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元昊所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兴庆府的防御,把所有的力量的都集中了起来,这让辽国看到了机会,大杀四方之下,不但削弱了西夏的整体实力,也为自己提供了足够的后勤。
实际上,不能够说元昊做的不好,不是周文秀,连萧惠都没有想到,在西夏的大地之上,会有这么多的牲口,他以为早就远远的躲开了。
在陌生的土地上面,贸然派遣一部分的队伍,去搜刮牲口,这是疯狂的选择的,万一对方有些防备,或者是设伏,不就等于是分兵了,给对方各个击破的可能。
周文秀带回来的实际的东西,打消了这个想法,在后勤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他们的关键问题的时候,派出1万到2万的部队,去尝试一下,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了。
从这个意义上面,周文秀又立功了,而且是大功,三项大功,每一项都是非常的可怕的,之前的奖励,本身是预定给死去的他,级别比之前要高出一个级别的,可是现在,三个大功结合在一起,这个功劳的可以说是巨大的。
辽兴宗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提升周文秀为北院的上将军,只是北院军事的第一官职,同时,封周文秀为韩国公。
辽国不太注重勋爵,一字并肩王之类的,也都大量的册封,萧惠在一定意义上面,只是后戚,却也得到了韩王这个封赏,其他,甚至一些出色的文臣,也都有封王。
可再怎么,国公这个封号,也算是比较稀少的,一般而言,只有位列朝臣前列的,再加上立下可怕功勋的才有可能因功封赏,其他的大多数是出身决定的。
以周文秀的年纪,再加上从军的经历,提升不可谓不大,可是偏偏,出来少数不知内情的辽国将军之外,其他对于周文秀,没有任何的嫉妒,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
第一战还不算什么,一般战斗力强大一点的辽国将军,要想做到这一点,只要稍稍的运气就可以了,率领着精锐,干掉2万的步卒而已。
第二战就相当的可怕了,在神风飞起,整个战场上没有任何视野的前提下,率领着2000人,冲击着10万人的阵营,这要多么英勇才能够做的出来,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不是自杀式的冲击,而是真正的攻击,战果相当的辉煌。
更别说最后一个功劳,这直接决定了辽夏之战的进程了。
&nbs
第三百二十九章 灵州地位
辽国解决了粮食的危机,算是可以在的兴庆府停留下来,不过高大的兴庆府,抵挡了的辽军的攻击,除非辽兴宗疯了,否则的话,就只能够包围。现在,就看双方的粮草,谁能够耗过谁,表面上面看的,辽国占据上风,可是元昊看到大量的牲口被弄来,之所以没有攻击的原因就是,他还有一个底牌,那就是冬天。
西夏的冬天,异常的寒冷,同时这些年,越来越寒冷的,到了冬天,连草都不长,一些部落必须要杀掉牲口,甚至淹埋,牲口,这才能够慢慢的度过冬天,在野外扎营,需要攻击的辽军,他们在天寒地冻之中,有多少可能,只要他们撑不住了,就是他们的机会。
实际上,严寒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辽国的准备不充分,这一点,在初入西夏境内,就已经彰显出来了,仅仅是通过沙漠地带,就杀死了上万匹的马,不是萧惠等人,成功在初期战胜了西夏,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现在,已经入冬了的,辽国的冬天,同样的比较难熬,一般的辽国士兵,也都携带了一些越冬的物品,可是野外的环境下,跟固定的水草丰满的地方,这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还好手持着兵器,进行战斗,冻伤的层出不穷。
特别是当粮食紧缺,底层的士兵,开始控制的时候,冻伤开始加剧了,寒冷的环境,对于热量的消耗本就比普通的环境大的多,底层士兵又被克扣,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周文秀的出现,单纯严寒和粮食问题,就足以让辽军崩溃。
