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双全
属于萧惠的帅旗动了,这在之前,是野利荣兴最期盼的,因为军旗的动作,会直接决定主帅的动作,任何一方先动,都会给对方机会,做出有针对的布置。
这个也要看时机,因为战局的变化不同,野利荣兴已经是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他也发现不对,正要后退,可是没办法,他被萧惠盯住了,萧惠军主力,直面他,丝毫不顾损失的向他冲过来。
这一次变化,是整个战争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变化,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的向着辽军倾斜。
萧惠骑在马上,在亲卫队的护卫下,缓缓向前,作为主将,年过六十的他,早已经不用冲锋在前了,从军队之中走出,并且触类旁通之下,他算是比较另类的统帅。
萧惠的目光,一直都在周文秀的千人队身上,周文秀的勇武,超过了他的想象,从某种意义上面,周文秀算是这一次出征的最大的惊喜,不过,他更期待他的表现。
勇武已经看到了,如果单纯只是勇冠三军,在整个大辽,也有十几位青年才俊,能够跟周文秀比肩,可是轮到机变和战阵上面的控制,就不多了。
没办法,辽国以武力立国,强横的武力,才是一切的根基的,从家传,或者是乡野之中,搜索的勇士,以辽国庞大的地界,要弄到这些并不难。
可是智将就很少,北宋文明盛世,这些辽国知道,可是这个羡慕不的,辽国的根本是武力,哪怕放弃了之后,准备学习,也不会彻底的改变,虽然诞生了萧惠这样的智将,可是付出的时间太多,代价也太多,几乎只能够依靠时间,而不能够批量的产出。
“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吧!”萧惠长叹一声,专心致志的盯着战场。
他所希望的,是周文秀能够根据局势随机应变,可是却不能彻底的把心思放在这个上面,如果因为这个,而让整个战役失败,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战场上面,帅旗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在战场上面树立帅旗,不是被当成靶子么
可是实际上,帅旗的一些动作,会告诉这些军官,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经验,对于军略和军阵了解的将军,都会随机应变,进行不同的调整。
另外一侧的主官,还在跟西夏骑兵拼杀,虽然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却没有达到周文秀那样压倒性的优势,他的头脑简单,也没有意识到,帅旗移动的目的,只是感觉到,似乎阵营很好,主力出动,可以帮助他更快的确立压倒性的优势。
周文秀很清楚,因为他接连的攻破了两个3000人的步卒,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让步卒的心态不稳,也造成了步卒跟周围之间距离,拉开到了2里。
两里,对于骑兵而言,只是快马冲锋的时间,很快就能够跨过他们之间的距离,可是对于步卒而言,最快也要一盏茶时间,最慢,要一炷香的时间。
当主力开始攻击,虽然不知道胜负如何,可是一共1万名的骑兵,被他们两只千人队,分别牵制了1000人,剩下的,大概是7000对8000,只有1000的差别,再加上辽军战斗力的优势和萧惠的指挥,周文秀果断的做出了选择。
长刀挥舞,巧妙的转了一个圈,指向另外一方,剩余步卒的位置,大声的吼道:“冲冲冲!”
重骑兵迅速的加速,新式的重骑兵,使用了更出色的铠甲,在提供了更强的防护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重量,人马重量最少减轻了的30公斤以。
别小看这个30公斤,30公斤的重量,可以让马以更快的速度冲锋,最终得到更大的杀伤力。
周文秀率领的骑兵,开始向着1.4万的步卒冲上去,1000对1.4万,14倍的差距,可是双方的战斗力对比,却是完全两样。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最前方,本身准备跟骑兵对抗的3000步卒,他们因为周文秀部的战斗力,而犹豫,这个犹豫,就害了他们。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只有不足400米的距离,在快马的高速之下,只用了一点点的时间,冲向了步卒,然后毫无意外的,这个步卒,又崩溃了。
远方,一直都关注着这一切萧惠,满意的点点头,果然,周文秀没有让他失望,他的表现,他的战斗力,他的随机应变能力,都超过了目前辽国的青年才俊,也不枉他这么看重,把他从普通的八品文官,提拔到的了千夫长的程度,看样子,大局已定了。
萧惠专心致志的把心思放在了野利荣兴的身上,这下子野利荣兴就倒大霉了,他面对着无休无止的攻击,有些抵挡不住,3000铁鹞子,到底是派出去,还是不排出去。
以野利荣兴为首的中军,成为了的攻击的目标的,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萧惠,怎么也不可能让中军逃跑,最少说,那个最重要的铁鹞子,大部分都要留下来的。
野利荣兴一脸苦笑,在一个时辰之前,他还意气风发的想要展现他的力量,想要击败辽国的北苑枢密使,韩王萧惠,
