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400多人争夺8个席位,看起来是很渺茫,因为要50个人争夺一个席位,可是,每一个可能的人,都会费劲千辛万苦去争夺,因为最终的收益很大。

    一个连公都不是,最多只是虚职的将军的宗室,却有可能成为亲王,这个鲤鱼跃龙门的就足够可怕了,很多宗室不想要拿下最终的植物,他们的目的只是这个。

    相对于走到最后一步,一步登天的成为皇帝,还是储君和亲王这个位置,稍稍的好一点的。

    可是他们不会知道,皇位之争的可怕,只要走上了这一条路,就没有回头的机会,最终成功的登顶者,会放过在争夺的道路上面,给他制造麻烦,甚至差点杀了他的存在。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最终四阿哥成功上位,多的皇帝,可是参与到九龙夺嫡之中的众人,最终的下场如何。

    恐怕唯一一个封王的,就是十三阿哥,可是这个十三阿哥,也是彻底的离开了军队一线,体弱多病多年,最终郁郁而终。

    这就是王位的残酷,在北宋之前,或许在盛唐的太宗年间,再加上同样璀璨惊人武后后期,有这样惨烈的夺嫡,可是也只是牵扯到三五人,大部分还是得到善终,可是一下子让平和的北宋,多了这么一个惨烈争夺的九龙夺嫡的,哪怕是最睿智的,也不会看到其中蕴藏着怎么样的凶险和丛林法则。

    就如同悬崖上面的一滴蜜一样,前狼后虎,暂时都影响不到,他们也只能够看到这一滴蜜。

    关系错综复杂,姻亲,同年,甚至是一些拐弯抹角的关系的,宰辅们也是不厌其烦更别说中低层官员,整个朝堂之上,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卷入其中。

    特别是中层官员,甚至是底层,刚刚通过科举和磨勘,进入到了大宋中央序列的官员,他们更是如此。

    哪怕他们在朝堂之上,只是一个透明的,根本在这件事情上面,排不上用场,也被拉拢,没办法,病急乱投医,中央的这些中低层官员放在地方上面,妥妥的一个大员啊,再说了,谁跟谁没有关系,谁跟谁没有点联络,万一钓到大鱼了。

    整个朝堂混乱不堪,甚至有些人使用阴谋诡计,把一些人拉下水,仁宗并不着急,他终于看到了赵信所说的那种协调,那种掌控力。

    8个位置,就代表着八股力量,他们单一的力量,谁也不可能超过仁宗去,就算是结合下来,在目前来说,也不一定能够超过。

    这就存在着制衡,只要有制衡了,皇帝也就是可以游刃有余的控制了,而通过一定的调整,让他们把力量向一个地方用,这比以前好的多了。

    甚至连觉都可以睡的安稳一些了,因为八个人目的是一致的,那么他们或许有一定的合作,可是彻底的统一在一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的话,就算是宰抚一类的大臣,全部都卷进去,也不担心所有力量向一处使。

    北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军
    仁宗不知道云台山岛到底是什么地方,可是有人知道,此时正好是午后,让内监叫过来转运司之中,在淮南东路待过的官员,问问那个地方。

    很快的,以为三司副使过来,这位曾经在淮南东路带了17年高官,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是什么地方。

    云台山岛应该是海州的一个大岛,还是不确定的那种。

    连这位在淮南东路待了17年官员,都不太熟悉这么一个岛屿,可想而知他是什么地方。

    仁宗可以想象,首先,必须要是小,只有足够的小,才会让一个在哪里待了17年的官员,连想都想不到。

    小之外的另外一个,就是穷了,没有什么产出,时不时的还需要救济,当然了,不是那种大灾大难的救济,最多就是死人了,转运司会准备一部分的资金下去,用于救济一下,聊胜于无。

    官员的记忆非常的模糊,好在,他在淮南东路待了多年,知道皇宫秘藏之中,是有一张淮南东路的地图存在的,哪怕这一张地图,绘制于仁宗年间,可总算是一张地图。

    很快的,内监去秘藏之中,把地图弄了出来,这是一张绘制了整个淮南东路,还有周边的一些地区的详细地图,当然,也包括了海岛。

    这位官员知道,刚刚他的表现,在仁宗那里失分很多,这一下子使出了浑身解数,进行解释,首先找到了海州,然后找到的小岛。

    顺着这个官员指向的方向,仁宗在地图上面,有在的海州的海边,很小的一个岛屿,看不出来大小,可是在官员解释,他大致的了解了这一个地图的比例,大致上说,东京汴梁下辖的任何一个县,都要比这个岛大,而且是大得多。

    官员还想解释,可是仁宗已经没有兴趣了,他只是了解了一个就知道了,小,果然是很小,连一个县都没得大。

    仁宗明白了,没有继续的问下去了的兴趣了,他挥挥手打,让这个官员离开,沉思了很久。

    哪怕对于这个地方不了解,可是用脑补,就可以补出来这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孤悬海外,还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城市,更没有什么港口,只是散养了一批的民众,每年交出来的钱粮,放在海州,都不是特别的起眼,更别说是淮南东路,这也是没有人知道根本原因。

