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齐橙
唐子风也笑着说“那正好,你就代表没份儿的职工,发表一下看法吧?比如说吧,你会不会戳朱厂长的脊梁骨。”
“这怎么可能呢!”樊彩虹笑得花枝乱颤,“我什么时候戳过领导的脊梁骨啊,更何况是朱厂长的脊梁骨。”
“没事,朱厂长很愿意让你戳的。”吴伟钦笑着说道,这句话多少带着些暧昧的味道,倒是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
“好吧。”唐子风把声音略略提高了一些,让众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然后说道“关于临一机的制度安排问题,前两天我在京城的时候,曾经向谢局长请示过。谢局长的意思是尊重咱们厂领导班子的意见。
“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感觉,大家对于临一机搞股份制以及管理层持股的问题,都是持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的。张厂长的意思,其实也是不看好这种方式,只是不清楚国家的态度,尤其是现在报纸上有这么多关于管理层持股的文章,张厂长想知道其中有什么原因。老张,你是这个意思吧?”
听唐子风问到自己头上,张舒赶紧点头“对对,其实我对于管理层持股这种方式,也不了解,光是看报纸上成天瞎咧咧,这不,我就想请唐厂长给我解解惑,省得我这个大老粗弄不懂国家的大政方针。”
张舒这话,就是明显的违心了。他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岂能不知道管理层持股是怎么回事,而且他还非常清楚,很多厂子搞的管理层持股,背后都有各种上不了台面的违规操作,甚至说是违法也并不为过。他原先的想法,只是觉得既然别人能够这样做,临一机也可以这样做,反正是法不责众,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呢?
但刚才唐子风向众人问了一圈,虽然自己并没有表明态度,张舒却已经悟出一些端倪,那就是唐子风是不赞成这件事的。在临一机的领导班子里,秦仲年是个技术专家,或许是不可替代的,除此之外,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就只有唐子风一个了,诸如吴伟钦、朱亚超以及他张舒等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机电公司如果要做出什么重大决策,是不会考虑他们这些人的意见的,只有唐子风具有发言权。
如果唐子风不赞成搞股份制,那临一机股份化的事情,基本上就黄了。厂领导里,连施迪莎都已经改口了,剩下张舒和吴伟钦二人,肯定是改变不了唐子风的想法的。唐子风刚才总结的时候,声称所有的厂领导都对股份制这件事持怀疑或者否定的态度,这其实就是给张舒台阶了,张舒并不傻,哪能不赶紧顺着唐子风的话风表明态度。
唐子风点点头,接受了张舒的投诚,继续说道“管理层持股这种方式,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有用的,尤其是一些严重亏损的企业,通过管理层持股,能够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使企业起死回生,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其实,咱们国家在80年代搞的企业承包制,与现在说的管理层持股也有类似之处。承包厂长完成承包任务后,就能够拿到高额的承包费,这也就相当于企业分红了。
“不过,无论是管理层持股,还是企业承包制,都是针对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而推行的措施,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上缴利税充分,国家有什么理由非要拿出一部分来分给企业领导人呢?
“如果咱们在一家企业里当领导,就有权瓜分企业的红利,那么售货员是不是也可以把商店的商品拿回家去,厨师是不是可以随便吃厨房的东西,咱们车间的工人,是不是也可以要求对机床拥有所有权呢?”
“没错,国家给咱们发了工资,就是让咱们做工作的,哪有因为咱们在这个位置上,就惦记着要把厂子弄到自己兜里去的。”秦仲年愤愤然地附和着。
“秦总工,你消消火,先等我说完。”唐子风拦住了秦仲年。秦仲年这话,虽然是泛泛而言,但在张舒等人听来,难免就会觉得是含沙射影,这不利于班子的团结。
秦仲年不吭声了,唐子风接着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国家推出管理层持股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什么。但时下有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故意把企业做成亏损,然后再以管理层持股的方式,瓜分国有资产。这种事情,现在也算是公开的秘密了,我想大家都应当听说过一些这样的例子,是不是?”
