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纵然晋国要付出惨烈代价,即便咸军取得最胜利,甚至将晋国逐出咸国,咸国国力、兵力、财力将为之大损,这也不符合当下的国策和即将到手的利益。长远计,当下并非废黜西寰最佳的时机。

    咸王籍此发难逼问太子,显然是要迫使太子承认是其不察,放纵西寰内外勾结所致,如此才能顺理成章的提出废黜西寰,让太子无话可说。

    高勋、百里燕轮番劝谏,令咸王极为不快,姜亥以为,至少百里燕应该是赞同的。

    此时气氛沉寂无声,太子已是面无人色,只有干站着惊恐的份,咸王仍不打算妥协,正要再问,殿外焦木华来报:

    “启禀大王,太子妃已到殿外。”

    咸王终于压不住心火,怒道:

    “她来做什么,难道要活活气死寡人,才高兴吗!”

    焦木华大惊,忙道:

    “回大王,太子妃是来请罪的。”

    “请罪!”咸王诧异,立时看向百里燕:“爱卿,太子妃这是何意呀”

    百里燕此时恍然明白,多半是西寰感到情势对她不利,以请罪之名,以退为进,先保住太子妃之位,而后再做谋划。

    依百里燕本意,可以籍此假意提出废黜西寰,灭掉其嚣张气焰,使之今后不再猖狂。

    但问题就出在太子和西寰是夫妻关系,得罪西寰不要紧,得罪太子才是大问题。

    姜蛰固然是绣花枕头,但与西寰感情极深,百里燕甚至相信西寰花言巧语之下,姜蛰能把今天之事抛到九霄云外。

    如果日后要废除了姜蛰,这件事到好办。然百里燕并没有推翻姜蛰的打算,因此如果就此令姜蛰记恨上自己,对日后并不利。

    姜蛰的背后毕竟是西寰,西寰代表了晋国利益,日后由姜蛰登基,依然可以西寰名义,继续维持与晋国、长孙国的关系,一旦公良氏在志国反叛,咸国依仗晋国与长孙国的关系保持中立,同时与公良氏保持暧昧关系,而志国无可奈何。

    如果撤换太子废黜西寰,非但要落入志国的圈套之中,还可能陷入志国、晋、长孙三国的围攻之下,纵然咸国技术发达,但不代表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内可以强大到与三国全面较量的地步,从长远计,保留太子姜蛰与西寰,利益大于弊端。姜璨在百里燕眼中,不过是日后西寰价值丧尽后的备用方案。

    西寰若识相,击溃晋国之后,待其死后,辅其长子登基倒也未尝不可。若是不识相,废了姜蛰一脉,扶姜璨登基称王也顺理成章。

    但废立君主,势必牵扯到国家制度的容忍度和君主与辅政大臣的感情纽带,即便你是为国家利益有千百种理由,废立君主始终是令人忌惮的政治行为,非到生死存亡不得已之际,断然不能轻言废黜。

    如今咸王既要用鼎炀侯开罪一部分地方权贵集团,又要用百里燕废黜太子和西寰,这就等于咸王只用两个人做替罪羊,而所有的日后的罪名,都有百里燕和鼎炀侯担着。

    甚至哪天姜璨为王,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百里燕的人头,到那时,咸国该有的都有了,他百里燕的死活已无关紧要。

    越往下想,这个结果越是肯定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帝王心术。但百里燕却不以为咸王能有如此心术,一定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让咸王出现如此重大的性情转变。

    此时此刻,太子姜蛰似乎是能够平衡咸王的唯一砝码,如果太子姜蛰倒了,那么百里燕有拥立新太子的功劳,同样也将成为推翻太子的权臣,日后必为新太子所忌惮,被新太子子嗣所忌惮,而这不是百里燕所想看到的结果。

    想到这里,百里燕迅速思考着,这时他突然觉得,保太子变得如此要紧,他不得不小心权衡当前与未来的利益得失。

    一番深入酝酿,他小心说道:

    “大王,臣以为眼下晋王尚未退兵,仍有铤而走险扳回脸面之可能,故而太子妃能幡然悔悟向大王请罪,并籍此向晋王表明我国愿重修旧好之诚意,如此既有礼亦有节,还有利于咸国大局,臣以为,太子妃自请有罪,对眼下局势有百利。”

    “是吗!”咸王语带不快,显然不满意百里燕的答复,遂是又问高勋:“高爱,你也如此认为吗”

    “回大王,臣以为应以大局为重,至少也该让晋王退兵,否则继续僵持,今日之胜恐难说是大王取胜。”

    高勋此言模棱两可,看似赞同百里燕举措,实则是太子、晋王、西寰、百里燕谁听了都像是站在他们立场上,谁也不得罪。

    咸王沉默了片刻,来回看着太子与诸人,心中决心难下。

    他也清楚,过了今天,将不再有机会废黜西寰。但比之做政客,咸王是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但绝不是合格的政客。犹豫之下反倒真担心起晋王再次翻脸,让既有的成果付诸东流,于是又倾向于巩固已经到手的胜利。

    “罢了,让太子妃进殿。”

    “诺!”

