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经过了现实证明的,甚至是鲜明的例子,一方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剩下跟风者,只是慢了一小步,却损失惨重。
比如说的,在10多年前,汴梁大水,黄河决口,突发的大水淹没了汴梁,长达数天的洪水,让的汴梁损失惨重,也让粮食成为了最可怕的问题,当时短短10天之中,粮价高达10贯每石,足足比平时增加了
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时间观
时间长河,一如既往的往前流淌,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可是在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时间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对于商人而言,确实如此。
在特定的前提下,时间就展现了非凡的作用。
类似的事情很多,商会们对于马的重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会能够得到良马的渠道有限,后来跟风,基本上都亏损了,因为时效性的问题。
当然了,作为赚钱的信义号,也并没有那么风光。
4天的时间赚到了1万贯,这在北宋,绝对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在一贯钱,就足够四五口人省吃俭用,过上一个月的前提下1.5万贯,这是一个的可怕到极点的数字的。
信义号,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也因此而倒霉。他翻了众怒,也是因为它太高调了,后面跟风损失的,都把这个锅,定在了他的身上,开始寻找他的毛病。
信义号本身财大气粗,超过15年的历史,在汴梁也是根深蒂固的,超过百家粮店,还有其他的各种的店铺,按理说,是真的没什么毛病的。
可是在这一次的粮食的交易之中,他却犯了错误。
在北宋,在渭州大会之前,商会连几十匹马都不容易获得,还是本地马之中,质量较差的,200匹骏马,这对于商会来说,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时,在洪水还没有彻底退后的时候,整个汴梁周围虽然不是一片泽国,但是比泽国更加的可怕,到处都是淤泥,甚至会形成一些沼泽,一般的马根本就站不住,更别说离开。
实际上,信义号没有驾驭马车离开,而是单纯的马,派了车夫到了蔡州,这才购买了马车,甚至为此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但是因为这样,他们获得的绝的利润。
连普通的马都很难获得,怎么可能获得了200匹骏马,连第一流的大商会,甚至有后戚背景的,都有些难以做到,更别说信义号。
信义号也是依托着背后人的权势,这些骏马不是属于商会的,而是从别处调动出来的。
在汴梁,能够一次性调动200匹骏马的地方,那就只有一个,军方,而且是最精锐的部队。
北宋缺马,可是要看在什么地方,这里是汴梁,是大小官员不如狗地方,可能从楼上扔下来一块砖头,就有可能砸到一个官员。
同时,大宋禁军,最精锐的力量,也是派驻四方的关键,可是因为北宋军事部署,最少有大部分的军队,是放在汴梁。
最精锐,战斗力最强的,其中绝大部分,都驻扎在东京汴梁,没有形成成建制的骑兵,可是一个军装备个一个营,还是可以的。
不过,禁军,哪怕是最精锐的禁军,也不可能拿200匹骏马,组建一个的骑兵部队,那等于说是浪费,一般都是按照普通的配置,用良马组成一个整体,然后军官,或者是将领骑乘一些稍稍好的马。
这是惯例,也不是说,没有改变的,因为在东京汴梁,有特殊的地方,比如说,枢密院。
这是北宋军方的最高指挥机构,北宋文臣掌军的特性,那些文臣出去掌军,总不能一匹马都不骑吧,还必须是好吗,在枢密院,专门的有一处地方,哪里全部都是骏马,同时连千里马都有。
而且数量不少,总计有骏马1500匹,还有最少20匹左右的千里马。
这个枢密院之中部门,受到上级管辖,那是枢密院下属的一个司官管理,不巧,这个司官,正好是的信义号的背后大靠山。
在汴梁受到水灾的困扰,粮食价格疯狂上涨的时候,信义号的掌柜专门的登门,说动了这个司官。
200匹马,就可以创造最少8000贯以上的利润,还是在五六天之中完成的。
不得不说,巨额的利润,让这位前途无量的司官最终同意了,借出了马。
本身,这没有什么事情,可惜在水灾的节骨眼上,依靠军器私用,来给自己谋利,再加上他所引导的风潮,坑了不少人。
这些人,一个两个,影响不到这个司官,人数多了,最终形成的力量就非常高了,或许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没办法处罚官员。
商人跟官员,本是两个泾渭分明平行线的,可是他们不用处罚,只要这个消息传递到了仁宗那里就可以了。
商人,他们只是因为阶级的关系,没办法成为官员,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商人,都是最聪明,而且对于上下层了解最多的一批人,他们很清楚,在这一次水灾之中,仁宗到底有多么暴怒,甚至因为救灾不力,撤掉了四五个三品以上的大员。
一个只有4品的司官,或许在一般的商人面前,他是很高的存在,他甚至可以成为信义号这个,总资产高达的120万贯的商会大靠山之一,可是在皇帝面前,他真的是弱小的可怜。
北宋的皇帝,会受到诸多的限制,无法如同元清那样,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挥他
