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一个周文秀,哪怕再勇武,又能怎么样,1000骑,2000骑,甚至是5000骑,他就算掌握了5000精锐,又能够给西夏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只有影响到了辽国的10万军队,最起码,把萧惠的6万人给影响了,才能够给战场带来变化,用10万人给西夏更大的损失,或者是把西夏的主力,托在贺兰山,为韩琦的行动奠定基础,这才是他应该做到的。

    周文秀并不知道,他在萧惠的心中,地位已经相当的高了,这一战,是萧惠对他的考验,在这一战之中,已经显现的淋漓尽致了,周文秀,不但达到了他的要求,而且还是超额完成了任务,生生的把一天的战斗,缩短到了不足1个时辰,而且,除了在见机早,早一步逃出去的骑兵之外,剩下的,全部留下来了。

    之所以只是一个杂号将军,而不是更高级别的将军,原因不是萧惠对他不重视,而是因为他太重视了。

    现在,就功劳而言,周文秀的功劳,足够他升到正式将军,甚至是上将军的程度,可是那样是过犹不及的。

    一个汉人,在契丹贵族之中,因为立下庞大的功勋,成为杂号将军,或许不会引发众人的怨念,可是更高级别,肯定会如此的。

    汉人,本身就在辽国,是特殊的类别,虽然有众多高官存在,但是是个例,在萧惠看来,贸然的把周文秀提升到高位的不但不是对他有好处,还是最大的坏处。

    萧惠对于他的期许,周文秀一点都不知道,他此时,正在高兴。

    之前的千骑长,看起来不低,可是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的,他终于成为了杂号将军。

    别小看这个杂号将军,实际上,这已经是周文秀短期的目标之一。

    在最初,心高气傲的周文秀处心积虑,最开始的目的,就是进入到辽兴宗的指挥层,最少说,入了辽兴宗的眼,甚至影响到辽兴宗,进而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胜负。

    作为年轻人,哪怕是再怎么的出色的年轻人,他要做到这一点,也很难。

    很显然,不能够,辽兴宗贵为辽国皇帝,他的周围,都是宿将贵族,周家虽然在地方上,算得上是豪强,可是在整个辽国范围之中,不算什么,哪怕进贡了不错的东西,也不可能入了辽兴宗的眼。

    就算是入了,哪又如何,辽兴宗的固执,那是出了名的,哪怕北宋依靠着巨大的代价,把周文秀推到了那个地步的时候,也很难影响辽兴宗。

    通过认真的考察,特别是皇城司的情报分析,他们选择了萧惠,一方面,萧惠位高权重,第二方面,萧惠有识人之明,这么多年,通过他的举荐,进入到中枢,甚至是统帅一方的将军,最少有数十人。

    最关键的是,根据分析,萧惠很有可能,一方面将领的身份出征,哪怕影响不到辽兴宗,影响到萧惠,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少说,可以让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的辽军,正常的运转,这已经可以改变战局。

    战场上面的局面,是瞬息万变的,虽然元昊在战争之中,是打败了辽国,取得了第一次辽夏战争的胜利,可是他也不好过,否则的话,在俘虏了辽兴宗的众多文武大臣之后,就不会主动的送还了,一点好处都没有落到。

    在这样的前提下,有了这么强悍的一个重要的砝码,对于整个战争而言,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这一站,注定就会有不同。

    萧惠发现了粮草的问题,大量绿洲被毁掉,要先刚穿越茫茫的沙海,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少付出代价,让积累更雄厚一点,

    对补给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周文秀有幸,在这一次晋升之中,加入到了这个讨论之中,这也是周文秀期待。

    实际上,北宋的准备,远比之前赵信临时决定的时候,要多的多的多。

    北宋实际上拥有的实力,比他们估计的要多的多,特别是以全国的力量,调动起来的力量,更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不但在关键的可能出现的战区,准备了足够多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
    在朝中重臣之中,萧惠是少数看到问题的人,可惜,他也说不出阻拦的方法,总不能够说,他觉得元昊还没有到油灯枯竭的状态,不会这么轻易的投降么

