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劏个老鼠
“世子,这样的底线是不是……”郭攸之有心劝谏,却又不知道怎么说起。
“太高了”刘厚问,“不要紧,先谈着,实在不行到时候再考虑适当降低要求吧,但是也不能降太多。还有,我们可以放出消息,将我们谈判的条件宣扬出去。如果孙权不肯答应,他以后会失去这7位将军和3万将士的人心。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全军的军心。”
“这……”郭攸之有点犹豫了,这样做的确有可能打击到东吴的军心,东吴要是答应条件吧,就会损失惨重,要是不答应条件吧,就会失去军心,无论怎么选代价都很大。但是这样的条件放出去,会不会我己方也造成不良影响呢郭攸之身为刘厚的参谋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
世子毕竟年幼,考虑事情还不周全,他作为辅助世子的军师为世子补遗拾漏正是自己的职责所在。郭攸之隐隐觉得这样做似乎有点不妥,但是到底不妥在哪里他一时之间他又想不出来。
“两位先生对此还有什么意见”刘厚也不独断,虚心地请教起来。
“攸之隐隐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然而不妥在哪里一时又想不出来。”郭攸之老老实实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不要紧,你可以慢慢想,我们先和他们谈,漫天开价,落地还钱嘛。谈判通常一开始双方都会互相试探各自的底线,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郭先生你到时候如果想到什么,我们再商量调整策略好了。”刘厚道。
“也只好如此了。”郭攸之道。
“喔,对了,世子,谈判时间一长,荆州城的粮草压力很大,东吴士兵有3万人,就算每天只给他们每人10两(相当于现代的150克左右)粮食,他们每天都要消耗50多石的粮食。比我们自己的士兵消耗的还多。您也知道,城里的存粮已经不多了,之前关公抽调大量物资到前线……”费祎又提出新问题。
“喔,这样啊……”刘厚沉思了起来,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打仗捉到俘虏那么喜欢一杀了之了。一来是这些俘虏难以管理,要分派大量的兵力去看管,看管不严的话很容易被他们反咬一口。谁也不愿意在和敌人殊死搏杀的时候,身边还放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药桶。
二来历来行军打仗,粮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时候粮草充足与否是
第二十七章 再援关公
上回说到,费祎安慰刘厚,并吹捧了一番说此次荆州之战战绩辉煌。 刘厚却高兴不起来:
“唉,这样的战果有什么好吹嘘的,你也知道,为了这一战,我们准备了多长时间,整个工业部又准备了多长时间。最后还不是靠着阴谋诡计才堪堪保住荆州不失。
算了,这个不提也罢。关键还是我关二叔哪里。此战成败并不在于荆州城能否守得住,而在于我二叔的性命能否保得住。若二叔不在了,就算空有荆州城我这番努力也算白费了。”
费祎和郭攸之闻言大惊,费祎还好点,平时接触刘厚和左慈多,又是刘厚圈子的核心人物,几年前他就知道左慈算出荆州有一劫,并为此备战多年。而郭攸之是刘备新派过来的,根本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格外感到惊讶。
“攸之始终不明白,世子为何以为关将军会有危险。根据军报,关将军那里一切安好,前段时间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可谓形势一片大好。虽然中了箭伤,但是箭伤在手臂上,并无性命之忧,何况世子已经遣华佗去给关将军治疗,有神医华佗在,关将军之伤一定能痊愈,世子实在是无需太挂心。”郭攸之道。
“唉,总之我关二叔一定会遇到危险,此乃天机,说出来你们也不会明白。如果一定要说原因,可能和他太骄傲有关。而如果关二叔被害,那么我父王和张三叔也会有性命之忧。你们说,是不是关二叔的性命比这座区区的荆州城重要得多”刘厚解释道。
费祎和郭攸之听后都不由得心中一凛。每次一讲到天机他们就知道必定和左慈有关。就算郭攸之平时很少接触左慈,也对他的大名如雷贯耳,对他超级乌鸦嘴的名号更是知之甚详。