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钱的条件
接下来的几天,渭州大会依然照常召开,牛的数量增加了一些,马的数量却下降了一些,但是无一例外的,马的交易不断的创造新高,每一次争夺的时间并不长,几次举牌之后,大部分,都叫到了最终的价格,僵持的局面很少出现。
换成牛,就不一样了,除了最开始的两天,后面的几天,牛的交易量持续走低,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牛数量开始减少,到了第四天第五天的时候,是固定每天2万头,还没有办法完全完成交易。
从需求上面,马的需求,主要是在商业上面,用马帮或者是马车,运送货物,通达四方,在这个上面,总量是有限。
牛就不一样了,对于种植为生的北宋农民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任何一个家庭都缺乏牛,有了牛的话,对于劳动强度,还有产出比例,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可是,为什么马这么高昂,一直都受到青睐呢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在中国北方举行的牛马大会,太过偏远了,也就是宣传到位,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否则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交量。
在这个时代,出行的成本还是非常高,可能整个北宋而言,能够买的起一头牛的家庭,可能超过数百万,可是让这些家庭,不远千里,甚至更远,过来买一头牛,那是绝无可能的。
现在,也就是在渭州的周边,不超过300里的地方,知道了这个消息的一二三等户会过来,在有,就是钱庄们为更大范围订购的那些。
同样,热潮的购买,也让钱庄和商会,考虑了顺道购买一部分耕牛的想法,跟着未来马队一起回去,也不算付出更多的成本,11贯左右,一头牛的价格,在一些耕牛缺乏的地方,还是有两三成的收益。
正因为是附带,所以总量也不会太高,甚至韩琦都有些担心,这些牛不一定可以全部成交,这从日益缩减的销量上就可以看出来,到是马,比较固定了,每天拿出几千匹左右,都可以完成成交,价格上面微微有些下降,幅度却不是很大。
接下来的几天,波澜不惊,商人也非常的明白,这个拍卖会,总数是固定的,一共是20万匹马,30万头牛,他们有足够的机会的,不用在一次两次的争夺,非常有默契的,只要达到了115贯左右,就停下来了,除非是拥有2匹以上的军马的情况。
渭州牛马大会,进行的相当的顺畅,第二天的5000匹马,最终全部成交完毕,最终马的平均成交价格,在112贯,比起最开始的少了一点,因为连续的成交的关系,他们的热忱也没有那么的高了,马的价格开始逐步的回归,回归到了比较几平均的价格上面,预计明天,马的价格,依然会相当的降低,到最后,整个马的价格,会降低到比100贯多一点的程度。
这是正常的事情,在第二天之后,就有人提出来,加大马的投放力度,减少牛的投放,因为到了第三天,牛的成交量就大规模的萎缩,之前的交易量集中的爆发,现在,当这个交易量减少之后,很自然的,就到了低谷。
不过因为马的数量,稍稍的提升,到第三天之后,每天拿出来的马,就超过了8000匹,成交量也稳住了。
8000匹马,一匹马112贯,也就是说,仅仅是一天的马的成交,就高达的90万贯,五天累计,接近450万贯。
也就是说,韩琦提取的保证金,前两天的马的成交量,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的,之前所有的程序,系统的问题,全部都不是问题了,剩下的,将会是净利润。
当牛的数量降低到了2万头牛的时候,开始稳定了每天的成交量,成交价没有马那么的热切的,不可能提升一成多的价格,略微的有些降低,最终平均的价格在11贯左右,比起预计的12贯,略微的有些降低,22万贯的价格,也让一天的整体的拍卖销量,超过了百万贯,这就成为了固定的数字。
这其中,渭州令的脸上,充满了笑容,5差不多是550万贯,也就是说,单纯这个,他可以留下的就是接近17万贯。
才五天的时间,就有这么多钱,而付出呢
满打满算,整个投入也不过是3万多贯,也就是说,不说第二天,单纯第一天,就足以让他们之前所有的投入,都已经回本了,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净利润了。
当然了,当拍卖会进入到了正常的局面的时候,他找到了韩琦,提到了钱的问题,当然了,他不是摆明的直接提出的,是比较间接的,只是提到,现在渭州的特别情况,之前支出资金太多了,整个渭州运转都出现了问题。
对于这个,韩琦非常大度,他也很清楚,只要这个拍卖会能够继续下去,渭州就是绕不开的点,之前,渭州说没钱,现在,在整体资金还没有结算的前提下,他决定,直接把17万贯提取出来,让渭州提前进行一些建设。
17万贯,如果跟整个拍卖会的交易总额比起来,真的不算太不多,可是拍卖会跟渭州,这是两码事情,渭
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场建设
渭州令很不甘心,任何人,在别人触犯到了利益的时候,任何人都会不开心。
可惜,实力的巨大差别,让他的不甘心,是没有任何的办法的,对于这个要求,韩琦是不可能有丝毫的让步了,简单的交涉了几下,在知道了韩琦态度之后,渭州令还是同意了。
韩琦的目的非常的明确,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韩琦没有明确的命令,必须要这么做,可是他的一些做法,包括表现出来的态势,无不证明了,如果不同意的话,韩琦会直接的翻脸。
