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袍加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非我不二
步美很诧异的转头看了宗信一眼,随后好奇道:“他能生吗”
“能。”x3
三个女人都非常坚定,因为她们已经知道宗信为什么不能与她们生孩子的原因,现在宗信正在做实验,如果实验成功的话,宗信或许可以将一条龙魂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只要双方的血脉级别一样的话,就可以顺利怀孕。
所以她们都很想知道生孩子是什么感觉,由其是像贺美玉这种年纪不大又刚生过孩子的女人,她的记忆应该是最深刻的。
步美道:“你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先听假的话……”
“生孩子简直太幸福了,感觉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降临到这个世界上,虽然过程非常痛苦,但心里却异常甜美。由其是孩子出生之后第一次吸吮的时候,那才是作为一个女人活下去真正的动力。”
三个女人都感觉步美说的很有道理,不过现在也是时候听真话了。像这种不切实际的客套话谁都说的出来。
妖妖道:“现在可以说真的了吧。”
第九百七十七章 久攻不下
正月初六
大周南唐一战正式打响,李谷带兵攻打寿州,南唐死守寿州城门,在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之后,他们也发现寿州的防御力确实名不虚传。铜墙铁壁一般,李重进带兵冲锋好几次都无法撼动寿州城门。
南唐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固守城池,屡挫后周军。这也让李谷感觉寿州之坚固绝非一般,想要攻南唐必先取寿州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李重进畏惧南唐水军,召集将领僚佐商量。
“对面的援军快到了,我周军不善于水战,倘若唐军截断浮桥,便会腹背受敌,不能返回。不如退守浮桥,等待陛下援军。”
寿州久攻不下,士气稍显低落。而此时李重进、赵匡胤、王溥三人面色如土,汗流浃背。每个人都拿着一双筷子往锅夹肉,虽说吃了好几回闭门羹,但赵匡胤一行人的心态还是很不错的,打仗之前肯定要先吃饱。
“你们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赵匡胤点头道:“当然了,李大人说话我们哪敢不怕把那盘肉递给我,涮羊肉好吃,你也别说了先来吃点。”
俗话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久攻不下对士兵们的心态有很大的打击。但士兵的士气与这些将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其实寿州难打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能夺下寿州,那么就等于夺下整个江南地带了。
王溥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随后道:“试过几次,毫无进展。寿州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我们也没想过直接攻下寿州,原本这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了,我是没什么用,反正你们这些武将自己看着办。”
李重进道:“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倒是没什么本事,不过守城这方面却有很高的建树,这方面不输给符彦卿。这也是为什么寿州如此难破的原因,李璟绝不可能将寿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无能之辈。”
“无所谓,反正按照惯例,攻不下来的城就围起来,让刘仁赡好好体会一下围城之苦。我们倒是无所谓,只要守住寿州别让大唐援军运送粮草进去就行了。”赵匡胤道:“不过刘仁赡确实厉害,对大局掌控相当精准,而且利用寿州城之坚固,进攻好几次竟然都没人能冲上寿州城门……这孙子还真有点难耐,要不然我直接进城把这孙子给宰了。”
