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咸王有令,不得告诉你。”



    言罢,周空昂首阔步转身先走,百里燕猛是一愣:



    “嘿……你这女人……”



    直到多年后,百里燕才得知咸王与周空并没说其他,光聊人生了。周空不说,一是没什么可说,二是说了百里燕不一定会信,三是咸王话里话外另有弦外之音,通过周空之口说给百里燕听,味道和意图将大打折扣,非但不是好事,反可能节外生枝。



    走出百灵园,二人即刻出宫。出永泰门时,一四十出头男子衣着靛色云纹丝锦深衣迎面而来:



    “请问阁下可是永兴侯。”



    百里燕定睛细看来人面生,但能出现在永泰门外定是有些来头,否则外围的禁军早将他轰走。



    “阁下有何指教”



    百里燕问,那男子掏出名帖递来:



    “我家主人有请永兴侯前往百翠阁一叙。”



    “你家主人!”



    百里燕心生警惕,结果名帖一看,“方伯”二字赫然醒目。



    “你家主人有何事”



    “永兴侯去了便知。”



    “那好,你且等着。”



    言毕,百里燕回首与周空说道:



    “周将军且先回府,本侯要去见个故人。”



    “你去就去呗,与我说什么。”



    周空爱搭不理,一副无所谓之色。百里燕无奈摇头道:



    “你呀你,就是嘴不饶人。”



    翻身上马,百里燕随来人去往百翠楼。



    百翠楼是西寰以太子府的名义,效法轩亭馆开设的酒肆菜馆,大致上就是山寨的轩亭馆的菜品和营业模式,对轩亭馆的生意冲击挺大,尤其是不少菜品没有技术含量,看一眼就能怀孕,为此百里燕花费了不少心思,研制了许多秘制辛香料配方烹制菜肴,让百翠楼无法复刻。



    百翠楼坐落于城中核心偏西地段,此前是贫民居所和作坊所在,陔陵经济繁荣后,城西大有向城东靠拢的苗头,城西外围地带如今早已沦为商业地段,并不断向城西聚居区推进,土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日比一日高。



    此前百里燕从未考虑过地价问题,只以为当下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房价问题。



    然城西大规模兼并开发之后,尤其是叛军退往咸西,当年勤王军的权贵势力在陔陵地区扎下了根,眼见陔陵经济日渐繁华,永兴城风生水起生意兴隆,遂竞相在陔陵置业开办生意门店,专做永兴城的贸易。



    于是城内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为此百里燕四年前以永兴侯的名义,将城西买进大量土地以备不时之需。



    一来趁早买地坐等升值,对于永兴侯府这等商业集团根本是九牛一毛,二来日后抛售以打压地价,不至于地价、房价过高影响市政拆迁和城市规划。



    新政眼下只涉及城市以外一切可耕种的土地和非耕地,远未到土地性质完善地步,城中土地仍旧属于贵族的特权地带,无法以行政强行收购和剥夺,动用经济手段加以遏制效果要好得多。



    不久骑马至百翠楼前,偌大的招牌极为醒目。受制于建筑工程技术,当下三层的木质结构建筑并不多见,而这百翠楼正是三层木结构,修建的极为精致巧妙,一楼是酒肆,二楼是开放式餐饮,三楼是雅间。



    将飞羽交给护兵,百里燕随来人前往三楼。待到行至三楼入口,那季锦昇着便衣与十名护卫守在过道外,而三楼间寂静无声,已被提前清空。看到此处,百里燕清楚今天来此的多半不会是方伯,应该是西寰。



    见季锦昇,百里燕抬手略施一礼:



    “季将军。”



    “永兴侯请!”



    “是西寰”百里燕问。



    “殿下恭候多时。”



    “那好。”



    做短暂交谈,百里燕继续往里走。季锦昇此人近年五旬,平日行事极为低调,但私下活动极为猖獗,久居陔陵十多年,季锦昇为西寰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间谍系统,对此百里燕通过御客监视心里十分清楚,然而却不能动用强制力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第805章 妥协与博弈
    百里燕默沉着,目光犹疑不定。西寰看在眼中,她慢慢品着茗香,似乎已经胜券在握,脸上却毫无声色。



    沉寂足有一刻,百里燕突然说道:



    “我咸国能得何好处”



    “王兄退兵,难道还不够吗。”西寰反问。



    “当然不够!”百里燕坚决否定了西寰的筹码又说:“晋王发兵最终只会是两败俱伤。换而言之,晋国作为大国,却不能平服咸国,实则是你晋国败了。太子妃殿下现在想不费一兵一卒,从咸国拿走巨额好处,不觉得很可笑吗!”



