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督金卫




第814章 灵境岛
    看到这里,百里燕问陈殿:



    “如此之远,陈将军是如何发现的”



    “说来也巧,眼下正值开春,碰上鸟从北往南飞,抵达广坪后,又见广坪东北有鸟群飞来,故而认为东北面定是有鸟群歇脚的陆地,单用二十倍望远镜向东北眺望,却不见任何陆地,故而在广坪补给淡水之后,向北东北航行五百余里,非但未见陆地和岛屿,反而天上鸟群更多,遂又航行一百五十余里,在望远镜中发现有高山,这才发现这座大岛。”



    “嘶……也就是说,此地还是一座岛屿”百里燕追问道。



    “正是,不过太大,与陆地无异。初步推算,其东西最长处有一千二百六十里,南北最长处近九百里,都快顶得上中原四五个郡!”



    众人闻讯大吃一惊,咸王忙道:



    “陈将军,你可确定此地有四郡之地!”



    “回大王,仅是大致推算,并非实地丈量,故而无法确定详细。”



    下刻百里燕问:



    “那岛上情况如何,可有人居住”



    “回永兴侯,岛上实在太大,遍布雨林,并未深入探索,尚未发现有人烟迹象。不过岛上有大湖、河流、水果、野畜,此外岛上西南发现有大片山地,山上有鸟粪山,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甚好,甚好!”咸王好字连连,下刻看向百里燕、高勋二人说道:“永兴侯、高长史,寡人以为即刻派人上岛占了此处如何,以免夜长梦多。”



    “这个……”百里燕犹豫,略作思考说道:“眼下岛上情况尚不明朗,贸然大举迁民上岛恐不太妥。臣建议仍应详细摸清岛上详情,尤其是当地有无瘴气、毒源和土着,以免枉送性命。”



    “如此大岛,万一令晋国占了怎办。”



    咸王不免担心,百里燕却很自信,他说:



    “回大王,晋人断无占据此道可能。”



    这时一旁高勋接话问道:



    “大司农何以如此肯定”



    “眼下此岛消息仅为我等知晓,即便日后由水手泄漏消息,晋国既无船只也无海图,更没有航海必备用具,其水军无法离开海岸一月。而我军如今有远洋海军,备有万石大船,即便中途没有补给,食物、淡水可自持两月。若依托外海淡水水源和果林,在外海航行四月至半年也无问题,而晋国根本做不到。



    从海图上看,此岛距晋国北地海岸直线行船至少一月,往返就是两月多,在没有航海具情况下,其出了海,找得到找不到暂且不论,能不迷失方向便是不错了。”



    百里燕并不主张立即开发大型岛屿,仅从陈殿反应的情况来看,只大致推测出岛屿东西、南北最宽处,构建的一个方形区域,其中包括海域在内,水陆总面积是中国海南岛的八倍。



    如此大的岛屿,很难说没有土着居民,贸然迁徙人口,处置不当将激化矛盾,陷入海外作战。



    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内岛搜索,摸清地理情况和自然资源,寻找平原可耕种的土地,循序渐进的建立居民点,进而占领全岛。



    至于咸王担心晋国出兵占据此岛,并非没有可能。



    咸国近些年的海洋活动,同样引起了北海沿岸诸侯国的注意,尤其是梁国、长孙、晋国。



    咸国把长孙半岛以东外海所有人、无人居住岛屿、岛礁、沙盘占为己有,并竖主权碑以示占有。



    起初并未引起各国诸侯,直到最近两年,晋国的渗透和经济贸易,海归的水手走漏的消息,已经掩盖不住外海的情况,尤其是前年下半年开始,长孙、梁国陆续派遣“远洋”船队前去外海,晋国则在北地外海和东海加快活动。



    不过他们不是去搞经济开发和海上防御,纯粹是为占地盘而占地盘,效法咸国在岛上竖立主权碑,名义上将岛屿占为己有,实际上既无经济利益,也没有军事利益,因此晋国获悉消息后,派人占岛并非没有可能。



    而且如此大的自然岛屿,以大海为屏障孤悬海外,不失为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然百里燕很清楚,这些个诸侯国既没有能力远洋,也没有能力开发。且不说绝大多数岛屿不适合人类居住,即便占岛移民,岛屿面积和有无淡水制约了移民数量。



    退一步说,远洋航海是整体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各诸侯国能在海上自持一月的,放眼中原仅有长孙和咸国,能在海上好吃好喝不生病的,自持两月的,只有咸国。



