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现在,这个铁料的价格降低,虽然无法彻底解决西夏的问题,却可以解决掉财务的问题,只要军方能每年结余300万贯以上,朝廷也会喘口气,军方甚至可以积累足够的资金,有千万贯,就足以发起一场大战了。
不解决西夏,永远是一个问题,不同于辽国,西夏虽然建国了,可是骨子里面,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习惯让他们不会遵守约定,一旦遭遇到灾害,或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动手,而且还会大打。
合约的问题,不过是在短时间稳住他们,实际上,才两三年之后,西夏就再一次的寇边了,那一次,是元昊死的时候,接下来,小规模的冲突就不断,这个合约也成为了西夏固定的好处,甚至一些寇边,也拿来作为威胁。
曹刿想的有些远了,可是,真的要成功的话,这笔资金最终节约下来,对于整个北宋来说都是最好的事情,无论是处于公心,还是处于私心,曹刿觉得,他都应该拿出奏折。
仔细写了好的奏折,看样子不能用了,必须要改动才能够发出去。
 
第二百五十二章 韩琦和铁料
时间赶的非常的乔,在曹刿的奏折和实物,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枢密院,此时,韩琦正在枢密院述职,甚至此时此刻,他正在枢密院之中。
从韩琦离开保州,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按理说,韩琦应该已经完成了述职,前往陕西了。
可是韩琦还留下来,作为一个枢密副使,负责保州平叛,去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本职工作有人兼任,却有一些必须要他处理的东西。
哪怕他的目标定下了,陕西四路总管,可是枢密院副使这个职务,还是要兼着,否则,就压制不住下面的骄兵悍将,那有哪些在陇西的转运使。
虽然人在京城,可是一些准备已经开始了,因为搬迁的关系,苗家庄的水泥生产是停下来了,但是他还是要求,把所有的水泥装船,运往西北,其中要走水路转向陆路,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苗家庄剩余的水泥,足以修建10处棱堡,这个灵活运用起来,会在西夏跟北宋的边界上面,形成一道屏障。
从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的争夺开始,争斗的大方向就是限制和反限制。
游牧民族的最佳方法,就是避开重兵把守的地方,大范围迂回,攻其不备,从匈奴,到契丹,到蒙古,再到后来的满清,无不是如此。
农耕民族的做法则是,增加攻击力,限制对手的大范围迂回,大部分的前提下,建立堡垒,层层防护的铁壁战术,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哪怕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的生产力更加的先进,可是兴建大规模的城堡这一点,还是有些超出了的。
双方的对比不均等,你限制了这边,马是长腿的,除非你能够如同长城一样,把整个北方给守卫一遍,可是就算如此,年久失修或者是的王朝更迭,也会产生问题,明末满清几次入关,不都是在蒙古附近,绕过正面防御,迂回进来的。
棱堡不一样的,单体强大,不同于长城必须处处设防,他只要形成相对密集的网络,就可以限制敌方大规模的入侵,在有防备的前提下,棱堡的防护力,又比的长城高的多,说白了,300人的抵挡3万人,也不是痴人说梦。
如果可以,韩琦甚至想要在的西北,建设成千上万个棱堡,按照一个棱堡1000贯左右,1000个也不过是100万贯,总量看起来多,可是只要30万的军队和100万前期费用,后期只要支撑起30万的军费,西夏再想寇边的,那就必然会撞得头破血流。
可惜,没有后续跟上,他也不可能携带100万前去,不过作为枢密副使,作为朝堂高官,他还是有他的渠道,带钱是肯定,叶清臣在不多的拨款之中,给他拨款了20万,这是除了军费的正常支出之外,又让他带去。
这笔钱很不错的,其中5万贯,会用来建立10座棱堡,并且供给棱堡所有的一切开支,剩下的15万贯,全力以赴的改造长弓。
长弓很简单,韩琦也带了一些工匠回来,只要是一个合格的木匠,只要稍稍了解一下流程,就可以生产,而且价格也是极低。
在保州的苗家庄,赵信照顾工匠,给工匠都是最高的标准,可是在军方,在枢密院,在工部局,工匠们安排了任务,就要干活的,又是最简单的这种,也就是训弓的时候,增加一点技术含量的,最终评估下来,一把弓连70文的价格都不到的。
15万贯,全部换做长弓的话,可以做出来2000多万把,这也是韩琦动心的根本原因。
他也想让北宋普及长弓,可是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认可,惯性是一种可怕的东西,长弓和棱堡都拿回来,虽然棱堡还没有建设成功,长弓却是摆在面前,在几次实验之中,都起到了相当的效果,各方面都远胜的短弓,可是中枢还在犹豫,这是先例,这是新的东西,万一出了问题呢
韩琦也很是无奈,奔走了多日,只是在禁军之中,抽调了4个军,一万人,组成了一个实验性的队伍,这或多或少有些鸡肋。
4个军,被韩琦全部带走,枢密院也抱着,看看情况的想法,北宋也不是古板的一成不变的,如果这个长弓队,在战争之中表现的亮眼的话,一定会扩大规模的。
稳定,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源,北宋就是这样,太庞大了,太复杂了,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众多,这种前提下,稳中求变才是最正确的,老成谋国的。
