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自641年至645年,共计安置各年龄段孤儿近六十余万人,国库为此支出钱粮总计折价逾两百余万贯新币,对此一度遭致朝中大臣、权贵反对,抨击百里燕糜费国力却空无收益。
百里燕不为所动,非但不停止拨款,每年还从永兴和侯府追加钱粮八十余万贯,以增加供应收拢更多儿童。
而事实证明,五年后的今天,当年十二至十六岁的少年,如今产生的社会经济收益远要比投下的几百万钱粮更多。
不过也存在有收养家庭克扣养孩的刻薄行为,为此三年前开始,各地陆续实行“定时餐”制度,每月不在下发钱款补助,所有补助下放至各地官府,官府开办官营的食堂,收养孩童统一前往官营食堂就餐。
即便如此,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挡不住冒名顶替者。
但世道就是这样,不可能面面俱到,保证最大范围内的相对基本公平,是任何时代背景下的常态,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
小琦、宁宁进府后,百里燕给了兄妹两人“魏”姓,安排他们念书。蒋杰升任大都督后,百里燕令其统帅武备营,督导摸索新的战法,蒋杰不在身边,百里燕只得让魏琦做了侍卫官。
642年司空南、白郃、苏洪、方亮、田鹏等人升迁后,苏洪被调往了永兴与陆肇负责永兴机密,方亮、田鹏驻扎中兴、泰来、隆盛,白郃在瑞田,司空南调去广信监护麟城。尤其是瑞田、麟城、永兴三地,牵扯军事机密,非亲信坐镇。
同时咸王意在削权,除蒋杰外,司空南、苏洪等人均无实际兵权,而他们追随百里燕南征北讨二十余载,如今年多数过半百,百里燕很感内疚,瑞田、广信算是肥差,也算是他们这么多年战场冲杀的补偿。
打发走魏琦,百里燕只身前往二楼,百货堂二楼对外人仍是禁地,外人轻易上不来。
循声来到议事堂,姜蓉、乔郡主、萧儿、乔丞、丁肃几人围在方桌前喝茶聊天,桌上摆放着丰盛的小吃和糕点,不意还以为是走错了包间。
见百里燕现身,不等姜蓉开口,乔丞立身而起上前道:
“妹夫呀,你可总算来了,就缺你一人了。”
百里燕随手将门合上,往里走边走边说:
“是为金银短斤缺两之事吧。”
乔郡主接话说道:
“可不是,我爹爹都快急瞎了眼,整日住在钱坊命人全部过秤,这不过不知道,一过吓一跳呀。”
乔郡主手舞足蹈表情夸张,百里燕完全想象的出来,乔廉是何种心情,试想百万白银一夜间少了十几万,轮谁心里受得了。
而且少了还不说,还得如数兑换足额白银,这一来一去里外走账就是几十万的倒差价,赔的血本无归。
天下数一数二的轩亭侯府,哪里吃过这等巨亏,百里燕琢磨着兰渊公主很快得进宫跪哭。
待等落座,百里燕继续说道:
“内兄,钱坊金库盘点的情况有多严重。”
“白银少了得有一成二分,黄金少了九分,而这才过秤不到四成,就已少了近十万寸银,小五千的寸金,这要是全部过秤折价白银,恐怕得少三十万根。
三十万根啊,咸国二十年前国库十年都攒不下三
第817章 束手无策
由于贵金属流通存在重量大、价格高、易磨损、搬运不方便不安全的固有的缺点,随着经融交易的不断扩张,商品市场的发达,传统金属钱币的流通滞后于商品经济发展,由此催生了票据金融,既早期的纸币银票或是借贷票据。
随着不断不断发展,纸币应运而生,其也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商品流通的必然结果。
要说使用银票,百里燕当真是给忽略了,至少在他看来,银票这种东西不应该出现在当下。
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流通效率,促使必须有更为高效安全的货币支付与流通手段,众人的议题让他开始考虑印刷银票的设想。
就技术而言,制造含有棉麻的高级纸张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贵金属纯度。
当下白银划分两个成色,黄金划分四个成色,也是为什么会有金银铤、寸金银之分的原因。
当下受制于冶炼技术,贵金属中含有杂质。当下流通寸银的纯度在百分之八十五,银铤的纯度百分之九十二至百分之九十五。
因前者略泛暗色,民间叫灰银,后者纯度高发白,称之为亮银。所谓的雪花银,正是其纯度高而得名。
黄金的成色就杂的多,含量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寸金称七成青,因为光照之下隐有青色。八成左右因其金黄,称之八成黄,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黄金略呈紫黄,称之九紫,纯度百分之九十五的黄金,金中带红,故而称之十赤足金。