当年算出庞统会在落凤坡遇险已经应验,又算出张飞的死法,虽然还没应验,但是也在他们这些高层中传的沸沸扬扬。
而关键是这次荆州之战,在开战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荆州城会有什么危险,更不相信东吴人会偷袭荆州城,但是现在也应验了。而且郭攸之更是亲自经历了这场战争,刘厚事前就说出的东吴偷袭的种种细节,这些也被证实了。这就证明了左慈并非骗吃骗喝的神棍,而是功力深不可测的方士。
现在听刘厚的话,左慈的预言不止这些,还有刘关张三兄弟的命运,这不由得他们不紧张了。他们也知道三兄弟当年桃园结义,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听刘厚一说,好像关羽一死其他两兄弟也会跟着完蛋,难道这个世上,誓言果真会应验想到这里他们都不由得额头冒汗。
如果光是涉及到关羽的命运,他们还没那么紧张,但是关系到他们主公刘备那就不由得他们不紧张了。
在古代,处理和皇帝有关的事情时,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难题,通常的做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将一切有可能导致坏结果的因素都扼杀于摇篮中,将一切有可能导致好结果的因素都用上,甚至不管这些措施是不是看起来很荒唐。
举个例子,传说当年秦始皇巡游到金陵(今南京),见到空中有紫气,钟山虎踞龙盘很有气相,之后他听信了方士说的“金陵有帝王之气”的话,害怕那里会出个皇帝和自己争锋,就下令开挖秦淮河以泄龙气,挖断紫金山以断龙脉,并将金陵改名为秣陵。
以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起来,这种行为无疑是荒唐的,不过对于帝王来说,但凡有一点危害自己统治的可能,都要抹除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
刘备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所以,在处理刘备命运问题上,费祎和郭攸之采取了和上述相同的态度,宁可信其有。
“世子,不如我们再派些援军过去接应关将军,目前看起来,东吴应该是退兵了,荆州城已无大碍,应该可以抽出一个团的兵力出来去接应关将军和子龙将军。”郭攸之建议道。
“我正有此意,只是苦于无这带兵之人,不知两位先生可有什么好提议。”刘厚道。
“要不,攸之就走这一趟吧。”郭攸之毛遂自荐。
“可是,荆州城内事务繁忙,实在是离不开郭先生啊。”刘厚道,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个原因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郭攸之虽然熟读兵书,但是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并不熟悉火枪部队的战法。
“要不就让我关大哥和张二哥去吧。”刘厚指的是关兴和张苞,他们这一辈中,关兴年纪最大,刘厚称其为大哥,张苞第二,刘厚称为二哥。刘备的义子刘封和关公的大儿子关平年纪比较大,长期在外征战,并不和他们这几个小屁孩玩在一起,自然也就不入这个称呼体系了。
“这个……关小将军今年只有16,张小将军只有15……”费祎道,言下之意,关兴、张苞太小了,怕他们误事。
“唉……”刘厚也叹了一口气,他手头上实在是没有人手,能称得上武将的就这两小子了。
“要不还是让演长走一遭吧,让张小将军为副将。”费祎取了个折衷的办法道。
“何不让关大哥去”刘厚问。
“关小将军和关将军父子情深,若看到关将军遇险,恐乱了方寸。”费祎道。
这下刘厚明白了,费祎是怕到时候关兴看到自己父亲陷于险境,发了疯做出不理智行为误了大事。
这下刘厚也放心了,张苞这几年跟着赵云训练,对火枪队的战法很熟悉,而郭攸之稳重而又不拘泥于形式,懂得兵法又会变通,他们两个组合再好不过了。
当即,刘厚让人将张苞叫过来,对他好好吩咐了一番,跟他说此行关系重大,叮嘱他一定要听郭先生的话,行事前一定要三思,不可肆意妄为。
张苞听说有得出去打仗自然是兴奋异常,刘厚说什么他都点头答应,至于他是不是真有听进去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n