“这样的事情多了。”张舒闷闷地应了一句。
“没错,我这些天在各地跑,也听说了不少这样的事情。有些原本经营状况很好的企业,就因为领导起了贪心,故意做出各种错误的决策,结果生生把一家好企业弄到资不抵债。最后的结果,厂领导的确是捞到了好处,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国家的财产流失了,职工的福利也流失了,这样的钱,咱们能去赚吗?”
唐子风沉着脸,对一屋子厂领导问道。
。
()是,,,,!
第二百九十六章 给火车头加点油
【】(),
唐子风一席话,说得众人都沉默了。章群接过唐子风的话头,说道
“同志们,前几年社会上流行说一切向钱看,这几年虽然不太这样说了,但很多人心里仍然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咱们就算不说什么政治大道理,做人的起码原则还是应当有的吧?如果说咱们这些人对临一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要奖励咱们,给咱们发奖金也好,分配股份也好,这都是咱们的光荣,咱们可以光明正大地接受。
“但如果咱们并没有这么大的功劳,只是因为国家派咱们到这个位置上来,当书记,当厂长,咱们就生出了非分之想,要通过不光彩的手段,把国家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里,这种事,咱们不会亏心吗?就算我们可以做得天衣无缝,躲过法律的制裁,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做了什么亏心事,群众会不知道吗?
“刚才老朱说,他不想让工人戳他的脊梁骨,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好。咱们也都是40多岁、50多岁的人了,哈哈,当然,小唐还年轻,咱们这些人,也得为自己的晚节想一想了,不能工作了一辈子,最后还落下一个千古骂名,不值得啊。”
“瞧章书记说的,咱们这些人,也都是受党教育多年的,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张舒讪笑着说道,同时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你这不还是政治大道理吗?什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厂子是国家的,又不是群众的,如果国家都不管,群众能说个啥?
心里虽这样想,但他也知道这件事是泡汤了。章群是临一机名义上的一把手,唐子风则是局领导心目中实际的一把手,他们俩的意见都是不赞成搞股份化,其他人再说什么也是白搭。唉,明明是可以操作一下,弄个百八十万当养老资本的,摊上这么两个不识人间烟火的领导,也是没办法了。
想到此,他扭头看了吴伟钦一眼,得到的是对方一个无奈的眼神。当然,二人也都明白,他们原来的打算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此时的失望,也不算太多。正如唐子风说的,在临一机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机电公司不可能凭空给大家分配股份。而要把临一机做到亏损的程度,又不太现实。所以,说到底,这件事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大家做了个白日梦,现在算是彻底地醒了。
“这么说,大家的意见已经统一了?”唐子风看看众人,问道,“是不是都觉得临一机还是留在机电公司,保留原有的国有身份为好?”
“我赞成!”秦仲年第一个说道。
“还是维持现状吧,现在的情况不是挺好的吗?”吴伟钦附和道。
“同意!”
“按章书记和唐厂长的意见办。”
“哈哈,能留在机电公司就挺好的,听说想留下来还不容易呢。”
众人纷纷表态,都是赞成留在机电公司的,连张舒也不敢再说股份化的事情了。大家开始分析留在机电公司的好处,作为国有企业,能够享受到来自于国家的各种政策保护,职务也还有上升通道,相比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还是有不少优势的。唯一遗憾的,就是原本有可能拿到的企业股份,现在已经没戏了。
“好,那么第一个议题就到这里,樊主任,回头你整理一个报告,提交给机电公司,就说临一机厂务会已经形成集体决议,大家都希望能够留在机电公司,保持国有身份。”唐子风向樊彩虹吩咐道。
“明白,唐厂长。”樊彩虹应道。
“那么,咱们是不是可以进入下一个议题呢?”唐子风看着众人,笑呵呵地问道。
“第二个议题?咱们还有什么议题吗?”吴伟钦诧异道。
唐子风说“当然有第二个议题,这个议题是我让建阳安排的,要不,建阳,你来说说吧。”
众人都看向张建阳,张建阳向大家谦恭地笑了笑,说道“这件事,是唐厂长吩咐我做的,现在有点眉目了,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吧。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的时候,唐厂长跟我说,现在很多企业在搞改制,改制以后厂领导的收入都比原来高出一大截了。咱们厂没法搞改制,但厂领导的收入问题,也该考虑考虑。总不能咱们干的活比别人干得好,收入却比别人低,这就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了。”
“这是什么意思,小唐是说要给大家涨工资吗?”宁素云一头雾水。如果唐子风觉得厂领导的工资太低,要给大家涨工资,这件事也应当是她这个总会计师来安排的,怎么会让张建阳来说呢?张建阳现在的职务是厂长助理,分管由劳动服务公司改制而成的临荟科贸公司,与涨工资这事风马牛不相及啊。
“工资肯定是要涨的,不过,作为厂领导,咱们还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厂的工资涨了,咱们的工资才能涨,而且涨的幅度也不能高于一线的工程师和工人。”唐子风说道,“不过呢,咱们毕竟为临一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靠头来带,咱们这一屋子,就是临一机的火车头。咱们没日没夜地拉车,总得加点油吧?”