韩琦比起在座的诸公来说,多了一份锐气,在带走4个军的禁军的同时,也从工部局之类的,征兆了大量的木匠,特别是箭匠,长弓只有这么一个弱点,那就是消耗大,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后勤,那么长弓就是一个摆设了。
关于这件事情千头万绪,除了木匠之类的,还需要带走足够的箭头,这段时间,韩琦主要的时间都放在枢密院,想要从枢密院带走一批超过50万斤的铁,听起来不多,
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
韩琦前往陕西,是带着资金下去的,这既是叶清臣对于韩琦帮助,也有仁宗的默许。
仁宗非常的冷静,他发现了范仲淹的变法,有些不利于朝堂的发展了,所以开始对变法派进行一定的冷处理,可是变法派全部都是一些年轻的经营,无论是韩琦,欧阳修,富弼,文彦博,这些都是一方俊杰,并且出于对范仲淹人品的理解,他也知道这些人没有什么私心,不能够整体的来看待的。
对于每一个下放的变法派年轻官员,说起来是贬谪,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下去历练,等到历练完成了之后,另有重用的。
否则,以北宋如此薄弱的经济平衡,连定海军都是30万贯,还不是一次性到账,一次性到的只有5万贯,韩琦怎么可能能够拿到20万贯,而且是一次拿走的。
朝廷的拨款是有平衡的,韩琦拿走的20万贯,不能说全部由枢密院来挤出来,却也差不多了,这等于说是直接动贾朝昌的资金,这本就让他不喜,更别说还有更加深层次的东西。
听到了韩琦的话,贾朝昌的脸色阴沉,作为枢密使,他几乎垄断了整个北宋军方的铁料供应,铁料可以说是他们贾家的命脉。
这也是他看到了曹刿的奏折之后,刻意的贬低,低调处理,或许这没什么用,可是压下来,慢慢图之,总有一个解决方案。
当时是成功的,最少说,没有引起其他枢密使的注意,只要能够争取到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掉一点问题,没想到,韩琦的突然插嘴,让一切公开化了。
枢密使,对于军方的任何情况都了解,曹刿所上书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他知道,更别说曹刿作为枢密副使,河北安抚使这个级别,也算是方面大员,不清不楚的就这么压下了,原因无外乎利益。
在北宋现在的情况下,贾朝昌所做的,只是一个擦边球,说白了,依托着贾家的权势,从一些普通铁匠铺之中收集到的铁料,通过一些商业和权势的手段,压低收购价格,然后赚取差价,这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很小,北宋的环境,也不足以让一个枢密使以次充好的,能够有一斤2文的差价,已经不错了。
2文看起来不起眼,连一个炊饼都买不起,可是当这个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的利益相当的可怕,北宋军方对于铁料的消耗,每年差不多有6000万斤以上,算下来,2文的差价,就是12万贯左右,对于贾朝昌这样一个文官上来的,已经相当不错了。
&nb
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
不过事情的发展,似乎越来越不按照贾朝昌的想法发展,在座的虽然是他的部下,却不是那种必须要惟命是从的那种,他们有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诉求,众口难调之下,最终争议大量的产生了。
一个个的枢密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贾朝昌的脸色有些难看了,有一部分认为,这个铁料的价格,有些太过了,可是赞同田况,不在少数,1000万斤这个数字稍稍有些大,稳妥一点,500万斤,这应该是比较正常,一个月的消耗,同时总量也不过是17万贯多一点,这是可以接受。
最近枢密院的财政有些紧张,西北开战,河北的无底洞,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这下子,韩琦也要前往陕西了,必须要带着钱前去,否则,一个枢密使,很容易被架空的。
所有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从军方本身节约一批,哪怕三司会拿走,剩下的,也足以应对一些问题,这对于枢密院的所有主官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任何人都有一天必须要下放到战争有可能发起的地方,你孤身一个人下去,跟带着资金,带着兵将下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两个选择。
谁都希望,将来有一天的时候,会跟韩琦这样,带着大量的资金下去,可是目前北宋资金紧张到如此地步,他们不清楚,到他们下去的时候,是否还能够凑的出这么多的资金。
那么节约一点,哪怕只是一种可能,也没什么。
跟曹刿的想法一样,这是铁,不是其他的一些产品,其他产品或许可以造假,铁这样东西,怎么造假,哪怕是以次充好,这样的价格,就算是全部不能用,重新回炉一下,最少可以提炼出七八成,这样也不会亏啊。
价格和铁本身,就是动摇这些高官理念的根本原因。
因为是韩琦首先提出来的,可以说,韩琦破坏了贾朝昌徐徐图之的罪魁祸首,再加上身份和位置的关系,当韩琦接到奏折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了的一遍,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这一封奏折,递到了韩琦手中,贾朝昌狠狠的看了韩琦一眼其他人,或许他没有办法,可是韩琦是谁啊,最年轻的枢密副使,年轻,代表这将来的无限的可能,也代表这的的资历很浅。
