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何日请长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齐橙

    何继安这边的业务做得异常顺利,但把订单拿回来之后,生产部门却掉了链子。在何继安的建议下,李太宇采购了一大批设备,花掉了100多万元的资金,随后又从几家国营企业挖了十几名技术工人过来,充实到各个工序。但无奈五机床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十几名优秀技工根本补不上所有的短板。

    像临一机、常机这样的大企业,生产机床的时候绝大多数部件都是自己造的,只有少数部件要从其他企业采购。但像原来的第五机床厂这种小型机床企业,外购件的比例就会比较大,自己只做床身、工作台、头架、尾架之类的,都是一些傻大黑粗的活儿。好吧,其实五机床连这样的活也干不好,导轨、液压缸之类装配不上去的事情,是时常发生的。

    李太宇从韩国带来的图纸,与中国国内常规的磨床在原理上是一致的,但各个部件的尺度参数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东垣机床公司很难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外购件。这些部件要么从韩国进口,要么就只能是公司自己制造,而后者无疑是对公司生产能力的一大挑战。

    从韩国进口部件的思路,被李太宇否决了,何继安对此也能理解。这些东垣公司制造不出来的部件,恰恰是附加值最高的部件。这样的部件在国内采购也就罢了,如果从韩国采购,采购价本身就比国内高出一大截,还要支付高昂的进口关税,最终机床整机的价格就控制不住了。

    韩国机床要想在国内销售,必须把自己的价格控制在美日欧的机床价格之下,而且还必须是有明显差异的,否则人家何不稍微加点钱去买美日欧的机床?

    数控系统要从国外进口,这是没办法的。中国国产的数控系统技术不成熟,而且与韩国机床企业习惯使用的德、日以及韩国本国的数控系统都有所不同,韩国的那家机床设计院可不会照着432厂的系统来给李太宇做设计。

    除了数控系统之外,精密导轨、液压件等也得从韩国进口,这同样是由于规格上的差异。这几件东西,就已经把东垣机床的利润空间给挤压掉一大半了,余下的部分,就只能选择自己制造,否则李太宇还不如直接从韩国倒腾机床整机到中国来。

    这些天,王迎松像个救火队员一样,在车间里忙碌,盯完这个部件,又得去盯另一个部件。有些部件前面几道工序都做得不错,到最后一道工序的时候,工人手一哆嗦,铣出来的装配孔偏了几毫米,整个部件就废了,可谓是前功尽弃。你拽着这工人训也罢,罚款也罢,该从头开始,不还是得从头开始吗?

    李太宇也知道生产上的问题,经他手开除的工人就已经有十几个,再开除下去,人手明显就不够了。他训斥王迎松的频率变得越来越高,从三天一次,发展到一天三次,心情好的时候还要再加顿夜宵啥的。

    王迎松这会也是虱子多了不痒,李太宇要训,他就低眉顺眼地听着,意守丹田,老神在在。几个月下来,东垣公司的生产没啥改善,王迎松的武功修为上了好几个台阶,从元通境中期跃升到宗通境巅峰,马上要突破蜃通境了……

    “王迎松管生产不行啊!”何继安不止一次地在李太宇面前告王迎松的黑状,虽然他本人就是王迎松介绍到东垣公司来的,王迎松算是他的伯乐,但伯乐不就是用来被千里马踹的吗?

    再说,自从何继安进入东垣公司之后,李太宇便把他当成了心腹,王迎松每次见着何继安都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二人早就是死敌了,就算何继安不踹王迎松,王迎松也会给何继安下几个绊子。

    “不用王迎松,谁来管生产?”李太宇问。

    “要不要我从常机生产处介绍一个人过来?”何继安献计道。

    “他要多少薪水?”李太宇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这个。

    别怪李太宇抠门,实在是富二代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李太宇当初挖何继安的时候,一张嘴就答应给1500元的月薪,还觉得太便宜了。毕竟,按照韩国的工资标准,何继安这样水平的工程师,加上10倍也不见得能够聘到。

    可再往后,何继安建议他从一些国营大厂挖了一批高水平技工过来,这成本眼见着就攀升上去了。这些技工的薪金标准是每月1000元,15个人就是15000元,一年下来就是近20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了。

    照何继安的意思,东垣公司从五机床那里接收来的所有工人,包括王迎松在内,通通都要辞退,换成一批优秀技工,那一年的成本又会是多少?