“可以啊~赵兄果然武功盖世,这件事情我是全力支持。”李重进绝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那种人,如果可以直接杀了敌军守将的话,那攻城就非常容易了。而且大家都很清楚赵匡胤以前是干什么工作的,所以暗杀这种事情让他去做是最合适不过。
其实李重进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他不好意思开口,一直在等赵匡胤主动请缨。
赵匡胤道:“话是这么说~但是南唐之中我怕两个人,如果这两人在寿州的话,我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王冉我不知道在哪,但皇甫继勋肯定在寿州,这件事情你也早就知道了。你偷偷的潜入寿州,然后等刘仁赡一个人的时候就过去把他给宰了。我在这里烤一只羊,备好烧酒等你立功的消息。”
李重进是真的很希望赵匡胤去暗杀刘仁赡,毕竟像这种善长守城的将领最烦了,他根本不会下面交锋,仗着城高墙厚死守,如果指挥上不失误的话,想要攻下一座城池确实不易,除非真的愿望不顾牺牲,用尸体堆上城墙。
攻城方至少需要三倍的兵力才能保证攻下一座城池,但这也只是普通情况。如果城高墙厚,对方又不是菜鸟的话,想要攻下一城谈何容易强攻不行的情况之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后,要么围城。
其实李谷最初的方案就是围城,但现在出了其它问题。并不是李谷不想继续围城,而是大唐援军刘彦贞带兵快到了。李谷怕的是大唐水军,所以才会提议先退兵,等柴荣的援军到了之后再来。
“援军是谁令兵”一个青涩的声音问了句,赵匡胤还感觉脸上挺没有面子的,因为一群大人在商量事情,小孩子插什么嘴乖乖的吃东西就行了。
说话之人便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义,赵匡义也已经16岁了,他与天涯同龄。天涯离开雷王府之后便是跟着自己的想法去浪迹天涯,四处行侠仗义。而赵匡义选择了另一条路,直接进军营,想要立功升职,干一翻大事业。
李谷道:“终于有一个正常人问一句正常话了……援军是刘彦贞领兵,我对此人不大了解,听说此人治理百姓如同西汉的龚遂、黄霸,用兵打仗如同西汉的韩信、彭越。如果让他的援军到达寿州,那么想要再攻寿州便是难上加难了。”
“以讹传讹,李大人别信这种鬼话。”赵匡义道:“据我所知,刘彦贞此人素来骄横宠贵,既无才能谋略,又不熟悉军事,历次任职藩镇,专行贪污暴虐,积累财产达万万,用来贿赂当权者。因此权臣争相称誉他,认为他治理百姓
第九百七十八章 超慢性子
皇袍加身正文卷第九百七十八章超慢性子其实寿州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它的地位就如同是沧州一样。如果契丹人攻破沧州的话,那么契丹便能长驱直入,畅通无阻。虽然契丹也可以绕过沧州,从其它地方首攻,但只要沧州不夺,契丹人寝食难安。只要援军一到,契丹将要面对的就是腹背受敌,所以契丹还没有傻到先去攻打其它地方,最后再攻打沧州。
寿州的地位与沧州一样,南唐对抗大周的第一城,防御力甚至比起沧州更强。因为大唐水军远比大周更强,契丹人进攻沧州的时候不用担心大周水军绕后来一个前后夹击,但周军进攻寿州的时候就必须要防着大唐有这一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寿州比沧州更难攻打的原因。
寿州守将刘仁赡虽然不是什么传奇人物,但刘仁赡有一个特色,他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而且非常怕死。李璟就是看中这一点,所以才让刘仁赡当这个清淮军节度使,负责守护寿州。
刘仁赡怕死,所以他绝不会受到丝毫挑衅而出城迎战,甚至大难临头他还是会固守城池,不管别人引诱得多好,刘仁赡吃定一个理……打死不出城。
这种情况就像是郭威围城潼关之时,他还可以用计将李守贞引出城外,虽然那一战郭威必胜,但如果能将李守贞引出城外的话,可以极大减少士兵们的伤亡,但这一招对刘仁赡是绝对行不通,他是一个绝对引不出来的人。
但是寿州城墙坚固,守城士兵众多,最可恶的就是粮草还充足,想要强攻也绝非易事,但只是围城的话……也很难有什么突破。
眼下刘彦贞又带援军而来,这才让李谷忍不住商讨对策,商量出来的结果与李谷原本想的差不多,果然还是要退兵。但赵匡义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退兵的方法,或许可以抓到对方一点失误也说不一定。
李谷立刻下令准备让士兵分批撤回许州之外,至少要先退出淮河区域,不要与大唐水军正面冲突。而且要在浮桥之外,不能把河中浮桥当作唯一生路。只要能渡过淮河,大唐水军就算来了他们也敢一战,打输了大不了顺路逃跑,不需要过河的情况下,水军不敢追下岸,打赢了还能守住浮桥。