    作为萧惠的核心,周文秀虽然没有能力参加到辽兴宗的会议,却可以通过萧惠,知道目前朝堂上面,发生的一切。

    在听到了不少人,倾向于的跟元昊和谈,有代价的获得一些赔偿的时候,他就知道,元昊的阴谋又达成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元昊真的是一个天赋异禀,从某种程度上面,甚至可以用天选之人来形容,他不但精通作战,也在运气到来的时候,在正确的时候,往往做到了最正确的事情,这一次也同样,在深刻的把握到了辽国心理状态,把诈降这一点应用的神出鬼没。

    在初期去的优势之后,甚至深入到西夏的境内,可是人困马乏,在西夏的骚扰之下,有些应对不下的前提下的,不少人已经心生退役,这个时候,只要西夏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兵败如山倒,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实际上,能够看出来这一点的,极少极少,就算是萧惠,也只是隐隐感觉到不对,怎么说,辽国已经深入到了西夏的内部,打通了一条条的屏障,最终有可能攻击到西夏的核心,这种情况下,主动的请降,也是在情理之中。

    赵信能够看出来,是因为他熟知历史,知道这一战,辽国就是这么上当。

    不能说,辽国都是笨蛋,辽兴宗也算是辽国一个有为的君王,无论是北院枢密使萧惠,还是皇太弟耶律重元,都是一方之选,跟别说还有文武大臣。

    他们都没有看出来,甚至提出来,就是因为,元昊装的太像了,当时的辽兴宗的讨伐,有些像是大哥给小弟一点的教训,为的并不是灭亡西夏,西夏的存在,对于辽国来说,还是有好处的,最少可以从西北牵制北宋。

    哪怕是在给西夏的最后通牒上面,也只是让元昊屈服,退出已经侵占的党项部族,并且交出杀死辽国招讨使的凶手,甚至连公主的死,都没有多说什么。

    可是在元昊看来,这就是敌人,他处心积虑的想到任何的方法,把所有能够利用上的条件,都给借用上了,把诈降计弄的是神乎其神。

    赵信从结果推算出起因,并且把元昊的一些性格算上,虽然元昊是一个军事天才,可是这个军事天才,更像是机缘巧合。

    元昊的出身,注定了他,不可能得到太深奥的兵书,他更像是天赋,在脑子里面灵光一闪,就抓住了的关键的步骤,更多,却是暴躁和不肯妥协。

    这些都是北宋所无法看到的,通过蛛丝马迹,推算出来,还真的是如此,再在通篇一看,诈降的可能性就极大。

    现在,一切都按照枢密院给出来的剧本来走到时候,最终的结果不言而论,如果元昊的损失,再高一些,比如说,铁鹞子损失个大半,或许元昊会真的选择投降,可是现在,才不过2万多的损失,其中主力的骑兵只有5000人左右,元昊怎么可能投降呢

    之前,一切的布置,枢密院的所有提醒,都告知了周文秀,枢密院推算的可怕,现在一切验证了,元昊也上了降表,准备投降,周文秀知道,最关键的战斗,可能就要出现了。

    毫不客气的说的,元昊的天赋,真的是猛的一塌糊涂,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元昊这个人,西夏早就被北宋或者辽国灭掉多少次了,这一次,在辽兴宗过来的时候,他们在危机之中,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此时的周文秀,不同于刚刚归附萧惠的时候,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特别是第一战,击溃几乎万人的功绩,甚至让他入了辽兴宗的眼。

    按照萧惠的建议,他的所有封赏,不但不大折扣的布置下来,甚至还获得了更高一级,辽兴宗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没有升级他的职务,反而升级他的爵位,甚至比周家曾经做到的最高爵位,还要高的程度。

