。

    这样的话多说无益,倒是火车开发肯定是非常规的,蒸汽机一开始主要用于矿山抽水、提升,过渡到为工厂提供动力,再发展轮船与火车、汽车的。

    这个发展过程一个是随着技术进步与设备完善,另一个是不可能一下就知道用蒸汽机能做到什么。不过这个过程在沈磊这里简化了,因为他有后世记忆及知识,在蒸汽机开发上如往复式、曲轴、连杆、轴瓦等技



第二一三章 开始进行大动员
    火车投入运行试验后沈磊对此不再关心了,反正此时投入使用还早,还自有研制的人员跟踪这次试验,会在半年后提出一些修改,再进行第二辆火车头的研制,他的介入作用已不大了。

    还有这次试验结果比他的乘坐体验好,基本数据是速度每小时在四十公里左右,运输力在一百吨左右。这个数字运力虽然小一点但属于沈磊的计划如此,因为他为了研制难度与机械加工一时难跟上才降低火车头的功率,此时原理方面进一步证实,机械加工设备也差不多完成新一代,这样下面建造二百吨火车头已经具备基本条件。

    当然在大陆上会将四百吨当作火车发展第一阶段目标,而这个目标曙光就在前头,只要部分机械加工设备的升级及全面蒸汽机动力化就行。

    因为此时的车辆制造厂连大型炉子、锻床、车床、热处理等设备都是缺口,说实话整个台湾也凑不起能建造可拖四百吨货物跑四十公里的火车头。但他已经下令三年内建造起能年产这样的火车头三十个,及相应拖车的工厂,这个计划在这时代足够庞大与骇人了,但一完成真正的火车时代也能上路了。

    火车自投入运行性试验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这是因为基隆到淡水的铁路虽然是将来通向台南铁路的一个段落,但此时不可能建造下去的,原因是此时的生产力不足而此时台湾靠海运就可以解决运输问题,这生产钢轨虽然一直不停顿,实际上是为在大陆上铺轨用的。

    所以在台湾很长时间内只有这一段铁路,建设这段铁路也是为了试验而不是为了改善交通。另外钢轨生产此时虽然形成一定的规模,其实也是暂时的,所有用钢铁生产的大户都会在大陆上的钢铁生产基地开始建设后移至大陆,因为台湾的钢铁生产根本原料不足,很快也会搬走,基隆暂时只会保持机械设备与军工、造船等工业。

    还有等火车正式投入运行性试验时已经是崇祯十六年年底了,这时台湾民众被火车吸引了眼球,连台南的欧洲商人、水手也找机会来见识一番,但沈磊此时已接到李自成十月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的报告,心知大明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有无变局就在眼前,无暇分心其他了。

    对孙传庭他还是比较清楚的,因为不少穿越明末的小说提到过他,根据他的事迹看也是属于有些才干的。他组织的秦军算是大明在剿杀义军时最后一支强军,只是被李自成的诱敌深入之计引入包围圈粮尽而败。

    孙传庭之败乃是冒进,实属大明末年军事痼疾。只是数次大战因冒进而败却不定是将帅无智无能,而是朝廷捉襟见肘的财政原因更多些,因后勤不足急于求成、一战成功致使钻进圈套实属老套。

    其实打仗就这几个套路,孤军深入游击队还好,大军深入专找对方主力决战基本上是寻死之路。这些道理孙传庭非不懂,却是有更多因素逼迫他穷追不舍,欲寻得一线胜机,这就如一场一赔十的赌博,没什么本钱只能冒险了。

    可惜孙传庭的秦军虽强却不是无粮仍不散的铁军,更关键大明仅剩下这支敢战之军了,这一败仗退守潼关仅数千士兵,在此孙传庭虽死战却已无力守住,不无意外死战成战死了。

    沈磊在年底前获得的消息就是这些,与他记忆的历史没多少差异。虽然他组织了不少移民让饥饿而死的人少了许多,可毕竟对数千万人口的区域影响不大。

    特别是核心区他的手下也无力进入,不管运粮过去还是收拢灾民主要是在边缘地区,对义军、官军的实力消长影响有限。或者更确实地说应该是缓和了官府一方缺粮状况,同时也支助了义军,因为不少移民是用粮食等物资从义军那里换取的。