这还只是大周入侵第一战,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战,不知道一个寿州他们需要打多少时间。但只要寿州一破,周军便能长驱直入,所以谁也不知道此一战的结局如何,虽然寿州难取,但如今大周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仅有的两个威胁就是北汉与西蜀,但他们已经无力再战,所以大周可以全力进攻南唐。
寿州的防御确实太强了,相对许州这个对抗南唐第一线来说,二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虽然许州的兵力很强,但城墙的防御力就显得非常薄弱了。万幸这一次是主动进攻,如果是防御的话,许州根本撑不了多久。
许州这种城池是可以强攻取胜的,但寿州却非常困难。这也是李谷最为难的地方,因为柴荣知道他没有攻下寿州的实力,但却派他首攻。虽然有赵匡胤一行人在旁辅佐,但李谷还是觉得这是柴荣故意耍自己。
…………………………
李谷退兵,这件事情对于寿州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久攻不下所以退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刘仁赡心里的石头也算是放下来了,早知道许州备战准备入侵南唐,最担心的还不是刘仁赡。他们首攻寿州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寿州被攻占的话,整个南唐都会暴露在大周的攻击范围之内。
刘仁赡守住了寿州,但他非常清楚这只是第一波进攻,这些人之所以离开并不是因为久攻不下,而是因为援军赶到。如果没有援军,或者大周军队足够多,根本不怕一点点援军的话,他们还会继续围城。
很快,刘彦贞与副将咸师朗也赶到了寿州。大部队也基本赶到,只是后援补给还需要一些时间,一行人站在城墙垛口之上,看着远去的一些尘土,此时已经看不到周军的身影了,只是距离还不算很远。
李谷把时间掐得很准,也正是刘彦贞赶到之前他才刚刚完成撤离任务。
“刘将军,听说大周已经撤军了,为何还固守城门不趁胜追击”刘彦贞来到刘仁赡的身边,看见大周退兵自己心里也挺高兴,但总不能让他独占所有的功劳吧,自己必须要显得强势一点,否则此次出征毫无意义。
刘仁赡道:“大周退兵是好迹象,这都多亏刘太尉出兵来援,将周军吓走。想必周军也是早闻刘太尉威名,得知太尉至此所以早早退兵,否则寿州还要受围城之苦。”
听到这话刘彦贞心里舒服多了,刘仁赡还是很会说话的,只是说话语气平衡,而且节奏极慢,像是一句话要思索老半天的样子。不过刘彦贞也知道他就是这个慢脾气,哪怕周军攻破寿州城门,他也是慢悠悠的一点也不着急。
&
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会说话
刘仁赡这也算是好话,但是他说的不够清楚,而且太过简短,由其是那句‘急功近利’最不应该。在他的心里是一层意思,说出口又是另一层意思,进入刘彦贞的耳朵里之后变成了第三种意思。
刘彦贞原本小人,一句段根本不听主体思想,就听哪句话对自己不利。刘仁赡胆小怕事不敢出城,自己提出一个建议他就说自己急功近利,还说会惹祸上身……简直岂有此理。
“你你你你你……好大的胆子,你敢说本官急功近利难道你的意思是你能打跑的敌军,我追上去就是死路一条吗”
刘仁赡解释道:“太尉,下官并非这个意思。下官只说或许会中埋伏,如果中埋伏的话,也未必会死,顶多大败而归。”
刘仁赡真心不会说话,气得刘彦贞想打人。不过话已经放在这里,刘彦贞原本就想要出城追击,被人火上浇油已然决定要追出去杀败周军,叫他们再也不敢犯境。
“好~你说的好啊……”刘彦贞道:“那本官要是出去杀败敌军又当如何”
“敌军已然败走,哪还有杀败之说所谓穷寇勿追,以防有诈。咱们还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固守城池,方为上上之选。如太尉所说出城追击,就算是胜之无意,败之有愧,何必多此一举”
刘彦贞差点被气疯了,指着刘仁赡的鼻子说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与我这样说话待我出城杀败敌军,再向陛下禀报你有多无能。”
“刘太尉,他不是这个意思。”皇甫继勋在旁边都看不过去了,立刻劝道:“其实刘将军是说没有必要再出城追敌,毕竟我们已经打赢了,现在应该喝酒庆祝。刘太尉一路辛苦,若非刘太尉援军赶到,只怕周军围城不走,我军便只能被困死在寿州,刘太尉居功至伟,等我回朝一定好好禀明陛下,给刘太尉加官进爵。刘仁赡他没本事,只会固守城池,就没听他说过一句有用的话,所以他也只有当一个小小的节度使,还是刘太尉有本事,你一来敌军闻风丧胆,立马撤军。刘大人,你说的话是这个意思吗”
