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这样不停的旨意,多少让枢密院和宰辅们有些微词,可是现在一是保州兵变,二是范仲淹。
变法派跟保守派之间的争斗,有些白热化了,滕子京的事情就是在这个时候爆出来的,很是引发了巨大的动荡。
除了王德用之外,仁宗的后宫,也发生了大事。
在新年大典之中,张修媛因为失态,比仁宗直接训斥,几乎是哭着离开大典,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一个修媛,还是仁宗最宠爱。
之后的结果,让人变化莫测,张修媛回宫之后,不停的摔东西,又被仁宗亲眼看到,愤怒之下的仁宗,直接把张修媛被彼打入冷宫。
这不是一个大事,可是在有人眼里,这着实是一个大事。
因为张淑媛在短短进宫的几年时间之中,不但生下了3个公主,还最快的从普通的才人,晋升为淑媛,几乎一年几迁。
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张淑媛是独宠后宫的,论宠爱来说,是冠绝一代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赵昕这件事情,张淑媛真的是受到了仁宗一生的宠爱,不但进位为贵妃,还在时候,被追封为温拿皇后,是少数有了后的位置的人。
仁宗第一个皇后为郭氏,第二个是曹氏,可是宫中,最得到仁宗宠爱的,就是张淑媛。
不过,在独受宠爱之后,张氏膨胀了,他想要取代曹氏,成为皇后,为了得到皇后的宝座,跟汝南郡王合作,宫中的不少动作,针对赵信的袭击,都跟她有关系。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仁宗得到消息是在保州兵变之后,那个时候,赵昕已经身死,一切线索都已经清理干净了。
可是这一次,因为赵信的穿越,在运河截杀的时候,就传回来消息,这个时间点,张淑媛又动弹的比较厉害,一下子被皇城司找到了破绽,当然了,牵扯到仁宗宠妃,他们不好多说,只好把证据送给了仁宗。
一看之下,仁宗果然暴怒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深受他宠爱,独宠后宫张淑媛,居然敢对赵昕下手。
想想也是正常的,张淑媛年轻貌美,且独宠后宫,短短几年,已经有了3个公主生下,虽然说,都没有活下来,却有机会,双十年华的他,只要生下王子,就是肯定贵妃的位置,甚至有可能更进一步,拿到储君的宝座。
仁宗在朝政上面,有些备受掣肘,只是怀疑,对大臣无法动手,对于后宫,只要跟皇后沟通好,稍稍的布置一下,就可以处理了。
首先让人故意让张淑媛失态,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突然遭到别人冷待,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冷静的,然后,在晚上突入张淑媛行宫,以张淑媛的暴躁脾气,根本来不及收拾的。
换成知道这件事情之前,或许因为独宠美人,感觉到是一番情趣,可是这件事情,确实是板上钉钉的,在皇后的配合之下,把张淑媛打入冷宫。
后宫就是如此,所有的权势地位,来源于皇帝的喜爱,或许是皇后的宝座,需要受到大臣的掣肘,一个淑媛算得了什么,就算是贵妃,哪怕是皇后之下的第一人,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这就是例子。
由此可见,仁宗已经相当的不客气了,张淑媛就是给予信号,只要在这个事情上面,敢于越界的,他肯定会直接拿下,不给任何的余地。
这个时候,如果有任何轻举妄动,谁知道仁宗不会会铤而走险,仁宗拿着大臣没办法,那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他真的暴走的话,以仁宗掌握王国的权利,单单是一个皇城司,就足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王德用和赵允让也是没有办法,连保州兵变都没有办法奈何苗家庄,无法干掉赵信,他们就只能够从长计议了,他们暂时也没有办法,对保州再下手。
暗地里面动手脚,就如同王德用之前做的那样,只要没有拿到真凭实据,哪怕仁宗明知道是他,也只能不停的折腾,甚至连罢职回家都很难做到。
宋朝士大夫就是这样,就算是的贬谪,也是不停的换地方,因此身死的,多是身体本身有问题。
王德用老于行伍,哪怕是六十多岁了,依然身体非常好,折腾着奈何不了他,最多是麻烦一点,到时赵允让就藏地很深,仁宗猜测是他,却不敢确定。
韩琦告捷文书写的非常的详细,不但有攻克保州的全部过程,还有平叛军队,在保州的一切经历,同时,跟告捷文书一起,还有关于棱堡和长弓的简单描述。
当然了,只是的掠过,主要是讲述了他功效,还有实战的作用,具体的制造方法和用法,都没有写,这件事情太过重要了,就算是韩琦也不敢大意,万一被辽国或者西夏拿到了,那可就麻烦了。
在认真的了解了棱堡和长弓之后,
第二百七十八章 复杂心情
仁宗是一个好皇帝,从来都是非常理性的,这是他最大的优点,整个北宋,除了最前期的太祖,太宗真宗,他们是王朝初年,各方面问题还没有反应出来,整个北宋都属于是上升期,有问题,也可以被解决。
到了仁宗时期,长达几十年的执政之中,除了初期被太后执政,没有他的发言权之外,基本上,仁宗一直都控制着朝堂上面的局面,他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大局。
吕夷简有问题吧,可是偏偏,他的掌控下,吕夷简基本上在朝廷中枢20年,甚至说这20年,也是仁宗朝之中,较好的20年。
发现问题,顺势把范仲淹推上去,想看看他所谓的改革,会不会对朝堂带来新的好处,可是发现不行,立刻拿下,范仲淹再也没能进入朝堂,反倒是他的追随者,比如韩琦,庞籍等人,开始崭露头角。
这是仁宗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优点在于,北宋都相当的平稳,保持了一个大国的态势,缺点是,哪怕是因为他自己的事情,都无法改变。
比如,赵昕的事情,明知道王德用在后面,甚至可能目标直指汝南郡王,可是偏偏,为了不影响大局,他只能够憋着,这种委屈,是任何一个君王所不能做到的。
换成神宗,肯定不管不顾,不行就是不行,甚至不惜动摇基本朝政,用于推行一个变法,王安石遇到神宗,那真的是庆幸,如果换成仁宗,或许王安石连崭露头角的机会都没有。
相对于个人品格高洁,毫无私心的范仲淹,王安石还是差一步,他的某些策略,也只有在神宗面前能够迎合,放在仁宗这里,基本上是不过。
可是怎么做,跟心情没有关系,仁宗就是不想看关于保州的奏章,在那里发呆,最终,还是淑妃看到了,主动的说了几句,这才重新拿起来。
木然的看了一下,仁宗只说了一句话:“保州兵变平了!”