大量的牲口的到来,稍稍的好了一点,最少说,底层的士兵有肉吃,在每天的生活之中,过得不是那么的辛苦了。
可是伴随着进入到12月份,寒风凛冽,一场寒潮下来,倒下了近一成的牲口,实际上士兵也有损伤,但是大量牲口的到来,剥下了众多的皮,借助这这些毛皮的御寒,让大部分士兵,都有一件皮衣,哪怕裁剪的非常的糟糕,却也能够在寒风之中度过。
这些等于说救了底层士兵的性命,可是外面的牲口,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小冰河气候,寒冷在加剧,连北海,也就是后来的贝加尔湖都结冰的情况下,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这也是金代辽,元蒙代金的根本原因。
不是他们想要进攻,也不是他们的野心,最初,都是为了生活所迫,需要寻找,可以过冬的场所。
冻死牲口,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不会变质,却给了辽国敲响了警钟,他们以为的,可以在这里围城一年,可是最多到了明年开春,他们就必须要撤退了,因为春暖花开,不但会带来温暖的气候,也会让冻土融化,这些保质的非常好的动物尸体,就会变成一团腐烂的臭肉,到时候,怎么办。
皮衣勉强可以御寒,可是要烹饪这些冰冻成硬块的肉类,需要更多的燃料,一些必要的取暖也要,毕竟,不可能总是躲在帐篷之中。
悲观的念头,再一次的出现了这一次,这一次,就连萧惠也有些悲观了,一个冬天,根本没办法让元昊消耗完物资,到明年开春,物资匮乏,并且冻土融化的时候,对于辽国来说,就是噩梦。
当然了,冬天,就跟不能行军了,不说元昊追击,就说恶劣的气候,一场大规模的冷空气下来,就足以对行军的部队,产生重创,似乎一下子,进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居住在兴庆府的皇宫之中,元昊很惬意,寒风越是凛冽,就越发让他高兴,虽然因为集中了太多人,兴庆府的人口增加了10倍,会让御寒有些影响,可是大局不变。
守卫兴庆府的城墙的,已经变成了一部分精锐军队和民夫,高大的城墙,可以减少士兵的经验问题,能够拿得起武器,有一把力气就可以了。
元昊之前跟北宋的战争,都是处于攻击方,在很多时候,面对着坚固的城墙,毫无办法,只能够依靠着骑兵,大规模的调动,并且在游击之中,干掉敌人。
现在,同样的待遇让辽国享受了,同时辽国没有西夏的条件,除了兴庆府,西夏没有值得辽国下手的地方,就算是那些部落,也最多增加一些军粮,不可能调动西夏的,他只用静静等待就好了,真的要是下几场大雪,那就更好了。
辽国和西夏,陷入到了诡异的平衡之中,看起来辽国占据上风,却是进退两难,西夏看起来被围困在城市之中,却稳坐钓鱼台。
两个国家都没有意识到,在不远处的灵州,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经出现了。
就在他们不远处的灵州,他们一直都忽略的对象北宋,也开始动手了。
灵州近在咫尺,如果说,搜索粮草的话,水草丰美的灵州,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只不过,辽国无暇搜索灵州,哪里不属于他们进攻的路线,在加上周文秀从哪个方向回来,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并且告知,哪里已经被元昊集中。
这是一个很容易拆穿的谎言,可是在当时的前提下,很容易漏掉,在西北获得了不少的收获之后,更没有人会提到这个方面,
第三百三十章 韩琦到来
灵州从一开始,就是北宋攻击的重点,可惜,西夏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清楚,灵州的胜败,关系到西夏的国运,一方面的,灵州距离兴庆府太近了,西夏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庞大的一片领土,可是实际上,也只有五州之地,
灵州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的关键的一个州,可是过去的几十年之中,不但没有拿下灵州,反而是丢失了大量的战略要点,眼看着距离最终的目标灵州越来越远的前提下,他们只能够把这个目标放在了心底。
现在没想到,跟辽国的冲突,把北宋引入了,非常强硬的韩琦,趁着关键的机会,抓住时机,一下子攻占了灵州。