    甚至这那个官员,他之所以能够想到这里,还得益于灾害。

    仁宗脑补的一点都没有错,官员之所以想起云台山岛,还真的是灾害,在他担任淮南东路转运使的时候,一场20年一遇的飓风,吹过了云台山岛,哪怕北方,飓风的破坏力,不会如同南方那么可怕,一场飓风下来,毁掉房屋4000间,直接死亡和失踪的超过8000人,可以说震惊了整个淮南东路。

    这个灾害,最终是轻描淡写的汇报了,因为云台山岛上面大部分的岛民,都没有登录户籍,有些干脆就是没有什么,地方官员也懒得上岛查看,除了的淮南路批复了8000贯救济款和1.2万石的粮食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

    一个一穷二白,孤悬海外,对于整个大陆没有任何的影响的海岛,把他们划出去,不但没有丝毫的问题,淮南东路和海州,还巴不得把他们划出去。

    要知道,孤悬海外的岛屿,一旦遭遇到了台风的天气,都需要提供震灾支援,可能一次赈灾,可能就要十年,甚至是20年的钱粮,少了这个城市,对于他们而言,就少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这对于淮南东路,甚至是海州,都有巨大的好处。

    地方上不反对,这是第一个的要务,至于宰辅们,如果把海州化为边境军州,或许还在考虑,最起码是一个陆地的州,人口也有几十万,这样的军州,又不是顶在关键的所在,属于可批不可批之间。

    海州的一个岛,海特别的小,只要是岛,在文官的印象之中都没有多大的,实际上,云台山岛,还真的就不大,也很荒僻,这就问题真的不大了。

    仁宗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就在第二天的朝堂上面,抛出了这个问题,三司首先就同意了,宰辅们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可是一个中级官员提出了反对。

    虽然这只是一个中级官员,可是仁宗很清楚,背后的人是谁。

    说实话,这个点位非常的关键,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特别是最终的名单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拿出来苗定获封节度使的消息,肯定是有人反对的。

    苗定是谁,在朝堂上面,有资格知道的,都非常清楚,苗定就是原来的赵昕,仁宗的第二个儿子,又不是封什么亲王,储君,一个连一县之地都没有的边境军州,这算什么,还是海州哪里鸟不拉屎的地方。

    &n

    bsp;仁宗在准备今天的提案的时候,就已经让淮南东路,把云台山岛的详细情况,都给列了出来。

    一个只有下县地盘那么大的岛屿,距离岸边还有几十里,在海州登记在册的只有400多户,不到1500人,最关键的是,还有海州在过去30年之中,对于云台山岛的收支情况。

    每年收的税收,折算成银钱,不过是400贯,平均每人不足250文,可是在5年前和12年前,分别有一次台风,仅仅是其中一次,抚恤金支出,都高达1.5万贯。

    一排排一列列,都证明



第三百二十章 建设费用
    节度使这个官职起源于唐朝,睿宗年间,为了方便征兵和统帅,节度使成为了正式的官职,可是随着局势的变幻,唐代从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守,多元化的统帅方式,有些不足以解决问题,节度使就逐步变成了军政一把手的代名词了。

    最出名的节度使,应该是安禄山了的,他作为两任节度使的同时,又兼任河北采访使,虽然名义上没有统一,可是在实权上是统一的。

    如果说,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和采访使两者相互制衡,一个为军政,一个为民政,可是到了安史之乱之后,伴随着唐朝中枢光芒散去,节度使不但成为了军政一把手,同时也成为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职务,风气就变了。

    节度使所管辖的区域成为了国中之国,唐朝后期的节度使力量,甚至可以掌控整个朝政。

    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惩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各节度使采用了赏钱夺权的办法,给予功臣银钱田地,要求他们解除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节度使一般作为宰相卸任之后的荣誉职务,称“某某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谓“使相“,也用于武臣的加官。

    不过在众多节度使之中,有一种是例外的,那就是对于宗室的加封,有些时候,是可以去掌控。

    唐朝的节度使很大,比如说晚唐时期李克用和朱温,都是控制着几州之地,他们跟一个王国没有多少区别,特别是朱温,自立为梁。

    这个疆域可就大了,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安徽、江苏、甘肃、宁夏、辽宁的一部分,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原之地。

    在北宋,各道就不用说了,全部都是省级行政区划,都非常的庞大,可是在边境的地方,有众多的细小军州,小的甚至连一个县都没有。

    北宋吸取了唐朝灭亡的经验,唐朝是灭亡于边境节度使的,从安禄山开始,一直让盛唐由盛转衰,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到了晚唐时期,节度使的实力已经无法遏制了,强横的如同土皇帝一样。

    北宋的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广义有是趁着太祖没有在意,也得到皇位了,兄死弟及,这或许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常见,可是在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很少出现,除非是没有选择了。

    赵匡胤又不是没有儿子,所以,从立国之初,就相当重视这一点,一直压制着军方,提高文官的力量,可是节度使这么一个对于军事,对于边境很有好处的策略,还是要立下不过北宋对于节度使的控制也非常的到位,边境的军州,都不能太大,

