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血蝠
另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50岁寿辰时,曾在储秀宫举办过万寿节庆典,署储秀宫制器物应是为庆典专门烧制的。
储秀宫款瓷器以盘瓶等多见,装饰纹饰多为龙凤花卉万寿无疆等图,时代风格鲜明。在清宫旧藏慈禧照片中,署储秀宫制盘用于盛放水果。
这种‘钴蓝地绿彩云龙纹盘’为清代典型器物,康熙朝始制,延烧至清末。此盘形制特大,绘制精工,色彩艳丽,值这个价!
这是在为翁叶铭造势:有这么个懂行的师傅,潘家园这些人都要悠着点,免得将来买卖不成还成了圈子里的笑话——这两位可不好蒙!
而且他这么一说,还会给摊主们一个印象:这人仗义!
一般这些知识可不会说给旁人听。
张楠仗义?
他在玩古董时才不仗义:就算不知道储秀宫制瓷器缘由的瓷器玩家,也不会把它当民窑,最多断代上往上了靠,那反而将东西价格抬高了。
而且这会大土堆上只有自个这两位顾客,听到的只是摊主,这是摊主们得利的知识,而张楠也不亏。
不过其它的嘛,他是不准备当着旁人的面说了。
古董圈子有时候挺邪乎,有时候物件会扎堆,有时候又啥都没有:昨天有乾隆官窑,但今天就没那个时期的好东西。
今天都是光绪的玩样。
直到天大亮,就在另外一个摊主那15块钱买下一对光绪内青花外粉彩莲花纹碗,其它就花20块钱买了枚品相不错的老江南银元。
那对莲花纹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
外壁绘粉彩莲池图,四组莲花或并蒂或独放,花朵硕大,层次繁多,花瓣肥厚,粉色艳丽,枝蔓卷曲,叶脉清晰。
圈足外绘青花回纹一周,足沿描金,内口沿饰两道青花弦纹,内壁绘青花缠枝莲纹,青花呈色浓艳,蓝中泛紫。
碗心绘变形莲花纹,正中为一花朵,四出喇叭形花叶,青花发色浓郁,绘画精细。
此品种创烧于道光年间,之后历代都有烧制。此碗造型规整,绘画精细,颜色淡雅,胎质细腻。
(女儿病了,气管有点发炎,完全没时间和心思写书,这章还是存稿,今天就一章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这会的城管挺可爱
就算这会的潘家园是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也不是天天都会有顶级古玩出现,大部分还是这会常见的品种。
直到上午8点过,张楠两个的收获也不大,不过所有摊位都晃荡了一下,和摊主们都闲聊一会。杂项小东西也看看,中意的就买下,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其中还买了副和田玉的镯子,老贵:120块!
不过大价钱有好货,一号白还是有的,清代的东西,圆镯。
张哥,这东西很多的,送老太太最好。
按照张楠的要求,翁叶铭对他的称呼也换了,老是张先生这样叫着别扭。
张楠也不管翁叶铭还比自己大一岁的事实,反正得叫自己哥!不过这会翁叶铭的话让张楠差点一口气憋出内伤:这么好的老和田玉镯就只能老太太戴?
如今的人的观念真是让人有点无语:他可是打算回家送姐姐的。
正打算走呢,看到摊主们一阵骚动,有人开始快速收摊——这场面熟悉呀!
仔细一看:城管来了!
上午8点的市场里人已经不少,结果来了一帮子由位警察带领的联防队员,一共十几号人,每人胳膊上还戴着个红袖章。
这不能摆摊,全收拾了赶快走!
联防队员分散开开始赶人,不仅仅是对摆摊的,连买东西的也轰走!
不过张楠根本不去理会,就在那看热闹,心里还想着如今的城管可还真有意思:没一个联防队员拿摊主东西的,一点不违和,估计嫌是旧货不值钱,轰走了事。
想想重生前那些城管大战小贩的戏码,觉得这十几个联防队员还挺可爱的,至少在潘家园不拿老百姓的东西。
其实后世的城管们大部分也不是表面上的那么令人讨厌,没他们城市就会乱糟糟,很多事还是上头一些人让干的,不然谁愿意得罪人?!
张楠那会就有个当城管大队长的朋友,三天两头发牢骚说不该坐这个位置,就想着换单位。
至于如今感觉这些联防队员可爱,那也是张楠站的位置不一样:**十年代联防队员留给后来人的影响可实在不咋的!
