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今天张楠真是起了个大早:让酒店前台值班员3点钟就把自己叫醒,赶早去潘家园。

    不早不行呀:这会的潘家园还是个鬼市,在清末民初就是如此。

    鬼市又叫夜市晓市:这种市场都是三更半夜开市,天亮收摊。据张楠所知,京城过去有好几处著名的鬼市,比如崇文门外东晓市宣武门外夜市和德胜门外的晓市

    当时照明条件有限,买卖双方谁也看不清谁,此外不吆喝,不亮字号,天明就散,行为近似于鬼,故称鬼市。

    清末民初那会,破落的大户子弟出卖祖传字画珍宝之类,因为要顾及面子不能公开销售,所以就选择鬼市,以后小偷也常到鬼市销赃,还有一些来路不正的东西出现在鬼市上。

    这样,鬼市成了人们撞大运的地方,说不准能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很贵重的东西!

    解放前因为潘家园地处城外,鬼市操作尤为大胆一些。不过到解放后,京城的鬼市就完全被取缔了。

    到了80年代初,华夏青年艺术剧院迁入,潘家园附近开始起了大楼——到了1985年,这里的鬼市逐步恢复。

    很多最早到潘家园的人,都是高中毕业几年都还找不到工作成了待业青年,只得自谋出路。

    为什么80年代要严打?归根结底就是当初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太多了!

    没有收入,闯呗!

    这会的潘家园还保持着解放前遗留的鬼市风格,每天凌晨4点开市,卖到下午12点结束。

    张楠想去看看有没有好东西,体会一下淘宝的乐趣,只能赶早。

    开着奔驰,在几百米外就停车,一拐两拐,影影绰绰的灯光中看到个小山一般的大土堆!

    这天色还没亮呢,土堆上就已经有不少人了,一上去看到停着好多的自行车。

    有意思,很多自行车的后架就是货架,讲究点的还在地上铺块布摆上要卖的东西。

    来逛的人已经有几个,自己这一身考究的西装打扮,立刻吸引了附近摊主们的主意!

    有钱人来了!

    这还是这辈子第一次来潘家园,和90年代初那会动则五六百个摊位还没法比,放眼望去也就百来号摊主。

    真是卖什么的都有——不全是卖古董,附近卖的大部分还是自行车座自行车车把自行车加速轴缝纫机头旧家具也有少量的古书古字画和瓷器

    看着附近摊主们的穿着,不仅仅有京城人,还有些还可能是京城附近的农民兄弟,赶个大早来的。

    这早市开的也太早了!

    张楠在心里吐槽——这里条件比沪上的鬼市烂多了,那边至少还有路灯照明,这边基本上是靠手电来照明。

    还看到有几位抠门的摊主是点着火堆来照明——凌晨还有些凉,这是照明取暖两不误了!

    潘家园为何这么早开市?

    因为这会从tj和冀省到京城的长途车在潘家园有一站,大概是凌晨2点到,那些tj和冀省的摊贩坐这车到了这后,直接到潘家园卖货,这样就不用住店,能省一天旅馆的房钱。

    这百来号摊贩中,京城人估计最多20来个,其它都是赶早过来的。

    张楠知道京城古玩界将来有一句话:古玩城开得再好,是生意,只有潘家园,才是奇迹!

    奇迹?

    对!就是奇迹!

    这会刚到地方的张楠,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是潘家园奇迹!

    穿这样的主当然不会是来买自行车配件的——卖配件的摊贩没理会张楠,不过边上两位卖旧货的摊主就上心了。

    先生,雍正乾隆官窑的碗和盘子,你看看?!

    两人一样着急,急于兜售。

    呵呵,别急,慢慢看,还早。

    张楠笑着说道,不过还是在一个摊位前蹲下身,不过没接对方手里递过来的一个盘子,而是自己掏出手电,拿起地摊上的一个碗瞧了起来。

    张楠因为是在低头看货,没看到那两个摊主的表情:两人在互相挤眉弄眼——眼前这位虽然看着钱多,但显然不是烧包!

    所谓烧包,顾名思义就是烧钱的主子,是文物贩子们对那些眼睛拙信心足的淘宝者的尊称,京城本地人则多称此类为棒槌!

    张楠当然不是烧包,而且他也不在乎那些文物贩子的态度:他今天一副有钱人的打扮,就是要给这里的摊主看,把那些原本不肯拿出来的东西都掏出来。

    至于价钱,那就呵呵了

    老板,你这几个碗怎么卖?