    到目前为止,东垣公司造出来的机床也只有20几台,平均一个月连3台都不到。由于部件废品率居高不下,每台机床几乎都是亏本的。李东元给李太宇的那50万美元,现在真的已经剩得不多了。

    顺便说一句,李太宇在中国的日常开销也不低,这从他年纪轻轻就挂着的两个硕大眼袋就能够看得出来。自从有何继安替他鞍前马后地忙活,他已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研究中国文艺……女青年这方面了。众所周知,这是很花钱的一种业余爱好。




第二百一十四章 代工
    “我们厂生产处有个调度科长,经验很丰富,如果请他来管生产,肯定比王迎松强。王迎松根本不懂工序安排,纯粹是瞎指挥……”何继安讷讷地说。

    “我是问,这个人要多少薪水?”李太宇打断了何继安的话。他不懂生产,但好歹懂得钱啊。

    “其实,照我的薪金标准应当就可以了……,我知道现在公司的财务情况不是特别宽裕,所以在薪金方面,可以暂时克服一下。”

    何继安的话说得很委婉,但李太宇已经听懂了。他的意思有二:第一,每月1500元的月薪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能够聘到一名非常优秀的调度科长;第二,何继安希望李太宇忽略这一点,继续保持认为1500元月薪很低的错觉。

    “你是说,如果我把这位调度科长聘过来,我们的生产问题就能够解决?”李太宇问。

    “可能还需要补充一些关键工序上的工人……”

    “需要补充多少?”

    “可能、大概、也许……有20几个就够了。”

    “……”

    李太宇很想给何继安一个耳光,你以为我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挖一个调度科长,一年就是2万块钱,这倒也罢了。有了这个调度科长,还要再加20几个关键工序的工人,照着一个人1000元月薪计算,一年就是30万。我这点钱够干什么的?

    设备全部更新了一遍,工人也全部换了一遍,那我当初买这家第五机床厂图个啥?人家招商局的官员说了,第五机床厂技术实力雄厚,在整个明溪省都是排名在前五的磨床专业生产企业。明溪省的人口数比韩国还多,这不就相当于在韩国排名前五的企业吗?这样一家企业,在你眼里居然连一个合用的工人都没有,你不会是猴子派来专门坑我的吗?

    “何先生,你说的这个方案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你过去说只要招聘十几名优秀技工,放到关键工序上,东垣公司就能够制造出合格的磨床。现在我已经招聘了十几个人,你又说还要增加20多个,而且还需要一个什么调度科长。你还有什么没说完的,能不能一次给我说完?”李太宇咆哮道。

    “我原来……没料到五机床的底子会这么差,前几道工序都已经加工完成的部件,让后面的工序铣一个装配孔,都能铣偏了,这在常机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错误。”何继安怯怯地回答道。

    他这话还真不是撒谎,实在是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工人。常机虽说经营不善,时不时出现亏损,可最起码的生产秩序还是有的。车间里的工人技术再差劲、责任心再不强,也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他也算是开了眼界了。

    李太宇坚定地摇了一下头,说:“这个方案我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你必须想出其他的办法。”

    “其他的办法嘛……”何继安迟疑了一会,说道:“那就只有请人代工了。”

    李太宇一时没反应过来:“请人代工?请谁代工?”