做点小买卖,真要整你,几十块钱的生意都能算哥投机倒把,够劳教两年的!
这下摆地摊的麻溜着收拾,自行车后架当货架的那几位速度最快,一眨眼就不见踪影!
瞬间鸟兽散!
几名联防队员看到张楠站在那肆无忌惮的打量自个,只将这两位当空气直接忽略——下边还停着辆奔驰呢,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人穿得还另类时髦,不是个归国华侨就是**,犯不着给自己找不痛快。
皇城根下混日子的,没个眼力劲那还不如回家种地来的安稳!
这里水深王八也多!
张楠为啥要弄个华侨的身份?
这会他就能站这肆无忌惮的看热闹,还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完全不用担心麻烦找上门!
走了,先去找个地方吃饭,再去琉璃厂。
翁叶铭带路,就附近一家不大的早餐店,这里得街道办的一家小集体小吃部,翁叶铭去年来过好多次。
每人一碗炒肝外加几个包子,味道不错,不过一早就吃这么油腻的东西,对张楠这个江南人而言还是有点腻味。
还好没给自己来碗京城特色豆汁,不然张楠宁可饿着肚子算了。
不习惯那味!
叶铭,现在知道我喜欢什么东西了吧?吃饭当口,张楠问道。
各朝官窑瓷器,字画,玉器,稀有品种钱币和特定的几种杂项。张哥,不过我看你看了好一会那个北河人的青铜镜,也不贵呀,为啥没要?
翁叶铭不认识那面青铜镜,只觉得很精致,应该不错。
那是面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直径有个14公分,已经能算是精品。
张楠一口吃了个包子,又道:不过那镜子十有**是盗墓的挖出来的,他那还有几件唐宋的瓷器也一样,犯不着。
说完,想了想又道:这里可是京城,你以后三天两头会往这跑,用不了几次就会成这的名人。那些出土的是好东西,不过这玩样摆在这卖,迟早一天要出事!
你名气大,要是连这个都要,到时候警察自然会找上门,犯不着,会阴沟里翻船!
张楠就是个盗墓贼出身,敢在京城公开摆摊卖出土文物,等上头风头紧了,没一个跑的!除非在京城有强力靠山!
那摊主显然不像是有强力靠山的那种,只能说如今上头不重视,加上摊主本身还没意识到将来的危险。
在沪上黑市张楠收购出土文物的方式不算,那是谁也不认识谁,而翁叶铭是个老京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要是连地货都大肆收购,拿迟早会完蛋,到时候还会牵涉到自己。
这里可是京城!
再说要珍贵的出土文物,其它地方有的是办法,京城这一块还是只要明面上能买的东西就成,反正如今到处都是十几二十块的宝贝。
我明白了,张哥,那些犯法的东西咱不要!
呵呵,就是这回事。
对了叶铭,你能不能认出紫檀和黄花梨的老家具?张楠又想到点事。
过个两三年,伴随着京城旧城的大规模改造,老京城们纷纷离开了祖居,家里的旧货旧家具旧建筑部件会大量流向潘家园,到时候出现在这里的明清珍贵老家具可不少。
不是很懂,不过我能学,就去那几个老木雕厂给条烟就有办法,我有熟人在里头上班,有空的时候去转转就成。
木头嘛,如今的京城找个木雕家具厂套套近乎玩一玩就行了,那些厂这会都还在生产正宗的出口用仿古家具。
有机会弄到紫檀或者黄花梨的家具物件别放过,不过这个我教不了你,虽然我也想要收藏些,但我不懂木头。
张楠说完,看到翁叶铭那奇怪的表情,又道:有什么奇怪的,我又不是神仙,哪能什么都懂!
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府
瓷器钱币自己是专家,杂项也还可以,字画半桶水,但就是这个木头张楠是一窍不通!
不是雕琢制造工艺看不出好坏,而是真不懂木头!
玩了二十多年古董,这会给他眼前放一个普通品种红木的笔筒一个紫檀木笔筒和个黄花梨笔筒,张楠是压根就认不出来哪是哪!
就是有人给他解说其中的分别,当时看出不同了,过个几天给他个黄花梨的书箱,他也能给你瞎猜个半天!
教个十次也没用,这也算古董行里的一种奇怪现象:不少玩家就是这样,玩了一辈子,就是可能对某几种东西死活不通,想就算有人教也学不会!
这种情况一般不懂字画的多,因为玩字画要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历史文化知识。但连木头品种都记不住看不出来的也算是奇葩!
