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剩下的50%是钢,可是钢的品质也分歧很大,其中甚至还有10%左右的,是硬度在5.8以上的超硬钢。

    听起来是不错,可是这些钢聚集在一起,有些质量高,有些质量低,连带的,让最终的成品,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的,不能够直接使用。

    实际上,只要是差不多的铁匠,看到这些钢,就已经知道,这一次的尝试,绝对是失败了,这些钢必须要经过处理,区分出来,才可以使用。

    在大名铁匠作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规则,返工挑选,哪怕能够得到超硬钢,也不适合,这会浪费大量的劳力。

    不过,没有的太在意的,是牛大力为首的那些研究员们。

    在实验室之中,已经做过一部分的尝试,可是那只是一些类比和小规模的尝试,真正放大到工业生产当然不会这么容易,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环节都考虑到了,再加上经验,很快就得到了,为什么会这样。

    热不太均匀,加上材料配比方面,一部分催化剂,没办法起到作用。

    这就是研究和实验的作用,为什么之前,精铁的产量那么低,就是因为,哪怕是铁匠大匠,他们都不明白,精铁的机制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得到了赵信的教授,钢就是含碳量在2.11%以下铁的一种特殊的合金方法。

    有些时候,还有一些合金和淬火方面的变化,这些简单的东西,给牛大力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天赋,冶铁的经验,还有来自21世纪的先进经验,这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牛大力这么一个怪胎,他不但熟悉冶炼,20多年的时间,让他对于铁的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加上科学的知识,他很快就从实验材料上面,得到原因。

    有时候,找到原因,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些冶炼高炉,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加上催化剂,吹风对流系统,这些加在一起,就造就了高炉的神奇,大的毛病没有,只是一些小问题。

    接下来,没有再开炉,在2天的时间之中,牛大力带领着大量的人员,进行了最少的100次的各种实验,再一次进行了冶炼。

    这一次,赵信就没有参加,他很清楚,从铁匠台到铁匠高炉,看起来,只是一个放大和是缩小,可是其中的技术难度一点都不小,他从后世的知识,还有卡牌系统,可以减少这个过程,但是不经过大量的实验,肯定不行。

    第二次同样也失败了,可是良品率提升到了70%,同时质量上面也稳定了,就算不挑选,也会有60%左右,可以直接使用。

    这样的效率,加上成品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是废品,也可以投入到高炉之中继续冶炼,不会怎么浪费,可是牛大力还不满意,继续的研究。

    天赋出众的牛大力,在冶铁方面,天赋极强,他把后世的知识给融会贯通,再加上每一次,赵信都会过来检测一下,把比较完整的检测报告交给他。

    数据,恐怕是最重要的东西,规律,就从这些数据上面总结出来的,就算是后世,也不可能对每一次的实验材料,进行完善,完整的检测,卡牌系统却可以轻易的做到这一切。

    在众多作弊器的帮助下,类似的实验,进行了最少150次,最开始可能是两三天开启一次,其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整,短短12天时间,6次实验,就让良品率达到了85%,品质也相当的一致。

    后来,必须用细微和大量的实验,找出规律,就快了很多,有时候,会连续每天开炉10次以上,其中只有非常细微的调整。

    同时,在这些时间之中,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高炉,也依次完成,大小差不多,从5立方一直到7立方左右,越来越大,冶炼也越来越好。

    终于,通过了长达1个月,数百次的尝试,仅仅是这些尝试之中,浪费的材料和焦炭,就高达2万贯,更别说这些月俸都超过500贯的大匠,工费和材料费用,总数超过了4万贯,可是最终的结果是喜人。




第三百零一章 钢铁和底蕴
    在炼钢高炉的帮助下,一下子把钢铁的成本压缩到了极致,这让赵信非常满意,本以为,极限大概是七八文左右,这基本上就是价格相比的后世钢铁的价格,可谁知道,居然会这么低。

    赵信绝的,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人工成本,相对而言不高,另外一方面,恐怕就是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了。

    这个看起来简单,却在历史之中失传的催化剂,居然有这么大的功效,在简陋的,只是最初钢铁高炉的前提下,就能够达到4文的水准,未来,伴随着技术的提升,比如说,一次性1000吨,甚至2000吨的大型平炉,再比如说,使用氧气吹顶,甚至是转炉的工艺,那不是意味着的价格会更低。

    赵信对于钢铁了解不多,可是牛大力却非常了解,在他简单的介绍之下,赵信才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高炉对比铁匠台,有巨大的提升,成本也可以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是铁匠台,还是必不可少。

