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一月廿八,陈瞿、陈殿父子率水军在永兴城靠港,随船运回一批伤员。
由于马匹都已调往前线,陔陵附近除禁军外,已无战马可以征用,武备营将乘坐水军战船前往丘南郡登陆,再改为徒步。
廿九日,咸王在宫中设私宴为百里燕出征践行,卤侯、轩亭侯、太子及诸王子受邀出席。
永兴事变之后,经过半年多清理,太子党名存实亡,或是外放,或是调离本职,太子被架空,但西寰却没闲着,会盟期间还算老实,但会晋王一走,西寰痛改前非的面目荡然无存,再次露出其本性恶毒面目。
在察觉咸王架空太子不久,其便开始在太子府中以太子名义蓄养门生门客。
当下蓄养门生门客之风盛行,甚至不乏豢养死士。
而但凡是有一技之长者,以其一技之长为座主出谋划策,或是提供技术保障,以博取座主的赏识,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无论是何种一技之长,都与座主有关。哪怕是你是伯乐能相马,只要座主爱马,就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些歪门邪道,专门拉皮条,也能有用武之地。
而权贵士大夫皆可蓄养门客食客,太子也不例外。如百里燕、高勋,便是赵逊门客,范涛则是相国公叔阔中庶子,而公孙岳更是当年咸王太子时的中庶子,助其登基后,一跃成为独揽大权的丞相。
而今赵安陵、宗伯泰也可视为百里燕门下门客,不过这种关系,较为平等,至少百里燕从未将二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
可以说,门生食客投效座主,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奔一个好前程。
当下既没有科举制,也没有定期遴选制,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依赖于贵族阶层自己的代际更新,子承父业,孙袭祖制,一代一代往下传。
因此权贵手中握着极荣华富贵和人事举荐权,但凡想要出人头地,只有投效权贵门下,一旦座主日后得势,其下门人必然受到座主的举荐,一跃入仕途。
而由此带来的弊端也很大,其一人才参差不齐,并没有统一的衡量考察能力的标准,由此导致许多权贵家中门客食客众多,而真正能够办事的很少。由此导致机构臃肿,大量物力被用于豢养食客。
座主一旦得势,势必到处安插自己的门客,而这些门客并非都是合适的人才,许多都是只会耍耍嘴皮,而无实干之才的饭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行政问题将成为巨大的隐患,如贪赃枉法,泄密卖国等。
其二门客之中不乏有才之人,但因座主各种问题,或是不被重用,或是被埋没者众多,众多人才分散于士大夫贵族阶层家中,而不能投入国家运转,既是国家的损失,同时也极大浪费了当下有限的人力资源。
当然,并非门客制没有其可适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青铜时代,人才无疑是稀有的,是贵族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必然的结果。
西寰以太子名义大量蓄养门客,大有另起炉灶,重新搭台唱戏的打算。
这些食客其中不少为晋国人,实则都是以门客名义,从晋国选拔后,转移至太子府的能吏。这些人名不见经传,都是范涛亲自遴选,从晋国各郡征募青年才俊送往咸国,试图日后将咸国宋国化,从下邦变成附庸。
下邦是比之附庸,不同在于下邦还是独立诸侯国,朝政税收拥,内政外交用兵有完全自主权,上邦有驻兵权,并可向下邦索取贡品。
而附庸则彻底沦为傀儡和保护国,丧失一半的内政权和税权,相国甚至太尉由宗主国直接任命,都城驻扎宗主队。
宋王前番会盟,相国、太尉、大司马等内阁众臣无一随行,究其原因,相国、太尉被晋国把持,宋王离境自然不可能没有心腹留守国内,故而大司马旷硕留守国内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700章 战争创伤(1)
受时下大环境影响,教学课程远不及现代教育五花八门的课程的庞杂,只设识文断字和数学,还有自然科学课程。中学堂、大学堂增设简单物理,课程容量精炼,课时极为充实。
得益于当下生活节奏慢,生活内容简单,学制也大大缩短,儿郎学堂学制四年,相当于小学。少年学堂、中学堂相当于初中和高中,学制各两年,大学堂三年,相当于专科和本课,基本完善了教育系统。
大学堂是去年为整合砡工派左右门平衡而设立,暂开数学、简单物理、育人、机械工学、冶金、医学、船舶、商贸财税、土木营造,还有农作等九个系部。