平了,简单的一句话,就说出了千里之外的兵变结果,可淑妃的眼泪,刷的一下流下来了,是啊,朝廷重视,上万乱兵的兵变,说平息就平息了,反倒是他的儿子。
旁边,懂事福康帝姬,赶快拍着母亲的背,用略显稚嫩的话语说道:“姐姐,别哭了!”(注:宋代非皇后的嫔妃子女,多称呼生母姐姐!)
淑妃看着懂事的女儿,眼泪更是止不住的留下来,旁边的仁宗也看着一阵阵的心酸,他身为皇帝,哪怕有泪水,也不能随便的流下来,已经开头看了,索性继续的看下去。
果然,他看到了韩琦所说的两个重点,棱堡和长弓。
这其中,制作方法都一笔掠过,主要写功效,棱堡是防御性的武器,只是说了造价和防御力,特别提点了就3000贯的造价和800人抵御最少2万人强攻一个月以上的效果。
实际上,苗家庄的棱堡,别说是2万人,20万人也是同样的结果,棱堡很完美的解决了防御度的问题,别说是20万人,200万人,在攻击棱堡的时候,能够走到一线的,也就那么多人。
特别是拥有长弓之后,在无法破解长弓这个射程的前提下,连弓箭手都被压制了,除非攻城方能够冒着,不停损失的危险,把弓箭手放在长弓的射程之中,那样更可怕,棱堡的消耗更强。
韩琦当然知道,2万人,1个月,这并不能表现出棱堡的真正实力,可是他只能这么说,具体怎么的,要通过比对,甚至是实战,目前棱堡所经受的,也就是一万人左右的攻击,棱堡明显占据上风。
长弓就更不用说了,韩琦之前只是把长弓放在一个辅助的位置上面,在弓手们逐步的演练之后,越发的发现了长弓的好处,这里也着重的说明,主要是性价比。
这是韩琦从孙吉那里听到的一个新的名词,虽然是新词,却听起来很有道理。
之前他一直都感觉,把神臂弩降低威力,减少造价,这样有些问题,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性价比才是关键。
考虑到攻击力的问题,有时候,太强的攻击力,反而会溢出,比如说,一刀也是杀死一个人,千斤巨石也是同样,你用千斤巨石,不是浪费了,哪怕再有钱,再有能力也是如此。
长弓不但有突出的功效,能力上是远高于短弓,制造方便,还便宜,可以大规模制造,无论是那一方面,都是北宋必然的选择。
耐着心思看完,仁宗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上面没有写的很详细,却历数了两款武器优点,不错,都是不错的武器。
仁宗是个皇帝,可是现在,伴随着西夏的崛起,每年犯边不断,哪怕是现在,酝酿庆历和义,为的就是减少相互之间的争斗,可是这样保险么
什么以礼待人止戈刀兵,这些不过是粉饰太平的文字,作为一个皇帝,如果要信这个,就大错特错了,辽宋之间,为什么长期没有战争,澶渊之盟只是一个开始,河北林立的城防和上百万军队才是根本。
&n
第二百七十九章 他还活着
孙吉这个名字,仁宗非常的熟悉,不但熟悉,几乎在过去4年时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护在他的身边
不是他最信任的人,不是实力超群的,怎么可能被放在赵昕的身边,用于保护赵昕的安全。
在保州兵变之后,仁宗很清楚,除非孙吉有三头六臂,有魔神一般本事,否则,他一个人家上其他护卫在内,小规模的袭击,500人以下还可以,但是超过5000的正规军,那是一场噩梦。
同时,在保州兵变的时候,军部才发现,有一批送往雄州步人甲,当时正在保州,这是庆历三年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装备更换,目的是让雄州的边军,拥有更强的能力,现在,全便宜了叛军。
8000套步人甲啊,想想仁宗就忍不住发抖,真的是大手笔啊,数十万贯的物资,就这么的输送给了叛军,这些人还真的是大胆。
可是,哪怕是愤怒,甚至是出离愤怒的那种,仁宗没有继续查下去,既然对方这么做了,还作的这么的离谱,肯定是所有的漏洞都堵住了,一方面,所有的手续都是合法的,没有任何的干预的迹象,另外一方面的,负责物资运输12个官员一律失踪,找不到踪迹,只剩下茫然不知的家人。
北宋是不存在什么的株连的,跟别说是官员的家属,还没有确定是否犯错,是失踪了还是潜逃了。
调查了这些失踪官员的底子,没有太多的问题,最多只是一些炭敬冰敬之类的,这些在任何的六部官员之中都非常寻常。
单凭保州叛军的力量,就足以推平苗家庄了,更别说多了8000套步人甲,赵昕周围的保护力量,还停留在小规模的偷袭上面,只要没有预先发现,恐怕真的很难。
不过,孙吉的奏折,还是出乎了仁宗的预料,在听到的瞬间,差点失声的倒下,孙吉啊,这个护卫者他儿子的人,他还活着,是不是代表着赵昕还活着。
