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旁边的章得象稍稍的松了一口气,这个叶清臣还没有傻到什么都说的程度,如果真的要按照24贯一个人的话,那就要老命了。
仁宗一想也是的,整个朝廷收入才2000万贯左右,厢军一年24贯,禁军比厢军多一倍,80万禁军和40多万厢军,每年的花销,可不是奔5000万去了,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啊。
“这么说来,要是裁撤3万厢军,那么每年可以减少支出12万贯”仁宗问道。
“官家要裁撤厢军!”叶清臣大惊失色的说道:“千万不要,三司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裁撤厢军,并不是那么容易,北宋厢军数量的膨胀,是因为各种的自然灾害,才逐步的增加,刚开始,太祖太宗时期,真的是有多少算多少的,反正一旦遇到灾害,全部编入厢军之中,可是到真宗后期和仁宗时候,发现,不能这么弄了。
北宋的灾害性天气在增多,灾民越来越多,厢军虽然投入不多,可是总是军队,总要政府方面的投入,40多万的前提下,已经有些不行了,再多就困难了。
从真宗后期到仁宗年间,更多的是维持,可是这个维持就很难,数量也从真宗时候的20多万,提升到仁宗时期的40多万,多了20多万,每年政府支出就增加了一百多万贯,让本来就入不敷出的北宋经济雪上加霜。
叶清臣不知道裁撤厢军的好处么,但是不裁撤的话,每年付出的,可能只是裁撤几分之一,要裁撤的话,必须要给遣散费,这个保守来说是20贯,还有农具田地,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哪怕是裁撤三五万人,也足以让财政崩溃。
仁宗听到了叶清臣的说法的,微微一笑,叶清臣这个人有些死板,可是在三司这里,却是功勋卓众,近年来,虽然财政状况依然严峻,却没有到往年的那种程度,仅仅是他上任的几年之间,平均每年都减少百万贯以上的支出。
&nb
sp;到了去年,更是达到了400万贯,虽然他得罪了不少人,可是中枢和仁宗,对他的工作相当的满意。
“叶卿,如果说说的是,在不提供遣散费的前提下,裁撤不低于三万的禁军!”
叶清臣有些郁闷的看着仁宗,这不是开玩笑么,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干,可是他们的生计问题怎么来解决,要如何赚到钱并且生活下去呢
“定海军!苗定跟我提的要求,需要3万左右的厢军,不但要厢军,还要厢军的家庭,我和
第二百二十二章 税金和甩包
定海军的成立,对于朝堂来说,没有多少影响,因为皇储的培训已经开始了,仁宗专门找了一个宫殿,进行了简单的修整,作为皇储起居学习之所,并且很大度可以让他们2个月回家一趟。
不回家,只是在皇宫之中,就产生不了争夺,在这一件事情上面,获得了好处,那就让这个争斗更加剧烈。
2个月的时间,在课堂之上,能够学到东西,更多的是争夺,懵懂的孩子或许不懂,他们的家人是懂的,给他们机会回家。
关于老师的选择,就更多了,整个仁宗一朝,文星璀璨,任何一个宰抚,都可以称之为学识渊博的大儒,担任过,甚至曾经担任过的宰抚,数十人之多,再加上侍读学士,翰林学士这样的,清贵学士,就更多了。
十来个老师作为候选人,加上一些新锐翰林,总之,这一个阵容,豪华到了极点。
这种情况下,一个不毛之地,孤悬海外的海岛,建立定海军,并且拥有一定的军政权利,这根本引起不了多少人的注意,甚至连拨款什么,也没有人注意到。
在最终拟定旨意的时候,章得象还是跟叶清臣商量了一下,主要是叶清臣提出的,关于收税的问题。
在叶清臣看来,既然成立了军,北宋对于军的管理不太重视,不插手其中的军政两方面权利,不代表就对他不管了,军州一大部分会放在军州本身,还是要上交一点税收的。
比如说,永宁军就需要每年上交30万贯的税金和7万贯俸禄,用于提供给册封到了永宁军的勋贵,其他的军州,根据大小,上交各不相同。
听到了叶清臣的话,章得象有着抽搐,这个叶清臣,还真的是轴啊,这是什么地方,一个海州的不毛之地小岛,哪怕给了30万贯,最终发展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这还没有开始建设呢,你就要收税,你不是给皇帝添堵么的
思考了少许,章得象道:“道卿,你看,定海军初草创,要不免了!”
叶清臣一本正经的道:“此乃国本,不可能免!”