    乾隆矾红五蝠五桃小碗,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官窑款,使用痕迹几乎看不出来。张楠看着有9个,等一溜都看完了,应该是一套的货色。

    老板,这可是大开门的乾隆官窑款,一起走30一只,一共270。

    摊主说得贼溜。

    张楠笑了笑:老板,咱可不是棒槌,这样单个的最多10块钱一只,难得有9只,我出100块。

    张楠这也是在瞎蒙:90年代中后期那会,他听说过潘家园鬼市刚开卖旧货古董时,一只乾隆官窑小汤碗也就十块钱,就闭着眼睛瞎还价。

    一听张楠还价,老板急忙道:这可不行,这位老板,两年前咱这10块钱买个乾隆青花碗还有可能,这会怎么着也不够!

    10块钱倒真不够了,两人一番讨价还价,一共140块钱成交,单只15块多些。

    这碗二十几年后大概五六万一只的样子,9个也算成套,会更高些。

    不过买它不是为了钱,是淘宝捡漏的乐趣:15块的乾隆官窑,不买是傻蛋!

    拿回家自个当饭碗也好呀!

    嘉庆年时,按照旨意,将宫廷库房里积压的官窑日用瓷器卖出来好几批,一次就是几十万件,这会京城鬼市里能随便撞上也不奇怪了。

    9个碗就用捆扎普通盘碗的稻草绳和报纸捆扎,弄好了长长一串,方便拎着走——张楠都怀疑这摊主是不是以前就是在供销社里卖瓷器的伙计,这动作那是一个麻利!

    别看包装简陋至极,但只要不狠撞,还挺保险。

    生意达成一项,那老板估计能挣一笔,继续推销自己的东西。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眼感觉不好
    只要运气好,如今的潘家园是什么好东西都能淘到——当然,你得有钱!

    9只一套的乾隆矾红五蝠五桃小碗,将来是能卖个近百万,但如今能从兜里掏出150块的人不多!

    一个月工资是有百来块,但这会能有几个人会把一个半月的工资奖金拿出来买9个小旧碗的?

    你还过不过日子了?!

    很多人这会早上出门带上一张大团结,这腰杆子就已经很挺了!

    摊主继续推销自己的那些宝贝,不过10块钱一对的红木靠背椅自个可搬不走,余下的瓷器还都是民窑。

    倒是有一对清后期的粉彩花鸟帽筒虽是民窑,但画工和烧造得很不错,不过张楠虽有兴趣但不大——如果等一会逛完其它地方没收获,倒是会转回来把它买下。

    当然,期间被人捷足先登了也无所谓,这东西就算官窑的也常见,文物商店里就有,大不了贵些。

    摊主一看手里的这些便宜货金主看不上,对这些三瓜不值两枣的小东西也就不报什么希望了。

    不过他提起个黑布包,他还有好东西!

    清乾隆青花如意‘万’寿纹官窑瓶,老板,这东西一般我可不拿出来让人看。

    东西放地上,这次摊主没敢随便递:瓷不过手,他也宝贝自己这个宝贝花瓶。

    30多公分高的一个花瓶,张楠先没上手,而是先拿着手电看了一圈。

    看完外表看内里,之后才上手看了底款。

    小心的放下瓶子,对着摊主道:老板,这瓶子还是等待有缘人吧。

    一看张楠没兴趣,这摊主连忙递上根烟,张楠接过来,不过没抽。

    他只抽自己和熟人的香烟。

    摊主小声道:老板,你真没兴趣?

    张楠摇摇头,我不买,这玩样贵了!

    因为买了套碗,自个这会心情好,就暗示了摊主这一句:对方可没开价,他就说太贵!

    这摊主显然也是入行不久,刚才张楠一看到这瓶子就感觉有点说不出的味道:画工烧造技艺完全没问题,但就是说不上来哪儿不舒服!

    虽然自己不缺钱,但古董玩家嘛,永远要坚守业内第一准则:第一眼看着不舒服的东西就不要买!

    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这个准则又把握不住,总有一天会亏得血本无归!

    老板,帮咱个忙,你能不能说说哪里不对劲?摊主凑上来小声问。

    这么一来,张楠估计这摊主应该已经在这个瓶子上吃过软钉子,急于想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估计摊主收这玩样应该花了不少钱。

    看着摊主郁闷而又急切表情,张楠难得良心发现:等收摊了,你去趟琉璃厂,去那边文物商店管收货的老师傅那套套话不就成了。

    哈哈,这就是灯下黑!有些混鬼市的摊主,打死不肯把自己收来的宝贝拿琉璃厂去卖,结果生意上和那边搞得老死不相往来。

    这会的摊主们很多都是在自个琢磨,最多空手去琉璃厂开开眼,反而那些拉着大板车收货给文物商店送货的半职业农民古董贩子,倒是对其中一些不怎么为人知的秘闻心知肚明。

    那个花瓶极有可能是件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景德镇几家国有瓷器厂按照上级的指示,专门烧造的那几批用来当做国礼和出口的仿清官窑瓷!