当然了,或许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孙吉见到时机不对,逃出来了,而赵昕死了的,这个可能性很大。
如果真的是后者的话,他还有脸上书,难不成真的以为,他一个堂堂的皇帝,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带御器械。
就跟韩琦的心态那样,哪怕是在普通士兵之中,做到顶端带御器械,在宰抚的眼里,也就那么回事,当你重要了,就当你重要,不当你重要了,那就真的没什么。
不过此时此刻,仁宗的心态,异常的复杂,哪怕是万一的可能,他都希望,儿子活下来,可是这可能么。
理性告诉仁宗,赵昕不可能或者,这也是他所有的愤怒,所有问题的根源,可是感性告诉他,他希望他的儿子活下来。
在这样复杂的情感之中,一个简单的密奏盒子让他感觉有千斤的重量。
他不敢打开,这会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爹爹,你在看什么啊,为什么手是抖的!”稚嫩的儿语,让仁宗从复杂的心态之中走出来,对啊,他是皇帝啊,有什么怕的。
不就是最终的结果么,总要遇到,能够成为皇帝,仁宗还是有这个定力,他最终还是拿出来,看了第一段,一股兴奋,在心中升起,他甚至不相信看到的奏折,赵信没有死,真的没有死还活着。
赵信没死,就这一句话就让昂仁宗差点没有了呼吸,他不明白,为什么连叛乱都出现了,赵信为什么还能够活下来
可是之后,他看完了一些,才知道,原来,他是依托着棱堡和长弓才活下来的,确切的说,棱堡和长弓,是赵信发明的。
难怪看完了整个过程,在加上之前韩琦的密保,他终于明白,原因在哪里了,棱堡和长弓,这个改变整个保州兵变态势的东西,是赵信弄出来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能够感谢上天给予的机会。
仁宗这段时间,过的很是苦闷,看起来,在后宫大杀四方,连张淑媛都被镇压了,整个后宫的情况是所有人都瑟瑟发抖,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可是他心中,多么希望,这么一个唯一的儿子,能够活下来的
现在当这一切真的到了眼前的时候,仁宗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之前还担心,是孙吉为了逃脱自己的罪责,而说出来的谎言,两下印证一下,毫无疑问,这不是谎言,这是真实存在。
孙吉他是相信的,否则就不会派遣的孙吉前去保护,在内心深处,他更多的是有些埋怨韩琦,为什么不把始作俑者说出来,如果是韩琦在奏折之中,提到了苗家庄这个字眼,如果是提到了,他一定会想到,赵昕还活着。
“淑妃,淑妃”仁宗兴奋的大声的叫到,却看到已经哭过一次的淑妃,从房间之中出来,幽怨的看了他一眼。
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内心的想法还是表明了一切,她对仁宗是有些意见。
仁宗当然知道淑妃心中想的什么顾不得埋怨书费的态度,反而兴奋的大声叫道:“你知道么,我们的儿子,他还活着!”
 
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发展
仁宗除了下了中旨,让韩琦和欧阳修保护孙吉之外,在也准备了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是什么人,他已经心中有数了,王德用就继续的折腾,其他人,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了,最少说派系之中,已经暴露出来的,不能让他们闲着,必须要折腾起来。
仁宗也清楚,他能够做到的有限,甚至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影响到整个政局的稳定,甚至已经发现的也不是全部,可是不做点什么,就对不起这些人对他的伤害。
暂时,仁宗还没有想明白,到底要怎么继续保护赵昕,不过,在他把禁宫都清理干净,给禁宫一个良好的环境之后,还是准备让赵昕回来。
在禁宫之中,起码不会遇到像保州兵变这样的事情,如果能够在东京汴梁鼓动造反,连仁宗这个皇帝都能够被拉下马,更别说一个区区皇子了,对于这一点,仁宗是相当有信心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