眼下各国也无人敢于厚颜无耻的使用纯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黄金,因此七成青已是绝迹,最多的是八成黄。纯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黄金制成金铤交易。
因而各国贵金属成色不同,统一计价后带来的经济影响十分巨大。
除了工业技术问题,百里燕还担心纸币滥发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国内外市场和政治层面的认可。
由于纸币与贵金属挂钩,而贵金属的总量少,当统治阶层利用信息垄断和滞后滥发纸币,外界并不知道国家持有贵金属的总量,而纸币可以无限发行,如若不加以遏制,当纸币印刷远超经济所能承载的极限容量,必然出现通货膨胀。
当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制度约束纸币的发行,但即便是现代社会,纸币的发行受国家意志的控制,仍然是发行无度。更何况是当下君主制度下,个人意志高于一切。
就此问题,百里燕未做直接表态,但有必要尽快做技术和政策的储备,发行与贵金属挂钩的纸币是大势所趋,处置的越晚,市场后果可能越严重。
当晚,太子府中,方旦未能得到百里燕的许诺,让方伯十分恼火,其结果就是一状告到了西寰面前:
“外甥女你看到了吧,百里燕明摆着就是欺负咱们呐,照这么下去,今年你舅舅得赔的血本无归呀。”
“有那么严重嘛!”西寰板着脸说,钱的事她本来不过问,出了短斤缺两的事,她一个女人家,哪里能有什么主意。
这时方旦说道:
“表姐,爹在咸国每年的流水金银得有三十多万,从中得到的利钱利有五六万之巨。其中的一多半都是捎给国内,剩下才是咱家。而今三十多万金银,少说短斤缺两小三万,我爹非但分文未赚,还得倒贴,表姐你说这怎办!”
“能有这么多!”西寰也是吓了一跳。
她很清楚晋国的情况,鼎盛时期国库勾销了一年的年支出用度,一年能攒六七万金银那算是不错的收成,还等是风调雨顺鼎盛时期。
现如今守着咸国的聚宝盆,晋国一年能有十五六万金银的贵金属收益,现在一口气少小三万,搁在四十年前,咸国经济最差时,国库刨开用度之处,两年也攒不下三万金银。
想到这里,西寰忙问季锦昇:
“季将军,能从王兄处弄些精准天平急用吗”
“这恐怕不能。属下虽然常年不在国中,但宫内的事情还是有些知晓的。税司所用天平秤民间无法仿造,也没有。而称量金银的天平秤甚为精密,每年能造数量有限,且许多时候得从砡工派和梁国购进。
据属下所知,晋王宫内能用于称量金银的精良天平秤,也不会超过六十架,而且还不如咸国的精良。”
“这么少!”西寰诧异,忙问:“可方才表弟说,咸王宫仅税金司、税承司、内府、以及各司原有天平秤一百二十余架,皆能称量金银,这还不算钱坊、百货堂和永兴城与瑞田、广信、麟城各地所有天枰,今日百里燕更是一口气送来五十架天平秤,百里燕的天平秤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殿下,这才是百里燕厉害之处。”
季锦昇无奈道,西寰不解问:
“季将军何意”
“殿下难道就未觉得,百里燕在永兴城二十年如一日,好似什么都在做,却又不知其用意,每到看透明白,却已物是人非。当年百里燕在永兴城大搞百工匠术,我等只以为百里燕是在密造兵械,而今日看来,但凡永兴万事商品,无不是百工匠术所造。
而今这天平秤看似简单,实则精巧得很,百里燕轻易拿出五十架,足抵我晋国一国之力。而且据属下所知,咸国天平秤与秤砝,可精至一丝,而我晋国乃至梁国天平秤,却只有一毫,差之十倍。
属下以为,咸国造秤容易,但要得其精髓不易。故而我晋国要得此精良器械,万般困难。”
第818章 集团公司
王眷本是永兴河以东不远处的小村,只因永兴之战让王眷成了勤王军家眷安置之地,尤其是各级权贵当时都带着小妾,因王眷地理位置便利,都安置在此。
此后永兴城建立后,黑巾军退往咸西郡,王眷的后勤意义丧失,然而永兴城的发迹,让王眷成了物流集散地,由于已经渐成规模,而永兴城又不让闲杂人等入城,王眷自然成了商贾权贵进货的落脚点。
同时永兴城对外销货必须有个前哨出货的货栈,王眷有现成的地利条件,于是一拍即合,王眷成了“小商品市场”。永兴城的货源出城堆在王眷,外地的客商在此洽谈生意办理交接。
历经二十年时间,如今的王眷人口虽然不多,却是富人权贵云集的宝地,号称“小陔陵”,久而久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这赌博就是其中一大赚钱行业。
百里燕当政后,基本遏制了赌博猖獗的毒瘤,十年间陔陵赌坊一家未增。同时对于赌坊、妓院等特殊场所,实行许可备案制度。