    “那燕弟弟想怎样。”



    西寰故作退让,百里燕毫不信她。



    “除非太子妃殿下答应本侯三项条件,否则一切免谈。”



    西寰脸上虽然毫无波动,心里高度警惕百里燕所提三项条件。



    “哦,何条件。”



    “其一,晋国除盐铁外,其他货物任我咸国购买,不得限制晋国货物进入咸国,不得征收或变相征收高额出关税,更不得恶意抬价。



    其二,转给方伯的两成货物中,一切军资、人力、书籍、匠术不在两成之列。其三,晋国北军撤尽数撤离广信。若许三项条件,方伯年后便可取货,太子妃意下如何”



    “前两项好说,北军之事我可做不了王兄的主,况且说撤出广信,北军何处安家!”



    “晋军入咸本为共御叛军,而过去十数年间你晋军非但未帮寸忙,反在暗中助贼攻我,现在又在咸西边境陈兵,太子妃殿下觉得晋军还有脸呆在咸国吗!”



    “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懂什么兵事,撤走北军之事我也无可奈何。”



    见西寰再三推脱不做正面回应,百里燕故作让步:



    “那本侯给殿下指一条明路,让北军移往岁当郡望亲江西岸,尹秧城的对面,如此晋军即能依仗望亲江供应粮草,尹秧城又可供晋军过江消遣,同时晋军仍在咸国境内,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这……”西寰语顿,她迅速拿捏着其中利害关系,随后说道:“事关重大,需王兄决断方可。”



    “那就请晋王考虑清楚之后,太子妃再回复本侯也不迟。告辞!”百里燕略施一礼,不做停留,转身开门离去。



    商营使一职虽然是虚职,既没有政治权利,也没军权,但其主管咸国商品目录详细和商品流通渠道,除铁器和军需品外,届时国内的经济潜力一览无余毫无秘密可言。



    而永兴城建城十数年来,每年的流水账目和出货情况只数人知道核心数据,即便是咸王和内府只清楚每年的收入进项,不知每年创造多少商品,成本几何多少,永兴城自留多少开销,这些都是黑幕。



    咸王能轻易同意设立商营使,既是咸王正以柔性措施逐步回收百里燕对永兴城的管控,同时又在最大原则的尺度内,让晋国窥探咸国国力。



    然窥探是一码事,利益是另一码事,西寰要说服王太后党仍需要利益开路,否则凭什么听从一个外嫁公主的指挥棒呼来喝去,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西寰张嘴就是两成的货物,满足晋国权贵利益的同时,通过经济输出进一步反噬晋国的权利中枢,推升其在咸国的地位。



    待百里燕离开三楼,那季锦昇来到阁间中忙问:



    “殿下,百里燕怎么说”



    西寰脸色一沉,露出狰狞面目,恶声说道:



    “百里燕提了三项条件,若不答应,他宁可与王兄血战到底。”



    “哪三样事”



    “其一,晋国除盐铁外,其他货物任我咸国购买,不得限制晋国货物进入咸国,不得征收或变相征收高额出关税,更不得恶意抬价。



    其二,转给方伯的两成货物中,一切军资、人力、书籍、匠术不在两成之列。最可恶的是第三条,要我北军撤尽数撤离广信,简直岂有此理!”



    “嘶……这第一条倒是好说,第二条也在清理之内,可这第三条让北军撤离广信,那可就是离开咸国啊,好不容易在咸国钉下根来,走了再想进来可就不容易了,大王恐怕不会同意吧!”



    “哼,他倒是算计的精明,百里燕要我将北军撤往岁当郡尹秧城的西岸,美其名曰便于补给。”



    “这个……倒也不差,可岁当郡与志国接壤,如此岂不是成了给咸国看门,挑起大王与志国嫌隙吗。”



    “是如此,但若不答应,百里燕也不会善罢甘休。”



    “此事干系重大,大王本有取广信之意,要让北军移防至岁当,总得有个说的过去的道理。光补给便利,大王和范相面前根本说不过去。”



    “那就另觅折中之法,既能说服王兄,又能让百里燕同意的两全其美之法。”



    “且不说大王不会同意,百里燕既然能提出移防岁当,已是最大的容忍,这恐怕不容易。”



    这时顾晨上前说道:



    “公主殿下,属下倒是有个两全其美之法,要是能成,百里燕与大王都会同意。”



    “哦,快说,是何妙法。”



