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盘子青花发色浓郁清丽,构图舒朗雅致,5个能成套保存更为难得!
如今还没这样的高仿瓷,至于清末和民国那会的仿品没这个水平,包括刚才那9个碗也一样,都是大开门的乾隆本朝官窑瓷,不然黑灯瞎火的张楠根本不会买。
不然,虽不在乎那几个钱,但丢不起那个人。
看完5只盘子和另两个乾隆官窑碗,张楠对摊主道:你们两个一起的吧?看着是把人家老底都抄了!
两个摊主嘿嘿笑笑,还真有可能是一起掏老宅子练摊的朋友或者亲戚,不然哪有相邻的两个摊子都有乾隆官窑瓷的。
开个价吧,可别再把我当棒槌!
那摊主一听,连忙道:哪能呢,老板是行家!咱也干脆些,5个盘子加两碗,一共175块钱。
兄弟,你怎么算的?
盘子一个25,绝对良心价,两个碗50块。
一般瓷器中,勺子碟子小酒杯不算,碗是最便宜的,盘子就要贵一点,最贵的当然是赏瓶一类的观赏器。
清乾隆青花缠枝官窑盘一只25,这价格还算公道——张楠可是听说潘家窑鬼市刚形成时,这样的盘子大约16至18块一只。
因为两个摊主是一起的,前边生意都成了,这位也就没漫天喊价。
不过淘宝捡漏嘛,总得还个价什么的。
张楠道:你朋友卖我一个才15块,你要25?
老板,我这两个碗可比我兄弟的那几个精致些,咱也要吃饭呀老板。
说到这,看得出这人也是想急于出手:这两位可能全部家当都在这里了,能一口气买这么多的买主也少见:很多人别说是几块,几毛钱都可能和你讨价还价半天!
摊主似乎咬咬牙,道:那两个碗就算你45块,凑个170。
成,成交。
还是老办法,稻草绳加报纸——刚才那位摊主帮忙,加上刚才的那9个碗全给绑一块了。不然要是捆成两提,张楠还要不要再买东西了?!
老板,你这手艺可以呀!
这次张楠实在忍不住赞了句:手法娴熟,而且不仅仅速度快,捆扎方式虽然简单原始,对碗器的保护却是全方位的!
那是,咱这可是祖传手艺!以前家里开过碗器店,后来公私合营了我大哥成了正式工,我是老么,前两年还在供销社里干过零时工,这活计我一个人包了。
张楠之前还真猜对了。
说话间打包完毕,摊主对着张楠道:你就是拎个几十里地都不会散,只要不是让榔头敲,绝对不会破!
付钱,交货。
刚才摊主说不是还有雍正朝的瓷器嘛,去哪了?
那不是件本朝器物,是件清末民国初的仿品花瓶,口沿上还缺了一块,张楠看不上。
提溜着一挂瓷器继续转,这会张楠心情非常好!
那5只盘子将来也会是七八十万的价,不过他高兴不是因为这些,这会他根本看不上那点钱,而是因为最后买的那两个碗!
前些天刚回剡县时,张楠用那个值3亿港币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喝过一杯加饭酒,那个酒杯花了他850万港币;而过段时间他就能用一个值15亿港币的碗来吃饭了!
成本二十二块五一只,还是成对的!
那两只碗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2006年香江佳士得亚洲秋拍会出现过一只,1513亿港元大约相当于当时的160399200元人民币成交!
拍卖的那只原是私人收藏,而且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当年所知世界上仅有一对,另一件则藏于英国伦dun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刚才看到那两只碗通景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春风吹拂银柳,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底蓝料楷书款《乾隆年制:这一对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极其精湛,绝对是珐琅彩的杰作!
潘家园,真是产生奇迹的地方!张楠心里有些感慨:那些十几二十块的官窑盘碗这会其实称不上捡漏,因为如今古董的价值还没有被大众接受,这会也就是这个价!
而这两只珐琅彩的御用碗,那才叫捡漏!
乾隆御用珐琅彩很有意思,它不会在底款上写乾隆御制!
至于20年后地摊上遍布的各类xx御制器物,放心,百分百假货!