韩琦不是渭州的直接上级,不可能直接撤掉渭州令的职务,可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枢密副使,一个注定要走向巅峰宰抚交恶的话,对于任何一个有抱负官员来说,就是灾难。
真的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渭州令发现,这样举动的,并一定会颗粒无收。
现实的利益和未来的利益,大商会们开始调动资金,这个,渭州令也是知道的,已经调动过来了2000多万贯的资金,这个还不够,那不就意味着,这2000多万贯之中的大部分,都会在这里花掉的。
如果是2000万的话,那么他能够提取的就是60万贯,是之前的一倍以上,这种情况之下,他还会执意于不建设么。
一个永固的建筑,加上其他的一些投入,总投资可能会达到30万贯,这在以前的渭州来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数字,可是对于现在的渭州来说,达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到现在,渭州大会已经进入到了第6天,短短的5天之中,成交量已经超过了550万,一共销售了4万匹马和15万头牛。
马只是销售了两成,牛差不多是一半,不过牛的热潮渐渐降低,马的热潮在上升,按照目前来到渭州的这些商会手中掌握的总资金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
1000万贯,是肯定可以达到的,1500万贯也有很大的可能,2000万贯有些难度,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之前跟韩琦谈好的条件,每一笔交易,可以提成3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比例,当整个牛马大会的成交额,达到了1500万贯,3%,也就是45万贯,哪怕在永固的建筑上面,投入了30万贯,不是还有15万贯么。
更别说,如果深挖一下,整个投入会降低一些,毕竟,30万贯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听说在西北使用了一种叫水泥的材料,可以快速的建设。
在没办法改变,甚至只能够顺从的前提下,渭州令开始考虑这个建筑的数量,还有作用,他一下子意识到了,这个永固的建筑物,也不是一点的利益都不带来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商业交易市场。
按照韩琦的说法,这个永固的牛马交易,会成为常态,灵州会每年为这个交易市场,提供500万到1000万头的各种牲口。
灵州太远了,只适合作为一个培养的基地,或许会成为牧场,却不太适合作为牛马交易的地方,京兆府不错,可是有些远,从灵州到京兆府,走的太远了,在目前的交通状况之下,从灵州到京兆府,最少要四五十天。。
而渭州,这个之前临时选定的地方,似乎就绽放了光芒,有足够的地方,位置合适,通过渭州辐射西北,辐射京兆府,影响到整个中原,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的选择的。
类似这样规模的大型交易会,肯定会经常举办的,同时,灵州牧场开辟出来之后,哪怕按照年均20%的增长率,每年就会产出500万头的牲口,这些分门别类的在渭州进行交易,这回成为一个新的财源。
长期的交易,永固的建筑,甚至是商业的投入,最近渭州的租房状况,连渭州令都是耳闻,如果有了更好的客栈的话,这些商人,还会住在那些简陋的连基本物质都不存在普通民居之中么
那是不可能,韩琦没有见过未来,21世纪的大型商贸洽谈会,那些需要兴建大规模的场馆,还有各种的宾馆酒店等附属物。
这些东西韩琦不懂,可是最基本的还是懂得的,一系列的大型永固性建筑,包括了客栈,酒家,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特别是一个巨大的,永固市场,以目前临时市场为蓝本,做了一些调整。
这个交易市场,会把交易常态化,固定化,一次性超过20万的大型交易,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超过50万的一个季度,超过100万的半年。单纯是这些,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只要把东西卖出去。
这个固定的交易,会委托给渭州来管理,按照韩琦的说法,固定的交易,会每一次抽取7分,3分作为的渭州的抽成,4分作为税负,上交给官府。
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每个月的成交一部分,一年时间,也是一个非常不菲的数字。
一次性的买卖,跟细水长流,这个账,任何一个人都是会算的。
种种的变化,让渭州令最终想通,他领取了17万贯的资金,这其中,有一半
第三百九十二章 市场建设
渭州令很不甘心,任何人,在别人触犯到了利益的时候,任何人都会不开心。
可惜,实力的巨大差别,让他的不甘心,是没有任何的办法的,对于这个要求,韩琦是不可能有丝毫的让步了,简单的交涉了几下,在知道了韩琦态度之后,渭州令还是同意了。
韩琦的目的非常的明确,关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韩琦没有明确的命令,必须要这么做,可是他的一些做法,包括表现出来的态势,无不证明了,如果不同意的话,韩琦会直接的翻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