    正是沈磊的移民行动对双方有利,加主要是沿长江、黄河、主要干道进行,影响力确实是有限度,所以历史进程也没大变化。

    对历史进程依然如故沈磊的心里倒是放心不小,此时他已经在准备召集第二批新兵,一过年另四个师步兵就开始扩编。而第一批六个师明年二三月就会正式合编成军,这合编也就是说将现在分开训练的骑兵、炮兵、步兵及后勤、工兵正式合成一体,成为真正的一个个混合满编师。

    这一来他的备战计划已经完成了九成多,如果不投入作战军费是小,秘密暴露会引起满清警惕,到时执行第一阶段作战就会存在变数。

    为此担心他才对历史有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愈加关切,等知道孙传庭仍然不能逃脱历史上的失败,仍战死在潼关,就知道历史至今仍无大变。

    &n



第二一四章 静候历史剧重演
    开了年终干部会议,传达到中层,然后各方面都行动起来时第四步第一阶段作战计划才放下最后一块基石。虽然占领区一开始会军管,军官们也进行过民政管理培训,但军队终究要去打仗的,民政部门也要做好尽快接手的准备。

    向中层干部一传达马上整个华夏自治区都知道了,这倒不是干部不保密,而是各种动员工作直到基层,涉及的人多又层次低当然不久就议论纷纷。只不过此时具体目标因保密中层没有告诉基层,让基层议论时猜测不少,还以为南洋方向者多。

    不过此时满清在台湾的代表肯定会担心目标是否是辽东,因为议论一多就连南洋地区征兵不少的情形也在公共场所多了起来。因为台湾与南洋此时大多数虽是移民及物资单向流出多,但运输人员等私下有些透露也正常,只是平时没人关心此时连想带了出来。

    可惜他就算是有怀疑也没有用了,不经过去海洋岛的船捎带他的信传不出去,而此时肯定不会再让满清代表自由活动,连二个被他买通的人也一起先扣留了。

    除了满清多尔衮煞费苦心留下的代表扣下,连欧洲人商船的动向也加强监控外,还有就是渤海湾口加强了巡逻力量,这些就为了遮断满清获悉沈磊这里整军备战而采取相应措施。

    这个可能不得不防,虽然此时距变局不远,终究还是小心为妙,毕竟沈磊为节约财力在最后一刻才暴兵,不似一早就有大量军队,仅这举动也会让人生疑。

    这一来沈磊这里备战的完成度已经达到九成以上,接下来是开了年六个第一期扩编的师将二个一批拉到济州岛进行二个月的合成训练,以及通知所有为移民工作的人要更加小心,特别是此后一年不少地方将发生激烈的政治动荡,不能迷信以前的关系。

    这个警告此时只发给负责移民的几个主要负责人,因为只要护卫队不动手此时移民的人受到敌视与攻击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这个警告只是泛指,要在行动前一个月才会明确什么地区移民会受到何种变化。

    沈磊这里备战工作一点点夯实,中华大地形势仍然依然没什么大改变,皇太极仍然是崇祯十六年九月死了,又仍然是福临继任。值此大动荡前夕一番争吵多尔衮掌了大权,让满清度过了主少国疑极易内讧阶段,在时间段上再次有些‘天佑‘味道。

    而李自成这里攻克潼关复占领西安,于崇祯十七年正月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纪年永昌。建国完成随后传檄‘贵贱均田‘分兵四掠,他亲率大军向北京进攻。

    李自成这次进攻十分顺利,与他的国号一样。这是大明此时如一家庞大的跨国公司破产前夕,有一家规模虽小一点却是因其竞争才致使大明破产的公司前来强行接收一样,绝大多数人就算不急于跳槽,也对换一家公司不大抗拒。

