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可是太贵了,如果用马的话,5贯一匹,这已经是极限了,4000万贯,需要800万匹马,先不说辽国能不能凑齐这么多,就算凑齐了,辽国也不可能交易了。
之前的计划,本就是尽可能的减少马的支出,用1万匹左右的好马,10万匹良马,最多50万匹马,换到足够资金。
按照之前讨论的价格,50万匹马,差不多能够换到350万贯,似乎足以了,现在看来,这笔钱,最多就是更换2万人。
2万人有什么用,虽然,周文秀的2000人,在其中表现良好,可是信奉大集团作战的辽兴宗,最少要10万人才保险的。
不够了就填吧的,羊无所谓,西夏缴获的这些羊,可以全部都填到这笔交易之中,这些羊的数量,刚刚清点过了,大概是640万头,本身,还想带回去的,可以不用了,就在这里交易吧,这些羊,可以作价128万贯。
牛是一个大头,缴获的也多,按照1.5贯一头,200万头牛,其中还有40多万头小牛,全部都纳入其中,作价400万贯,加上之前马。
这些报到了韩琦这里,韩琦差点没有笑惨了,这等于说,整个西夏的缴获,其中大半都放在了这里,同样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说金银铜钱等等,这些折合了150万贯,加在一起,韩琦大手一挥,最终的几十万贯,也不多说了,给一个整数,1000万贯。
依次为基础,来购买的这边的装备。
看起来总量很恐怖,1000万贯,可是以这个购买力来说,真的买不到什么东西,也就是5-6万人的装备,这些跟西夏的缴获夹杂在一起,最终可以让西夏更换15万,到16万左右的军队,其中的10万,还是西夏这种铠甲。
辽国终于认识到了自己跟北宋的差距,如此昂贵的装备,北宋居然能够装备80万,早知道北宋这么有钱,他们为什么不再岁币上面,多要一点,感情以前给的,那是打发叫花子啊。
可惜,以后这个机会没有了,见识到了北宋的强势之后,任何一个辽国人,都不会想着的要开战,最少说,消化了这一批装备再说的。
算了半天的,只有的五六万的装备,甚至辽国为了增加数量,减少了对于辅助装备的购买,这样正和韩琦的下怀。
禁军装备,最引人注目的,是步人甲,现在北宋一套步人甲,只是销售28贯,远比北宋国内的高的多,可是就技术含量上面,其他的装备似乎更高。
拥有了全套禁军装备,对于战斗力的提升,对于多种局势的适应能力,远比其他的装备要高得多,哪怕韩
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
送走了理藩院两个官员,贾朝昌的脸色不变,在预料之中,这个合约上面的东西,是符合标准的,在理藩院,刚刚完成了对于澶渊之盟的修订,准备不久以后换约,就算是澶渊之盟,都没有这个这么的高规格,皇帝的玉玺,私章,还有首辅大臣的印章,这些代表着最高的法律效率。
真的如此,之前贾朝昌就有些不相信,没错,西夏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北宋的噩梦,每年占据了一千多万贯的军费的,一旦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整个北宋朝野的震动。
之所以把韩琦派往西夏,原因就是因为陕西遭受了灾害,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一个镇得住脚的大臣,镇住陕西,一旦爆发民变,西夏趁机攻击,那么结果不堪设想。
西夏和北宋之间的协定,一直在商讨之中,为了一个和谈就谈了几年的功夫,顶住了对方一连串的讹诈,甚至在漫长的讨论之中,让了无数步,这才完成了这个的合约的雏形,不是赵信的出现就几乎已经同意了。
韩琦的这个计划,在枢密院也不是一致同意的,只是几个人的支持,加上叶清臣也想要试一试,可是连叶清臣,甚至韩琦在内,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拿下了,这么的简单
韩琦的亲笔信,印章,还有来自辽国的文件,无不证明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甚至的,提前出发牲口,从兴庆府弄回来的45万,已经通过道路,慢慢的往陕西运了,这些都做不得假。
可是1000万头牲口这个数字,还是差点把贾朝昌给砸晕了,不说是汴梁的价格,哪怕全是羊,一头5贯,也有5000万贯,牛马就更多了,付出的是谁什么,武器装备,一部分的粮食。
韩琦认真的看了一下,步人甲只会在西北交易10万套,剩下的将会全部在河北这边交易,西北还会交易的一部分的粮草,这是一个大问题。
粮草价格被定位了5贯一石,这个价格不高,要知道,,在西北,粮食价格很高的,每石粮食高达5贯,几乎是汴梁的7倍以上的,有些时候甚至会有所超过。
用粮食换,确实不划算,却也不是不能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还是能够降低一些的,特别是一些除了大米之外的杂粮,1石的粮食,可能只是300文左右。