一席话说得大家更懵了,不知道唐子风到底想搞什么名堂。张建阳接过了唐子风的话头,说道“唐厂长跟我说的意思是,咱们不方便在厂里给厂领导们谋福利,就要考虑堤内损失堤外补,他让我们临荟公司帮着物色一个好项目,专门吸收厂领导参股,大家不用投入太多本金,但一年起码得拿个十几万分红,就算是补偿大家的损失了。”
“还有这样的事情!”
所有的人顿时就不困了,甚至连秦仲年这种老夫子都两眼放光。说实在的,谁不喜欢钱啊!这会议室里的人,最年轻的也40多岁了,像章群这种,都快要奔六了,家里子女都老大不小了,他们不得给孩子预备点结婚成家的资本?现在临河的房子都已经卖到了快2000元一平米,京城好一点的地段都快到6000了,谁不想多赚点钱?
张舒为什么打管理层持股的主意,说到底也是为钱所困。他说起来也是一家国营大厂的副厂长,副局级干部,可要想拿出几十万来给孩子买房,也是办不到的,他能不动歪心思吗?
管理层持股的事情,被唐子风和章群联手否了,大家都有些悻悻然。可没想到,唐子风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居然还想着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小张,你快说说,唐厂长让你给大家找到了什么好项目?”张舒迫不及待地问道。
“开网吧。”
张建阳轻轻地吐出了三个字。
“网吧?这是干什么的?”张舒莫名其妙。
“好像是小孩子上网的地方吧,我家孩子说他们同学就有天天逃课去网吧玩的。”秦仲年说道。
“你说的是在京城吧?咱们临河可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地方。”朱亚超说。
施迪莎说“秦总工这样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好像南梧已经有这种网吧了,就是弄一屋子电脑,交钱就能上网。我听说网吧的价钱特别贵,一小时得好几块钱呢。”
“对对,我也听说过,不过咱们临河的确是没有。”樊彩虹也补充道。
“怎么,小唐,开这种网吧很赚钱吗?”张舒把目光投向了唐子风。虽然网吧这事是张建阳说的,但张舒相信,这个主意肯定是来自于唐子风,而唐子风找来的项目,肯定是能赚大钱的。或者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主意不是唐子风出的,那大家还是洗洗睡吧,张建阳找来的项目,能不能赚钱还两说呢。
唐子风也不卖关子了,他笑着说道“我给大家算笔账吧。现在临河还没有网吧,我们如果开一家网吧,一小时收费4元,肯定是没问题的。深夜的时候,咱们可以把费用减半,保证能够吸引到一批夜猫子。
“这样算下来,一台机器平均一小时收费3元,一天24小时,就是72元。一年365天,乘以72,就是……”
“26280元。”张建阳充分演绎了啥叫一个合格的捧哏,迅速帮唐子风算出了总数。
“对,26280元。”唐子风说,“就算有个刮风下雨啥的,网吧不能保证满座,一台机器一年收2万元应当不在话下。时下一台过得去的计算机,有1万元就足够了。场租、电费、网费、网吧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等,都是小数目。一台计算机,半年就能够收回投资,然后一年赚15000元是稳稳的。
“以临河的年轻人数量,市安排500台计算机绝对不会过剩。咱们也别太贪心,开三家网吧,总共布置120台计算机,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毛利就是180万。大家觉得,这样的生意能做吗?”