    “明溪省和井南省都有不少私营机床企业,有一些水平还是不错的,最起码……,呃,我是说,他们还是比较可靠的。现在我们的订单做不完,可以分出一部分,请他们帮忙,最后贴上我们的牌就可以了。”何继安说。

    他刚才嘴一滑,差点说出最起码比五机床要强这样的话,考虑到李太宇的心脏最近不太好,他最终还是把话咽回去了,反正李太宇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不涉及到竞争问题,其实何继安是更愿意建议李太宇找国内的大机床厂来做代工的,比如请临一机来做。事实上,常机本身就有给日本机床企业代工的业务,那些由常机制造的机床,贴上日本厂家的品牌之后,就可以畅销海内外,品质并不比日本国内原产的差。

    但常机所代工的那些机床,都是常机本身不生产的,与常机自己的业务不构成竞争关系。东垣公司的磨床,与临一机的磨床属于同一类型,何继安外出推销机床的时候,都是拿临一机的机床当垫脚石的。在这种情况下,东垣机床反过来请临一机代工,临一机能答应吗?

    李太宇当然懂得啥叫代工,好歹这也是商科硕士要学的内容之一。他犹豫着问道:“何先生,如果我们要请这些私营企业代工,那我收购第五机床厂干什么?”

    因为你脑子进水呗!

    何继安很想这样对李太宇说。不过,话到嘴边,他还是改了口,说道:“收购五机床,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有一个工厂,这样才能向客户交代。如果我们告诉客户说,我们的机床是由国内的私营企业代工的,那人家凭什么认为我们的机床是韩国机床呢?”

    “这倒也是……”李太宇点点头,随即又想起另一个问题:“可是,我们也没必要更新设备啊。”

    这难道也是我的锅?

    何继安在心里骂道,我哪知道五机床的底子这么差,还有,我哪知道你这么穷。你不是外商吗,外商不都应当是挥金如土的吗?你如果舍得花钱,雇上100名优秀技工,这些设备就能派上用场了。现在你舍不得花钱雇人,光有设备有啥用?

    无奈何,何继安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解释:“李总,这些设备也是咱们的门面啊。如果有客户到公司来考察,看到咱们车间里都是一批旧设备,人家能相信我们的实力吗?再说,咱们就算是要找代工,公司这边的生产也还是要维持的,哪怕就是一个月生产3台的节拍,给人的印象也是很好的。”

    李太宇又是点点头,他对何继安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但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找人代工,好歹能够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代工是要向代工厂支付代工费的,这意味着每台机床的利润又要缩水了。但缩水的利润也是利润,总比现在手头压着100多台的订单干着急要强得多吧?

    想到此,他对何继安问道:“何先生,如果要找企业代工,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

    何继安立马点头:“有的,有的。我过去在常机的时候,也经常去给一些私营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认识不少开机械厂的私营老板,我可以把他们约过来,和李总你当面交谈。”

    “好的,我要和他们谈谈。”李太宇说。

    何继安在外面推销机床的时候,反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韩国品质,虽然是在国内生产的,但公司属于韩商独资企业,质量是绝对没问题的。现在要找私营企业代工,就不宜过分张扬了。如果客户知道自己购买的“韩国机床”原来是私营小厂代工的,还不得闹翻了?韩国机床的价格高于中国国内国营大厂的价格,而私营小厂的价格连国营大厂的一半都不到。人家花了大价钱,买到的却是私营小厂代工出来的产品,谁能不急眼?

    出于这样的考虑,何继安没有联系太多的企业,只找了三家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厂子,请他们的负责人到常宁来与李太宇会谈,并且再三叮嘱他们,不管会谈的结果如何,这件事都不能对外泄漏半分。

    李太宇器重何继安,也只是觉得这个人能干,对于何继安的节操,他是不太放心的。因为这三家企业是何继安找来的,所以在会谈的时候,李太宇便带上了王迎松,让王迎松替他把关。

    王迎松听说这几家企业是来做代工的,心里就好生不痛快了。自己明明有生产车间,却要找外面的厂子代工,这不就是觉得他这个生产总监不得力吗?嗯嗯,他的确是不得力,但那又怎么样?这就是你去找人代工的理由吗?