    咸国海军不仅配备有水果和罐头,还有专业完善的制图技术,精准的经纬仪、机械陀螺仪,辅助以传统的观星航海,能准确定位所有已知岛屿。



    反观其他诸侯国,传统的观星术尚且生涩,制图术仅停留在抽象层面,经纬仪、机械陀螺仪更是没有。



    当然,咸国生产的指南针、司南、望远镜热销中原,从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深海行船的能力,可百里燕可从没告诉他们,指南针其实并不指南。



    任何磁体与星球磁场都存在磁偏角,陆地上尚且不容易察觉,到了海上,缺少参照物的情况下,稍不留神就得带进沟里。



    就当下而言,经营海岛不能一蹴而就,内陆的问题尚未解决,开发海岛并不靠谱。



    百里燕的初衷是摸清海外情况,建立常备海军,抵御来自北半球的海上威胁,只不过是因为发现了鸟粪磷矿和金毛丝蚕,外岛产生了经济价值,让咸王产生了错觉,而过度的投入反而适得其反。



    百里燕的拒绝让咸王沉默了许久,过去片刻,咸王离开地图来回踱着说道:



    “既然永兴侯以为此时占岛不妥,那就暂缓吧。不过该岛如何定名,诸位爱卿可有想法,永兴侯你说说。”



    &nb



第815章 百里芳
    离开广渊殿前往司马府途中,迎面撞上方伯之子方旦。见百里燕,方旦火急火燎上前说道:



    “永兴侯,今早你可是给税承司、税金司送去了一批精准天枰秤。”



    方旦此言一出,百里燕明其来意,遂道:



    “是有此事,方大人有何指教。”



    “近日金银短斤缺两之事闹得家父心神不宁,闻听永兴侯赶造了一批精良的秤,故而想向永兴侯讨三十件用用。”



    方旦张嘴就是三十台天平,百里燕果断翻了白眼。



    今日发往税金司、税承司的天平拢共只有五十台,张嘴就是三十台,当真以为是大路货。



    “方大人,此批天平生产极为不易,本侯手中暂无多余天枰。眼下各地都急需精密天平,短时内恐无法满足尹秧君所需,还请少君见谅。”



    “可永兴后给两司送去了五十台,就不能先调剂给我父亲吗。”



    “那少君可去向晋王禀承此事,晋国堂堂大国,三十台天平还不容易。本侯还有要事在身,恕不奉陪。”



    言毕,百里燕不做纠缠,大步流星夺路而去,只留下方旦干瞪眼。



    天枰看是很简单,做糙一些搁菜市场用,那没问题,但要做精密很困难,至少在当下不容易。



    卫国、梁国正是吃定了各国精密计量用具制造困难,市场普及配备天枰的可行性不高,从而大量腐蚀贵金属,以谋取暴利。



    方伯、方旦父子没什么做官的心得,但整天削尖了脑袋钻钱眼里,金银出现短斤缺两,显然是影响到了方伯的利益。



    去司马堂向赵逊详细转达了咸王意思,百里燕马不停蹄出宫去。到永泰门时,一青十七岁披甲少年牵着飞羽迎上前来:



    “侯爷今日出宫真早。”



    “嗯,准备回府。”



    “诺。不过刚才大夫人让人捎话来,丁财东在百货堂等您呢。”



    “是嘛,那就先去百货堂吧。他也一大把年纪了,出了这档子事,偌大的生意也不好做,不能坑了他。”



    丁肃多年一直跑在各国替百里燕开拓市场,百里燕也不亏待他,每年给他大量的商货供其转手销售,税金司那里也打了招呼,多给政策点实惠。



    如今丁肃老了,三年前从西海回来后,就一直窝在陔陵养老,生意都交给了子孙打理。金银出现短斤缺两,对他国外的生意影响极大,弄的不好还得亏本。



    前往百货堂途中路过议贤馆,只见几个熟悉身影闪过眼前。



    一位白衣直裾青年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左右随扈是杀气腾腾,为首老将军警惕环伺左右,乍见百里燕之际如是见了鬼,忙将目光转过一旁,就好似没看见一般。



    百里燕勒住飞羽,翻身下马走上前去,站在那白衣青年身后咳嗽一声:



    “咳咳……”



    青年闻讯回首猛一愣怔:



    “爹!”



