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玉狮子
不过,奥地利海军军官们也承认,若‘凯撒号’没有舰艏柱和舰艏桅杆等设施,固然可能给敌舰造成更大的损害,但考虑到她是一艘木质战舰,严重的撞击也可能给自身带来较大伤害。
就是说有些讽刺对于‘凯撒号’这种木制战舰来说,舰艏柱和舰艏桅杆,对敌人和自己,都是障碍;对敌人和自己,也都是保护。
总之,很明显,这一类战舰,不适合执行撞击任务。
不过,‘凯撒号’虽然战果不彰,但也足以自傲了她是世界海军史上唯一一只被铁甲舰包围却能全身而退的木壳战舰。
三,撞击的速度。
奥地利海军军官们有一个共识:发动机应于撞击前一刻停止运作,以防巨大的撞击给发动机带来损害事实上,所谓撞击,是在停机之后,依靠战舰的巨大惯性完成的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停机前的战舰的速度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方面,要足够的快,不然惯性不足,难以给敌舰造成重大损害;另一方面,又不能过高必须保证撞击完成后能够迅速倒车脱离。
利萨海战中,‘费迪南德’号的第一次第二次撞击,停机过早,两次撞击,都只给敌舰造成了有限的损害被撞了两次,‘意大利号’不过损坏了一门炮,弄松了几块装甲板。
第三次撞击,停机时的距离比第一次短得多,撕坏了‘意大利号’的侧舷装甲,但并不致命。
第四次撞击,在离撞上非常近的时候才停机,‘意大利’号被一举撞沉;之后,‘费迪南德’号全速倒车脱离。
与此同时,‘凯撒号’被四艘小型铁甲舰包围,没有空间提速冲撞,因此只能算是‘推撞’到敌舰船舷上,也因此,‘凯撒号’无法给敌舰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四,撞击的角度。
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撞击的最佳角度,应在九十度的正负十五度之内的范围;撞击的最佳位置,应为敌舰的机舱即便不能一举击沉,也能通过震坏其管路导致其瘫痪,成为丧失机动力的活靶子。
但是,保持完好的操舰能力的战舰,几乎不可能给对手留下这么好的撞击机会。因此,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应当采用佯攻战术先佯攻假目标,到达合理位置上,突然转向,冲向真目标,使其无法避让。
‘费迪南德’号对‘意大利’号的第四次撞击致命的一次撞击,撞击角度为八十五度;而基本失败的第一次第二次撞击,撞击角度只有五十度左右,奥地利海军军官们认为,后者的威力,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再看自我保护诸要素。
注:这一部分涉及的技术细节,枯燥繁琐,狮子只择其要点,余者,能删就删了。
一,保护舰首结构。
最重要的是,舵要打直,撞击时不能有方向变化,以免扭伤舰首和撞角。
二,保护火炮。
撞击前要做好准备,将火炮尤其是侧舷炮固定在一定的角度上。
三,保护发动机。
再强调一遍:撞击之前,一定要及时停机!另外,撞击的一瞬间,本舰管路也可能受到震动,导致蒸汽进入气缸,因此,撞击之后,一定要经过检查方可倒车,不然的话,不排除有爆缸的可能。
四,保护人员。
船舱内堆放的各种物品要牢固的放置好。零碎东西不要和人员杂处。撞击前一定要下令相关人员放下手里的杂活。如果可能,应扶握舱壁栏杆等,在即将到来的撞击中,尽量保持住身体的平衡。
第一三零章 大海战之二十: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中国海军受惠此报告至深,不过,在制定自己的冲撞战术时,并非百分百照本宣科。
若照奥地利海军的看法,冠军号一定不是适合撞击的舰只其舰艏建构,仿佛凯撒号,属于传统式样。
但是,经过反复模拟,大伙儿最终都接受了关亲王的看法若冠军号撞击的对象,是一两千吨的三等巡洋舰一类的舰只,则彼此的干舷高度差异甚大,特别是以舰艏撞舰舯的话,撞击之时,冠军号的舰艏桅杆,将从被撞舰只舷墙上方掠过,既不会对撞击造成阻碍,自伤的概率,也非常之小。
事实也证明了冠军号撞上凯旋号之时,冠军号的舰艏斜桅,掠过凯旋号舰舯舷墙,插进后者中桅和烟囱之前的空间,莫说斜桅本身未受任何损害,就是挂在斜桅上的缆绳,也一条未断。
照奥地利海军的看法,撞击之前,战舰必须达到足够的速度,但是,这个速度,也不宜过高因为撞击之后,还得倒车,若速度过高,撞击方和被撞击方,可能会纠缠在一起,这个,容易拔不出来。
但是,冠军号对凯旋号的撞击,是以最高设计航速完成的。