接受中学堂应届毕业生报考,凡有工监、工造官及砡工派推荐者,满足识字和基本数学能力,或是有八年从业经验的工匠,也可放低要求进入大学堂深造。
此外社会人员也可报考,只要有一技之长者,哪怕并没有开设的系部,都可以入学深造。
其中医学是六年制,分草药医学和内外科,授课地点在益草堂,六年后实习三年,共计九年才能独立执业,医学部同时也接受社会郎中报考和深造,也是为数不多对社会开放的招生专业。
陔陵如今先办五所儿郎学堂,四年后再办两所少年学堂,待等第一批陔陵生员少年学堂毕业,再办两所中学堂,而后逐年增加学堂数量,扩大招生规模,然后制度化,每年定期招生、升学,十年内,陔陵将是集文化教育与商业为一身的商业型政治中心。
到那时,永兴工业中心中、高级教育,规模将是现在的数倍,籍此两城为中心,逐步推向全国,届时如今所面对的所有政治阻力,在教育思潮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彻底打破时代的枷锁,旧贵族权利阶层时代将彻底动摇。
这是百里燕给旧贵族开的一剂慢性毒药,既然无法以政治手段改变现有政治弊端,就只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手段,于不知不觉间温水煮青蛙。
当这股力量渗透到社会行政每个角落,变革将以其历史的宿命,不可避免的从幕后走上台前,拉开时代向前发展的序幕,一切阻挠时代的个人和集团,终将被消灭在历史烟波浩渺的长河中,不留一点印迹。
季锦昇有先见之明,以其思维,也只看到教育所背后的冰山一角,西寰大肆招募门客图谋朝堂,殊不知百里燕日后门下学子遍布天下,以一人之力,用天下之人。
一月三十一日,武备营在永兴城登船,经永兴河入迷龙河,再入彤河在丘南郡穗城以南登陆。
穗城古有“粮穗之乡”的美称,丘南郡因丘南郡南部海拔突增而得名,平均海拔达到了一千五百米以上,受内陆气候和海拔共同影响,当地气候温润,夏季不是太热,而冬季不是太冷,偶尔霜冻和降雪。
当地每年能种一季稻米,冬季再种一季小麦,麦产要比北海地区多得多,同时当地也是咸国棉花的主要来源,虽然棉花品质不及内陆地区,但解决了国内部分纺织业的原料,不至于战时被封锁后原料彻底断绝。
陈瞿、陈殿父子跑船娴熟,想起当年在婆嵩、松迪亚两省行船,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倘若是陈家父子统帅水军,兴许会更顺利,战术不至于受地形牵制。
砡工派所造的五千石大船,近年来陆续下水六十多艘,形制承袭了传统结构,没有多大改动,但中原战船多数是头大屁股大,内河行船问题不大,海上行船浪高风疾阻力大,速度慢得多。
百里燕参考风帆战舰和现代流线水体结构,前年手绘了几幅素描,让船坊和砡工派先行攻关制造两艘三千石船,以供海上测试,同时继续承袭传统形制结构,开建一艘万石船,以积累大船制造经验。
长孙水军在缴获“天船”之后,以中原船为母板,制造了仿制的两艘五千石的炮舰,各装三十多门十一斤炮、十七斤炮,分上下两层甲板装炮,但其拿来主义的劣根性却是丝毫没改。
天船左右舷侧的炮窗是圆孔,长孙军想当然的加以仿制成圆孔炮窗,然方形炮窗更有利于人类的视野,而圆形炮窗显然是另一个物种,为方便自己而设计的。
百里燕与陈家父子见面机会并不多,陈瞿、陈殿常年跑在内河,会盟之前在北海洋面打了半年的海盗练兵,其对长孙水军的两艘炮舰印象极为深刻,此番得见百里燕,多次提及建造炮舰,百里燕没有答应。
原因不外乎三点,其一当下焦点集中于消化占领地,国库、钱坊刚有些宽裕,没有那么多钱粮用来造炮,重点仍是稳定民生,发展国内经济。
其二,当下火炮射程趋短,受制于工业化采矿和炼钢规模制约,铁价降不下来,成本仍然精贵,步军尚且不足用,水军根本顾不上,国库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钱。
最后从长远计,炮钢和新式舰船,三五年之内有望突破瓶颈,现在置买家当,五六年后技术指标全面落伍,到时再添置新的,既劳民伤财,又得不偿失。
长孙国两艘炮舰近七十门炮,本钱都不止一百五十万寸银或是等价的货物或铜钱,其十多年也就造两艘,在技术生产力严
第701章 战争创伤(2)
武备营一路边走边训,新募的一千少年军的情况分化的很严重,既有知识层面的分化,也有阶层的分化。
永兴城少年子,无论识字率还是知识面,较其他少年子素质高得多,而权贵豪强子弟大字认不全者十之三四。
豪强权贵子弟往往聚成一团,永兴城少年子自己也有群体,此外书香门第世家,则倾向于权贵子弟团和永兴子弟团,在百里燕看来,前者是投机分子,后者具有一定的冒险和求知精神。
少年子每人配发制式短刃横刀与匕首各一把,急救包一个,指南针一个,双肩背包一只,甚至奢侈到五人一组配有四倍望远镜一只,每五十人有六分仪一个。
