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这是大宋对有官职,爵禄的官员特别开增的进士考场,同省试一起举办,考题也一样,唯独主考官不同,阅卷的考官不一样而已。

    时间上,也是同礼部的省试一起举办。说起来,算是不在同一个考场的省试而已。

    到了殿试阶段,考试方式是一样的。

    李云耷拉着脑袋,懊恼道:“老伯,你说好了要照应我们,岂能说话不算数?”

    范纯仁气地敲了敲书案上的书,对李云道:“你就不能靠着真才实学高中进士,光宗耀祖?”

    李云茫然的看着范纯仁,良久,才心虚道:“老伯,我没有想要中进士啊!”

    “咦!”

    范纯仁顿时词穷,随即气地大骂起来:“混小子,你不想中进士,为何要参加解试?尔等所为,岂不是戏弄朝廷抡才大典,误人误己?”

    “我父亲,我爷爷,对小子的期待就是解试过了,能够去县里做个书吏。这是家人对小子的期望,老伯,要是过不了解试,我回不去了?”

    李云说的有点夸张,但也相差不是太多,就算是解试铩羽而归,李清还能不认李云这个儿子不成?

    只不过,对于李云来说,一旦解试没有通过,他都不知道会被自己的老爹送去那个书院读书。这比坐牢都要憋屈,岂不是让人愁死?

    苏轼的徒孙,徂徕书院收不收?

    求之不得。

    苏轼的徒孙,应天府书院要不要?

    肯定要啊!这是进士种子,得好好培养。

    真去这些大宋顶尖的书院,李云觉得他只剩下替苏门丢人一条路可走了。

    范纯仁对李云失望透顶,扭头气鼓鼓的问:“李逵,你也是如此?”

    “我比他志向大一点,中进士即可!”

    李逵一直以来都不会应该自己的野心,好吧,姑且说这种得过且过的想法是野心吧!他压根就不在意范纯仁问他的进取心。至少,表面上看,李逵的进取心很足。附和每一个读书人的毕生最求。

    果然,听了李逵的目标,范纯仁脸色稍霁,颔首道:“人杰不错,是个读书人的样子。”随后她立刻瞪眼警告道:“李云,读书人要的是逆流而上的勇气,要有远大的目标。你怎可以如此堕落?”

    感觉到李云接受了灵魂深处的攻击,范纯仁就此作罢,他是老好人一个,要不是小辈关系不错,根本就不会说这些话。

    说完之后,他看着李逵却带着深深的担忧,良久才沉吟道:“人杰,你的志向是好的,但是科举之难,贵在坚持,老夫相信你终有一日达到自己的目标。当然,你可能有点着急,想要为你师叔祖做事,但可知此事千难万难,想要帮人,先要顾己,安生立命,才能为百姓谋福,为朝廷尽职……”

    范纯仁的谈性很浓,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可是李逵却傻眼了。

    他啥时候要说自己要帮苏辙了,啥时候说要为百姓谋福了,要为朝廷尽忠了?

    这老头坏滴很,想要哄骗小爷送命?

    仅帮苏辙这一条,就能害死自己。他疯了去这么招惹一群疯狗一般的变法派?

    想到这里,李逵对范纯仁有了深深的防范,这老头子坏的很,话里话外就想要哄骗自己当炮灰。

    别看范纯仁说得高兴,但他谨慎的性格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于是问李逵:“人杰,可有不妥之处?”

    “范相,小子没有远大抱负!”

    李逵羞愧道,这话要是理直气壮说出来,他怕老头气地背过气去。

    范纯仁怒道:“你中进士,就能入朝为官。虽说能帮到子由的地方很少。但拳拳之心总不该是假的吧?”

    “那个,范相,你不知道我家师叔祖的官职吗?”李逵反问。

    “中书省门下侍郎,怎么了?”范纯仁看李逵的眼神有点奇怪,他不认为李逵不清楚苏辙的官职,中书省门下侍郎,也就是副相,第一副相,辅佐宰相处理政务。如今章惇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俩人共同执掌中书省。拟订大宋的国政。

    李逵心说:“知道你还说?”不过他可不能在范纯仁面前露出有怨言的样子,只好解释道:“范相,你看我,出身不太好,是个猎户,见识浅薄;加上脾气也不好,控制不住,经常惹事,做官的话,恐怕不太合适。”

    “那你为何要考进士?”

    范纯仁纳闷了,在大宋参加科举,且目标进士的士子,那个有不想当官的道理?难不成,李逵不一样?

    还真不一样。

    李逵掰开手指头说道:“只要中了进士,我不要实缺,只要一个文散官的身份即可。之后徭役赋税都能免去,岂不是省心。再说了,即便是当官也不过是九品的学正和教授,连个县令都不是,官场上是个人都能在我头上耍威风,岂不是无趣?”

    即便李逵没有故意气范纯仁的心思,老范也被气地捂着胸口,问:“你想要中进士,又不想当官,到底是为何?”

    “且看着。再说有了文散官的官爵,每个月也能有一二十贯的收入,也不错。”李逵理所当然道,他觉得让真要是中了进士,让他去做什么教授之类的官,肯定会把他给逼疯的,这官很没意思,不做也罢!

    可这些话听在了范纯仁的耳朵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合着你费劲巴拉的参加科举,啥事也不相干,就为了看上文散官的俸禄,这为了挖大宋的墙角?

