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古墓葬群
工地处在半山腰的一小块缓坡台地上,靠西北一侧地势高些,这里将会建成一长排三层的教学楼,边上将会是几幢不大的两层配套性质的校舍,而在东南方地势稍微平坦处就是将来的操场。
简陋至极的大门前是一条不宽的马路因为这是半山腰,一大片都是上坡,马路东南一侧都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坎,下方是一片建于二十几年前工厂。
剡县电机厂,如今县里的纳税大户之一,不过用不了七八年,那个工厂也将会慢慢日薄西山,被时代无情的抛弃!
而且张楠知道,二十四五年后,学校下坡处这块电机厂的土地将被拍卖,建造一个新的住宅小区。
因为当初张楠也来看过那个分期建设的小区:一是为了看房子,二是听说小区土建施工开始后,工程队挖出来不少古墓。
记得第一次进那个工地,口头的两幢房子都造到四五层了,中间的几排还在挖地基,靠后地势最高的那几排都还没动工。
工地里堆积的几处大土堆上夹杂着不少各式各样的墓砖,当时自个还大体查看了一下:好家伙,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唐宋元明特色的墓砖都齐了!
剡县在汉代建县,那里就少了个清朝的砖头,估计清代时这里已经是剡县居民的活动范围,而不单单是死人的地盘。
一万挂零一个平房的房价,张楠有点嫌贵就没买;那就想找找施工方,看能不能淘点东西。
一打听,结果房产开发公司和施工方都不是剡县本地的本地来这干活的挖机手说:一旦挖出古墓,这的老板对挖机手就只有一个要求!
挖宝?
不是!
不管挖到的是什么墓也不看淤积满泥土的古墓里有什么,最快速度给我全挖光破坏!
一座两晋砖室墓,四五米长近两米宽,一台230挖机几分钟就能给你挖个稀巴烂!
就怕文管会和派出所来插一脚:对房产商而言,神马古墓都是浮云,停工几天那损失的才叫真金白银!
刚才进学校工地大门前,看着下坡处的那个工厂,张楠还挺感慨的:有几个人会想到那些热火朝天生产的厂房下面,会是密密麻麻的各朝古墓呢。
学校工地就在上坡处,这里可是个古墓葬群!
一等王德顺的小轻骑到了,竹片大门立刻关上,看大门的那位干脆用了截竹子把门给拴上了。
老刘,把门看好了,别放外人进来。
王德顺对看门人道。
放心经理,今天送钢筋的已经来过,没送材料的了。
嗯。
王德顺这经理当得还挺像样,嗯完,对张楠道:就在东南那个角上,刚在挖食堂的地基。
示意往前走,不过张楠看到上坡处有二三十号工人在看着自己这几人,对王德顺道:都不干活了?
王德顺尴尬一笑,一转头脸一板,吼道:看什么看,都给我干活去!
说着转回又变成笑脸的脑袋道:都没见过你这真正的大老板,还有这几位外国保镖,这帮人瞎看热闹。
不过你放心,这的人不是以前跟我的就是德彪的伙计,基本上都是我们那几个村的,嘴巴严实。
严不严实张楠不知道,不过自个知道的是工地里今天是挖到古墓了,而且这青天白日的,自己压根就不会也不值得动手。
不管过会看到的是什么古墓,自个都不会对这里的工人发号施令,就是个看热闹的。
盗墓,那是偷偷摸摸那种,工地里这种挖宝的行为如今最多算破坏。
盗墓这玩意,只要你对墓葬动铲子锄头了,不管有没有挖出东西都算盗墓;至于在工地里,只要张楠对工人不发号施令,让王德顺来指挥,那自己就是个看热闹打酱油的。
坑坑洼洼的地面,走出五六十米,看到眼前食堂的地基挖了一半。因为是缓坡地,这地基后侧泥土被挖掉不少,露出了几块巨大的石板。
边上站着几位手拿锄头铁耙子的工人,他们刚才在把石板附近和上头的泥土清除掉,边上还放着运土的簸箕和扁担。
德彪怎么没给你调台挖机来?
