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第一二八章 大海战之十八:一撞之威,竟至如斯!
    撞击的效果,超过了丁汝昌以下舰队所有相关人士的原先的最乐观的预计。

    凯旋号下沉的速度太快了——声威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大舰队的旗舰之一,不过几十秒钟,即消失无踪,冠军号上,有的水兵,特别是岗位在舰艉附近的,当听到舰艏方向传来欢呼声的时候,还不晓得,发生了什么?

    舰桥上,丁汝昌乔百伦狄克多大爱德华等高级军官,自然不会像低级军官和普通水兵那样纵声欢呼——当然,作为主官,他们只有更加的惊喜交加——只是,这其中,一定程度上,惊还多过了喜。

    一撞之威,竟至如斯?

    毕竟,不说学生,就是老师——乔百伦狄克多大爱德华几位,不论服役时间长短,海战经验多寡,没有哪一位是真正执行过冲撞战术的,冠军号撞上凯旋号,到底会发生些什么,谁的心里,都是没有底儿的。

    可以作为参照的战例,其实只有利萨海战费迪南德号撞沉意大利号一例——而是役,费迪南德号是多次施撞,到第四次方才得手的,之后,还纠葛了相当一段时间,意大利号方才沉没。

    岂如冠军号之撞凯旋号者——一撞之下,说翻就翻,说沉就沉?

    哪个想得到?

    还是有人想得到的。

    这就是丁汝昌以上的那位人士——关辅政王。

    关卓凡深度介入了舰队决战作战计划的制定——当然,不是指昨天的那场马拉松作战会议;事实上,早在北京—东京舰队成军之前——甚至,还要更早——早在中法反目之前,对法舰队决战之基本方针,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此方针之确定,须首先明确,舰队决战,在技战术的层面,我对法之最大优势最大劣势分别是什么?

    我军的优势,一定不在操船操炮——海军不必比陆军,海军是高技术军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打磨,方见成色,我海军成军未足三年,老师再高明再尽心,学生再聪明再勤奋,在操船操炮上头,也不好同人法兰西百年海军强国相提并论。

    一定要比,则操船操炮,对于我军,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关卓凡认为,我之最大优势有二——皆不在软件而在硬件:

    一,吨位;二,装甲。

    冠军号为举世唯二之巨舰,而法国海军吨位最大的战舰,亦不过冠军号之六成——比射声号大不了多少。

    而且,我们没法子想象,在将来的中法战争中,法国会将这种国之重器派到亚洲来——又不是赌国运,法国怎么可能为中国压下如此重注?

    再者说了,这种吨位的巨舰,也不大适合过长距离的远航。

    这个时代的大吨位舰只,何以不大适合过长距离的远航,详见第十二卷《干戈戚杨第二百七十三章《大舰大舰大大舰至第二百七十六章《我的醉翁之意,在乎法兰西帝国之最新锐战舰也,在此不再赘述。

    中法战争,法国组建舰队,应以就地取材为主——以其原驻亚洲各地舰只为主,以本土增派舰只为辅。

    法国舰队的主力舰只,应皆为一两千吨的三等巡洋舰——整个亚洲,就没有一条超过一千五百吨的法国战舰在;而本土增派的,如前所述,吨位也不可能大到哪儿去,其中,若有一两条两三千吨的二等巡洋舰,也就算顶了天了。

    即是说,就吨位而言,冠军号射声号二舰,对法国舰队,必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两千九百吨的装甲巡洋舰龙骧级两千四百吨的穹甲巡洋舰策电级,对上法国舰队主力舰只,也会有相当的吨位上的优势。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种吨位上的压倒性的优势?

    仅靠主甲板和火炮甲板上的火炮吗?——当然了,相对于一两千吨的对手,冠军号和射声号的火力配置,也是压倒性的。

    火炮当然要靠,可不能仅靠——前头已说过了,操炮,并不是我军的优势。

    既如此,不消说了——

    撞他娘的呀!

    这个时代,冲撞,本就是海战的重要战术之一;以大撞小,更是最直接最充分发挥吨位的压倒性的优势之道。

    只是,严格说起来,冠军号其实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它没有安装撞角。

    设计勇士级的时候,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想过撞角的事儿——连打炮的差使都没打算叫勇士级去做,又哪里会要它去干冲撞这样子的苦力活儿呢?

    不过,勇士级的舰艏,从龙骨到船壳,都是经过特别加固的——英国人的思路是,俺是没打算去撞人,可是,也要确保,天底下没人能撞的过俺——谁晓得会不会有哪个不开眼的非要在半道上打横儿呢?

    中国人的想法不同于英国人,俺们买冠军号——哦,那个时候,还叫翁贝托国王号——可不是只用来彰显国威的啊!