所有少年子不问出身家世,一概打乱编入步兵科,编为五个组,适时零星调整建制,抽调那些更聪明,更有纪律性,接受能力较快的中上游份子,编为两百人的新锐。
这个名额并非一成不变,优胜劣汰以促进人员的竞争和流动,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将有限的优质军事资源,分配给那些更优秀的少年子。
步兵科一年期满之后,各少年子依个人能力和特质,再次分配专业,分流至炮兵科、水兵科、后勤科、骑兵科、侦伺科或是留在步兵科继续培养。
抵达硕天已是三月初二,赵逊在硕天治所略备了薄宴,为百里燕洗尘。
“此行一路走来,沿途凋敝之惨状,永兴侯可是看到了吧。”
“嗯,为此沿途巡查了地方,赈济了一些灾民,为此还耽搁了不少时日。丘南南郡甚惨,沿途所过之处无不是满地饿殍白骨千里,方圆数百里无人烟,比比皆是,说是惨绝人寰也不为过。”
百里燕沮丧道,情况比想象的更惨。赵逊同样并不乐观,他说:
“彭源郡人口虽多,然叛乱之事仍频发,要彻底恢复农耕,尚需两年,而据叛军俘人与细作所报,上关、甘府两郡还有两百五十余万人丁。
而眼下仅彭源一地,今年丘南、彭源全年所需赈济口粮至少两百万石,本帅担心攻取甘府、上关之后,国中将无粮可用,你此行前大王可有安排”
百里燕摇着头,一脸难色:
“战前在下早与大王严明利害,取两郡为宜,至多三郡。以咸国储粮与国力,三郡已是极限。如今再取甘府,便是四郡。
如此一来,每年国库所需拨付的赈济粮草至少有三百万石以上缺口,倘若只有百万石,尚可从他国购入,而今达三百万石,半数只能从本国解决。
而且这还不算日后招降纳叛,归附叛军及妻小,倘若将一干人等核算在内,缺口怕是高达四百万石。
在下来时,路上思来想去无非只有三法。”
“哪三法”赵逊追问。
“一是不惜代价扩大筹粮,南境有大量土地种植小麦,可从南境御客手中购买军粮,但价格将会高得多,因为路途遥远。其二,战后辎工营与民夫尽数驻留彭源郡屯田,如此可解燃眉之急。
第三,抢粮。德康、甘府两郡本为黑巾军第一大粮仓,彭源、上关、下关、昌尹郡等郡又是产粮重镇。以三十年前平常年份官粮所得计,约是咸国七郡之地承平期的一点五倍还要多。
志军出兵之后,叛军便将诸郡粮草与百姓半数口粮运过了江,囤积于德康郡,虽不知有多少,但以六郡人口及数十万兵力推算,保守估计也得有七八百万石之多。
志军日后过江,多半不会占领德康,而会让给长孙,但倘若时间充足,志军定会攻入德康劫走钱粮,留给孙国一片白地,故而我军有必要过江抢粮。”
黑巾军撤退彭源时,彭源郡多数储粮和钱款被转入了万川,又经万川转去了甘府,再由甘府过江去了德康郡,整个思水江以东孙国旧地已无多少可调粮草,所以咸国得到的彭源粮草匮乏,都要从咸国本土转运储粮,如此也迟滞了咸军西进步伐。
此前的打土豪分钱粮的办法,进入孙国之后基本失灵。
赵逊抄没了彭源全郡几乎所有恶劣官绅土豪阶层的家底,也没掏出二十万石粮,五万金银,比之当年掠夺婆嵩、松迪亚相比,当地一郡还抵不上金雪狄人一座城池的富庶。
战前百里燕深入评估孙国情况,打下两郡,经济上最为核算,去年如若强攻,今年多半已经拿下万川。
而拿下三郡,将十分勉强,现在要吃下四郡,粮食缺口至少三百万石,这还是每年的缺口,按此缺口至少需要补贴三年,千万石以上的口粮的缺口,已不是十万辎工营能够填上的窟窿。
靠进口,各国如今都在用兵,战后都要抚恤赈济,谁家里都不凑手,纵然有钱,价格也不会便宜,唯一可以相对低廉供粮的只有南境御客囤积的军粮大仓和民仓。
御客南境囤积粮草以三十万兵马,四年支用量为基数,从635年战事基本平息至今,刨开抚恤和支出,最近两年间粮草收储有所恢复,完全可以从南境筹够军粮运入内地,但价格会很高,可用永兴城的火炮和军火用以交换。
再有,可过江打下德康郡,抄没黑巾军粮草,但恶果也将十分明显。
现在谁都缺粮,黑巾军也缺粮。一旦东线大仓被抄,非但造成黑巾军东线崩盘,加速推进诸侯军在东线战场的胜利,同时也将制造孙国中部地区上千人万人的饥荒,因而此举伤天害理。
“赵帅,在下以为,我军战事若能今年结束,年内咸国还能多抽出两百万石粮,加上国中大仓还剩两百多万石,明年秋收之前问题不大,着重是在盛元两年,各国战事尚未截止,而诸侯粮草都不充裕。因而若能打下德康郡,截获粮草,保守还可支用一年。如此只需再应
第702章 林台大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战争正在火炮推动下变得更为残酷。
城墙挂草泥袋,本是百里燕当年尹秧城防御战,借鉴南宋武备所创。披挂草泥袋后,城墙可抵御三十斤以下落石正面轰击,对付实心弹丸的炮弹亦有效果。
咸军守城术大量泛滥之后,今黑巾军创新性的在草泥袋厚垫入波棱木,如此无疑削弱了弹丸对城墙表面的倾彻。
其原理与给坦克正面、侧面加挂原木同理,都旨在削弱战斗部爆破和倾彻威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