第三百一十二章 恶毒的计谋
萧惠是一个出色的统帅,这一战胜利之后,却感觉到了一阵隐忧,具体是什么,他还没想到,不过当烟雾弥漫,黑黑的浓烟,弥漫了整个沙漠的时候,他也变色了,他终于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只不过,这也太毒了吧。
萧惠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敢这么做,这不是釜底抽薪么
这可是西夏的领土,难不成,这一片领土,西夏要放弃么。
实际上,元昊这么做,也是心中滴血,这里是联络西夏和辽国的必经通道,哪怕是沙漠,比较贫瘠,每年经过这里商队不知道凡几。
当这里被坚壁清野,绿洲被毁掉之后,要想恢复,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将来,不但通行它的成本,会上升很多,甚至一部分的环境,会恶化到无法通行的程度。
这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对于元昊来说,细水长流的损失,可能会持续超过百年。
元昊没有办法,西夏本身,太弱了,他没办法跟辽宋相比,只能够退而求其次,放开了这一片沙漠,走另外一条路,绕过去,也可以接受,不过是付出时间和资金的成本。
看到的,不等于是真实的,可是必须要警惕,为此,他冒险的派出了大量的探马。
很快的,萧惠派出去的探马,搜索了周围200里的绿洲的,发现,绝大多数的绿洲都被毁掉了。
一个两个三个,从最开始的不敢置信,到最后的麻木,特别是调查了一切的,发现不但所有的草场都被焚烧一空,连水源地都被污染了。
如果可以,元昊会在水源地下毒,可是没有那么多的毒,他选择了一种地下冒出的黑油,污染了这些水源。
一层层黑色的油,彻底的把水污染了,如此肮脏,就算有人渴死,也不会去喝的。
如果赵信在此,一定会认出来,这些黑色的油,到底是什么,这是天然的石油啊。
石油,本身就是一种矿物,不存在什么发明不发明的问题,内燃机和各种化学能机器,成为了现代文明的象徵之一,飞机,轮船,汽车,海陆空这三者,哪一个离得开石油,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石油成为了现代工业的血脉,它的任何波动,都会让工业发生巨大的震动。
萧惠不是赵信,不知道这个石油到底是什么,但是探马们弄回来的样品,送给了马儿喝,马根本不喝,强行灌下去,第二天,全死了,一个不剩。
石油对于生物来说,那是噩梦,直接喝下去,是要命。
这种情况下,萧惠还能不知道,这些水根本就喝不下去,那是毒药,联想到探马探测的最少50个绿洲,全部都是如此,萧惠的脸色直接变了。
最不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就这么的出现了,还是最极端的状态,所有的树木,都被烧掉,就算是剩下的,也不足以支撑大军的消耗。
数万大军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是萧惠的9000骑兵,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消耗的。
还是携带了不少的给养,可是他要为后续5万,还有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打好基础,10万人,20万匹马,还有众多的后勤力量,这些加在一起,会是什么概念,需要的是一个天文数字。
萧惠是知兵的人,他深深知道后勤的重要性,他所携带的6万人,也是给养携带的最多,甚至因此拖慢了行军的路线也在所不惜,如果不是后勤补给带的太多了,他怎么可能只带9000骑兵出动,就是因为太慢了,遭到了辽兴宗的斥责。
连萧惠这样的北院枢密使,都遭到了这样斥责,因为走的太慢,其他人就不行了,耶律重元在失去了4000骑之后,主动的败退300里,虽然没有达到战略目标,也算是缩回了辽国境内,不必担心给养的问题,后续的辽兴宗,携带者2万铁林军和大量精骑,他们怎么办。
按照的萧惠知道,他们甚至连基本的补给都没有带够,最多只是携带几天的口粮。
辽国还是以原来的想法来进攻的,他们没有考虑到后勤的问题,打的主意也是就食于敌,可是元昊居然不顾一切的在自己国土上坚壁清野,甚至损失都在所不惜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少量粮草,辽国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辽国是以的骑兵为主,10万大军之中,只有不到4万步卒,剩下的都是骑兵,辽国的拥有的牧场,也是非常可怕的,在北宋一马难求,可是在辽国,马就是非常平常的东西。
所以十万大军马的数量非常之高,铁林军,平均一人三骑,普通骑兵也是一人两骑,6万骑兵,平均拥有15万匹战马,还有5万后勤马匹的,这些马,如果拿到北宋的话,每一个都是可以作为良马,甚至是骏马的存在的。
10万人,每天的吃喝话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20万匹马,这里不是辽国常见的草原,这里是超过500里的沙漠,没有补给的话怎么办。
任何生物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杂号将军
阴影虽然埋下了,萧惠却不慌乱,因为此时,他虽然感觉到不对,却没有意识到,这会是改变辽夏战争的转折点,否则的话,他一定会力荐辽兴宗,就此撤兵,或者只是携带一部分骑兵,袭扰了攻击西夏,给他们点教训,而不是灭国之战。