“那你说怎么办!”章得象一阵头疼,索性不说了,双手一摊的道。
看到章得象撂挑子,叶清臣也是无奈,他如果真的是死板的话,就做不到这个位置上面了,北宋的计相,说起来很好听,可实际上,就是掌管北宋的财权,只不过现在,入不敷出的北宋,这个管家并不好当,如果不是这里扣一点,哪里减一点,想要稳定住财政,根本不可能。
可是现在定海军是什么人在,赵昕啊,仁宗唯一的孩子,为了定海军,几乎是赤膊上阵了,还有什么不能做。
“算了,我上呈给仁宗好了,让皇帝来决定吧!”叶清臣最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章得象也松了一口气,仁宗把事情交给他了,如果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也别想逃脱干系,他是首相,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来问责。
很快的,关于定海军成立的旨意,就这么确定下来了,30万贯并没有显示在旨意之中,只是15万贯,剩下的,将会以遣散费的名义,通过三司转过去,一部分中枢拍下去,另外一部分由所属厢军的地方,补充上来。
在北宋,对于厢军本身来说,裁撤是一个灭顶之灾的事情的,可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却是好事情,特别是有些厢军禁军驻扎的地方,财政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军队挤占。
在旨意上面,也有关于税金要求,原则上,定下来的税金是每年5万贯,不过免税五年,五年之后,视情况而定。
说白了,仁宗也明白,彻底一分钱都不给,那是不可能的,北宋的边境军州,从来都没有这个先例,可以少,这也是仁宗最终定位为5万贯的根本原因,而且后面还做了一个免税五年,只有看情况来说。
只要仁宗在位的,稍稍找一个理由,就可以把这一笔钱给免了,这也是旨意下来,叶清臣苦瓜脸的根本原因,因为他看出来仁宗的用意了。
想要在5万贯这点,争夺一下,因为边境军州,最少也不止这个数,可是边境军州也没有小到定海军这个程度的,还是这么的贫瘠的画外之地。
很快的,旨意就下达了,同时通过八百里加急,分别送往了淮南东路和海州,至于厢军和工匠,则早已经把旨意下达了,他们会按照定海军的要求,把人员分批安全的送到的定海军。
淮南东路转运司,转运使程前有些郁闷,这段时间,淮南东路有几处地方受灾,转运司基本上已经力量耗尽,没办法只能够求救中枢,可是奏折已经送上去一旬了,还没有批复下来,再加上孙吉代表着赵信的出现,让他有些郁闷。
苗定就是赵昕这个身份,他这个级别是知道,也很小心,关于保州候的一切要求,他都要听从,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得罪他。
不过今天,他收到了来自中枢的旨意,本以为是赈灾的方略批复下来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
赵信来到云台山岛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了,最初的调查了云台山岛的情况,岛上也有几千人,分布在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子之中,其中一半以上是渔村。
相对于内陆来说,他们是更加悲惨的渔民,因为没有交换的关系,他们如果捕鱼多了,就浪费掉了,甚至连盐都很少。
北宋是采用盐专卖的,并不是说海边就盐便宜,除了在产盐去,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懂得盐的制造的,渔民就更是如此,哪怕大海之中就有盐,他们最多就是在海边一些盐碱地上,弄点盐,可是那种盐,少量吃还可以,吃多了,是会死人的。
海水之中,是有大量的盐的,却还有杂质,特别是海浪冲上来的,海水倒灌之后,被蒸腾作用变成的盐,除了杂质之外,还混杂了土壤之中的部分东西,不经过一定的过滤,蒸煮,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掉其中的杂质。
盐可以腌制鱼类的,特别是海鱼来说,如果不用盐来腌制,很可能就会迅速的腐烂掉,海岛上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货郎之类过来销售,偶尔得到的盐,也很少,只是供日常使用,根本无法腌鱼,最多,就是用烟熏的方法,做出来熏鱼。
赵信这样,明显是贵人,并且骑马前来,让岛上一阵阵的混乱,有些人甚至以为他们是来抓他们的,一片混乱。
不过赵信没有对他们有任何的动作,反而遇到困难一点的村落,还是会给出一点礼物,比如说,盐,粮食,还有一些生活必备品。
换成在北宋其他的地方,赵信不会随随便便拿出来盐,可是已经确定了把云台山岛,当成自己的地盘了。
赵信考虑了很多的东西,不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
作为海岛,最重要的就是港口,这些港口,是联络着大陆和海岛的重要渠道。
定海军的制所,就应该在港口的附近,之前赵信就找到了3个差不多的港口所在地。
而且经过了简单对比,从小到大,分成了三期工程,而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这个临时的港口给建设好。
赵信就是做好这个,在这个港口的位置上面,选择合适的地方布置棱堡。
赵信对于军事上面,了解不多,他只是确定了港口所在的位置,并且把城市和港口的大致范围,告诉了孙吉。
孙进对于棱堡的战斗力有一定的了解,在战斗经验上面,更是远在赵信之上,他很快就确定了棱堡的位置,位于岸边差不多150米左右,不算近,也不算远,正好可以把长弓的范围笼罩在其中。
只要棱堡不被攻陷,敌人的登陆行动,就不能够在港口附近进行,这就极大的延缓了敌人登陆和攻击岛屿的时间。
赵信不关心这个,他关心的是棱堡的位置,3天的时间,棱堡基本上已经制作完毕了,到时间到的时候,他直接把棱堡放在了港口的位置。
一个40多米高的建筑物,突然间出现,却没有引起很多轰动,因为,在周围的,是赵信可以完全信任的,忠诚度都在9成5以上。
再加上,在苗家庄的时候,已经看过了赵信用仙术的情况,吃惊,就早司空见惯了。
孙吉带着20多个手下,是可以保证棱堡的安全,也可以作为赵信驻扎的住所。
站在40多米的高处,几乎整个岛屿,都尽收眼底的,甚至可以看到20多里外岸边。
不过一个士兵突然说道:“有一条船过来了!”