    无论是选料画工到烧造这些环节,这些瓷器都是精益求精,毫无瑕疵!

    而这样的国家仿造行为,80年代这会还在继续,只不过这会烧造的瓷器火光大,一般只要不是棒槌都能看出来。

    而且如今烧造的基本出口了,市面上也几乎不见,倒是二三十年前仿制的那些国内有不少。

    而30年前仿造的这些,火光已经退的差不多,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走眼,甚至连卖主都搞不明白,还以为是到代的精品!

    至于张楠为什么会如此了解这个情况?

    21世纪时,古董圈子里的老人们有些已经知道这回事,但能看得出来的人不多,因为可以参照的物件少!

    张楠是在一位在剡县城区东后街开古董店名叫张荣廷的老师傅那最早知道这回事——这位老张师傅的女婿是张楠从小玩到大的好友,两人亲如兄弟,不然按照古董行里那些绕七绕八的规矩,人家才不会告诉你这档子事!

    那位老张师傅从80年代初就开始走村串户做古董买卖,经验十分丰富,而且从90年代后期开始,就开始经营古董店。

    就算到了40多岁那会,张楠有时候还要去老张师傅那请教些古董方面的事——绝对的高手在民间!

    而且杭城有一家很大的古玩城——吴山通宝城,这家古玩城二楼有一家赣省人开的主要经营景德镇产古玩瓷器的大古玩店,那里就有这种五六十年代出现的老高仿官窑。

    这种瓷器大多是花瓶一类的观赏器,价格在11年12年时开价也不高,大约都在8000至两万之间。

    当时店主和张楠详细解说过如何分辨——虽然诀窍有,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靠感觉。

    那位店主为什么这么好心?

    张楠之前去过多次通宝城,也进过几次这家店,店主也没说这回事。不过12年的一次,竟然在店里碰到个熟人!

    店主的儿子竟然是在剡县的消防大队里当文书,之前和张楠打过多次交道,很熟悉,但从来没说家里是做古董的——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小!

    不过就算这样,重生前的张楠对这批瓷器终究该如何分辨,还是只能靠感觉,真的很难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书友们,如果喜欢收藏,如论是什么种类的古董,第一眼要是就有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感觉,那就宁可不要!宁可错失良机也不要下手,血蝠在这个问题上吃过两次亏。

    当然,三瓜不值两枣的那些当个仿货买倒无所谓,只是千万别养成这个习惯,不然到最后常常会家中假货扎堆。)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十二块五的宝贝
    张楠是好心给摊主指了条明路,但就是不直接告诉他原因:无数人的血泪换取的宝贵经验,又不是自己人,随便告诉外人,那这经验也太廉价了!

    (得,血蝠就把经验给免费大赠送了,码字不易呀!)

    不过如果不是在京城,张楠连去琉璃厂这条路都不会给他指——除了在京城地面,其它地方的人想找个地方套话都找不到!

    至于在京城,只要那个摊主脑子没堵住,早晚有一天会想到去琉璃厂问。

    这边生意做完,隔壁的摊主立马凑上来:老板,我这里也有乾隆的官窑瓷器,还有雍正的好东西!

    这位刚才都看着呢,买家是行家,人也似乎比较好说话,也就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直接上好货!

    5只清乾隆青花缠枝官窑盘,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基本无使用痕迹。

    这种青花缠枝莲纹盘在官窑器中非常多,为有清一代官窑定式产品,从康熙朝至宣统朝均有烧造,规格画片均为一致。

    当然这个多那也是相对的,只是代表当初横向比较那些观赏器而言多。

    五只盘子形制纹饰均相同。盘侈口,浅腹,大平底,圈足,修胎工整细致,胎质细洁致密,釉质润泽莹白。

    全器以青花为饰,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莲纹,纹饰满布。

    内壁口沿下绘二方连续缠枝莲花,盘心以青花绘团花纹,青花秀雅有致,清新脱俗。

    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张楠用自己的专用手电看了好一会,确定是乾隆本朝官窑器。
1...5455565758...9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