    百里芳吃了一惊,下刻脸涨通红不知如何应对。百里燕负手在后,严肃说:



    “你的书读完了”



    “早看完了,看完就出来逛逛喽。”百里芳一脸无所谓,似乎是应该的。



    这时百里燕又说:



    “看你样子,女扮男装,成何体统。”



    “爹你不也常说吗,女子该有女子的权利,女儿穿男子装束也没错啊。况且说,母亲年轻时不也女扮男装吗。”



    百里芳活脱脱和姜蓉一个脾气,热心政治到处凑热闹,不仅是样貌神似,就连说话的口气,言行举止都不离十,女扮男装也遗传的分毫不差。



    想当年百里燕初遇姜蓉,正是在这议贤馆外,她女扮男装初露头角。



    虽说是有些叛逆,百里燕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这也怪自己,年轻时东征西讨,忽略了儿女教育。



    略作思考,他道:



    “你好端端的来议贤馆来做什么今日又是谁人在开坛,把你引来了。”



    “也没什么,最近报纸上总写些民富国强的段子,现在到处在传各国如若都民富国强,中原何时能太平。”



    都郡发行报纸之后,舆论掌握在官方手中,报纸每月发行三期,陔陵、永兴两地每月发行五期,内容以宣传最新颁布法令和官方释放的舆论消息,尤其是树立君主制的威信。



    因此咸国经济全面好转之后,报纸上放出的消息多数是些歌舞升平的内容,此外还有商业、农业的经济信息。



    议贤馆一度关闭数年,后来重开,637年百里燕建议下,议贤馆增设科普栏,定期更换内容,以宣传生活常识、卫生知识以及新政举措。



    同时适当管控的放开言论,允许士族阶层议论君主之外的违禁内容,也包括允许抨击新政。



    只要说的有理,能切实拿出举措,指证新政弊端的,一经采用见效的,即刻提拔,并由提出者落实执行。



    如此既能集思广益发现问题,让新政更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也能选拔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投生治国。



    为此百里燕在永兴大学堂增开政治、经济、商业三个系部,以培养基础人才。



    且招生不限于应届学生,但凡有才学的社会人才,面试通过即可入学研习治国之道。



    当然,政治、经济、商业关乎核心利益和国家战略方针,对外籍民仍有限制。



    尤其是希望前来咸国一展抱负和雄心的外籍知识分子,百里燕另在陔陵安置,派专人负责培养,真有效力咸国的,任用观察几年后再做长远安排。



    &nb



第816章 经济高度
    由于金属车轴和轴承的投入,如今的四轮辎重车两载重可达三十石,甚至更多,是初期旧型号的两倍,极大减轻了后勤运输压力。



    路上的车多了,运货也就更快更多,商队也就更加频繁,城市更加繁荣,同时无序行车让街道更混乱,惨剧时有发生。



    为便于管理减少交通事故,644年年底,都郡实行靠右行事,陔陵、永兴等大城市设立公共车马场和私人泊车位,但凡入城无特殊和紧急情况,不得驰车纵马。



    见百里燕到来,大掌柜将情况细说一番,小舅子乔丞也到了,正与丁肃在二楼和姜蓉、乔郡主等人商议对策。



    与大掌柜一番交谈,百里燕转身与身边青年说道:



    “魏琦,去给飞羽喂些料。”



    “诺!”



    魏琦是当年从德康收养的少年,和妹妹宁宁一起进的侯府,二人的奶奶在侯府打了几年杂,去年前过世。



    当年鉴于孙国的恶劣环境,百里燕上奏咸王,收拢孤儿,填入咸国本土,以补充咸国本国民人口。



    二十年战争,五年叛乱,让咸国损失人口逾两百万,本国民人口暴降至五百五十余万,连同隐户、外籍、枭民军及其家眷、归附中原民在内,本土七郡人口也才七百多万,严重威胁到政权的稳定和人事任用制度,填充本国人口,成了当务之急。



    一方面将战区的孤儿有计划的迁往咸国境内,寄养在较为富裕的都郡各地,一方面设立官方的孤儿院,收拢十二岁以下的幼儿,十二岁至十六岁青少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筹建劳动营,从事简单的农业体力劳动,安排识字和科普扫盲课程,或是派往广信、瑞田、永兴、陔陵成为学徒,学习行业技术,扩大基础工种规模。



    至于女娃子,基本就成了当下一大福利,对于家有男孩者,女娃养大后就成了媳妇,进了大户人家就是丫鬟女婢,咸王宫为此吸收了八百多女娃,充实宫中用人。



    部分年纪超过十二岁,送往瑞田从事简单的女工工作,尤其是食品、纺织、医药,从小培养成良好习惯,有助于日后实现专业化生产。



    为鼓励收养,朝廷陆续出台有优抚政策,不仅减免部分税赋,每月下发粮款补贴,直到十八岁后政策自动失效。


1...331332333334335...3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