“是是是。”
皇甫继勋虽然武功高强,但同时也是一个老油条,而且他与刘仁赡相处的时间不短,备战之时便在一起,所以知道刘仁赡只是说话太慢而且不懂得说话的方法,经常因此得罪人。
不过皇甫继勋非常清楚,刘仁赡虽然本事不大,但守城方面却是一把好手。倒也不是守城能力有多强,但他是那种绝对不会做出任何错误决定的人。
刘仁赡的慢性子保证了一种绝对稳定的心态,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无论是多危险的地步,他的判断力绝不会出任何差错。让这种人攻城或许不行,但守城绝对让敌人蛋疼。
与刘仁赡的相处之中,皇甫继勋想到了一位古人,那就是司马懿。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渭水距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渭水南岸是10万北伐军,渭水北岸是20万魏军。然而司马懿在拥有2倍兵力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进攻诸葛亮,而是选择固守渭北。
这一次,不管诸葛亮怎么挑衅,不管军心动摇的多厉害,司马懿就是拒不出战。而诸葛亮兵力不足,何况司马懿那边有防守加成,更不敢强渡渭水,双方就这样对峙。
诸葛亮在渭滨屯田,作好与司马懿长期对峙的准备。司马懿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在魏国家门口屯田每天就叮嘱死守渭水不许出战。虽然由于在渭兵屯田,再加上有木牛流马,得以以战养战,并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濒临崩溃。于是诸葛亮让人送女子衣服,给司马懿。嘲笑司马懿如同女流之辈一样胆怯,占据坚固的城池,拥有精锐的部队,却不敢与亮决战。
可是司马懿,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设宴款待使者,并且当着使者的面,穿上女衣,甚至还问合不合身……这种心态绝非一般人能有。
虽然刘仁赡相比司马懿差了不止一条街,但是在守城这方面的心态刘仁赡也确实不错。至少在这一点上皇甫继勋对他还是很肯定的。但刘仁赡说话办事都太慢了,那种慢让人想要打他一顿,但又不好意思。
有的时候刘仁赡想把话说快一点,他就把最重要的几个点说出来,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所以才会把刘彦贞气成这样,皇甫继勋只有出口化解矛盾,别让这两人继续顶下去,要不然刘彦贞跑出城追击敌军……那画面不敢想像。
其实敌军已经撤退,冲出去也就是多杀一些,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遇到埋伏的话,那将会是一场灾难,而且是刘彦贞无法承受的灾难。
刘彦贞听到皇甫继勋的话之后,心里倒是舒服一些。早这样说不就没事了吗
“行行行,我也不与你追究什么,毕竟是打了一场胜仗,这是高兴的事情。就如皇甫将军所说,咱们应该喝酒庆祝才是。城里有多少烧酒全都搬出来,我们要好好庆祝。”
&nb
第九百八十一章 趁胜追击
想要功绩的话……那就只有打仗,必须要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华。现在正是时机,大周撤军,可以追击。只要杀死大批敌军,再俘虏一部分回去邀功,这样做或许会有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很渺茫,但也可以打击一下刘仁赡,说明他的办法不是很有效。
“刘太尉,以属下所见,刘太尉说的一直都没错,我军原本就应该趁胜追击,如今敌军撤退,而且面对寿州久攻不下,士兵必然低落,撤退之时无法保持阵形,这不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吗刘太尉原本身为寿州守将,早知寿州牢不可破,也知道面对寿州之时敌军压力何其之大,所以一直主张追击。刘仁赡那个没种的玩意儿,他哪懂什么打仗只会借寿州城墙之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其实他什么都没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