再怎么说,这一场短暂的遭遇战,总算是大胜了,自身损失微乎其微,却歼灭了包括5000骑兵在内,2.5万的西夏军队的。
作为这一战的最大的功臣,周文秀也处于最高光的时刻,不但众人看待他的眼光不同了,就连是手下也是荣耀无比。
周文秀的出现,特别是得到了萧惠的看重,实际上,很多人是不乐意的。
在辽国,汉人虽然逐步的进入到了政局之中,甚至担任了一些的参知政事一样的官职,可是汉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文官,武官只是做到了小官,比如说,城门官,队正一类。
也算是有将军,但是这些将军,大部分都是称号将军,是勋职,不负责带兵打仗。
周文秀,从一个**品的文官,直接成为千骑长,这多多少少让人有些不满,特别是自诩为猛将的,一个汉人的将军,能够打什么仗。
可是这一战之中,周文秀用明白无误的表现,证明了他成为将军的正确性,武人们,心态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军队之中,又是以武力至上,不管如何,千骑破万人,直接奠定了这一战的胜利,这不是一般的武力能够做到。
这样的一个武力出众的将军,又怎么不让他们灌木想看呢
相对于别人,萧惠此时对周文秀的表现更加的满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是决定胜败的焦点。
这一战,萧惠的指挥是最重要的,没有萧惠指挥若定,甚至是在关键时刻,中军移动,攻击对方的中军主力,迫使对方不能迅速的逃走,这是取得战果的关键,可是周文秀的突击也必不可少,他起到了促进作战,甚至是奠定胜利基础的作用。
如果是原来的计划,萧惠不会选择强攻,在一个时辰之中,结束战斗,老谋深算的他,会逐步的拉扯,在慢慢的接触之中,寻找战胜的机会。
还是以步卒为突破口,可是这个时间,会拖到很久很久,最少说,没有个一天,绝对解决不了战斗。
9000人对1万人,骑兵上面都处于劣势,更别说还有2万步卒,借助着实力的有时候,逐步的累积优势,一点点的滚雪球,逐步的放大,最终把优势变成胜势。
这样一来,时间上面,就会拖的很久,在黄昏,或者午后,在连续的攻击之下,瓦解他们的信心,最终,兵败如山倒。
可是周文秀的武勇,却让他改变了做法,最终一个时辰解决战斗。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周文秀战力,就算是在整个辽国,也是少见的,更别说是整体的能力,军略,战阵,这些普通辽国将军不擅长的,他都擅长,这是难得统帅胚子。
这可是最大的意外,萧惠本人是猛将出身,年轻的时候,也算是勇冠三军的,在逐步的战争之中,慢慢的掌握了一些东西,并且通过学习,把这些东西运用到战争之中,这才成为了辽国少有统帅。
正因为有了经历,才会知道这样的统帅有多难的,跟他同时代的,几乎没有任何可能走到这一步,其他,年轻一点的,勇则勇之,甚至一部分,比现在周文秀表现出来的,还要勇猛,可是没什么大勇的。
力大无脑,这是年轻的,甚至是资深将军的统一评价,或许有奇迹发生,他们会在未来,长点脑子吧。
这也是萧惠最无力,他深深知道,要从一个猛将,转换成一个合格的统帅有多么的困难,他也是机缘巧合,甚至到最后,在老师的影响之下,认真的学习了一些的军略,甚至还有一些汉族的书籍,多是历史书。
草原上,单纯人力的争强好胜,这只是匹夫之勇,真正的将军,不需要这些,只有知己知彼,明白军事的规律,这才能够成为统帅。
这也是在四五十岁之后,伴随着力量的衰退,萧惠已经不复当年只勇之后,却更加的可怕,对于战阵,对于军事上面的作用,也更大了一些。
之前,也看重了几个,只不过,让这些猛将们训练杀敌,这没问题的,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可是让他们读书,学习军略,这就为难了。
这些契丹将军们,本身就感觉比汉人,比北宋高出一头,为什么要学习他们的兵书,这不是忘本么,哪怕是萧惠强压,也是如此,根本就不屑于股。
就在萧惠要放弃的时候,这么年轻的一个胚子出现了,还是武力出众的,他当然是非常的高兴,而且对他的赏赐,也是加了码。
作为北院枢密使,韩王,萧惠有开账建制的能力,之前他也非常看好周文秀,破格把他提升到千骑长的位置的,这已经是极限了,这几乎是汉人军官,带兵的最大程度。
那些汉人,带的还是地方部队,甚至是步卒的,骑兵的很少,更何况是精锐的骑
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执的皇帝
周文秀身在萧惠的麾下,可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死间,一个执行任务北宋密探,他的目的,不是杀伤了西夏多少人,在于这一战的最终胜负,甚至无关乎胜负,只要给北宋创造机会就可以了。
在战场上面,周文秀没有任何的放松,有机会,干掉更多的西夏军队,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多干掉一点,就多干掉一点,这等于说是削弱西夏的实力。
战场之下,他所要做的更多,借助着这一战,立下巨大的功勋,未必会让他进入到决策层,进而影响到萧惠,但是这是基础,一次次胜利,必然会改变萧惠的想法。
影响整个战争进程和杀掉足够多的敌人,在杀敌和影响战争进程这两者上面,必须做出一个选择的话,他宁可是后面的一个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