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因为第一次来这里,不得不带上那几个非自己人,这就得妮可配合了。

    没问题。

    妮可虽然也希望参加这次探查,但为了整体计划,这也是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第二天一早,张楠5个人就出发,而杰克逊等人得到老板的指令后,将陪着妮可小姐去奥地利游玩。

    至于老板带着四名贴身保镖这是要去干嘛:作为一名好保镖,最好连心中有疑问这个念头都别起。

    杰克逊和保罗当然是最好的保镖,而林明是知道这事的,那三个雇来的司机更是和他们没关系:收钱办事而已。

    城内积雪基本没有,但一到滑雪场的停车场,这积雪就多了。不远处就是高山环抱下的柯尼希湖,东侧就是巍峨的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那一边针叶林密布,而靠北的滑雪场是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是全世界最好的滑雪场之一,这才天亮后一个多小时,停车场里已经有人,说的话还不是单纯的德语,操英语的都碰上两伙人。

    下车的张楠项伟荣关兴权金文博和陈浩五人从头到脚清一色的专业滑雪装备,将滑雪板背在背后,整队出发。

    没有带任何长枪,这回只是来滑雪的,就关兴权和陈浩在衣服里边各藏了一支瓦尔特p,保持超级富豪该有的最低安全标准。

    就算森林公园那有检查,这手枪藏着也不会出问题:这里可是旅游区,野外滑雪爱好者到这来也不算奇怪。

    每人还背着个小型的滑雪包,里边放着必要的户外用品:今天估计回到停车场都要大半天之后了。




第二百章 洞口
    几人一出停车场,并没有学关兴权昨天看到极少数野外滑雪爱好者的方式从南侧进入林区,而是进了滑雪场打算乘坐第一段缆车。

    花钱买票,晃晃悠悠往上。

    这一段的缆车车厢很大,能坐10几号人,这会车厢内除了他们五个,还有4名说德语的德国人,也带着滑雪装备。

    张楠恐高,老老实实坐着就没仔细往下看:缆车里其他8个人看着兴致都不错,对着外边东看西瞅的。

    德国人真是在看风景,或者说他们顺道在观察滑道的情况,而项伟荣四个就是在观察下边的滑道——根据昨天的分析,这段中级滑道可以说就是按着原本的军事公路大体行进线路改造的。

    速度还不慢,等到经过差不多两公里的运行后,缆车车厢抵达第一段的终点,整个车厢里的所有人都下了缆车。

    从这里再往上就需要换乘小一些的缆车,而四个德国人看似没打算往上,大概技术不行——上边滑雪道的坡度更大级别也更高。

    德国人打算往下滑,而张楠5个凑一块合计了一下。

    现在我们就往南,沿着地图的指示走。

    关兴权昨天从上头看过南侧区域,其他人这会都听他的。

    南侧下坡处能看到几条大概是昨天留下的滑雪板痕迹:远处有一大片平坦的雪地,两侧就是密布的树林。

    特别是东侧,那里的山坡已经非常陡峭,直上海拔1800米!

    众人选用的所有装备都是越野滑雪装备,那就出发。

    顺坡下而,这速度差不多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张楠都有点胆战心惊:自个这技术一般般呀!

    照理如今的他是不会滑雪的,不过之前和姐夫他们说过自己会,项伟荣等人还以为他是在美国哪个室内滑雪场学会的这技术,也不疑有它。

    而且神奇的事见多了,张楠会滑雪这点就变得不那么奇怪。

    到了那一片大片雪地后,领头的关兴权停了下来,掏出地图仔细对照。

    拉起滑雪面罩道:不大可能在这一段,这里太暴露了。

    由于有积雪覆盖,5个人根本无法精确判断原来公路的具体位置,只能往前。

    越过35公里的相对平原区,到了第一个拐点的大概位置。

    前方地形的坡度骤增,已经不适合滑行。

    原本一直能够看到的滑雪痕迹也到头了,那些野外滑雪爱好者似乎没有挑战更高难度的心思。

    斜下雪板,准备登山。

    几人早有准备,各自从包里取出登山鞋,还带着小型雪网,接下去就得靠步行。

    野外滑雪鞋虽然也能步行,但走着可没雪地登山鞋舒服。

    在这里能看到第二段缆车的顶点位置,不过几分钟后,那个远处的制高点就被树林与山体挡住了。

    一列纵队行进,金文博打头:如果不用雪网,这一脚塞下去有个二三十公分,费劲!