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七八糟买一堆
乾隆御用珐琅彩在底款书写方式上,是有别于康熙和雍正年珐琅彩的: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
康熙年珐琅彩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而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蓝料款。
而乾隆的珐琅彩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底款有蓝料也有赫色料款。
因为珐琅彩瓷是清代专为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由于产量少,传世更是极少,故价值连城!
张楠所知,目前清代珐琅彩瓷收藏最多的是京城故宫沪上博物馆及湾湾故宫。
因为珐琅彩瓷大部分都是艺术精品,在制作工艺上也非常讲究,当初是完全不计工本的!
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最好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后送到清宫中造办处,由宫廷画师精工绘画,再经彩烧而成。
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
根据清宫中档案记载:雍正六年以前的珐琅彩料都来自西洋,俗称洋色,雍正六年以后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
因为珐琅彩是一种外来技术,它的化学组成非常特别,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有很大不同,主要差别在着色剂和助熔剂方面。
不过就是因为它们稀少,这两个摊主估计还把两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当粉彩碗在卖!
捡漏,减大漏了!
天色慢慢变亮,感觉提溜着这么一提瓷器晃荡也不是个办法,这可是3个多亿!
这边还有两个旧书摊和几家卖老家具的,那头还有一大半没看,估计一圈认真看下来至少要花两个小时。
干脆提着几个亿先去了停车的地方,把东西往后备箱里一放,再回潘家园那个大土堆。
3个多亿就这样塞后备箱,他就不怕让人给偷了?
张楠一点不担心——别说这会的毛贼偷奔驰车就是个国际玩笑,就算单单撬车偷车里的东西,不论价值大小,判个十年八年还算轻的!
直接偷车?
抓住了百分百枪毙!
双手空空一身轻,继续回到地摊,这会顾客总算能有摆摊人数的六七成了。
张楠也不急,缓缓晃荡,半圈下来收获不错!
在个倒卖邮票和旧书的摊贩那,张楠甚至用1000块买下整一版的80张80年猴票!
摊位上零散的两张四方联和两张单张也100块拿下。
不仅这些,张楠还用200块钱,买下摊主手头所有特殊时期发行的邮票,其中有几种还是将来的稀有货色。
这一举动都在整个市场引起小小的震动,那个卖邮票的摊主更是扬眉吐气!
这会可是华夏邮市最惨淡的时候,别说那些这会还不是特别重视的特殊时期邮票,连80猴票都无人问津!
邮票这东西其实就是个炒作——1985年1月的《集邮杂志报道了大陆小型张在香港的价格不断上涨的消息,结果这一报道,不仅强化了集邮圈内有一定影响的集邮保值观念,更吸引了集邮圈外的投资者涉足邮市!
投机者在京城和羊城开始大量收购小型张,终于在1985年4月梅花邮票和型张发行时,达到了本次热潮的顶峰!
当年4月5日梅花邮票发行日,在京城更出现了从和平门到宣武门2~3万人连夜排队的情况,公安部门都出动了大批警察来维护秩序,令过往行人瞠目结舌!
面值2元的梅花小型张,当天bj市价为23元,外地价格为4元。
不过在1985年5月24日,臭名昭著的熊猫邮票和型张发行,当天上午面值3元的熊猫型张市价还在35元,结果下午传出加大发行量的消息!
1266万的发行量是梅花的4倍还多!
熊猫型张市价应声而跌,不仅面值不保,最低跌至2元!华夏第一次邮市热潮从此渐渐消退,并且持续了2年多时间!
如今80年猴票10块钱一张也无人问津,不然那个摊主也不会将极少见的整版1000块出售了——再不卖都活不下去了!
张楠其实不集邮,也从未进入过集邮这个圈子,但这次既然遇上了,那就买吧——不为钱,就为将来的收藏多个小类别:整版的80猴票怎么着也能占个展台了。
要是那个摊主知道再熬个三四年,华夏的邮市将重新爆发,不知会作何感想。
不过既然混了这一行,那就别后悔,不然够你天天吐血三升!
再说那邮票饭子这会不仅有了过日子的饭钱,还有了收其它东西倒腾的本钱,知足吧!