    再一打听,代工这事是何继安建议的,而且这几家企业也是何继安找来的,王迎松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与几家企业见面的时候,他使出浑身解数,准备狠狠地刁难一下这几家厂子的老板。

    谁曾想,真见了面,他才知道,人家的厂子是私人的,干好干坏直接和老板个人的身家挂钩,所以每个老板都是身经百战。任凭他提出再刁钻的问题,人家也能对答如流,还能举一反三,反把他给噎得哑口无言。

    李太宇目睹了这几场会面,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何继安推荐来的这几家厂子的确有实力;第二,自己这家厂子,加上这个王迎松,的确是垃圾。

    “赵老板,赵总工程师,我们先签一个5台机床的代工协议,如果你们厂交货及时,能够达到我公司的质量要求,那么未来我们再签订更长期的协议,你们看如何?”

    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井南省合岭市龙湖机械厂的厂长赵兴根和总工程师赵兴旺兄弟俩,李太宇矜持地说道。

    “没问题!李总,我们龙湖机械厂在整个井南市的乡镇企业里,也是赫赫有名的,交货速度和质量方面,你就完全放心吧。”赵兴根把胸脯拍得山响。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厂给东垣公司代工的事情,必须绝对保密,如果有所泄露,你们需要付法律责任。”

    “这是应当的,何总和我们联系的时候,就专门叮嘱过我们这一点了。”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要商讨一下代工费的问题了……”



第二百一十五章 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一台磨床才给我们一万五的代工费,扣掉工资,咱们一台机器连五千块钱都赚不到,这活有什么干头?”

    从明溪返回井南的长途汽车上,赵兴旺愤愤不平地向哥哥赵兴根低声嘟哝道。 他不敢把声音放得太大,生怕周围有什么有心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赵兴根却并没有什么愤懑的情绪,他平静地问道:“兴旺,你看过东垣的图纸了,觉得他们的磨床怎么样?”

    赵兴旺撇着嘴说:“真不怎么样。也就是有个数控系统,还像台进口机床的样子。其他的方面,比咱们国产的大牌子差多了。不是我说,像这种机床,用上两年肯定就得报废,谁买谁傻瓜。”

    “来明溪之前,我找人打听过,东垣的h328型磨床,也就是让咱们代工的这种,对外报价是14万8千,你觉得生产成本能有多少?”赵兴根问。

    “14万8千!抢钱呢!”赵兴旺失声喊了出来,惹得旁边好几位乘客都向他们这边投来警惕的目光,更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前胸,估计是藏钱的地方。这几年社会治安比前些年好多了,但听到有人公然喊出“抢钱”的话,大家还是忍不住要哆嗦一下。

    “他们这种机床,数控系统、导轨、齿轮箱、液压板、电机,这些件都是从韩国进口的,价钱多少我说不上来,不过,按照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加起来能有4万就了不得了。剩下让咱们帮着加工的部件,材料费最多超不过2万,给咱们的代工费是1万5,全部加起来也就是7万5的样子。他们敢卖14万8,这不是抢钱吗?”

    赵兴旺重新压低声音,对赵兴根说道。

    “这种磨床,是不是和咱们厂子里用的长缨的外圆磨床是一样的?”赵兴根又问道。

    赵兴旺说:“性能上基本一样,咱们用的长缨磨床是手动的,他这个是数控的,也就是这点区别。不过,要论质量,长缨机床能甩他三条街。长缨的磨床用上10年都没问题,他这个,我刚才说了,最多两年精度就完全达不到了。你想想,磨床的精度达不到,还能用吗?”

    赵兴根问:“长缨的这种手动磨床,一台是八万多,加个数控系统,有12万了不起吧?你说说看,为什么东垣的机床能卖14万8?”

    “不就是冲着韩国那俩字吗?”赵兴旺不屑地说,“长缨的机床用料足,工时起码比东垣的设计要多一倍,就这样,一台也就是卖出11万多。可这个东垣的机床,就敢报14万8,这不是骗傻子吗?不过,咱们国内的傻子也真是不少,也不说别的地方了,就是咱们合岭,也有一群土包子根本就不懂机床的好坏,以为外国的东西就是好。”
1...6869707172...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