“太能做了!”
张舒几乎要跳起来了。唐子风的这个计算,清清楚楚,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这一屋子一共是10个人,如果一年有180万的毛利,每人名下就能分到18万,这可丝毫不比去侵占厂子的股份差啊。
。
()是,,,,!
何日请长缨 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违反原则
“小唐,这事,不违反原则吧?”
秦仲年小心翼翼地发问了。此前,他不赞成搞股份制,是因为觉得不能瓜分国家的财产。现在,唐子风给大家找了个赚钱的机会,好像与国家利益没啥关系,他自然就不会拒绝了。
说真的,看到老同学肖明的女儿光从临一机就赚走了几百万,他心里也是酸溜溜的,没事也琢磨着能不能找个合法的渠道赚点钱。他一向知道唐子风是个赚钱高手,很多次都忍不住想拉下老脸去和唐子风探讨探讨,请对方给自己支个招,或者更直接地给自己提供个机会。
这样的念头在老秦心里已经转了两年,他终于没能克服自己的羞耻心,所以一直都没好意思开口。如今,唐子风答应给全体厂领导谋点福利,帮大家找到了开网吧这样一个赚钱门路,秦仲年可谓是惊喜交加。高兴之余,老夫子的迂腐本性还是开始作祟了,他必须要问问这种手段是不是合法,这钱拿到手里是不是踏实。
“这怎么会违反原则呢?”唐子风理直气壮地说,“开网吧也是国家允许的业务,而且普及互联网知识,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网吧,咱们临河在这方面落后了。咱们如果能够开办临河第一家网吧,不但不违反原则,而且还是一个改革先锋呢。”
“可是,既然开网吧这么赚钱,为什么其他人没想到呢?”吴伟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唐子风看向张建阳,张建阳腼腆地笑了笑,把声音压低了几分,对众人说道:“这件事吧,咱们关起门来说,其实还是有一点点以权谋私的成分。开网吧是需要文化局审批的,文化局如果不发牌照,就属于黑网吧,是要被取缔的。这两个月,我一直都在跑这件事,这不,刚刚才把文化局的批示拿下来,要不我也不敢在这里向大家汇报。”
“原来是这样,那你说的以权谋私是怎么回事?”张舒问道。
张建阳说:“现在盯上网吧这块业务的人不少,文化局那边对牌照管得非常严。他们能够批给咱们120台电脑的经营许可,这其中……,呵呵,要不,大家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怎么,你拿了厂里的利益去交换吗?”章群沉着脸问道。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张建阳赌咒发誓地说,“这件事,我的确是走了点关系,但绝对没有出卖厂里的利益,更没有违法乱纪,大家可以放心。这件事,我是向唐厂长汇报过的,他可以给我作证。”
唐子风说:“建阳没有做违反原则的事情,至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我想大家就不必问了。我可以保证一点,开网吧这件事,没有损害临一机的利益,也没有损害临一机干部职工的利益。大家如果信得过我小唐的人品,就去准备钱吧,每人一股,10万元,我保证明年这个时候,每人能拿回20万以上的分红。”
听唐子风把话说到这个程度,大家也就不便再追问下去了。网吧是这么赚钱的业务,市文化局的牌照有多难拿,大家都是可以想象得出的。张建阳能够拿到120台电脑的牌照,没有和文化局搞利益交换才是怪事。
但大家也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了,有些轻微的不正之风,大家还是能够容忍的。一家7000多职工的工厂,吃喝拉撒的事情,哪一件不需要和市里的有关部门打交道?过去为了厂子供电、供水、子弟上学、家属安置之类的事情,行政处给市里各部门打点得还少吗?谁又会说什么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