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帝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牧马江南n

    而且,我们现在要接手的天下,将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烂摊子,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用一个伟人说过的一句话:万里长征,我们才走了第一步……”

    “这是哪一个伟人说过的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那个伟人,和我们不在同一个天下……”

    “天下有很多吗”

    “佛曰三千大千世界,天下应该是很多的……”

    ……

    “父皇,北方的事儿,就交给姜维大将军去做吧,现在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军方的事情,你说了算,这些年来,你




第341章 王师北进中原日
    ;

    刘禅已经老了,虽然在刘谌的概念中,现在的刘禅七十余岁,并不是很老,但现在这个年代七十岁已经是很高的高寿了!

    所以刘禅这一次谈话到了最后,言语中有了交代后事的语气:“儿啊,你在这世上一天,大汉所有国事,父皇是放心的!大汉现在没有谁都行,唯独不能没有你!父皇眼看时日无多了,对你,父皇没有什么好交代的,你一定都会处理的很好,终你一生,大汉想必都不会有什么大事了!

    只不过人的寿数,总归是有限的,最长也不过百年,事实上能活到七八十,都已经很稀有了!父皇这样的,已经算是高寿了!

    呃,说的有点啰嗦!主要想给你说说,你终将也有大去之日,你得想好,如何交代大汉江山社稷!父皇现在很宽心,入主未央之后,便了无遗憾,以后的事,只要有你在,父皇很放心!可是你之后呢像你这样的亘古未有!不要说超过你了,只要这样的治世能够保住,就好了……

    这个问题,父皇希望你用一生的时间,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虽然并不是迫在眉睫,但关乎国运长久,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希望你慢慢想出个好办法……父皇对老大那边传承皇位、治国理政,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全都系与你一身了……”

    刘谌知道,刘禅说出这样有点交代后事感觉的言语,并不是试探,而是肺腑之言……

    不过,刘谌也明白,刘禅最后一句的意思其实就是希望刘璿完了之后,希望自己一脉能够接手皇位……刘禅把帝位传承、帝王开明治世,看成太平盛世的唯一途径,这也是他的局限性,刘谌当然不能说什么,只是指指脚下,道:“父皇,能确保大汉繁荣昌盛、长久领先的希望,便在这里!”

    “在这里”

    “是的!儿臣脑子里那点东西,将在这里生根发芽,只要有了种子,就能生生不息传承下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将是大汉的砖瓦基石,终将筑城大汉坚不可摧的支柱……”

    “那皇帝呢”

    “呃……皇帝当然是最尊贵的天下之主……”刘谌其实想说,皇帝并没那么重要,但现在说出这话太不合时宜,所以随口敷衍一句……

    “你的做法,会不会造成支强干弱、尾大不掉”

    “不会的!儿臣会用余生最多的精力,推行法制,教化民众法制思维,慢慢地这个东西深入人心了,任谁也掀不起风浪……”刘谌脑子里却是构思过很多模式,但这时候并不适宜说出来。

    “好吧!只要你有办法,那就一定是最好的办法!父皇信得过你!”

    “多谢父皇信任!”刘谌真诚地看着刘禅的眼睛。

    “好了!这个事儿就依你的法子,以后你尽管施为,没有人会干涉你……呃!话绕回来……既然可以很快入主未央宫,那就更快一点吧!父皇自觉时日无多了,真的害怕眼看未央宫就在前面,自己却倒下了……”

    “父皇放心!不出一个月,您就能入主未央宫!”

    “好!”

    “父皇您龙体要紧,早点歇息吧!儿臣这就去布置!”

    ……

    刘谌辞了刘禅,来到发报机房,值班机要报务兵看到刘谌亲自来了,立即调试机器,确保畅通……就在调试的间隙,刘谌已经拟好了作战军令,事实上这是刘谌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思虑的东西,而且十分简洁,只



第342章 乞怜吗
    ;

    “现在使诈,已经毫无意义了!若是司马炎胆敢使诈,他就跑不成了!晋王殿下追至天涯,也定会让司马氏覆灭!所以,以末将之见,司马炎留下杜预,该是和我们谈判的!毕竟堂堂帝王之尊,岂能悄无声息溜到身毒去”说话的是王平之子王训,此人向来心细善谋。

    “谈判有什么好谈的大局早就定了!”

    “大局定了,谈的就是细节!”王训道,“如果所料不错,定是摇尾乞怜,让大汉放过他们,不要追到身毒去打……可能杜预的话谁说得漂亮一点,但绝不会偏离这个中心……”

    姜维略作沉思,道:“王训说得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谈谈吧!”