无论从哪个方面,交换这个,也都是足够了,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的,一个赚钱的机会。
距离早朝还有一点时间,记录了要奏报的东西,贾朝昌再一次的翻开了韩琦的信,这个未来是要送呈御览,在不认真看的,恐怕要到秘书局去看了。
这么认真一番,还真的就看出来了点东西,他们除了灵州和兴庆府之战之外,韩琦还打了一场野战。
或许是西夏被灭亡,还有那个可怕的交易太过惊人,他几乎是下意识的漏掉了这个,现在看来,对于枢密院而言的,最为重要的东西,恰恰是这个。
长弓跟重步兵和重骑兵的结合,居然能够跟重骑兵交手,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枢密院是军事机构,也就是北宋军方的最高机构,他管理着所有跟军事有关的东西,军队功劳,也就是枢密院的功劳。
之前,在韩琦前往西北之前,曾经提到过,长弓和棱堡的好处,棱堡的好处看的见,北宋本身就是以防御著称的,棱堡只要简单的说出强度,造价,就可以知道这个投入产出比。
因为投资不大,2500多贯的投入,最少可以相当于大型城市的防御,可以灵活的放在整个防线上面,这对于现在的枢密院来说,不成问题的。
防御这玩意,就是放在那里的,指标一说就好了,可是攻击这种东西,要怎么评价,哪怕韩琦把长弓说到了天上,在演习上面,也表现的很好,甚至有保州之战的经历,歼灭几千的叛军的经历,可关系到了整个大宋禁军的军制,怎么可能轻易的改变,能够默许韩琦,在西北做出改变,已经是极限了。
可是现在,4万禁军,在野战之中干掉了3万铁鹞子,而且是自身无损的全灭,不管有多少的前提条件,但是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因为种种情况,打了很多的折扣,单纯这一点上面的,就已经证明了可取之处,这可是军职的提升。
贾朝昌越看越心动,顿时一通的来写,很快的,就把这一项给补上去了的,他是枢密使的缘故,甚至很多步骤都可以省去,就可申请一笔资金来。
按照韩琦的说法,这个长弓耗费的不多,好像在枢密院就有留存,如果真的不多的话,枢密院就可以提前的开始,至于全部的换装,必须要等到三司给钱了才可以。
贾朝昌把主意打在了叶清臣的身上,叶清臣最近也有些头疼的,他正在头疼钱的问题的。
按理说,伴随着铁料和各方面的减负的进行,三司的财政支出大大的减少,再加上赵信支援给仁宗的一些资金,几乎大部分都被叶清臣拿走,作为的启动资金。
在经过了上半年的大规模的支出之后,后半年开始大规模的回笼,三司的财务状况终于
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议惊雷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早朝,最近,似乎北宋有些风平浪静的,没有什么大事,北方的灾害,由于各个宰辅的坐镇,逐步的平稳,基本上,不会出现多少问题,临近年末,正好是冬季,冬藏之下,就算是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出现。
按理说是照本宣科,在总管太监宣布早朝开始之后,没有什么人上前。
有本上来,无本退朝,这是议事的常态,仁宗以为,自己又要度过的平常的一天,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可能不用半个时辰,就要结束了。
正在这个时候,枢密使贾朝昌突然站出来,略带高声的说道:“臣有本奏!”
作为的枢密使,日常的事情众多,也有些是可以拿到廷议上面来说的,贾朝昌的奏报很正常,就连仁宗也不在意,点点头,对旁边的太监示意。
按照程序行礼之后,贾朝昌拿起东西来念,在念的时候,他甚至有些恶趣味的看着周围,所有的参知政事和仁宗,看着他们丝毫不以为意,完全没有意识到,可能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他就忍不住一阵的好笑,这些人不会意识到,接下来的,将会是什么!
石破天惊也不为过啊,他一本正经的念诵道:“西北四路总管韩琦奏报,于庆历四年十月初五,拿下平西府,占灵州,于十一月的二五,助辽国攻占兴庆府,西夏灭!”
简单的一句话,只有十个字,在贾朝昌一本正经的念诵之下,真的有一点点的四平八稳,可是其中话语却石破天惊,前两句很正常,西北四路总管,韩琦没错,都去好几个月了,没有消息,传来消息也正常,可是接下来,却一个比一个劲爆。
十月初五拿下西平府,占灵州,十一月二五拿下兴庆府,那是什么地方,那是西夏最重要的地方啊,西夏灭,这是廷议啊,不是小儿开玩笑的地方。
参知政事没有个能够安稳住状态的,就连高座玉台之上的仁宗,也一个趔趄,差点没有从御座上面摔下来。
贾朝昌满意的看着这个的状态的,装作不知情的看着仁宗,说道:“陛下,还没说完,我要继续么”
“等会!”仁宗此时已经有些慌不择言了,连俚语都说出来了,可是此时他顾不得殿前失仪,大声的说道:“你是说,韩琦在西北,拿下了灵州,还跟辽国一起攻克了兴庆府!”