这么做,原因有两点:
一,如前所述,冠军号的撞击,不是接敌之后的乱撞撞击在较远的距离上就发起了,因此,必须保持最高航速,以使敌舰来不及规避。
二,中国海军认为,冠军号根本不必考虑倒车的问题。
奥地利海军之所以要考虑倒车的问题,原因亦有二:
一,撞击发生之后,被撞击方不会立即下沉,敌舰既然还横在路上,我舰自然就要倒车,以脱离接触。
二,若撞击的角度或部位不对,撞角是有卡在敌舰舰体上的可能的,这个时候,自然也需要倒车,方可摆脱纠缠。
中国海军认为,脱离接触的问题,只存在于吨位相差不太大的舰只之间费迪南德和意大利号吨位相若;但是,冠军号发起的撞击,一定是以大凌小,就算被撞击方不会立即下沉,但冠军号也不必倒车才可以脱离接触,完全可以继续前行只要略略偏转,便可将下沉中的敌舰顶到一旁。
同时,这个顶的动作,还可以进一步加速敌舰的下沉。
另外,冠军号既没有撞角,就不存在什么卡的问题。
谁也没有想到,凯旋号被撞之后,一分钟不到,即消失无踪根本就是立即下沉!冠军号非但不必倒车,连略略偏转都不必了。
关于火炮和人员的保护,中国海军则完全遵循了奥地利海军的经验。
火炮尤其是侧舷炮,皆按一定的角度固定。
从进入射程到撞击发生,冠军号一直没有发炮,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法国人以为的速度太快,测距变化太快,难以瞄准难以瞄准确是难以瞄准,不过,不是因为测距,而是因为角度冠军号号上的火炮,都被暂时固定住了,不能任意旋转俯仰,自然就难以瞄准了。
人员保护,也做的很到位。
前文说过,非止冠军号,我舰队所有军舰,桅杆上的一些非必要的横桁索具都被卸了下来;舰上其余非必要的活动的木质构件,除救生艇等必备品外,能拆卸的,也都尽量拆卸,此为防损,即防炮击之损(详见第一百二十三章《鲨齿毕露),也防撞击带来的震动之损防止震动导致构件脱落,伤及人员。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发动机的保护。
何时停机,才能够在保护发动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撞击的威力,包括冠军号在内的相关舰只,已做过无数次实战化的演练,甚至动用过靶船当然,这个靶船,只是略具意思,并不是真叫冠军号去撞一条三等巡洋舰。
总之,为冠军号的乾坤一掷,前前后后,花费了无数心血精力。
一击功成,实非幸致!
有没有b方案呢?
就是说,有没有考虑过冠军号一击不成功呢?
当然有。
如果凯旋号更早些醒过神儿来,是有避开冠军号撞击的可能的毕竟,凯旋号的吨位,较冠军号小的太多,论及操控性灵活性,一定是胜过冠军号一筹的。
不过,即便冠军号一击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冠军号之第一击,所以要采用冲撞战术,而且,不待接敌,远远儿的就开始发起冲撞,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撞沉哪一只法舰,而是要彻底破坏北京—东京舰队的队形
从北京—东京舰队的腰部插入,将之一分为前后不能相顾的两节;同时,逼迫后面的那一节即第二分舰队偏离既定航线,向右即向东转向。
如此一来,北京—东京舰队的队形,就彻底的乱了套了。
凯旋号避开冠军号撞击之际,就是第二分舰队偏转航线北京—东京舰队一分为二之时。
若是这种情形,b方案中,冠军号接下来该如何举动呢?
若凯旋号避开了冠军号的撞击,就说明它已经基本完成了右转,冠军号和凯旋号就基本彼此平行了;与此同时,凯旋号后头的梭尼号,一定也要跟随旗舰右转而右转
若梭尼号的动作足够快,亦将大致同冠军号平行;若梭尼号的动作不够快,则将同冠军号形成一个小于四十五度的夹角。
反正,不论哪一种情形,彼时,都将形成一个三舰同时东向,凯旋号在北梭尼号在南冠军号居中的二夹一的格局。
那么,冠军号该咋办呢?
何用说?自然是全舰火炮一齐开放,左击凯旋右击梭尼啊!
彼时,凯旋号应在冠军号左前方,梭尼号应在冠军号右后方,则冠军号的舰艏炮和左舷炮,轰击凯旋号;舰艉炮和右舷炮,轰击梭尼号。
目下,凯旋号已经不必考虑了,那么,冠军号自然就要全力招呼正在右转中的梭尼号喽!
第一三一章 大海战之二十一:巨兽的咆哮,“自由开放!”
作为北京—东京舰队第二分舰队的旗舰,位于队伍最前列的凯旋号,第一个驶出黄李水道;彼时,凯旋号之后的梭尼号,尚未完全驶出黄李水道,因此,当梭尼号看到凯旋号的敌舰来袭,准备作战的旗号时,虽然按照条例,也悬挂起同样的敌舰来袭,准备作战旗号,以警示后舰,但事实上,因为黄龙山的障目,梭尼号自个儿,还搞不清楚,这个敌袭,到底来自何方?