    这反倒让周文秀受到了很多嫉妒的目光,一些正号将军,甚至是上将军,都没有获得的爵位,一个汉人就获得了。

    好在,这样的人偏少,任何一个在军队之中有所作为掌权者,都知道,军权才是重要的,那些贵族们,哪一个不是进入军营之前,就拥有了很高的爵位,可是真正进入军队呢

    这些没卵用,无论是升级,还是不升级,这都上不了最高的会议。

    就算是上了,又有什么用,连重臣萧惠的建议,辽兴宗都是想听了就听听,不想听,就不听,这种情况下,周文秀,就算是入了其中,又能够如何,还不如在萧惠麾下老老实实的。

    他一个年轻的朝臣,没有任何一个拿得出手的东西,甚至在朝中的根基也非常的差,这种前提下,又能够怎么影响到辽兴宗,

    还是好好的影响一下萧惠好了,在周文秀看来,与其影响喜怒无常的辽兴宗,倒不如影响一下萧惠,他是一个出色和成熟的统帅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诈降
    西夏阵营,表面看起来,有些凌乱,甚至是破损,可是实际上,西夏的主力都在。

    铁鹞子,泼喜军,加上直属于元昊的亲卫,这些西夏最核心力量齐聚一堂,整体数量,甚至比辽军更多。

    辽兴宗有些低估了西夏的实力,西夏以战为生,在战争之中逐步的成长,从一个北宋割据一方的小诸侯走到今天,可以说,在军队扩张之中,是丧心病狂的。

    换做北宋,早已经支撑不下去,可是元昊凭借着硬性和抢掠,最终支撑起了20万以上的军队,其中还有铁鹞子,泼喜军这样的精锐。

    辽兴宗,还是以以前的眼光来看西夏,别说元昊层层设计,就算是没有,硬碰硬,10万人,也未必是元昊的对手。

    元昊是个无双的统帅,他很清楚,辽兴宗骄傲了,也犯错误了,可是还一步步的层层设局,原因就在于,西夏就算是赢了,也讨不到好处。

    西夏处于三国之中最弱的位置,虽然一直都跟随着辽国,可是关键性的问题不行,否则的话,不就成为了辽国的附庸了。

    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发展,就算是跟辽国的一战,也希望用最小的代价,一旦损失巨大,万一北宋来攻的话,那怎么办。

    就算是臣服于辽国,辽国会因为西夏,对北宋大打出手么这一次辽夏之间的矛盾,起因就在于元昊提出的辽夏合作,被北宋轻松的化解,北宋只是付出了一些金钱上面的损失,就让辽国放弃了跟西夏一同出手。

    正是这一次,让元昊知道,辽国靠不住,所以积极的发展,因此酿成了这一场的而矛盾。

    不能说谁有理了,但是国与国之间,就是这么的分分合合,合纵连横,无他而,没有永恒交情,只有永恒的利益。

    元昊哪怕手握重兵,甚至有能力,集中大军,在这一战之中,战胜辽国,却还是在头疼,沙漠的计划,并没有成功,辽国来说,是躲过了这一劫的,可是对于元昊来说,就不是那么的满意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落到了诈降上面,如果这个再出问题,结果将会不堪设想。

    这附近是的他预设的战场,祁连山的东边,距离兴庆府,不足200里,这是最后的战场,已经是退无可退了。

    把这里作为战场,一方面,是增加了辽国的补给范围,另外一方面,这里地势复杂,在祁连山特别的气候条件中之下,会出现很多特别的气候,这一点,西夏军队都已经熟悉了,可是辽国不熟悉,这些都是可以应对的。

    唯一的变数就是,辽国的力量没有减弱多少,一旦他们稳住了阵脚,就会把战争脱向持久战。

    纷繁复杂的心情,让元昊无法平静,深深吸了一口气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征战沙场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定力,让他很快从复杂的心情走出来,还是做好这一战的。