韩琦去西北的事情关系重大,是枢密院内部做了决定,并且报请仁宗通过的,这中间有一个伺机而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辽国跟西夏消耗,对于北宋就是一件好事情,有没有占据一定的领土,这问题不大。
连枢密院都认为,以北宋的战斗力,最多就是敲敲边鼓,占据边境一些要点,沾点便宜就好了,谁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惊人的战果。
这也真的是如此,太惊人了,打个比方,就如同战国时期,六国畏惧秦国的时候,甚至为了秦国,几次的派出联军,可是这个时候,李牧告诉赵君,秦国被他的一个偏师给灭了。
虽然不远,也差不多了,接下来,参知政事和仁宗关注的重点,就是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没错,韩琦奏报的,贾朝昌拿出来,而且还是廷议,无论是这两者任何一个,都可以证明,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板上钉钉的,可是他们还是不相信。
太惊
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
偏殿,只剩下这些参知政事们,这些作为北宋最顶尖的这一批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个庞大的国家,超过亿人的生计。
可是今天,核心就在远在千里,甚至是书2000多里外西北。
之前,在廷议上面,只是简单的说明,没有涉及到详细的东西,到了这个偏殿的,只有十来个人,就没必要掩饰,来自韩琦的奏折,加上辽国合约正本的,也都让所有人传递了一遍。
这下子,这些最顶尖的朝臣,才看到了具体的细节,趁着辽国和西夏的战争的关键时刻,悄无声息的占据了灵州。
这需要精准的判断和时机,而不惊动西夏和辽国,悄无声息的把灵州经营好,保证一个基础,这才是一个稳重的大臣应该做到的。
这一切,韩琦都做的非常的好,无论之后的事情,到底如何的发展,一个基础是奠定下来的,那就是北宋按下了灵州。
灵州是西夏攻击北宋的基地,在地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水草丰美,是一片富庶之地,在历史上面,河套平原,也是经略西域的重要之地,拿下了这里,等于说,在两国的争斗之中,占据上风。
如果说攻占灵州,还可以接受的话,他们如果在足够的情报支撑下,还勉强可以做到,接下来的东西,就有些可怕了。
趁辽国攻占兴庆府的关键时刻,进入到攻击战之中,跟辽国达成协议,用特殊的武器,毁掉城墙,最终一举的攻占兴庆府,这个需要东西太多了,甚至还需要辽国方面的配合。
有任何一丁点的问题,就不可能达到,所有人还专门询问了那个武器。
北宋是以防御著称的,防御能力冠绝天下,在战线上失利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做出来的选择,就是修建一系列的城墙,用链状的防御体系,抵御住对方的攻击。
一款可以对北宋城墙有着巨大破坏力的东西,这无论如何都需要掌握到手中。
问道这个问题,贾朝昌就麻瓜了,因为赵信的要求,韩琦对于这个是保密的,甚至连奏折之中都语焉不详,只是提到了是定海侯的新产品,数量有限,同时,对于棱堡没有威胁。
又是定海侯,这下子这些宰抚们才发现,今天听到这个名字,实在有些太多了。
制定计划是定海侯提议的,当时就在保州,禁军的改装,也是定海侯建议的,长弓在这一战,展现了可怕的作用。
兴庆府一战,语焉不详,能够表现出来的作用,也被炸掉兴庆府的城墙这个更加劲爆的给掩盖了,可是之后,在伏击之中对付3万铁鹞子,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完全展现了长弓的可怕。
这些全部都是跟定海侯有关系,如果再加上铁料和一些体系的改变,整个北宋的朝政,几乎都受益于的定海侯。
不过,很快的,包括贾朝昌在内,都住嘴了,定海侯是一个禁忌的字眼,不是说不能说,只不过,这个场合,不方便来说。
仁宗也是感慨,如果大名铁匠作坊,展现的是赵信赚钱的能力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对整个北宋有巨大影响的,西夏就不复存在了的。
仁宗坐在皇位上面,还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根据韩琦的奏折,元昊没死,西夏没有灭亡,但是跟灭亡已经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对于北宋而言,是心腹大患的西夏,再也不复存在的了,带甲数十万,不停的骚扰北宋的西夏,就这么的变成了辽国的对手,甚至缩小到了很小的程度。
五洲之地,只剩下一州之地的前提下,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没办法的的,支撑起元昊的攻击的。
或许是因为这个合约,或许是因为破罐子破摔,辽国也开始疯狂的搜刮,就可以看出来,已经达成这样了,辽国干脆,就的把西夏的所有的东西的拿到手中。
这也是这么海量的牲口的来源,在奏折之中,也有的韩琦的简单的解释,西夏占据的土地上面,就可以拿出来1000万头牲口,草原上面的承载能力,远比他们想的更高的。
韩琦也提出了一个想法,把这个互市给继续下去,类似步人甲的交易,只是这么一次,辽国也没有那个资金,继续的下去,反倒是粮食和其他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可以继续下去。
搜刮干净了西夏的财物,大草原上面,还是可以生长出更多的牲口,只要保持这个互市,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那么粮食是最必须的,也是游牧民族急切需要的,可是相对于铁器兵器这种,粮食的利润较低。
毕竟,路途遥远,粮食也是大宗的,送到河北还不算明显,到了的西北,一石粮食的价格,会翻出七八倍来,在汴梁这边700文,甚至是在江南只有三四百文的粮食,却高达5贯,这样成交的价格不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