    他们这样想乃是公司看来破产已经定局,不输诚就是随着沉船灭亡。反之现在投过去不及老员工好处多,不代表没有机会,至少性命与工作保住了。

    这样选择无可厚非,公司垮了人要吃饭,改朝换代不是亡天下。只是李自成这老板对一路上投降的武将最为宽容,基本上仍然带着原来的兵员,对文官却是差一点。

    更让毫不抵抗地迎进王师的北京文武权贵没有料到的是李自成对他们不仅没有无条件接纳,而是抓起来酷刑逼交财物。这酷刑比崇祯向大臣权贵求助时有效,据说李自成一下搜刮了七千万两银子左右。

    当然这数字蛮难证实,不过再夸大恐怕也会超过上千万两银子的,正常情形下足够大顺支撑不短时间。不过如此行事激反了吴三桂,而李自成匆匆赶往山海关去平定他。

    后世给吴三桂这个汉奸披了一层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悲剧色彩,实际上是李自成刚愎自用或他手下的牛金星、宋献策等人见识不足,加刘宗敏执行时可能自由发挥太厉害吓倒了已经准备投降的吴三桂了而已。

    历史证明至少李自成此时的行为将已经改换门庭的大明文官权贵吓坏了,这样做即便是没有外患在征服南明时也会阻力重重,不可能再复制他向北京进军时那种人人怀着希望的状况。

    或者说完全撇开旧朝的一切乃是阶级斗争还可谅解,但李自成他忘了还有外患,不久他在西安建国满清就遣使欲约与共取中原,他虽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却不甘将对方的野心不当回事。

    至于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即便是真实也不成为他作了汉奸的遮羞布,实际上他并非无路可走,虽然为大明坚守山海



第二一五章 来去空空才应该
    话说沈磊要在李自成与满清后面做黄雀,但他的这个黄雀决不是指在他们决战时突然出现,打他们措手不及的战役级黄雀。

    这样的黄雀不仅沈磊不想做,实际上做不到。因为满清是有吴三桂掩护并告知地点、时间等才能悄悄接近,直到发动突然袭击。

    这在几十万人的大战中已经达到极限,还亏得吴三桂为清军掩护,还都是熟悉当地的人,加上李自成竟然没有防备这双方合作对付他,至少应该有的警惕与对四周监视也没有才被打个冷不防。

    可沈磊让护卫队到这里来当黄雀一不知何时开战;二不晓何地开战;三不熟悉地形,如此一来什么时间赶到战场;具体什么位置;好不好埋伏或在什么地方好埋伏等等一团糨糊,再说等清军出动再从背后掩杀也没有时间,天黑了。

    当然若知道时间地点等要素伏击败退的李自成肯定行,问题是沈磊此时不想削弱他,至于伏击清军因为在山海关附近也不大好找能伏击的地点。

    况且沈磊要做黄雀乃是战略上的,所以不会想方设法在双方之战中捞好处的,所以知道李自成与吴三桂决裂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启动甲号作战计划。

    这甲号作战计划是从济州岛派出三千骑兵乘船在天津附近偏僻地点登岸,乘此时混乱悄悄或者至少不暴露身份前往昌平一个偏僻山村潜伏起来。

    此举乃是沈磊为了截住李自成逃亡时携带出京的银子,这批银子不知多少但下落后面不见记载。而这批银子即便是只有一千多万两也有个三五百吨的重量,这么多银子李自成运输困难,如不截下很可能如张献忠沉银一样的埋在什么地方至今无法出世也有可能。

    而且他从大明皇宫掳走一些珍贵文物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任其带走一来会损毁严重,二来被掩埋也是不好。另外被清军夺走增加他的财力,使得战争潜力增大,所以沈磊决定动用骑兵将之截下来。

    虽然不清楚李自成从北京搜刮了多少银子以什么形式运输走那条路有多少兵力护送等具体情况,但沈磊知道这事一定会发生就够了,而时间点也不必多猜测,应该就是李自成在一片石败逃回北京后几天,到他自己也逃出北京之前。

    至于多少银子财物无法预知不必关心;什么运输方式只有骡马大车;走什么路不知道方向只有向西;护送兵力不管多少对运输队伍袭击终究有机会。

    因种种考虑,加沈磊看了自己队伍的骑兵训练报告后,下了决心,于一年前找到了昌平的一个山区小村为基地准备了起来。
1...5758596061...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