    如果元昊知道,萧惠的麾下,早已经针对这这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的时候,他恐怕会直接后撤,在兴庆府打一场防御战。

    可惜没有如果,按照元昊的设计,辽兴宗也愿意跟他谈,通过几番的准备麻痹了辽军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在老人们观看天时之后,发现明天,会有特别的大风天气,结合辽国的一些习惯,他很自然的,就开始了这一点,这是最后的一战。

    这一个大风天气,确定了元昊的信心,实力占优,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天时的帮助,胜利是绝对。

    这也坚定了元昊的信心,立刻向辽营派出使者,就在明天,西夏皇帝元昊,将亲付的辽营,向兴宗请罪。

    实际上,有了赵信的提醒,加上枢密院等的分析的,周文秀也知道,可能遇到大风是这个样子,他们虽然没有西夏那么的精通,可是一些在贺兰山这里生活过的人,还是能够把握住,天气的变化。

    他们只要知道结果就好了,这一个结果,就是元昊什么时候前来。

    之前,西夏的使者把态度定的很低,却没有确定什么时间,周文秀很清楚,他们在等待,等待最佳的时机,现在时机终于到了。

    辽营之中,对面在臣服,却没有说定时间,这多多少少,让朝臣们有些怀疑,现在西夏使者突然上门,告知明天元昊亲自前来请罪的时候,整个辽营达到了**。

    所有朝臣都山呼万岁的,这一战持续时间不长,却异常的辛苦,西夏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如果不是辽兴宗御驾亲征,他们怎么可能前来,现在,这一战终于结束了,他们要轮共欣赏了,肯定是有功劳的。

    当然了,拍马屁,恭喜辽兴宗的声音,是不绝于耳。

    西夏使者虽然低着头,可是不经意之间,嘴角的冷笑,在这个场面之中,谁都没有注意到,可是却有一个人是例外。

    那就是萧惠,有了周文秀的提醒,萧惠本就对这件事情相当的重视,点破之后,他感觉到前后有些脱节,特别是这一次的降表,有些太突兀了的。

    &



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风来临
    借助着降表为遮掩,元昊携带着一部分的骑兵,接近了辽国大帐的附近,突然快马加速,而这个时候,周围,最少有7万骑兵,向着辽国大营冲了过来。

    如果冲破了防御,哪怕有大营作为依托,后果也不堪设想。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冲锋号吹响,在前方的军营之中,萧惠部,迅速的列队,并且开始做好了防御的态势,而接近1万的骑兵,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周文秀率领的2000重骑兵,他们绕过了正面,对着侧翼斜插下去,准备如同手术刀一样,破开对方的防御,起到阻碍的作用。

    本身在冲锋之中的西夏军,在接触的一瞬间他就感觉到,辽军,特别是萧惠部,是早有准备的,对方的反应还有战斗力,远远超过他的想象,甚至说,连战局,也没有如同他料想的那样,一边倒的发展,而是焦灼了起来。

    元昊当然不可能首当其冲,可是他在后方,观看到了战局之后,却非常非常郁闷。似乎这一战,一切都偏差了,从最开始的接战,到现在,都非常的不顺利,一切都偏离了他的预想。

    为什么会这样,辽兴宗不是最为固执,容易受到影响么,他调查过许多关于辽兴宗的事情,最终得到的这个结果,这也是实行计策的初衷。

    可是从最开始,似乎变化都非常大,或许,昨天觐见,是辽兴宗故意而为,他们跟群臣共同演戏,给他来了一个反间计。

    这应该不存在吧,昨天派出的人,是元昊非常信任的,而且计谋也相当的出色,正是他一五一十的讲述当时的事情,才让他彻底的放下了心,如果他出问题了,那个麻烦就大了。

    信使丝毫没有意识到,因为这一次的失利,他已经跟死神挂钩了,元昊不会听他的任何解释。
1...115116117118119...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