    原因很简单,高炉产出大,一次性100吨左右,很自然,不能精细到某一个环节,最多,是做出,各种类型的钢板,钢锭,还要赵信所说的螺纹钢和管材。

    除此之外,再如同铁匠台那样,一下子加工那些精细的东西,或者是半成品,有些困难了。

    可是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的,未来,就是以简单的钢筋,钢锭,螺纹钢,管材一样的存在,这些都是大宗的用途,至于小型日用品的加工,可以选择合适的钢锭,然后进行加工,铁匠台可以省去很多工序,比如说,原料铁和钢的来源。

    这样一来,可能在工序上面要繁琐一点,可是相对于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成本下将了四分之三,代表着利润增加的。

    在牛大力看来,赵信应该稳定价格,甚至因为钢材质量的提升,稍稍的提升一点价格,却没想到,赵信已经准备降价了。

    今年的价格,伴随着合同已经签订,准备保持原样,一旦进入到明年,续签合同的时候,各种钢铁的价格,还会下降一半,也就是说,从现在的均值35文左右,降低到17文,这已经逼近之前的成本价格。

    并不是说,赵信非常大方,看着钱不去赚,实际上,以目前北宋的情况,这些钱随便可以赚到。

    可是,他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富豪,实际上,凭借着铁匠作坊,肥皂,还有碱面,他已经可以成为首富了,每年3000万贯的净收入,这真的是富可敌国,还是北宋这样经济繁盛,收入巨大的国家。

    换成明朝那样的小家子气,财政收入最景气的时候,也不过是几百万两而已,跟北宋差别巨大。

    他更希望就是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铁和钢,就是基础之一。

    气候和地域上面,加上生活习惯上面,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来说,在身体素质上面,有巨大的差别。

    北宋想要培养一个骑兵,无论是马,还是花费,还是长期的训练,耗费的成本巨大,要保证马力,必须要给马上好的饲料,有时候,一匹马的伙食,比起人要贵,而且贵的多。

    就这样,训练出来的骑兵,也只是合格而已,除了少数的天赋异禀,剩下,跟游牧民族的普通骑兵相比,就有巨大的差别。

    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被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广阔的草原,丰美的草场,让他们从出生开始,几乎就是在马背上度过,就如同吃饭走路一样,这是习惯。

    当一种技能,形成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对于技能的掌握,还不是可怕的要命,更别说草原上混乱的黑森林体系。

    胜者为王,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一个平稳的王国,草原上奉行的是丛林法则,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战力,体能加上骑兵这个天然的兵种优势,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强势。

    在火枪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之前,在成熟的火枪,没办法大规模的应用于战争之前,钢铁,是唯一可以增加北宋底蕴的东西。

    北宋禁军为什么只有80万,为什么不配备大量强弓,配备大量的步人甲,原因就是因为财务问题,80万禁军,已经是一个可怕的消耗,这个消耗,连北宋都承受不了,现在赵信的出现,如同一个强心剂,打入了北宋的血脉之中。

    4亿铁料,已经远超过北宋日常的采购量,这些先不说,是进入到军事领域,还是别的,总体而言,会让北宋的潜力增加。

    接近万套的精铁步人甲,加上更加精良的普通步人甲,步人甲的总数,最少增加了10万以上。

    这也就是意味着,10万重步兵的增加。

    不管后世,对于北宋的军事评价,是多么地,北宋步人甲,一直是北宋的核心中间,是对抗游牧民族重骑兵的重要屏障,他们的增加,对于战斗力的提升,非常的明显。

    在35文左右的均价,北宋就可以购买这么多的,如果在降低呢,降低到17文,也就是原来一斤铁的钱,变成了两斤,哪怕最终订购,打打折扣,再提升个50%,北宋的战斗力会更强。

    热武器不容易,哪怕拥有了钢铁,拥有了黑火药的配方,甚至是掌握了硝酸,这么一个火药之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可是要



第三百零二章 马拉火车
    就在第二座高炉做好了5天之后,一个奇怪的订单,送到了牛大力的面前。工字型硬钢,要求硬度和表面耐磨性都达到一定程度。

    这样的钢铁,还有一定的规格要求,比如,宽度,硬度,长度之类。

    看起来很细密,缺不算复杂,主要是磨具上面,进行简单的制作,把钢水浇灌进来就可以了。

    目前配方的钢,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

    这是赵信深思熟虑的结果,在铁匠作坊步入正轨之后,他没有直接的转而去制作玻璃这样东西,而是选择了的铁路。

    没有蒸汽机,铁路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但是你要知道,铁路的雏形,并不是蒸汽机拉的。

    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铁路的宽度,都是一样的,原因非常让人匪夷所思,是两匹马屁股决定。

    这个历史,身子可以追述到古罗马时代,当时战车的宽度就是这样,然后这个习惯延续下来,一些老路,都被这样轮子,压出来的深深的轨迹,然后只要不是这个轨迹的马车,在这样的老路上面行驶,就很容易坏掉。