    几人的速度不快,因为要沿途观察,不仅要沿着已经极难分辨的原本道路走,还要观察两侧是否有几十年内被人类活动扰动过的痕迹。林间覆盖积雪,这真的挺难。

    两个小时后,张楠已经累得像条狗,5个人都还没到德奥边境呢——山垭口还在1公里之外。

    不过这时领头的关兴权习惯性的手臂向下伸直五指并拢掌心向后——停止!

    还好这里是旅游区,不然后头的陈浩都要习惯性的掏枪了。

    班长,你看那边!

    这里有几百年的大树,也有不少几十年的。关兴权指的是左侧,也就是北边一百多米外的一片区域。

    项伟荣仔细一看,去那!

    5个人立刻向北,项伟荣同关兴权打头。

    前方树林似乎矮小一些,呈现长长一条u型分布,而且中间的特别矮小,两侧稍高,再往两边就是上百年的大树。

    这里几十年前有可能是一条路,一条宽度大概只能过一辆卡车的便道。

    走了一段,关兴权从自己包里取出一柄特别短的工兵铲,在u字型中间位置下铲。

    去掉上边一层近40公分厚的积雪后,露出了下边夹杂松针的泥土。

    继续往下铲,这感觉就有点不一样了——就薄薄一层林间表土,下边的土似乎比较硬。

    狠狠几铲,抓了一把土交给项伟荣。

    班长,这土压过。

    这会终于到了张楠发挥自己专长的时候——看土,在这5个人里他绝对是专家!

    自个也从坑里掏了一把,拿在手上一分辨,夹杂有碎石,这是经过人为的。不过没加石灰或者水泥,这里以前应该就是条最简易的便道。

    这时从前方传来陈浩的声音:班长,这有情况。

    每次停下休息,都会有一人去相对的制高点观察,几人这都是按照标准行军的方式在进行。

    没有冒冒失失立刻跑过去,项伟荣回答了一声,和张楠一样把土扔回了坑里,还顺便踩了两脚。

    用脚左右一划拉,用边上的雪把雪坑给填平了。

    几人乱七八糟走了几步,这里就像是滑雪爱好者曾经休息过的地方一样。

    往前才30来米就没了林木的阻挡——一片山崖倒了一大片!

    陈浩正站在积雪间露出的大大小小的碎石边:这里是一个转弯角,南侧也是个缓坡,从北侧高山上砸落下来的石头又好几米高,都把这里给填满了。

    陈浩手里拿着块五六斤重的石头,对着几人道:这是爆破形成的,时间至少几十年前。

    项伟荣划开一块巨石上的积雪,看了两眼,阿楠,小陈学习过爆破,错不了。你看看,这石头炸下来有个多少年了?

    张楠一集瞄过几眼,道:外公墓地那片山下边不是有个小石塘嘛,记得给我说过是50年代开采的,这里炸下来的石头至少有那个年头。

    项伟荣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石塘,这是剡县地方叫法,其实就是采石场的意思:如果两边青苔生长的条件差不多,这里被炸下来至少是在50年代以前的事。

    这就可以猜测了:这里是条路,50年代的联邦德国人完全没必要在这里放炮炸山,不然完全没有道理。而且这一路过来,也没发现需要使用这些石头的地方。

    剡县那处石塘开采是为了山坡上那些梯田的修建维护,而德国人似乎压根不需要在这里修梯田,那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掩盖什么阻断什么!

    项伟荣手一指一示意,大块头的金文博就像头超级灵活的灵猫,快速登上炸塌的乱石堆。

    站在制高点,很快看到他打出了弯曲手肘前臂指向地上手指紧闭从身后向前方摆动的动作。

    这是前进。

    对着小舅子说完,项伟荣就登上乱石堆。

    等到张楠爬到上头,能够看到前方整整一两百米的一段山崖都被炸塌,而远方还是u字型的林带。

    有门了,那会德国人是在阻断这条便道。

    20分钟后,几人又遇见一片炸塌的乱石堆,不过规模要小得多。

    乱石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里显然经历过人工清理——崖壁上露出了小半个洞口。



第二百零一章 德军弹药库
    第一处碰到的炸点是用来阻断道路,这一点如今已经能够肯定:近两百米的爆破长度,最高点堆积的巨石都有十多米高!