站在西平府的城头之上,韩琦感慨万分,西平府不算什么,一个西夏的城市,或许从北宋的城防上面,学到了一些东西,可是跟北宋的城市比起来,差的太多太多了。
就算是随便一个小县城,也可以完爆这里,可是加上了8个棱堡,那就不一样了。
在西平府的外侧,呈现出了星型布置的8座棱堡,每一个棱堡之间的距离大概有快2里,8座棱堡,笼罩着16里周长的庞大的面积,在这个区域之中,绝大部分都会遭到双重,甚至是三重的攻击。
有棱堡作为依托,那么看起来非常简陋的西平府城墙,也变得非常坚固起来,到时候,只用留下一批长弓手,在没有攻破外围的棱堡的前提下,根本无法对西平府下手。
韩琦看着已经封顶,正在对内部进行修建的棱堡。
早在保州的时候,就已经对棱堡的修建进行了准备,说白了,有水泥的前提下,棱堡的修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不过是更加高大,要求更高,而且建设的隔年速度而已。
西平的棱堡,是最早修建的棱堡,已经足够坚固了,主体工程在10天之前,就已经完工,基本上已经干的差不多了,小规模的烈度攻防,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韩琦看着逐步竖起来的棱堡,一阵阵的感慨,8座棱堡,足以让这里固若金汤,毫不客气的说的,只要有1万人守卫在这里,西夏哪怕是倾国而来的攻击,也未必能够攻占的下来。
北宋终于在灵州,有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力强大依托了,只要稳稳的守住这里,大半个灵州都控制在其中。
北宋并不只是控制西平府,其他的20多个棱堡,也竖起来20个,其中有10个,是跟西平府差不多的,就是一两天的差别的。对于水泥的凝固来说,到了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他们拥有了相当的防护能力,剩下的,最多10天到15天的时间,也会逐步的凝固,一共32座棱堡,按照每一座固定驻扎800到1000人的规模,也不过是两三万人。
用两三万人,守卫好前线的一个州,这就算是在河北,都是很少见的事情,更别说是在西北边陲,按照目前打探的消息,西夏和辽国,还是在兴庆府的城头下面对持,还没有意识到,灵州已经易主。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灵州已经是北宋的囊中之物了,虽然说,未来守好了灵州,一定可以让西北的局势出现巨大的变化,单纯粮食和后勤的这方面,就已经足以让北宋结余每年千万贯的支出的,会让财务状况,进一步的向好。
得陇望蜀,说的就是这个,在最初的时候,哪怕定下了周文秀的内奸方案,也为此做出了准备,韩琦和枢密院的最终目的,就是拿下灵州,不但牢牢的控制的西夏跟北宋的战场主动权,也把边境的河套平原,变成一个西北的粮仓的。
有这个支持,他们可以从容的对西夏用兵,逐步的削弱西夏,进而把西夏的问题给彻底的解决掉。
可是现在,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系列的棱堡的建立,以韩琦对于棱堡战斗力的熟悉,毫不客气的说,棱堡已经足以把西夏挡在外面,他就又有了新的野望。
以辽国的实力,携带的兵力和攻城的办法,几乎不可能把兴庆府攻占下来。
根据周文秀的报告,再加上灵州西夏损失的总量,虽然这一次,西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失去了战场上面的主动权,可是西夏的损失还不够。
没错,在韩琦看来,不存在什么仁义道德,国与国之间,就是要一个打倒另外一个,只有彻底的打倒了,才能够真正的获得平安。
不趁着这个机会,彻底的给西夏踩上一脚,怎么对得起之前的谋划,灵州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韩琦还想更进一步,之前,他拿下这里就够了,现在,灵州已经是吃进肚子里面了的,不管是战场上面的任何胜败,都不可能损失掉了,依次为基础,更进一步,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韩琦账下的部队,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重步兵为主,变成了骑马步兵,并且有了长弓队这么一个可怕的武器,还有赵信提供的攻城的杀手锏,韩琦觉得,有必要在尝试一下。