    中方曾经问过英方:哎,咱们商量一下,能不能加个撞角啊?

    同时补充:这是关亲王的意见。

    英国人心里嘀咕:这个关亲王,看上去挺聪明的一个人,咋老说外行话呢?——在此之前,关卓凡还提出过,这个烟囱的位置,能不能挪一挪?不然的话,距舰桥太近了,不大舒服,云云。

    哎,亲王殿下,翁贝托国王号这种战舰,是既没有必要也不大适合使用冲撞战术的——

    没有必要——翁贝托国王号火力强大,举世无出其右者,不使用冲撞战术,一样胜劵在握。

    不大合适——您看,舰艏伸出一支长长的斜桅,若使用冲撞战术的话,很难保证这支斜桅会不会在猛烈的撞击中受到损害啊!

    关亲王:我只撞吨位较小的敌舰——就是一两千吨的那种。

    呃亲王殿下,又如何呢?

    关亲王:勇士级是有史以来吨位最大的舰船,其干舷远远高于一两千吨的舰船,若翁贝托国王号以舰艏撞击此类敌舰之舰舯,这支斜桅,一定会从敌舰的舷墙上方掠过,根本就碰不到敌舰的舰体,何损害之有?

    这

    关亲王:使用冲撞战术,翁贝托国王号的斜桅,只可能碰到敌舰的桅杆烟囱一类物事——彼此都是又长又细的圆柱体,其中桅杆——翁贝托国王号的斜桅也好,敌舰的立桅也好,皆为橡木所制,都有很好的弹性,就算碰上了,蹭一蹭也就彼此擦身而过了,能有多大的损害?

    咦,说的好像有那么点儿道理哦!

    关亲王:就算发生了些些损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这支斜桅,不过是用来悬挂小三角帆的——我晓得,这种小三角帆,只是一种辅助帆,巡航的时候,用以借助不同风向之风力增加操控便利性而已,即便不悬挂,也未必影响舰船之正常行驶——对吧?

    呃是的。

    关亲王:还有,战斗之时,所有的风帆都要收了起来——就是说,即便整条斜桅撞断了,也不影响舰船的正常行驶和战斗!你看,拿一条没那么重要的斜桅换一整只敌舰,这笔生意,很做的过嘛!

    关亲王虽然振振有词,可是,英国人到底没替翁贝托国王号加上撞角。

    工程师们研究论证之后,认为:加上撞角,翁贝托国王号的力学结构,可能发生某种难以预测的变化,寻常舰船也就罢了,但翁贝托国王号太大了,没人有对这种体量的巨舰进行结构性改造的经验,硬要这样干,难保一定不会出幺蛾子啊!

    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也可能,这只是英国人敷衍关亲王的一个藉口——

    勇士级是英国舰船设计和制造的皇冠上的那颗最大的钻石,是整个大英帝国的骄傲,虽然卖给了中国人一条,但是,若因某人的某个奇葩要求而将之改的面目全非,那也是英国人很不情愿的一件事情。

    不过,为了弥补关亲王的遗憾,英国人对翁贝托国王号的舰鼻进行了特别的加固——又包了一层铜壳。

    亲王殿下,您看,这不就相当于加了撞角了嘛!




第一二九章 大海战之十九:乾坤一掷
    还有,冠军号的舰体太长长达一百二十八米这也是它被认为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的原因之一。

    这个时代的海战,所谓撞击战术,其实都是乱撞接敌之后,混战之中,一边儿开炮,一边儿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抽冷子一头怼到敌方哪条战舰的肚子上?

    这种撞法儿,舰只辗转腾挪进退趋让的功夫,自然要比较过硬些才好,也即是说,从性能上来说,舰只要有足够的操控性灵活性,冠军号的舰体太长,拐个弯儿,都比别人费事许多,似乎,确实并不能算一只很适合执行冲撞战术的战舰。

    然而,哪个说天底下只能有乱撞这一种冲撞战术的?

    为冠军号设计乾坤一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加进拐个弯儿的选项从加速至最高设计航速开始,一直到撞上凯旋号为止,冠军号的航迹,由始至终,几乎就是一条直线。

    只在最后一小段,因为凯旋号向右急转,冠军号才随之略略的向右偏转了四五度。

    不但航迹接近一条直线,而且,在接敌之前,撞击其实就已经发起了加速至最高设计航速,即可视为撞击之发起。

    冠军号的乾坤一掷,完完全全,摒弃了乱撞的思路。

    而这条直线之所以能够建功,原因有三:

    一,有赖于对敌舰队的航线的精确的实时的掌握。

    二,岛屿的遮蔽,使撞击的发起,具有了足够的突然性。

    三,就是对方足够配合了凯旋号眼见冠军号高速冲来,却一直不闪不避,最后虽然醒过神儿来,却已经晚了。

    当然,也不好笑话法国人哪个想的到,你大老远儿的就开始加速,竟是为了过来同我撞个满怀的呀!