642年大封大赏的降将都拿到了不菲的安家费,见到陔陵的富裕和繁华,降将心中渐生安逸享乐之风,遂有人在陔陵置业,有人择选择到王眷落户“享受人生”,黄彻则在王眷开赌档。
一则是其本性不改,二则百里燕授意其在王眷开设赌坊,因为当年正值修补税法,百里燕有意将赌坊、妓院纳入暴利行业实行全面征税,遂默许黄彻在王眷收拢吸纳降将的资金,合伙将赌场做大。
王眷虽然城小,但其资本密度不容小觑,尤其是东原、岁当、北海、江东四郡的权贵,当年都参加了勤王,永兴城崛起之后,吃上了永兴贸易的红利,家底不可不为丰厚。
开放王眷的赌博业不仅能将之变为消金窟,瓦解权贵抵抗的意志,同时将王眷变成一个集娱乐消费为一体的新都市,通过征收博彩重税,为国库增加额外收入。
因而过去数年间,百里燕陆续在王眷城内外开设了赛马场、斗鸡、斗牛,试点彩票,还让永兴城制造专业赌具,供应王眷使用。
于是以黄彻为首的降将集团,在短短几年内敛财无数,不仅消除了多数降将的危害,还将当初招降纳叛的资金多数回流到了国内促进经济流通,增加国库的财税,
现在出了短斤缺两的恶件,黄彻的损失不会少,弄的不好,还可能赔本。
安抚了黄彻,百里燕先打发他回王眷,并让人知会王眷的县府,正式出台解决方案之前,黄彻赌坊暂按斤两征税,不计数额征税。
赶到永兴之际刚过巳时,城外的小作坊轰鸣不断。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城池的功能逐渐从军事防御,逐步向工业发展让步。
此前城池多用于保护经济和政治目标,主要核心工坊和政治官僚机构都在城池之内,即便其他诸侯国,目前仍延续此种格局。唯独咸国经过二十年变法,城池功能出现根本性转变。
由于生产力的飞速提升,城墙束缚了城内用地,商业、工业、服务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以行政和基础设施为核心扩散。
而初级产品工坊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则不如商业服务产业急迫,同时商业的发展让城市用地水涨船高,许多城内的工坊面对巨额土地出让金的诱惑,自然有了搬离城区的动力,从而通过拿到土地出让金,在地价更为便宜的外围重新置业,扩张产能。
由此形成商业往城中集中,而占地最大的生产型产业向周边迁徙,直到城中周边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最后就变成城墙外也出现了成片的制造工坊。
永兴城在百里燕管制之下,土地尽数为国有,除民生必须品和生活设施,城内的商业设施极少,绝大多数是工业、教育、官僚机构,因此城内工业极为集中。
城外的工坊,部分是早年对风力水力需求建设,部分是城内无关紧要,占地大,规模大的产业向外迁徙,为城内更多的核心技术重要产业腾挪土地,这也是643、644年百里燕分化产业迁往瑞田、麟城的主要原因。
除永兴城外,陔陵这座商业大都市经过二十年发展,城内早年占地较大的私人工坊,如今多数选择卖地换钱,搬到城外,由此在城外形成大片工坊区和商业易货区,并陆续形成商业地段和居民区。
考虑到当下环境背景和国防需求,扩张城墙劳命伤财,城墙的发展永远赶不上生产力和土地利用发展速度,不可能因为产业向外扩张,就把城墙修到外围。
如果任其城外自由发展,是方便了个体户和私人经济,但打起仗来不仅影响作战,同时经营户的损失不是一般的大,进而导致伤及国家经济。
尽管咸国如今国力强盛,被攻到都城下的可能已经不大,但日后商品经济发展,其他郡县主要大城市同样要面临相同问题,本土作战的可能仍旧存在。
鉴于形势发展,百里燕于644年年底专门出台法令,重新规范了城池外用地的范围,尤其是城下两里之内不能兴建任何可供隐蔽的永久性设施,阻挡射击视野,将城外土地其适当规范起来加以疏导。
进城后,百里燕马不停蹄赶去砡工派总堂,就扩大天平秤与掌门段颂之协商。
砡工派尽数迁入永兴之后,技术路线出现严重分化,以大师程济源为首的左门,是接受百里燕先进教育最早的分支,比右派足早了四五年。
第819章 尖端技术
就百里燕所提建议,段颂之显得很是无奈:
“侯爷兴许知道,本门外收子弟极为严苛。向永兴招募子弟虽说可行,但门规所限制,实难为之。”
“段掌门,此事只是本侯一家之言,如何而为皆由贵派自决,不过本侯建议贵派不如先开道口子,招募一批永兴子弟摸索几年,几年后如何那时再说,现在不用急着就此事开禁,也免得触及贵派门规,不知掌门意下如何”
“嗯,此事容老夫与左右两门商议后,再回复侯爷如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