    焦木华得令离去,少时西寰入殿,且是哭红了眼睛,一副伤心欲绝之色,见咸王便是行大礼跪于身前:

    “父王,西寰有罪,请父王治罪。”

    咸王并不领这一跪之情,冷着脸说道:

    “晋王好大的威风,太子妃何罪之有啊。”




第694章 见好就收
    待离开承宏殿,百里燕拉高勋来到无人处问他:

    “高大人,大王今日是动了废黜西寰之意,你可看出”

    “不瞒永兴侯,大王早有废黜太子妃之意,只是这番时机千载难逢,大王反而不忍,实在可惜呀。”

    百里燕闻讯诧异,他原以为高勋能察觉咸王真实意图,而今却说是咸王不忍,全然忽视了咸王再三向百里燕发难的事实,着实令人费解。

    “高大人真以为是大王不忍”

    “是大王仁厚啊,永兴侯不也顾全了大局,替大王分忧吗。”

    “嘶……替大王分忧高大人,方才你就一点未曾听出大王别有深意”

    高勋不惑,忙问:

    “深意何深意”

    “大王要……”话到嘴边,百里燕又咽了回去:“算了,不提也罢。本官先行告辞了,国政监还有劳高大人主持。”

    “那好,永兴侯慢走。”

    少时,二人分头离开,百里燕越发看不透这宫内的时局。

    离宫路上,看见西寰坐车从镇泰门而出往北门而去,他心里很是清楚,西寰绝不会善罢甘休。

    受备战和晋军围城的影响,城内四门依然关闭,主要干道实行禁街,未禁街地段仍可畅通无阻。路人行人都拥挤在附近的小巷过道话里话外,三句不离永兴事变,舆论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面目,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受到行政和柔性手段的约束在可控范围之内。

    新政推行至今,百里燕陆续完善了一批新法,其中戒严和宵禁划分了若干等级,通过封锁主干道与扼控三岔口、十字路口,定期释放人流,逐级升级戒严,直到彻底实行宵禁和戒严。如若每次都一禁到底,容易打乱原本的经济生产秩序,引起恐慌。

    驱马来到百货堂,受宵禁影响,百货堂总店所在的银杏街已经戒严,来往都有郡兵和戍兵同时巡逻。

    受到公孙岳叛乱影响,城府司马府兵马背着政治污名,特殊时期都从外地调戍兵入城协同郡兵一起协防,籍此牵制城中各营。

    百货堂总店店铺极多,五花八门什么都卖,上至绫罗绸缎珍珠玛瑙,下至笔墨纸砚锅碗瓢盆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但也架不住戒严带来的经济冲击。

    见百里燕亲自驾临,总店的掌柜很是殷勤:

    “侯爷,您怎么有空来了。”

    “我来看看生意。”百里燕翻身下马,将飞羽交给侍从,边走边说:“大掌柜,夫人们在楼上吗”

    “在,不过一个半时辰前安泰侯去了府上,大夫人已经先赶回侯府。”

    “哦,是嘛。”

    安泰侯再次登门,多半是为与长孙国划清关系,毕竟会盟突然改在咸国,是天子默许的。永兴事变,梁国纵然可以说蒙在鼓里,但难逃干系。姬通急需要撇清关系,最好是能从咸国这里得到公开的政治申明。

    “你且继续忙吧,这两日如果没什么生意,就提早打烊,让雇工早点歇息。”

    “诺。”

    百货堂的生意如今已不能用日进斗金形容,都郡全郡每年的所有槽市、商市、榷市三大市的税金,还不及百货堂陔陵店收入的一半,这还是以金银通宝计价的收入,多数情况金银的收入占百货堂现金的六成以上。

    如若加上东原郡轩亭、卤城两地的收入,永兴侯府的经济潜力,不亚于二十年前咸国国库,百货堂无疑是当下最大的金库。

    吩咐完掌柜,徐步走到二楼,隔着很远,能听到唐桃嚷嚷的声音。

    百货堂原本由姜蓉、萧儿和乔馫儿三人打理,唐桃一直陪着肖春玉带孩子,唐桃过门生下百里蛮蛮之后性格张扬不少,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孩子断奶后直接撂给了肖春玉和春柔、春芳带,她屁颠屁颠跟着姜蓉在百货堂经营门面。姜蓉也护着她,乔郡主那里便是不好多说什么。