    “大将军岂能屈尊和他去谈,此时交给末将便是……”

    王训打马到了杜预跟前,道:“先起来吧!无论如何,这长安我们肯定是要进去的,你们降不降、跪不跪,对我们影响不大……起来说说,司马炎留下你,到底要和我们谈点什么”

    “晋国事糜烂至此,吾皇陛下已经无力回天,现在带兵御驾亲征剿反贼,不想反贼势大,竟被其一路逼向陇右去了……吾皇陛下知道中原大地一旦有失,汉晋王殿下必取之,陛下命罪臣再次恭候王师,天军一旦降临,我等不能做任何抵抗,只需迎王师进城……”

    “杜元凯,你读了一肚子书,竟不知道言简意赅,说目的!快说目的,不要客套虚的!我们的时间浪费不起,你们撒丫子溜了,胡人乘虚南下,我们可不能看着胡人霍霍中原汉人,我们得尽快顶上去……”

    “姜大将军威武,果真是一眼就看了透了事情的轻重缓急!胡人南下,吾皇陛下说,他已无力回天,胡人之事只能交给王师解决了!这是其一,其二是吾皇陛下拱手想让中原,祈请大汉皇帝陛下留西域一隅,让司马氏安身……”

    “杜元凯,这你就弄错了,中原大地岂能是你们拱手相让来的要是你们不服,尽管排兵布阵,我们现在退出去,再一路打进来,您看如何西域乃是大汉金瓯,岂能缺了一角告诉司马炎,大汉皇帝陛下说了,司马氏及其附庸,性命暂可留着,但大汉金瓯寸土不让!”王训这种说法就有点耍无赖了!不过,后半句的确是刘谌请示过皇帝刘禅之后,得到的答复,也就是说,刘禅觉得司马炎去打身毒,也不错,比他留着兵和大汉天兵对抗来得好,能打下来,就权当是身毒那个地方有汉人可以开枝散叶了;若是打不下来,届时兵力消耗完了,司马炎也难逃一死……这就很好,省得大汉自己动手处理……

    所以说,司马炎跑了就跑了,不必追赶这一点上,刘禅的想法和刘谌出奇的一致,当然,也可以说,刘禅最近受到刘谌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的影响较大,行事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如此……也罢!大汉金瓯,司马氏绝不染指,我们可攻下身毒或者其他地方安身,只希望以后能和大汉共处,互通有无,本是同根,希望不要太过煎迫……”

    “这样说还差不多!”王训伸手道:“不过,你们的诚意在哪里你们不管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跑路,美其名曰剿匪,你们知道一旦纵胡南下,我大汉子民将有多少要死在胡人铁蹄下吗”

    “将军息怒,吾皇当然是有诚意的,



第343章 王大面对的问题
    ;

    王大知道,发粮食这事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现在整个北方遍地饥民,最早被饥饿逼上绝路的那一批饥民,要么饿死了,要么造反开始杀人夺食。

    最后一批成为饥民的,其实最早都是一些富户,结果被造反的饥民剥夺了所有的粮食,他们也成了饥民……

    北方这片大地上,现在没有几个人不是饥民了……

    那些脑筋灵活、身体强壮的居民,纷纷起来造反,杀了一大批人夺了粮食,聚集起来,在北方大地上零零星星的形成了遍地的小大王……

    现在正处的状态就是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只要这中间出现几个大鱼,就会开始兼并,许许多多的小大王最终形成几大巨头,然后他们开始决一雌雄,最后他们开始逐鹿中原的历程……

    历来的造反大概就是这个模式……本来最初只是饥民们想活命,不得不拿起手中的工具对抗官兵,而等到他们势力强大的时候,这中间往往会出现几个有来路、有门第、会使诈的……

    当然,这其中的核心就是会使诈,只要你会使诈,来路就会编造出来,门第也会编造出来……

    譬如刘备无从考证的来路……

    现在姜维想把这个锅甩给王大,也就是说要用王大的商队,去对付整个北方的造反饥民……虽然现在这些饥民的造反组织,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现在要收拾还并不是那么费劲……

    但这很难确保这些居民中,有心思活泛的、想站出来要挟一把的……或者一些不是饥民却冒充饥民的人,趁机出来搞事情。换句话说,总有一些人,是心怀叵测的。再换句话说,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他们既然小小的造了一把反,那就不害怕把这个反造得更大一点,从中捞取更大的利益。

    这特么就是刁民要害朕……

    当然这句话,刘禅可说,王大不能说……

    王大只是感觉头大了!