如何尝试呢,很简单,韩琦准备跟辽兴
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战
周文秀的到来,特别是拿到了一个解决后勤问题的方法,已经挽救了已经岌岌可危的辽军,在后勤出现问题的时候,辽兴宗已经再一次的萌生退意了。
可是暂时而言,他不敢贸然的撤退,他很清楚,元昊比他想象的狡猾,他要想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后退的话,一定会让元昊利用到,说不定,10万大军,就走不出去西夏了。
周文秀的解决方案,是最为适合,只要抽调一万,最多两万的军队,就可以横扫西夏,那些部落,在辽兴宗看来,就是土鸡一样,根本没有任何的威胁,就算是聚在一起都没有什么作用,分开就更是如此。
结果也是如同辽兴宗料想的,西夏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已经被抽调到了兴庆府,这样可以提升兴庆府的防御强度,但是弱点也显现出来了,整个西夏没有能够跟辽军对抗的力量。
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抽调,也没有,20万西夏军,跟10万辽军对阵,一方损失两成,一方快四成,这样的对比之下,西夏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元昊所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兴庆府的防御,把所有的力量的都集中了起来,这让辽国看到了机会,大杀四方之下,不但削弱了西夏的整体实力,也为自己提供了足够的后勤。
实际上,不能够说元昊做的不好,不是周文秀,连萧惠都没有想到,在西夏的大地之上,会有这么多的牲口,他以为早就远远的躲开了。
在陌生的土地上面,贸然派遣一部分的队伍,去搜刮牲口,这是疯狂的选择的,万一对方有些防备,或者是设伏,不就等于是分兵了,给对方各个击破的可能。
周文秀带回来的实际的东西,打消了这个想法,在后勤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他们的关键问题的时候,派出1万到2万的部队,去尝试一下,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了。
从这个意义上面,周文秀又立功了,而且是大功,三项大功,每一项都是非常的可怕的,之前的奖励,本身是预定给死去的他,级别比之前要高出一个级别的,可是现在,三个大功结合在一起,这个功劳的可以说是巨大的。
辽兴宗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提升周文秀为北院的上将军,只是北院军事的第一官职,同时,封周文秀为韩国公。
辽国不太注重勋爵,一字并肩王之类的,也都大量的册封,萧惠在一定意义上面,只是后戚,却也得到了韩王这个封赏,其他,甚至一些出色的文臣,也都有封王。
可再怎么,国公这个封号,也算是比较稀少的,一般而言,只有位列朝臣前列的,再加上立下可怕功勋的才有可能因功封赏,其他的大多数是出身决定的。
以周文秀的年纪,再加上从军的经历,提升不可谓不大,可是偏偏,出来少数不知内情的辽国将军之外,其他对于周文秀,没有任何的嫉妒,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
第一战还不算什么,一般战斗力强大一点的辽国将军,要想做到这一点,只要稍稍的运气就可以了,率领着精锐,干掉2万的步卒而已。
第二战就相当的可怕了,在神风飞起,整个战场上没有任何视野的前提下,率领着2000人,冲击着10万人的阵营,这要多么英勇才能够做的出来,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不是自杀式的冲击,而是真正的攻击,战果相当的辉煌。
更别说最后一个功劳,这直接决定了辽夏之战的进程了。
&nbs
第三百一十五章 长弓压制
辽兴宗站在高台之上的,身边沾着耶律重元和萧惠,这也是三路大军的统帅,其中年轻一点的耶律重元,一脸的不耐,在三个统帅之中,他是最反对北宋的,北宋明显是来摘桃子的,在他看来,应该毫不犹豫的把他们打出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