很不幸,张楠就是这样的异类!
所以上次在晋省文物商店,那个当红楼十二金钗赏瓶包装盒的木头书箱,张楠其实是按照颜色分的:红色的就认为是红木,那紫檀什么颜色纹理特色如何?
不好意思,他不知道记不住分不出!
老黄花梨的颜色到底是老黄还是红色的都分不清楚搞不明白!
但如果有个朋友拿个笔筒告诉他这是黄花梨的,张楠却又能根据包浆形质和艺术价值给你说个大体的价格。但自己绝对不会要,也不会来判断这东西的木材品种——自个压根不懂,看不出来呀!
上辈子一定是和木匠有仇!
(其实是血蝠可能上辈子和木匠有仇,都玩了二十几年古董,这木器除了工艺能看出好坏,木材材质真是一窍不通,怎么学也搞不明白,大概祖师爷在这一块上死活不给咱饭吃。
所以本书中古董家具什么的出现的情节基本没有,咱真不懂这一块,望各位体量。)
吃过早饭,两人驾车到了琉璃厂,一直逛到下午一点才离开。
都走累了,不过这会两人还不能歇着:这趟原本张楠想将东西带去西疆,但既然有了熟人,干脆绝大部分东西就暂时存翁叶铭家里,等下趟来京城时再一次性带走。
除了那对最珍贵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包了个严严实实随身携带,其他东西都打好包送往翁叶铭家。
这下张楠才知道翁叶铭姐弟俩的家在哪:车子开到京城xc区的刘海胡同。说是胡同,其实这里的路还比较宽,两辆轿车会车都没问题。
一个大四合院,里头住了好几家人,院子里显得很乱,都成大杂院了。张楠看了看,似乎是前清官造的四合院,用材都比较考究,不过如今被分割的面目全非!
至于老房子用的是什么木头?
不好意思,看不出来。
翁叶铭的家里倒是比较整洁,住房条件也相对宽裕:三间正房再带个小厨房,不过似乎没看到卫生间,估计还需要去公共卫生间。
等东西放完,翁千惠也回来了。
当着两人的面,张楠取出整整两大捆人民币交给翁叶铭,放心大胆的收,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等干得好,我再奖你辆摩托车,这里骑个自行车去潘家园和琉璃厂有点远。
15公里总有的,吐槽大城市的大块头——这还算近的,在京城沪上去上个班坐个一两个小时公车很常见,人生的大好时光就浪费在挤公交上了。
翁叶铭很高兴:这会要是有辆摩托车,那可是件非常拉风的事情!
八十年代的京城根本不限制摩托车,它如今还是一种年轻自由改革的象征!
它可以随意的行驶在京城二环的马路上,与汽车和谐的相处,而不用在意周围厌恶惊奇的目光,也不用有着前方是否限行摩托车的困扰!
更不用想方设法花大价钱去购买京a牌照,驾驶员也自然而然的戴着头盔保证安全,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种负担。
面对同院邻居好奇的目光,张楠在翁千惠姐弟的陪同下出了院子。
载翁叶铭去银行存钱,张楠还要顺便送翁千惠去饭店上班——她的自行车直接塞后备箱里,反正这会的京城交警也不会查这个。
不过到了门口停车的地方,张楠却站着不动了:斜对面有一个脸面极大的门户,两边老长的青砖高墙上就这么一个门:大门的形制等级是广亮大门,这是仅次于王府大门的屋宇式大门!
刚才都没怎么注意:被辆停在那的大车挡住了。
那个大门口是一对鼓形的门礅,按照惯例也必须是二品以上官员才有这种资格,综合起来,那原本应该是个清代高等级皇族的宅邸。。
看到不少人正在从里面搬出杂七杂八的东西,往两辆大货车上装。
带头运东西的人似乎还和翁千惠姐弟认识,还和这边打了个招呼,顺便瞄了眼那辆奔驰。
这是什么地方?张楠问道。
是百货公司的仓库,我爸在时就在那上班。
呵呵,你们两个该有个顶职的。
运气不好,那会我们两个都还太小。翁千惠回道。
张楠看对面那些人的架势,似乎是要大搬家的节奏,连柜子都搬出来几个。
他们这是要干嘛?
百货公司新建了仓库,这段时间要把这里的东西陆续搬过去。
那这边的院子怎么处理?
听到这,张楠感兴趣了。
不知道,可能会卖掉或当宿舍吧。张哥,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