整个工地就和去年造制药厂二期一样,其本考得是人力加电动搅拌机。
他那几个工程重要,我这老办法就能搞定,不用那些金贵的大家伙。
一听王德顺的话,张楠对边上的项伟荣道:姐夫,得再搞个两台小型挖机,这老人挖肩挑的不是办法
那几大块露出来的大石板没去理会,张楠反而敲定了再买两台60小型挖机的事,外加一辆推土机。
老板不急,王德顺更不急:说的是买工程机械,这会可不敢打岔,最多老板问一句自个回一句。
王德顺心里有算盘:就算张楠和项伟荣发达前自己就有点认识他们,但说实话自己叫他小张这压力也大,要不是弟弟一直叮嘱自己要这么叫,自个早就喊老板了。
谈完了机械的事,张楠这才靠近石板:工人们已经挖走了上头绝大部分的泥土,正在往后边上坡处挖。
这是两炕规模不小的石板墓,张楠就比划了一下石板的厚度,这心中就有数了。
自个不说话,边上谁都不作声。
下来走到王德顺边上,轻声说了句:让他们把上头剩下的土都先搬走,这没大型挖机,清出来才能撬掉盖板。
哦。
王德顺一顿示意,工人们继续开工。
不远处就是个工棚,里边还有几张简陋的桌子,工棚外还有临时垒起来的灶头,看来是工人做饭吃饭的地方。
有没有茶?泡两杯。
刚才吃过面条,这还没来得及喝水呢,这会有点渴了。
工地里热水壶还是有的,不过如今可没一次性茶杯,张楠用的是碗总比用里边那几个黑乎乎的大茶缸子好。
坐在棚子外边喝茶边晒太阳,顺便对王德顺道:这里我看就是个老坟窝,也不用每次挖出来古墓都找我,挖掉再说,东西留下就行,别误了工期。要是没什么用,到时候一锅送文管会去,你还能弄几块烟钱。
这一刻,感觉自己特别拽,而且说不出是黑的还是白的。
干工程的大半就这样。
第二百二十七 土夫子的经验
坐在那喝茶闲聊,还让夏米力去车里拿了两条凤凰烟,给了王德顺,让他分给干活的工人。
这会的建筑工人可舍不得抽这么好的烟,而张楠一天大约也要抽个半包多,连带只要他会乘坐的车内都会放着几条:他在杭城或沪上的友谊商店买得到中华或进口烟,但就喜欢这凤凰,喜欢它特殊的香味。
阿楠,那两座石板墓会不会有什么东西?
问话的是项伟荣,他可没像去了湘南的关兴权那样一道和张楠挖过古墓,还有点好奇。
这是典型的宋代石板双炕夫妻合葬墓,出好东西的机会不大,或许有铜镜或者瓷器什么的。不过里头到底有什么就像贴花奖,打开了才知道。
那也上千年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显然,说的是年代问题。
张楠两手比划了一下,道:我刚才估摸了一下石板的厚度,至少在二十公分以上,上头那块都有个30了。
我们江南这边,这样用11块大石板拼成的石双炕石板墓,一般就宋代和明代有。
我们这虽然汉代才置县,但也有春秋战国时的石板墓出现过,但那时候的石板是比较碎的板子搭起来的。
至于清代那会,用石头垒起来的有,用石板的几乎绝迹。
说着喝了口水,继续道:要分清宋代和明代的分别其实挺简单的:明代石板墓石板厚度一般也就十到十五公分,而且朝外的这一面也修饰的比较平整。
这宋朝的都超过20公分,朝外这面不怎么讲究,坑坑洼洼的。
这可是江南多少跑工地搞地货的人,加上土夫子们经验总结,考古教科书里可没有,连后世百度里都没有的经验!
至于教科书里一般是这么写的:宋墓造型如同房屋结构,窗户大门梁柱一应俱全,且墓壁上的花纹是仿木结构雕刻,这是宋代墓室的一大特点。
宋墓皆坐北朝南,有竖穴斜坡和阶梯倾斜墓道三种,墓室多圆角长方形,但尺度何规模不及汉唐。
如果是砖墓,那其中习惯用雕砖装饰,墓壁画精致典雅,所表现的也多为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此外,墓穴藻井顶,位于墓穴正上方,也是宋墓的典型特征。
墓壁上多还雕刻有朝凤图,菊花和神仙草等图案,但墓壁雕刻在花纹上主要以莲花为主。
比较而言,明清墓室结构较简洁,远没宋墓复杂,雕刻也主要以香草为主。
对土夫子而言,动手前哪有时间研究什么墓室工艺,一眼看出石板厚度破拆难度才最重要:要是碰上个别石板厚度惊人的,都还的找可靠的帮手。
有时候一听说是宋代石板墓,帮手都不高兴来!
为啥?
费力气,而且还常常白干!