    这样一算,这个土石方数量都有个上万立方,要搬除就是个极大的工程。

    而经过仔细观察,这第二个爆破点不仅仅是为了掩盖洞口,同时也有阻断道路的作用。

    班长,前边还有原来道路留下的痕迹,不过更窄,最多勉强过一辆解放牌。

    汇报的是金文博,他还去前边探查了一番,回来后报告。

    纳粹德国可没有解放牌,但他们有的卡车型号不少:五吨的解放牌勉强能过,那更窄的小型货车开起来可能会很轻松。

    运送从狼堡过来的艺术品并不一定要大型货车,二战时各国更多更普及的是一吨半至三吨的小型货车,像美国十**卡那样的货车并不多。

    前方还要探查,但先要搞明白这个洞口的内部情况。

    说实话,当第一眼看到这个洞口时,张楠的心情糟糕至极,这就像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等级不低的古墓葬,结果发现上头居然有一个几十年内才挖的盗洞!

    碰到这样的事,任何一个土夫子都得气得跳脚骂娘!

    不过等听到金文博的报告,张楠这心情又变好了,因为这可能是坏事变好事了。

    阿楠,你和兴权在外边看着,我们先进去看看。

    听到姐夫的话,张楠摇摇头道:探查洞穴我有经验,我和你们一起进去。

    他是有经验,那洞还是自己挖的!

    自己有轻微的恐高症,但因为生活所迫,却彻底客服了更多人会有,而且害怕程度更高的幽闭恐惧症。

    说完也不解释,而是放下自己的滑雪包,从里头取出两支小巧的强光手电和两大卷强力鱼线。

    一卷鱼线的长度是一公里,用双线。

    这是探查洞穴的必备装备,用来指示回路。单线万一断了可就抓瞎,张楠觉得要双保险。

    而项伟荣从自己包里取出个带荧光的染色剂喷瓶,用单线就行了,我这里有双保险。

    姐夫手里的玩样也是洞穴探查的利器之一,在丛林里也能用来指示方向避免迷失来路。

    兴权,博文,你们两个在外边守着。

    是,班长。

    张楠把鱼线一头在洞口的一块石头上一系,三人进入连人都不能完全不直的小小洞口——当初打开洞口的人显然偷工减料,这个洞口还有一大半被乱石掩盖。

    强光手电在漆黑的洞内能照出上百米,能看出这个山洞并不是建造设施完善的地下弹药库或者防空洞,反而更像个矿洞。

    粗糙的洞壁没有经过任何精加工,岩石裸露,地面也不是特别平坦,里边还有少量塌落的石头,可能是当初爆破造成的震动导致的。

    洞内还比较潮湿,地面上似乎还有动物的排泄物:如今是冬季,但里边还是有股淡淡的说不出来的难闻味道。

    项伟荣点燃了根火柴,看着它慢慢燃尽,空气没有问题。

    班长。

    陈浩从衣服里掏出那把瓦尔特p,倒着递给项伟荣:这里有动物排泄物,加上潮湿不好分辨类型和时间,万一这次是钻进个冬眠的熊窝那可就热闹了!

    不知道这里附近有没有熊,这里虽然靠近旅游区,但欧州的林子不熟悉,万事要小心!

    如果有熊,这会枪在项伟荣手里绝对最管用——他当兵时亲手干掉过四头马熊,就是棕熊在华夏西南横断山脉高原地区的一个亚种,最大也能有七八百斤重。

    别人怕熊,他无所谓。

    9毫米口径的瓦尔特p就是种警用小型自卫手枪,万一要用来打狗熊?

    大概只有用心瞄准的项伟荣才会有点把握——只能往脑壳上敲,不然别说弹匣里只有七发子弹,就算有七十发子弹全射进狗熊身体,只要没命中要害,狗熊都会冲过来和你拼命!

    子弹上膛,右手持枪,左手拿着强光手电,项伟荣带头往里走。

    早知道要进狗熊洞,都该把56式冲锋枪带来!

    张楠注意到姐夫持枪的方式很特别,并不是像电影里常看到的那些21世纪美国大兵右手持枪左手反握强光手电在右手下的方式。

    项伟荣持枪的右手似乎很随意的拿着,而左手的手电还不时在照射四周和洞顶部。

    用心瞄准,这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只要观察到目标,右手的枪就能快速击中目标,而且比美国人的方式还更加灵活。

    狗熊不是持枪的敌人,反击的速度没有上枪下手电的那么快。

    三人慢慢往前走,还要避开一些散落地上的木头:这些在以前应该曾经用来用来支撑这个山洞,不过如今都已经朽烂。
1...103104105106107...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