    为确保舰队决战时乾坤一掷之一击成功,除了以上种种功夫之外,在纯技术层面,这一两年间,我方还另做了无数的准备和演练。

    一俟《布拉格条约签署普奥之间的七星期战争正式画上句号,没过几天,中国海军便开始同奥地利海军套交情,盛赞奥地利同行在利萨海战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建议双方开展学术交流,以便俺们虚心向您们请教您们赖以建立不世奇功的冲撞战术。

    彼时,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正在感激中国首相关逸轩亲王首倡和平,调停奥普之争在关亲王的大力斡旋下,《布拉格条约中,居然未见奥地利对普鲁士割地赔款之条款,则奥地利虽为战败一方,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真正是感激无已啊!

    受惠至深,些些小忙,岂能不帮?

    于是,弗兰兹?约瑟夫下旨,传谕海军,对来访的中国同行,一定要热情接待,倾囊以授。

    这次学术交流,对相关各方,都意义重大。

    中国海军不必说了两年后,苏窦山海战乾坤一掷之功成,实源自于此。

    而奥地利海军,也是藉着这一次学术交流,才对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的得失,做了系统性的总结。

    最后是英国人作为中国海军的老师,乔百伦狄克多等,自然也参加了是次学术交流;而进入蒸汽时代之后,利萨海战是唯一成功实施冲撞击战术的战例,这一次,在奥地利人面前,英国人也成了学生。

    是次学术交流之成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奥中英三方的不传之秘;中国做为彼时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支新式海军,却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冲撞战术。

    以下内容,摘自学术交流之后,我方英国老师中国学生联手撰写的一份报告;《乱清摘录的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述奥地利海军自己对利萨海战冲撞战术的总结。

    另,该报告原始版本以英语写就,当然也有中文版本,不过,《乱清摘录的这一部分,直接由英文版本翻译过来,因此,并没有部分书友最不耐的之乎者也:

    在利萨海战中实施冲撞战术,并不是奥地利海军的临时起意,相反,战前,他们就对冲撞战术做了充分的思考,并制定了一份完整严密的计划。

    奥利地海军之所以会将冲撞作为利萨海战的主要战术,原因颇为有趣参与利萨海战的奥地利海军军官,绝大多数都没有海战的实际经验;而敌方意大利海军的装备,又远远优于己方,奥地利海军没有把握仅仅依靠炮击取胜因此,不得不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奥地利海军没有想到的是,事实上,论起‘海战的实际经验’,他们的意大利同行,还不如他们呢!

    好,言归正传。

    奥地利海军认为:冲撞战术的主要问题,可分为进攻与自我保护两个方面。

    进攻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哪一类或哪一只战舰适于执行撞击任务?

    二,舰首的桅杆雕像等结构,会在多大程度上削减撞击的威力?

    三,撞击前一瞬,执行撞击的战舰,应达到怎样的速度?

    四,撞击角度以多少度为最宜?

    自我保护方面,需要考虑的,主要也有四个问题

    一,怎样保护舰艏建构?

    二,火炮尤其是侧舷炮的固定:如何固定相关火炮,才能保证它们不因撞击的震动而损坏并在撞击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三,撞击会对战舰最重要的部分发动机造成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发动机不受影响?

    四,怎样防止撞击带来的震动导致的设备松脱?设备松脱,除了设备本身会受到损害之外,掉落下来的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以下逐条展开。

    先看进攻诸要素。

    一,何为适合撞击之战舰?

    参与利萨海战的奥地利铁甲舰,大多下水服役未久,都安装了撞角,都是适合撞击的。其中,‘费迪南德’号位于奥地利舰队阵型最前方,先后进行了四次撞击,战果显著,而自身只是轻微进水,连轻伤都算不上。

    相形之下,另一艘不得已使用撞击战术的木质蒸汽战列舰‘凯撒’号,就要逊色许多了,原因详后。

    二,舰艏结构对撞击的影响。

    奥地利的铁甲舰,为了便于撞击,都取消了舰艏桅杆等设施,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木制蒸汽战列舰‘凯撒号’的桅杆结构,却为传统式样,其舰艏柱和舰艏桅杆对其执行撞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如果不是这些结构的阻碍,‘凯撒号’至少可以撞沉两艘意大利小型铁甲舰。

    而实际上,‘凯撒号’以损失舰艏柱和舰艏桅杆换来的战果,不过是剐蹭坏了敌舰的上层建筑事实上,彼此的损失相差并不大。
1...10601061106210631064...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