因为天已大亮,眼尖的摊主们几乎全部都在关注张楠这个有钱人,就算还在好远的地方,也有人向他甩烟打招呼。
继续逛,一幅范曾的人物立轴100块拿下——二十几年后三四百万不会少!还入手一幅齐白石的虾米和一幅黄宾虹的山水。
不过不为钱,就是好玩——字画,他都有一仓库了。
这会只要是摊上的东西,张楠看着就没什么假货,而且成色上比沪上鬼市里的都要上点档次。
天子脚下皇城根,名不虚传!
当然,地摊上的东西绝大部分还是普通货色,比如瓷器基本上都是民窑——在一开始两个摊主那捡漏后,张楠直到今天逛完,也就是花60块钱买下6套全品相未使用的同治官窑粉彩蝶恋花盖碗。
一碟一碗一盖,此为一套。
用来泡茶,绝对够档次!
不过张楠也只是想想——在家里喝茶,他一贯使用那套老爹当初在供销社里买的为人民服务!陶瓷杯,景德镇东风瓷厂出品,质量一流!
直到重生前,在家里他都还在用那几个杯子喝茶,估计这辈子也不会改!
第一百一十六章 布条线
挡不住人家摊主们热情,张楠最后杂七杂八买了不少,连老连环画都买了点,准备拿回家给小外甥看。
这些连环画,摆摊的人是废纸价格收购来,然后按照旧书价格在这里出售,赚点生活费——便宜!
里边还有本基本全新的1969年出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后勤战士:一本薄薄得连环画,张楠知道它将来只要是好品相的,都会被炒到5位数!
不过这会都是白菜价——管你什么品种,就是本旧小人书。
而且连环画嘛,玩的人少,这本回家丢抽屉里就行。
张楠这会正想走呢,结果土堆上又出现吸引人的事:不是什么好东西出现,而是来了三个金发碧眼的老外。
这会到潘家园来淘宝的老外极少,潘家园在外国人中间真正出名还是在1992年,那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夫人到潘家园来淘宝。此后,逛潘家园和爬长城一样,在外国人眼里,成了京城影响力的名片。
那这会潘家园的外国人是哪里窜出来的?
因为潘家园离使馆区近,这会的极少数老外突然发现:这里原来也能淘宝!
先有秀水街,后有潘家园,这两块初期不起眼的野市儿,过几年就会成老外眼中最有京城味道的地方。
摊主们这会把老外当棒槌,摩拳擦掌准备捞一笔,不过张楠是多看一眼都兴趣缺缺:晃荡的差不多,回宾馆睡觉。
不过明天还是没事,估计还要来一趟:除了那20来个京城坐地户,那些不是老京城的摊主,到了明天就会换一大拨人,可能还会淘到点好东西。
驾车回到饭店,这会早餐都还在供应呢,赶着去吃饭。
提着那一溜瓷器,还有一大箱子的零碎要搬还真不方便。幸好有人看见了张楠的为难之处,连忙过来帮忙。
是翁叶铭,他今天出任酒店的门童。
张楠把一个纸板箱交给对方拿,自己提溜着一长串碗器进入大堂。
好家伙,这可引得很多人注目:住国际饭店的客人,都似乎去供销社门市部买东西了。
还有一帮大概是退房的老外,对张楠手中那串捆扎别致的碗器都报以好奇的目光,显然从未见过这样艺术性的携物方式。
直到进入电梯,翁叶铭才道:张先生,你喜欢古董?
哦,懂行?
呵呵,也不是,就是家里有几件小东西,之前拿去过琉璃厂想凑点钱,可是人家就给开几块钱一个,就没卖。
张楠一听,估计人家家里的会是好东西,不然琉璃厂根本不会要。
自个真是觉得这对姐弟之前有些可怜,没去想别人的东西,反而道:别卖了,如今几块十几块的老物件再藏个二十年,可能就会发大财。
到了房间,把东西放下。
小翁,我是个玩古董的,给你指条明路。说着从箱子里取出那一大包邮票,集过邮吗?
集过。
这年级的京城年轻人,很多都曾经有这个爱好。
这会小型张都跌到几毛钱了,你和你姐等宽裕点就去买点,买个几千块,我看用不了三四年就会大涨。到时候别太贪心,有个5倍10倍的赚头就卖,不然会亏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