孙吉等人立刻就紧张了起来,他首先的询问,是不是返回的渔船。
这个岛跟外界的联络非常的稀少,岛上有一些渔船,如果是渔船还好说,如果不是的话,说不定,就是海盗。
不会这么倒霉吧?孙吉一边命令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好在棱堡已经树立起来了,只有20个人不到,不可能发挥出棱堡的全部作用,可是过来的船只,也不是很多,最多也就是三五十个人。
很快的,确认了不是渔船,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这是一个小型平底福船,是内河运输之中常见的,应该很少会应用到海上,可是不确定他们的来意,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从岸边到这里,只有十来里,加上顺风的关系,很快船就接近了,他们似乎辨别了一下方向,看到突然出现的棱堡有些诧异,可是还是径直过来了。
“似乎,是转运司的旗号!”孙吉之前已经感觉到很奇怪了,他的眼力,本就比一般人强大的多,在福船上面,看到了淮南东路的转运司的旗
号,再加上船上,也没有几个人,就是一些船工,这才稍稍放松下来。
船很快的靠岸了,下来几个信使,很快的找到了这边,孙吉看到之后两个人,陪同赵信一起去看看。
“你们是说,丁海军已经批复下来了,转运使让我取商讨一下交接的!”赵信略微有些不敢相信,不是说太快了,有仁宗在背后背书,定海军通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是这个旨意不是应该仁宗来么,为什么跟淮南东路交接,他不过是要一个云台山岛,这么一个小小岛屿而已,别说跟淮南东路相比,就算是跟海州相比,都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缘和暗喜
赵信感觉到不对了,早在开始交接,接到朝廷旨意的时候,赵信就感觉,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的简单,如果只是这个层次的话,程前没有必要出现。
程前是谁,早在15年前,就是州府首脑,积年升级到了转运使这个职务,可以说资格很老。
再说了,做到了一个路的转运使,可不是一般的官员,这是地方上面的最高官员,可以说地方官员的首脑,更别说淮南东路这样的路,因为有江浙这边核心的区域,淮南东路的实力是比较强的。
有扬州,泰州这样的富裕之州,程前应该是日理万机的,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小小的云台山岛,专门来一趟海州。
赵信可不会奢望,程前是来烧冷灶的,看他年龄就知道了,今年已经63岁了,他能够在淮南东路上面再做一任已经是极限了,完全没有理由烧冷灶,冷灶就算烧成了,也要20年之后,那个时候,他要么入土了,要么干脆就已经老的动不了。
赵信的真实身份,程前知道,是二皇子,哪怕是失去了身份也是如此,可是他才四岁,哪怕是夺嫡,也需要10年以上,那时候,程前早就老死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让一个转运使这样级别的高官,专门跑了几百里,到了偏远的海州,单纯是为一个皇子,那是开玩笑的,那么必有所图,而且所图非小。
赵信此时,也无法判定,这个所图,到底是怎么一个图法,不过,仔细想明白了,既然他这么客气,看起来也不像是阴险之人的,应该是图的正事,只要是正事,总有解决的办法,是他有底气坐在这里原因,说不定,坏事变好事。
“转运使请讲!”赵信并没有直接回答程前的话,而是稍微的酝酿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程前听到赵信答应,先是一喜,他生怕赵信连讲话的机会都不给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主要是介绍了灾害的情况。
淮南东路很大,也有富裕的地方,可是8个州,4个军州,熟练更有些多,有扬州这样的,也有海州这样的,这两年之间,淮南东路的灾害不少,如果不是扬州在背后撑着,早几年前,就出问题了,现在终于撑不下去了。
赵信听完了一些,虽然他没有表露出表情,可是心中,却几乎要笑醒了。
真的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他从苗家庄入手,从保州入手,从工匠入手,甚至把心思打在了厢军的身上,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人么。
特别是厢军,对于一个已经退位的人来说,他可以涉足到一些比较特别的领域,却不能够轻易的涉足军队,哪怕是厢军也是同样二线部队,总会给人一个图谋不轨的想法。
赵信未来的所图很大,他现在应该是悄无声息,当做一个透明人,在暗地里面发展,真正亮出来的,将会是堂堂大势,无可抵挡。
可是为了多获得人口,他已经不顾上了,3万厢军,代表这3万青壮,也代表这3万个家庭,只要运作好,待遇上面给好一点,就能够把几十万人都给囊如其中,这可是巨大的根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