    正是这个故事,给了赵信很大的启发,现在,他没办法修建合格的高等级公路,更没办法修建铁路,但是可以修建类似的快速车道,用马拉的方法,两条铁轨,就可以在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

    这样修建的速度,远比水泥路要快的多,而且难度不大,特殊铁轨和铁轮,不必考虑凹凸不平,或者减震之类,在摩擦系数足够小的前提下,这样速度也可以保证,拉的货物也足够。

    这是一个创造性方法,具体要不要使用,还需要试验,但是,总体而言,难度不大。

    中国没有连接器的,所以从古代,就是两轮马车,四轮马车出现过,却应为转弯不方便,而被淘汰,这个马拉铁路,可以不考虑转弯的问题,专线专用,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取得较快运转方法。

    同时,马拉的前提下,车厢不可能太重,对于铁路的要求也不高,每米15公斤左右,已经是一个合适的重量了。

    现在,炼钢厂的普通配方钢铁就可以使用,这对于定海军来说,是一个易于实现的利好。

    实际上,马拉火车,也是晚清的一个可笑的玩笑,当时世界各国都已经普及了铁路,铁路不但成为了投资的热点,也成为了商业发展的关键。

    可是清朝为了可笑的震动祖宗陵寝这个可笑的理由,去掉了火车头,改用马拉的方法,从1881年铁路通车,到1885年中法战争,三四年的时间之中,一些驽马拉着笨重的车厢,往来于这个不足10公里的铁路上,把一车车的煤炭运出来。

    在19世纪末,这种方法,是愚昧的,是拒绝先进的,那是可怕的笑话,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却成为最为方便的解决办法。

    马的速度,取决于多方面的,马本身的速度和力量是恒定,跟地面的摩擦系数,成为了载重的最重要的标准,当然了,这是四轮马车,二轮跟四轮的相比,还有合理性,承重力,能够拉起的重量变化巨大。

    有铁轨的话,保守估计,几匹马拉起来几吨的东西,是没问题的,省力,还速度快,这几乎是完爆二轮马车。

    快速交通,无外乎是水泥路和铁路,前者耗费巨大,就拿普通的村村通那样的水泥路来说,6米左右宽度,20公分的厚度,耗费的水泥,每公里1200方,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不含钢筋的混凝土,密度大概是每方2.4吨,就算是扣除沙子,石子这样的天然矿物。每公里会使用500吨以上的水泥,还有数十吨的钢筋。

    虽然说,水泥生产较为容易,那是跟钢铁比起来,投入巨大,还需要特别的资源,就算是兴建大规模的水泥厂,估计能够勉强跟钢铁差不多,年产量500万吨。

    这样的水泥产量不少,可是能够的建造多少公里道路,1万公里,很多么,不多啊,5条1000公里的道路,就要把全部都耗费,更别说,其中,桥梁,道路,还有其他方面的花销。

    可是如果铁路来代替的话,就节约很多,一公里30吨的钢铁,最多使用一点点水泥,底部要硬化,还要铺设枕木。

    马拉火车,就不能够如同后世铁路那样,枕木加上底下的填充材料,要跟有轨电车那样,几乎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种,防止马受损。

    这都不是问题,哪怕是硬化,甚至是在下面埋设部分的枕木,上层填充,防止马受损,这些耗费的,可能只有公路几分之一。

    未来,在水泥厂和钢铁厂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公路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可以四通八达,并且很方便,改造之后的特殊的四轮马车,也不比这个马拉火车差多少,最多是有一点点的差距。

    不过到时候,只要找到合格的密封材料,蒸汽机的项目,应该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了,正好无缝的跟这个对接。

    一次性出



第三百零四章 两条铁路
    这个在赵信看来,还有很大的问题的铁路,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的基础了,是用马带领着的,跟成熟状态下的火车,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这种前提下,这个初步完成的试验品,还是有较大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遮掩不住火车的出色性能。

    一旦跑起来,20公里左右的时速,一天8个时辰,最少也是300多公里,比不上800里加急,可是也绝对不差,600里的速度,如果一旦修通,从汴梁到陇西,可能只要2天半。

    对于见惯后世朝发夕至的火车,甚至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这样的速度,甚至是慢到一定境界的,可是一天600里的速度,还是携带着大量物资的,这对于北宋来说,太重要了。

    你想,如果西夏进犯,边境军队缺乏只能够依靠城池固守,从汴梁调动军队过去,要2个月,肯定不可能从汴梁调动的,只能够调动比较近的,可是一旦这个铁路修通,2天半抵达,那会是什么,就算前期有些失利,也会很快的被挽回的。

    更别说的,这个马车的运力,一下子相当于20辆大车的运力,这才是关键,速度快,运力大,以前困扰后勤物资的问题,在这一条路修成之后,就再也不是问题了,这对于军事方面,非常的重要。

    不过,赵信知道,做成这些不容易,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桥梁。

1...110111112113114...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