第二十八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太监逛青楼
上回说到,刘厚和潘浚同乘一辆马车微服私访,和一个大男人而不是美女同乘一辆马车令到刘厚感到有点不爽。 正当他想赶潘浚下车时,潘浚开始跟他哭诉了:
“世子,你一定要和我做主啊……啊……啊”
“尼玛,怎么说来说去都是这句话,有事你说事啊。”刘厚看着一副怨妇样的潘俊无奈地爆粗道。
“请世子让费大人免了我的苦差吧。”
“什么苦差说重点。”
“是这样的,世子,昨天费大人让我负责将码头的两艘东吴沉船打捞上来。我手头上只有500老弱病残的兵丁,你也知道那两艘船有多大,不提那艘巨无霸的楼船,就算是那艘中型战舰,我这500人也拖不上来啊。
然后我就想去征发一些民夫来帮忙干这件事,谁知道费大人说,前段时间东吴军来袭,已经大规模征发过民夫,不但征了民夫,还征收了很多民间的物资,扰民甚重。费大人认为现在应该先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得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因此,不给我征发民夫。
后来,我又想,既然不让我征发民夫,那不如就请军队帮帮忙吧,于是我就想向他1千士兵,加上我那500人,和世子原来派来的一营兵马,凑够2000人估计也能将这两艘沉船拉上来了。
哪知道费大人又说,刚刚派出了1500士兵去救援关将军,剩下的士兵守城已经很吃力了,一个不慎导致城池失守,谁可以负这个责任
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世子,你让我那500老弱病残怎么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啊。更何况,我那500兵丁还要看管俘虏营呢。还请世子让费大人收回成命,免了我这一遭苦差。”
听完潘浚的话,刘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以费祎之能,凡事都考虑周全,既然他让潘浚去做这趟差事,那就一定是考量过潘浚手上的资源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他断断不会指派一个完不成的任务给人。这样公报私仇公然让人穿小鞋的事情,以费祎谦谦君子的性格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他虽然不会给人穿小鞋,却不代表他没脾气。估计他也看出来这个潘浚人品不咋的,或者是潘浚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他,因此他留了一手,只分派任务,却没有告诉潘浚完成任务的方法。
“那你有没有请教过费大人完成任务的方法”刘厚问。
“这个……这个倒是没有……当时我就火了,他分给我一个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分明是看我不是出自成都,和他不是一系的人马,欺负我。世子啊,我虽然长期跟随关将军征战在外,可是我对世子、对汉中王可是忠心耿耿啊。世子,你一定要帮我,我为你马首是瞻啊。”
刘厚明白了,不是费祎有山头主义思想,不是费祎打压不是自己派别的人,是这个家伙自己有山头主义思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会了费祎给小鞋他穿。可能在费祎刚说完任务还没来得及说解决办法的时候,他就发起飙来,顶撞费祎。
费祎一怒之下干脆就不跟他说解决的办法,这家伙无法可想,就来找自己打官司来了。看来自己要做一次和事佬了,将相和才能有利于自己势力的发展啊。关键是要怎么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唉,真头痛,这大概就是上位者的苦恼之一吧。
刘厚想了一下,尽量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道:
“潘将军啊,这是大功一件啊。你想想,这两艘战舰价值有多高啊。我建造荆州号可是耗时数年,耗费木料、人力无数。这两艘战舰比荆州号还大,如果我们自己建造,恐怕要十年八年的时间吧。所以你想啊,将这两艘战舰弄到手,是多大的功劳啊。