    “百里燕要北军移往岁当,一是挪地方,二是用我北军震慑志军,令志王误以为咸国于我晋国做了交易,而不敢妄动。但日后待咸国羽翼丰满,其定会将北军彻底赶出咸国。



    此外还有一事公主与季将军恐怕还未想到,那就是岁当郡的贵族、豪强林立,私设关卡雁过拔毛截留税款之事成风,税赋十之六七未进国库。



    而岁当郡又是望亲江与陆路通往志国东部的重要商渠,百里燕将我晋军移往岁当,恐怕还有用晋军激化岁当民情之险恶用心,好助咸国在岁当剪除权贵推行新政。”



    “嗯,顾管事所言有理。”季锦昇肯定道:“若是如此,我晋军移防岁当之后,必然与岁当势力存有嫌隙,久而久之百里燕可籍此为借口整肃岁当,进而扫除新政障碍。”



    “季将军说的是,属下想,倘若我军移防岁当之后,一面结好当地贵族豪强,一面坐断岁当全部财税,冲抵北军部分开销,一面以尹秧城为根基,将岁当变为咸国化外之地,如此岁当实际将成我晋国囊中之物,大王既能同意,百里燕也不易察觉,岂不是两全其美之法。”



    西寰略作思考,迟疑不定拿不准注意,又问季锦昇:



    “季将军以为呢”



    “不知不觉间让咸国失去一郡之地,属下以为此法可行。不过不能立即答应百里燕,待与大王联络之后,再知会百里



第806章 尘埃落定(1)
    当天下午周空不出所料的在街上瞎逛,回到侯府已是天黑。陔陵的生活方式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极大颠覆了传统,说是恍如隔世五百年也不为过。



    相安无事渡过一夜,第二天百里燕、周空马不停蹄出城去追苏洪,于八日后抵达岁当郡望亲江畔的泸溪城,晋国水军盘踞于江面上下游往来行船。



    因陈瞿、黄彻水军仍在甘府、德康两地戒备,百里燕无水军可用,大军到此遇阻,遂征调民船与广信接应商船过江,期间未遇晋国水军阻拦,大军得以陆续渡江。



    渡江只三万人,百里燕令苏洪率两万人继续留守西岸戒备,五万匹战马赶回陔陵,方便赵逊调用。



    广信的三万兵马由胡陌、宋平二将统帅,于十一月底陆续赶到江东肥城,此二人都是姜闵、姜乾心腹,如今皆年逾五旬。



    而想当年百里燕初到广信,他二人正值盛年意气奋发,转眼十多年过去,一代人老去,新一代后起之秀踩着前辈的足迹,悄然间揭开又一个时代的大幕。



    两军合兵之后,百里燕静观王彦飞动静,同时加强两军的整训,并在江东郡与江东东郡边界上日夜进行爆破,籍此震慑惊扰晋军,展示咸军武力,对晋军施加军事压力,遏制其军事冒险的野心。



    晋军的撤兵极不利索,观望和等待的意味浓重。



    西寰是十二月廿一来的消息,这意味着晋国内廷传出撤兵的消息,至少是十二月上旬,从平汤快马传到陔陵,六百里加急走驰道也要半月,然晋军直到盛元641年元月下旬才见有撤兵迹象。中间差了一个半月,晋王的撤兵令从平汤发往北地,就是徒步也不需一个半月。



    足可见咸军稍有迟疑,晋王就是不惜冒着出卖西寰信用的风险,也会进行军事冒险。



    晋军于一月下旬撤兵,至二月底撤尽,西线北军仍驻扎在长孙国观望,等待进一步交涉。



    至此,晋国的军事威胁基本解除,至三月上旬,远征梁国的钟衡、司空南、许扞坐船抵达江东,两年前带走的五万人,回来时活着的只剩下三万两千余人,一万八千余人战死梁国,得到的却是梁天子的出卖和背叛。



    远征军本应于十二月底坐船返回咸国,梁天子以无船可用为由,一直扣押至十二月底局势明朗,梁天子后悔失策,再组织战船护送咸军回国。



    为掩盖其卑劣行径,梁天子不忘给咸王发来国书,大肆赞扬咸国讨贼诛暴的丰功伟业,并此金玉蹀躞彰功业,籍此堵住咸王的嘴。



    盛元641年上半年,中原仍然动荡,晋军撤兵之后,百里燕趁机在江东驻扎下来,整合三部兵马就地春耕施行屯田。



    与此同时,公良氏向西挺进至中郡,至此志国实际占有孙国十二个完郡,两个半郡。咸军过秋郡攻入名田郡,半数土地尽入咸军手中,各地降附者任络绎不绝。



    由于东线的全面崩盘,狠狠从背后捅了愚论派一刀,丧失大量土地后,愚论派与卫国、梁国始终无法谈拢,西线仍在打打停停,直到八月,传出黑巾军接受卫国“招抚”,既招安。


1...327328329330331...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