这边张楠又对王德顺道:宋代石板墓里就面铜镜可能还行,除非运气好碰上高质量的瓷器和金银器,不然就是白费力气。
这明朝的就不一样,里面花头多,有时候还会有不少玉器。男左女右,右边玉镯子都会有,左边运气好还会有玉牌什么的。
王德彪一听,表情古怪,道:这死人戴的镯子谁要呀,别扭,还不如去乡下买几个呢。
得,张楠忘了件事:如今是1987年,不是2007年!
这会要几个玉镯子,花钱去收就行了,死人陪葬的谁要!
这让张楠想到了2012年左右在朋友开的古玩店里发生的一件事:一老太太来买几个银元,打算过年当压岁钱给晚辈。
张楠刚好在,和朋友看到老太太手上带着一对质量非常好的明代款式双龙玉镯,就想着套套关系买下来。
老太太挺健谈的,张楠问起镯子的出处,老太太给他和朋友讲了个往事:50年代土地平整造耕地,几乎所有平原村庄附近的老坟给给挖个精光迁移。
她所在村子也一样,还挖出座几百年前的石板古墓。
当时也不知道哪个朝代的,反正里边有不少零散玉器。
那时候玉器也就值点小钱,集体经济嘛,村子里就决定卖卖看,不知道谁要。
不过死人墓里的玩意,这价格也高不到哪去:这对镯子从五块卖到了三块钱,这才被当时还是个大姑娘的老太太买了下来。
这老太太也不讲究,断断续续戴了几十年,玉镯的光泽越来越温润,养活了。
张楠和老太太闲聊,他朋友去银行取钱:老太太一听想买,她可不卖。
最后就在柜台上,张楠和朋友在老太太面前整整堆了36万现金,这是两人当时临时能够筹集的所有现款。
这人很奇怪,你说36万买人家也就是听歌数字,但当几十捆现金放在眼前时,这心态就会大不同!
可老太太还是不卖,临走就留下句:我有退休工资,不缺钱,这东西得留给孙子。
当时把张楠和他朋友给郁闷的
没多久,看到两炕石板墓已经基本露了出来,张楠站了起来。
德顺,你找几个人,用钢钎,从边上把盖板往两边掀开,当心别砸到人。
王德顺点点头表示明白,看得出今天张楠就想当个看热闹的。王德顺当然没意见:大老板嘛,干这种不好见光的事随便提点两句就行了,免得脏了自己的手。
其实如果工地里没这么多人,张楠会自己动手,那也是种乐趣。
人太多了,那就劳烦王德顺吧。
四个工人爬上墓顶,把用螺纹钢做的长钢钎砸进两块盖板中间,四根钢钎喊着号子开始同时用力,上千斤重的石板立刻被撬松。
往两边使劲!当心,碎石头别砸进去
王德顺按照张楠的话临阵指挥,在前边长蹿下跳。
轰隆咚一声,沉重的盖板终于被掀落一边。
张楠上前瞄了眼墓葬内部的情况:运气不错,这炕墓密封还可以,没有完全积土。德顺,把另外一块盖板也掀了,注意点安全,人别踩进墓坑里。
第二百二十八章 邪门的瓶子
这下难度就高了,连王德顺自己都拿了根钢钎上去帮忙。
终于掀翻了另一块盖板,张楠看了一下:和另一边的差不多,没多少积土——要是密封不好,别说宋代的,就是明代的墓坑都会被渗漏进来的泥水留下的泥土填满。
如果那样,可真要慢慢挖了。
没棺材。
张楠一听是姐夫在说,道:早烂光了,我们这是酸性土壤,估计连骨头都不会留下点。
上前查看了一下,发现自个刚才估计错误:这两炕墓只用了9块石板,前后两块是贯通的,两炕墓共用了三块板。
小张,南边这块有刻花,有没有用?
王德顺在边上问,其实张楠已经看到了:墓坑里的土虽然不是特别厚,但估计也有个二三十公分——看不到一点陪葬品。
而在南侧共用的那块石板内侧雕刻了两朵巨大的石莲花,这会就算在大太阳地下也让人感觉怪怪的。
这叫做脚踏莲花,古人的一种美好寓意。这还是块阳刻的,德彪,要不你找个地方自个留着,过个20年或许也值点钱哦。
王德顺不以为然,这玩意谁要,晦气!村子里太平塘当塘沿的多得是差不多的。
太平塘,这个在江南地区的村子里基本都有,一般都在村子中间,很多大村还有好几个:即可洗刷,关键时刻还能取水救火,故称太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