    百里燕也是发现了,包办婚姻隐患很大,政治包办婚姻就更不用说了。

    姜蓉、乔馫儿无不是包办婚姻,姜蓉这个正室面面俱到什么都管,什么都要伸手,乔馫儿婚前只觉长得美如天仙仿若仙女下凡,但娶回家后发现又是另一码事。

    床上床下都精的很,吃不得一点的亏,床上的损失都要从账面上补,最后都补回了娘家。

    要说最善解人意的还是萧儿,任劳任怨,春柔最贴心,肖春玉天真,春芳没心眼,如果各个皆是乔馫儿这般精明女子,姜蓉准得闹着离婚。

    循声走进内室,只见唐桃浑身上下穿金戴银贵气逼人,满是珠光宝气,但只能用一个土字形容。

    其脖子上挂着一串粉色珍珠项链,手腕戴着白玉镯,耳垂挂着掐丝玲珑的耳坠,头上叉着两支珍珠宝石黄金打制的金钗,指间还戴两个钻石宝戒,宛若暴发户家的阔太太,恨不能把金山银山都搬在身上,以彰显自己的富有。

    其实脚腕上还带着两个一金一银的金银足圈,若不是裙摆遮着,也能露出来。

    “咳咳……”

    百里燕一声咳嗽,顿时引来三女目光,唐桃先是扑进怀里:

    “侯爷,你怎么来了。”

    “戒严了,生意有些影响,我来看看。”

    怀抱唐桃径自坐下,萧儿泡了热茶端来递了过去:

    “当心,还有些烫嘴。”

    百里燕抓着她的手说:

    “萧儿泡的功夫茶就是好。”

    “



第695章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申时四刻前后,姜蓉派人来催,姬通等在府中已是有半天,百里燕不敢继续耽搁,催着三女关张了店铺,先是回了侯府。

    刚进门庭,蒋杰正守在门内等着:

    “侯爷,安泰侯父子还有侯爷的外甥已等候多时,夫人让属下转告侯爷,安泰侯是为长孙国与远征军而来。”

    “嗯,除了此二事,安泰侯也别无他事了。去知会灶房,摆一桌宴席,按六菜两汤两个点心一道水果的规制。”

    “诺!”

    吩咐过蒋杰,百里燕疾步去往中庭。

    想必是姜蓉对永兴城内情所知并不多,安泰侯试探半天发现实在套不出有价值的消息,此时四人谈论更多的是生意。姜蓉也不是善类,很快就扯上广信。

    由于广信的地理位置实在优越,与陔陵几乎保持在一条经线上,直线距离最短,从西海来的货物,一部经过关凌渡口进入内河,而一部分从广信上岸,其他非陔陵、永兴所需的物资,都分流去了东原郡。

    因此广信每年能从港口捞到大量的关税好处,而且一分钱都不要纳税,尽数进了广信公府的腰包,否则以广信的财力,根本养不活六七万步军一万骑兵。

    得丫鬟报信,姜蓉话锋一转不再提广信,转而说道:

    “侯爷刚刚回府,三位稍等片刻,容妾身去迎他。”

    闻讯百里燕归府,姬通精神一振:

    “既是永兴侯回府,我等随夫人一起前去。”

    言毕,姬通三人立身而起随同姜蓉出屋,少时来到游廊下,见百里燕正迎面阔步而来。姬通三步并作两步,先是行了一礼:

    “呵呵,几日不见,永兴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令本侯自愧不如啊。”

    “安泰侯言重了吧,本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哪里能与梁天子一张嘴皮子相提并论,只要梁天子嘴一歪,我咸国不知哪日也会落得孙国一样的下场也未可知啊。”

    安泰侯极是尴尬,强作挤出几分笑颜接话说:

    “永兴侯言过了,天子也有被外臣所惑之时,此番长孙国用心险恶,天子也是上了长孙国恶当,事先毫不知情,还望永兴侯海涵。”

    “呵呵…好说好说。”话音落下,百里燕与姜蓉说:“蓉儿,我让灶房准备了一桌宴席,你令人安排一下。”

    “明白,酒可别喝太多,小心伤身。”

    “知道了,放心吧。”

    吩咐过姜蓉,百里燕引姬通三人去后院,而非刚才姜蓉招待三人的中庭内堂。

    一般而言,前院第一进院用于招待外事和普通宾朋,第二进院和中庭用于招待关系紧密的客人,后院都为家眷生活区和内府私密所在,一般人家极少在此待客,尤其是宅院并不大的人户,只有前院后院,即便是三进院子,后院若不是太大,私密性更强,并不作为对外开放的空间。

    主人如若在后院招待外宾,也意味着极为尊重和看重与宾客的关系。

    永兴侯府的规制并不比太子府小,后院地方宽敞,会客地点从中庭升格到后院,无形中向姬通传达了明确的友善政治信号。

    将三人请到荷花塘中凉亭内,百里燕令人布置席案,先上了两盘糕点做开胃菜。待四人坐定,百里燕先是说道:

    “安泰侯,你我打开天窗说亮话。他长孙与晋国做下此等令天下人所不齿之举,其打着会盟的幌子,未经我王允许,强行在我咸国会盟,且兵临城下攻我永兴,企图迫使我王割让永兴城,此事于情于理于法与礼,哪一条说得通,天子如若不给我王一个说法,恐怕天下诸侯面前也说不过去,安泰侯以为呢。”
1...277278279280281...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