看到冠军号拖着一个庞大的身躯,一路狂奔,梭尼号上,几乎没有一个人想的到,她竟是过来玩儿碰碰船的!
一片惊呼声中,梭尼号眼睁睁的看着冠军号一头怼上了凯旋号。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梭尼号上还是有人在想:咋回事儿?转向失灵?停车失灵?
还以为是一桩交通事故呢!
接下来,凯旋号极速下沉,转瞬间就不见了踪影,梭尼号才真正瞠目结舌了!
有人甚至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咦,凯旋号哪儿去了?转到冠军号的北边儿被这个大块头遮住了吗?
而直到这时,梭尼号的舰长才真正醒悟过来,大吼,右满舵!右满舵!
之前,因为没有想到冠军号是过来玩儿碰碰船的,就没有完全理解凯旋号急速右转的用意,而凯旋号也没有给出后舰跟上,保持队形之类的旗号,因此,梭尼号颇犹豫了一下,方才跟上,而且,也没有打满舵。
研究苏窦山海战的时人及后人,颇有以为梭尼号此时不应右转而应对准冠军号直冲过去的——此时,梭尼冠军二舰相距已极近,而冠军号刚刚重新启动发动机,舰体又长,一定躲不开梭尼号的撞击。
梭尼号虽然以小撞大,但却是以己之舰艏撞敌之舰舯,未必就把自个儿给撞沉了;而冠军号体型再钜,装甲再厚,被梭尼号拦腰一击,虽然未必沉没,但一定受创甚钜——总之,无论如何,梭尼号其所得,一定不会小于其所失。
当然,冠军号会开炮拦截,可是,因为梭尼冠军二舰相距已极近,留给冠军号的狙击的时间已很短,而这个时代,鱼雷还没有发明出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单靠火炮,冠军号未必就能将梭尼号击沉了。
狮子以为,以上看法,貌似有理,其实纯属事后诸葛亮兼上帝视角:
第一,梭尼号如何晓得冠军号在撞击前主动停车目下刚刚重新启动发动机?
第二,事发仓促,在未有任何心理准备未做任何战术准备的情况下,要求梭尼号去主动撞击一个比自己大七倍的庞然巨物?
就在方才,就在眼前,这个庞然巨物一撞之下,转瞬之间,凯旋号便沉没无踪了!
第三,确实,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单靠火炮,‘冠军号’未必就能将‘梭尼号’击沉了——可是,也未必不能将‘梭尼号’击沉啊!
到底是前者的概率大些,还是后者的概率大些,苏窦山海战接下来的战况,已经做出了明证啊!
原时空,马尾水战,福星号就是想用这一招直取窝尔达号,以死中求活反败为胜的(详见第十二卷《干戈戚杨第一百二十一章《生死交关,只争呼吸),然而,舍生忘死,百般腾挪,这短短的一段距离,无论如何,就是冲不过去——
距离近,留给人家的狙击时间固然少;可是,距离近,人家的命中率也高啊!
好了,不啰嗦了,反正,事实是,梭尼号并未直取,而是向右急转。
凯旋号断裂的右侧船体还没有完全没入水下的时候,冠军号上,水兵们就松开了固定火炮的铁链卡锁,炮手们随即将炮口对准了正在右转中的梭尼号。
与此同时,两个传令兵——一个沿右舷主甲板一个钻进了主甲板下的火炮甲板——一路狂奔,边跑边吼:
自由开放!自由开放!
开放即开炮。
即是说:别等着测距员给数据啦!自个儿凭目测开火吧!
大爱德华和炮术长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
第一,此时,冠军号距离梭尼号已太近了!不过一百几十米!这个距离,对于步枪射手来说,都不嫌远,何况大口径的火炮?
冠军号的自长,就有一百二十八米呢!
即是说,根本就不需要测距员提供数据了!
第二,梭尼号正在急速转向中,人仰马翻,冠军号却是平平稳稳的——我瞄的准你,你瞄不准我,正正是最好的炮击的时机!
彼时的舰船设计,火炮之布置,大趋势是由火炮甲板向上甲板即主甲板转移,亦即露天布置火炮;有的舰船,甚至取消了火炮甲板——进入蒸汽时代,舰船的速度愈来愈快,取消火炮甲板,可有效降低整船的重心,增加行船的稳定性,减低操控的难度;而露天布置火炮,也可增大火炮的射界。
不过,冠军号的火炮布置,依旧是传统样式,即大部分的火炮,都布置在主甲板之下的火炮甲板。
冠军号没赶时髦,原因有二:
第一,冠军号太长了,从长高比例上来说,并没有降低整船重心的需求;不然的话,反倒可能对行船造成某种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