费大人将这份功劳拱手送给你,你说,费大人对你是不是太好了你竟然误会费大人的一番苦心……唉,我怎么说你好呢。”
说到这里,刘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令到潘浚看了都觉得羞愧。
“这……这……”这下,潘浚又傻眼了。没想到这又是天大的功劳啊,难道自己真的误会费祎了
“可是,可是,世子,这完不成的任务,再大的功劳也是白搭啊。”潘浚呐呐地道。
“潘将军,费大人既然让你去做,就一定有办法完成,你何不备上好酒好菜去向他请教呢。”刘厚点醒他道。
“这个,这个,久闻世子自小聪明伶俐,学得左仙翁一身的真传,有通天彻地之能,还请世子教我。”潘浚附身给刘厚行了个大礼请求道。显然他拉不下面子去请教费祎,想直接从刘厚这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刘厚本不想答应教他,想让他借此机会去跟费祎认个错,缓和他和费祎的关系,不过转念一想,沉船打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物理、科学方面的知识费祎也未必会懂,于是就答应教他,不过他要求潘浚一定要摆上一围酒席,让他去向费祎认个错服个软,以改善两人的关系。
潘浚起初面露难色,后来在刘厚再三威胁下,并表示自己要做这个和事佬出席这次的和头酒后,悻悻地答应了下来。
事不宜迟,说做就做,刘厚立刻打发一位亲卫去找找费祎,看他有空没有,有空就叫他去那个酒楼去坐坐,他想顺便将这件事了结了。这几个近卫一直跟着他,应该知道那个酒楼在哪里。
话说刘厚和潘俊聊着,不知不觉马车就停下来了,潘俊道:“到地方了,请世子下车,今天俊一定要好好款待一下世子。包世子玩得
第二十九章 将相和
上回说到,刘厚和潘浚重新上了马车,出发去酒楼,留下“”门口一脸愕然的老鸨和龟公。
很快,他们就来到刘厚三番两次站在外面偷听消息的那间酒楼门外。抬头望着高高挂在上面写着“飞鸿居”的牌匾,刘厚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好像在那里见过或听过。
由于要探听消息,他们也不进什么雅间、包房之类的地方,直接在大厅要了两张桌子坐下。近卫们坐一张桌子,刘厚和潘俊坐了一张桌子,没多久,费祎也一身便装来到酒楼,坐到刘厚他们这一桌上。
刘厚叫小二过来随便点了几个菜,没想到过了一会,掌柜的亲自来到了刘厚身边,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对刘厚说:“属下刘贵才参见世子。”
“你认识我”刘厚诧异地扭头看着这个一脸市井气中年人问道。
“属下乃中情局荆州分部负责人,曾经在工业部见过世子。”刘贵才回道。
“那么说,这飞鸿居……”
“这飞鸿居正是中情局的产业。”刘贵才低头哈腰道。
“喔,原来是这样。”刘厚这下明白了。几年前刘厚还在工业部的时候就开始策划拯救关公,当时为了探听到关公具体出兵的时间,他搭了个草台班子,组建了一个简陋的情报部门。(详见第二卷第一章)
起初,这个情报部门的功能很单一,就是探听荆州的消息,确定关公出兵之日,然后第一时间用飞鸽传书和驿站两种方法发回成都,告知刘厚。
这几年工业部赚的钱不少,刘厚对情报工作很重视,不计成本地投入了大量金钱,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情报部门基本上可以保证在刘备治下每个郡都有分部了,并开始了往魏、吴两国渗透。
本来这个情报部门并没有名字,后来做大了后,刘厚就给它取了个很时髦的名字“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
这间酒楼之所以叫“飞鸿居”并不是为了纪念黄飞鸿,而是因为荆州分部就设在这里,信鸽也是养在这里,这里经常放飞或回收信鸽。贵才正是见到经常有鸽子飞进飞出,于是就起了“飞鸿居”这个名字。虽然“鸿”指的是大雁,不过借来一用也无不可,总不能叫飞鸽居那么没气势吧。
中情局荆州分部的产业当然不止这么一间酒楼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商号,叫惠客隆,生意做到很大,几乎垄断了荆州的进出口生意。大量的火酒、肥皂、纸张、书籍等成都特产经由惠客隆贩卖到魏、吴两国,然后又偷运粮食、铜铁、食盐等战略物资到荆州,再转运回成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