    相对比较的小,小的话,就不能成为尾大不掉的心腹大患了。

    就算如此,大部分的节度使是虚职,很少有实职的,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宗室,在愿意的情况下,可以去边疆的军州,担任节度使。

    这里面,边疆军州很小,保州已经很小了,边境军州,比保州小的,比比皆是,大部分都是相当于一县或者两县之地,方圆不过两三百里。

    这样的地方,就算是统领一军,统帅军政大权,又有什么,更别说他们的位置,要么在强大的道夹缝之中,要么就是在边疆,身处在抵抗辽国的最前线上面。

    云台山就是如此,不但小,没有一个行政区划,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县城,或者是镇都没有。

    如果按照北宋的惯例,分封了就分封了,其他的就不用去管了,可是这个云台山岛却不一样,他是一片白地,要建设,总要给费用吧。

    换成别人的话,或许仁宗要压制,毕竟,朝廷也没有什么钱了,就连他的生活,都是过的简简朴朴的,更别说别人,对于后妃的赏赐,比如说这一次,让淑妃晋位贵妃,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淑妃是小老婆,贵妃同样是小老婆,可是小老婆跟小老婆可不一样,就如同官员的一妻一平二妾一样,这是记录在案,平妻总是比妾的身份要高。

    可是身份上去了,待遇什么的,也都没有什么变化,淑妃对于原来住的地方有些感情,连宫殿都没有搬,一些赏赐也是大打折扣,原因就在于没钱。

    可是现在是赵信要,这可是他的亲儿子,哪怕是中枢没钱了,也挤兑着来。

    这些日子,三司使叶清臣躲他远远的,封建社会,并不是以年为单位的,分别分成秋收和春收,虽然说,春收刚刚收到,已经押解到了京城,可是吃饭的口子

    更多,真的要在这里松口了,其他地方怎么办。

    说实在,虽然三司位高权重,在别人看来是技相,是最为财权的官职,可是每一个三司使都战战兢兢的,或许在真宗,甚至是太宗年间,北宋收入高支出少,三司使是一个非常清贵,并且体面的职务。

    可是到了仁宗朝,伴随着各种弊政,北宋三坑已经出现,官员,士兵,加上边患,这是三个巨大的口子,而且是无休无止吃钱的口子,就有些入不裹出了,从郑戬,到叶清臣,再到后面的王尧臣,都为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计相叶清臣
    章得象是第一个进入到皇宫的,看到仁宗上来询问什么事情的,仁宗并没有说话,让他等着。

    接下来是贾朝昌,然后是叶清臣,叶清臣是最晚的一个,他处理三司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保州兵变的后续,加上陕西又出现了灾情,都需要他来亲自的处理,忙的是焦头烂额。

    实际上,听到仁宗的召唤,他的心就戈登了一下,之前仁宗要那15万贯,都是从方方面面挤出来的,万一遇到个麻烦,三司拿不出钱来,那可就问题大了。

    可是看到章得象和贾朝昌,他就明白,看样子,避不过去了,他不知道仁宗到底用什么名目来要,可是他要先想,到底哪里能够挤出这个钱来。

    真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担任三司使这么长时间,没有那一年,不是战战兢兢的,钱不够啊,腰杆子也直不起来。

    可是再怎么的挤,一两万贯的是可以,再多了,就不行了。

    叶清臣看着仁宗,从表情上面看不出什么,可是不是单独叫他一个人,还把首相和副相都给弄来了,这不是小问题啊,这是要更多的钱啊。

    看到叶清臣也到了,仁宗说道:“叶卿,不知道三司每年厢军的支出是多少”

    叶清臣还没有答话,旁边的章得象暗道一声不好,关于厢军的事情,他跟贾朝昌一起决定的,没有知会叶清臣。

    目的也不是往自己口袋里面放,3万厢军啊,按照拨款,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在中枢,没钱就办不成事情,哪怕是首相也是如此,每年他都跟叶清臣为了几万贯,展开拉锯战,如果这笔钱,省下来,对于东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可是仁宗当面,他也不可能直接阻止叶清臣,他脸色古怪,不断对叶清臣使眼色,可是叶清臣却没有看到。

    既然仁宗问起来,这个当然是滔滔不绝。

    按照规定的,一个厢军可以领到12石禄米,加上6贯的银钱,可是朝廷的花销却不止这个的,加上伙食,训练武器更新之类的,在不成立新的厢军的情况下,每年每个人大概是20石米和10贯钱左右。

    “完了!”听到叶清臣这么一五一十的说出来,章得象暗道不好,可是他却没有办法,这是数据,不可能改变的数据。

    “哦,这么说来,一个厢军每年的消耗,大概是24贯!”

    “不能这么说的,因为禄米大部分是自筹,厢军工作也能够解决一部分,朝廷每年的平均下来,大概是4贯左右!”叶清臣虽然不知道,仁宗为什么问起这个问题,可是还是反驳道。
1...8788899091...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