    王旦他们的商队,一路在护商队的保护下,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把粮食经由荆州、南阳运到了洛阳,再到了长安。

    诚如密探所报,北方的饥民造反造势,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一路上虽然有人窥视这些粮食,但是慑于大汉的军威,他们没有敢动,任由这些粮食大摇大摆的走……

    当然这些造反的饥民,他们的手里当然没有蒸汽动力连发钢弩,他们甚至连普通的省力弩都没有,他们手上的武器,除了他们自己的工具,当然还有一些就是粗制滥造的烂铁枪和刀片子,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武器了。所以他们看见护商队抬着走的蒸汽动力连发钢弩、巨箭,大规模装备的省力弩,蓝光闪闪的宝刀,他们根本生不出来动一动这些粮食的心思,相对来说,还是小命重要,没有了吃饭的家伙,有再多的饭,都没什么用……

    所以王大他们才能一路安全到达,根本就没有遇上什么武装抵抗……除了一些根本没胆子造反的饥民,他们已经饿得快要死了,正在地上有气无力地挖草根吃,这些人围住了王大的商队,死活不肯走,宁肯丢了脑袋,也要一点粮食!于是,王大就下令让人随便丢给他们几袋粮食……

    结果,这些人他们也不敢拿粮食走,只能跟着护商队前进,边走边吃……他们说,不然的话



第344章 演给谁看?
    ;

    这个时候的姜维带着大汉十万铁军,驻扎于长安城下,城头上是正在观察着姜维他们的杜预……

    所以姜维对王二笑道:“蒸汽动力连发钢弩这个东西,你们难道没有好好的用过吗”

    王大摇摇头道:“大将军,我们没有机会使用呀。多少年来已经没有任何人敢觊觎我大汉商队了……”

    “说的也是,这多少年来,我大汉也没有大规模对外战争了!好吧,既然如此,那老夫今天就给你在这里演练一下,我们的军队会发挥出何等恐怖的威力来!

    赵广,叫弓弩手准备!三百架规模,摧毁三百布外那一片房屋!”

    “大将军,我军有军规,不得侵占、损毁他人房屋,违令者军法从事……”赵广很直白的说出这些话来,一点面儿也不留。

    姜维心道,你小子跟我玩呢这个时候你给我背军规

    “陛下入主未央宫,整个长安城都要扩建的,已经是大汉的都城了,这样破破烂烂的,肯定不是个事儿呀!以后这一圈民宅会被城墙圈进来,然后新建的!所以拆除重建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情,也不在我们早这两天,先把它们拆掉……”

    “可是我们未经房屋主人允许,就把它们拆掉,这也是违规的。”

    姜维气得差点七窍生烟了,不过作为主将,这一股烟他还是生不出来。

    “嘿,你这个小榆木脑袋!我不跟你说了!那你想个办法吧,总的来说今天这个演练是必须要进行的,不光是给王大将军一个人看,主要给城上的那位看一看,震慑他们一下子……”

    “大将军,像杜预这种级别的人物,蒸汽动力连发钢弩的威力,他是见识过的,毕竟我们之前援助给晋国的也有上千架了……”

    “他们那种降标的产品,能跟我们的大军装备的相比吗还不快快去准备,废这个话干嘛”

    “诺!”

    赵广心里明白,所谓降标生产,降低的标准就是钢铁的质量,但降标生产的蒸汽动力连发钢弩在射程上,还是跟没有降标的差不多。只不过是在使用寿命上,降标生产的,比不降标生产的要低得多。

    所以赵广也不明白,姜维要在这里演练一下的心态是为什么……

    赵广不明白,王大却明白了。这哪里是演练给城头上的那位看啊,这分明是演练给自己带来的人看……

    自己带来的人不光是商队、护商队,还有几十万灾民呢!

    几十万人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中间很难确保,有个大山头派来的奸细……

    在今后的日子里,王大就要立足在长安城的,所有的粮食也都会运到长安来,而且运过来的不只是粮食,还有营造厂的各种设备,紧接着要运来许多的物资、大量的公匠,对长安进行新的大规模的营建了。

    毕竟这件事情是三代人奋斗了一百年才做成了的大事!王师北定中原,大汉兴复,做成了这件事是何等光炳千秋的大事呀!所以说在长安的营建上更加不能马虎……

    长安的百姓现在跑的差不多了,不过没有造反的饥民,他们听到了船有粮食的消息,现在正在陆续赶来,这些人以后就可能是长安的新一代居民了……

    所以说对这些人进行一次惊心动魄的震慑,也是更应该的!

    姜维心里想的,应该是先让他们见见血……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现在的长安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杜预领着大家都恭恭敬敬的,后来王大带过来的这些饥民,也都已经饿得连自己都撑不起来了,所以他们也只能是恭恭敬敬的、心怀感恩的在这里



第345章 震慑群小
    ;

    现在大汉军队作战的主要装备就是蒸汽动力连发钢弩,经过这些年的炼钢工业的发展和军工业发展,现在大汉的军工营造厂制造出来的蒸汽动力连发钢弩,在威力不减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小巧化……

    因为随着钢铁质量的提高,锅炉壁的厚度大大降低,各种零部件也都实现了细薄化,但它们所承受的强度比之前增大了!

    经过了小巧化的蒸汽动力连发钢弩,那种小巧的锅炉,有个战卒就可以抬着走了,所以机动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大军行动一点也不成为累赘了。

    这比起降标化生产的那些粗笨的玩意来说,简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用马车拉着这样的蒸汽动力连发钢弩去追胡人,虽然速度上还有一些差距,但胡人机动迅速的优势减弱了……
1...7879808182...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