没错,韩琦是庆历三年,才调回来任枢密副使的,在此之前,他从来都没有任过一个道的首脑的资格,最多就是在陕西,辅佐夏竦。
夏竦现在,因为西夏战争的关系正在赋闲,同时,夏竦跟韩琦关系也并不是很好,两者只是简单的同僚关系。
柿子要找软的捏,更别说他还是罪魁祸首,贾朝昌心中盘算着,如何打压一下韩琦。
田况,张升,他们同样身为枢密使的,他们的资历很好,甚至家族的势力,也比韩琦更高,就算是同样的机会,贾朝昌也没有办法针对,可是韩琦不一样。
韩琦的根基不稳,他的根基完全来源于范仲淹,正因为范仲淹呼吁的新法,才有他进入枢密院,成为枢密副使,可是现在,就连范仲淹本人,都无力回天,要知道,现在仁宗都主动放弃了,这种情况下,打压一下韩琦,有什么问题。
韩琦当然知道,贾朝昌的想法,实际上,在新法实施的其中,他就越来越感受到了贾朝昌的性格了,这是个标准的两面派。
贾朝昌跟章得象两个,人都是那种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实际上,去没有任何一个底线的,成为首辅,他们肯定不可能放弃权利,范仲淹当时正在得势,他们当然就拷过去了,后来范仲淹稍微的失去了一点,他们立刻毫不犹豫的放弃,没有一丁点可能性,这就是政客的所作所为。
聚拢在范仲淹之中的,都是君子党,君子群而不党,可现在,当仁宗的心态变化,他门的处境尴尬了。
可不代表,贾朝昌这个顶头上司就能够对付他,他很清楚这一点,也就不怕得罪他,现在他都要自清下方了,去的是什么地方,陕西四路,看起来很庞大的地盘,可是的的实际上,愿意去的,一个没有,那是四战之地,随时都有可能迎来战争,同样的,各种花销也是如流水一般的,稍稍不深,整个花销就会让他们好看的,不但没有谁,还有可能要担责任,谁会过去。
贾朝昌也是想到这一点,才表情难看,有什么比陕西更差的地方,即将遭受兵灾,说不定就是一个背黑锅的。
一个宰抚,最差就是去这些地方,其他的内地的州,或者是道,那就不是贬谪了,那是带着宰相衔的平调。
陕西是一个四战之地,其他人都畏之若虎,可是韩琦却义无反顾,不是说他大义凛然,而是赵信的解说之中,看到了希望。
如果要大规模的普及长弓和棱堡,那么铁料就是最重要的东西,棱堡对于铁料的消耗是永无止境的,可是现在的铁料有些太贵了,贵到的有些离谱
第二百五十五章 画龙点睛
一秒记住,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看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是仔细想想,还是有可能的,催化剂也就是这样,世界上的材料,千千万万,甚至通过陨石,通过天外来物,会有很多材料出现在地球之上,地壳运动,高温高压,也会生成一部分的化合物。
这些种类繁多的化合物,就算是后世也未必能够全部掌握,每年发现的新的化合物,以及研究新的化合物的用途,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行业的,也是投入巨大的行业,除了一些国家之外,也就是一些行业巨头,才能够在特定的领域之宗研究
物质世界变化莫测,亿万种的化合物,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世界,这中间,有早已经表现出来的特性,有没有表现出来,因为意外,开发出的特性,不是以科技为支撑的,意外和神来一笔,则更加的重要。
一个鲜明的例子,百浪多息,这一种燃料,在科技社会出现几百年前,就已经出来,常常用于印染,可是谁会知道,他的作用反而是药品,磺胺,这种百浪多息在人体之中代谢的产物,是第一种广谱的抗菌药
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可以说,科技进入到一种相当高的程度,可是谁会知道,200年,1000年,甚至是2000年之后,一些在21世纪寻常的物质,也会开发出不同的功效。
材料学,特别是催化剂这个行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就如同一层膜一样,捅破了就捅破了,可是没捅破,又在一些迷雾之中,那就真的如同迷雾一般,永远找不到方向。
他跟科技有关系,也没有关系,一些出色的化合物和新产品,可能只是源自一次次的意外。
为什么基础学科,材料学科投入巨大,那不是单一的人,或者是公司能够投的起的,必须要国家的力量,就是在无数的可能性之中,一一的验证,这中间,是一个整体的实力,没有实力的国家根本没办法投入这个基础研究的。
可是并不是没有意外的,一个简单的,只有几十个人,产值也不过百万级别的小公司,因为某一种材料,立刻成为行业巨头,这在后世,虽然不多见,却不是完全没有的,一款产品,足以让也小公司脱胎换骨。
这些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到一些大企业做不到的事情,不是他们投入更多,而更多是运气。
比如说,某一种材料,一定可以在100个材料,原则上面说,只要检测100个材料,就可以找到这么一种化合物,可是其中耗费力量是不一样。
合适的在97个,你从头开始,人家从后面开始,你要97个才可以,人家从后面开始3个就可以,花费的时间,耗费的成本,只是你的30分之一。
单纯100个材料,就差别如此大,在上万个,十万个,甚至每一次投入都巨大的前提下,一步步的失败,只是代表着这一条路走不通而已,运气相对于钱来说,更加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