    不当人子!

    他不明白李逵的心思,还以为李逵没有从他这里得到解试的提点,故意拿话气他。他更不知道,李逵说的都是真心话。他想着即便中了进士也不在京城做不入流的小吏,他想跟着程知节去西夏游历一番。不留在京城的原因,他知道,范纯仁多半也清楚,接下来他的师叔祖铁定要倒霉了。可这话只能放在心里,不能往外说,多亲近的关系也不能说。

    至于,为什么会倒霉?

    怼人。

    怼谁?

    章惇。

    苏辙成为了保守派最后的中流砥柱,开始对变法派的绝地反击。苏辙也不是没有依仗,他的依仗是向太后。可是谁知道,向太后根本就不是高太皇太后,压根就没有干预朝政的心思。虽说,向太后是坚定的保守派,但皇帝亲政了,她要是搅和朝政,难免会让人诟病。

    更别说给朝臣站台的心思了。

    再说了,她的想法也简单,她没有亲儿子,连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反正,谁在庙堂上蹦哒,她都不开心。她是太后不假,同时她还是个女人,一个在深宫之中,被丈夫冷落了多年的女人,妥妥的深宫怨妇一个。看着当年后宫中‘狐狸精’们生养的儿子慢慢长大,就够糟心了。还敢在她眼前晃荡,不被气死已经很不容易了。

    她不像高太皇太后,神宗是高氏的亲儿子,如今的官家是他亲孙子,都宝贝的不行。唯独就是管教上严厉了一些。

    而向太后连管教的心思都没有,如今高太皇太后薨了,后宫虽是她当家做主,但清心寡欲,不理世事。

    苏辙将希望寄托在向太后身上,无疑是所托非人。

    李逵傻乎乎的凑上去,帮着忙里忙外的摇旗呐喊,苏辙无所谓,他老人家是副相,是伯爵,正二品的高官,就算是被贬谪了,日子也能过。最多就是仕途失意。

    可李逵呢?他即便明年考中了进士,朝廷授予他九品文官。

    别多想,大宋就是这样,给官很不痛快。

    只有进士及第,也就是殿试前三,才有直接授予官职。并且一上任就七品官的身份,状元更是通判起步,从六的品级。其他都是九品小官的身份。

    说白了,蔡京等人弄不死苏辙,难道还弄不死他吗?

    面对李逵和李云俩不上进的家伙,范纯仁气地大怒,就差拉着他们俩的耳朵大声提醒,大道理说了一大堆,却收效甚微。

    一个时辰之后,范纯仁口干舌燥的喝下双庆送来的茶汤,李逵和李云没份。然后三人不说话,范纯仁翻开《尚书》自顾自的看起来,时间又是过去一个时辰,见李逵和李云还算老实,终于有种驯服了两头小狼的满足感,这才放下书,手指不停的在书页上扣着,问:“可服?”

    “老大人教训的是!”李逵和李云当即认怂。

    李逵倒是无所谓,他不怕头顶上的长辈们对他期望太高,如今的结果算是给众人敲响了警钟。而李云出门就眉开眼笑,回到了住处,挤眉弄眼的对李逵道:“二哥,我知道解试的题目了!”

    “就你?”

    李逵轻飘的口气刺痛了李云敏感的心灵。

    李云瞪眼道:“二哥你还不信,策论题目肯定是《尚书》题目——君子所,其无逸。”

    李逵不解:“你怎么知道的?不会是双庆吧?这家伙啥也不懂啊!怎么可能会知道解试题目,你莫要被他骗了。”

    “不是,是范老伯告诉我的,我就坐在他对面,他之前看书也罢,训斥我俩也罢,连书页都没有翻。他老人家精通六经,《尚书》都能倒背如流,为何要看这本书?这是其一。”

    李云嚣张的举起右手,伸出食指之后,紧接着伸出了中指道:“其二,足足两个时辰,他的手指一直在这句话上来回划拉,别以为我不知道。他老人家是用这个机会提点我,解试就考这个题目。二哥,你放心,小弟是讲义气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一起做题,多改改,兴许能一鸣惊人。”

    距离考试还有几天时间,要是真一心扑在这道题目上押宝,自然能修改出不错的文章。下场考试的时候,能事半功倍。

    可万一押错了宝呢?

    再说了,李逵不信。老范大节不亏,但是人品绝对有问题,经常骗小孩,信誉很难保证。李逵当即表示:“你想要让替你作文,门都没有。而且我也不信考试会考这个题目,你多半是被他骗了。”

    “不会吧!颍州的时候,我们可孝敬了他不少小鱼干,排骨,还有桃花酿……他老人家不会吃干抹净,不认了吧?”李云随即坚定信心道:“不会的,他老人家可是好人,绝对不会骗人的!二哥,你这是害怕我解试超过你,让你没面子。”

    李逵也没搭理李云,反正五日之后就是解试,到时候就全明白了。




第265章 被针对了
    大宋的科举,不仅仅是读书人的盛会,还是商人,平民,乃至渗透到各个阶层的盛会。

    远的不说,关扑,就是商人和平民之间的娱乐盛会。赌谁中解元,赌排名,赌哪位种子选手落榜。反正千奇百怪的和赌局一时间都冒了出来。作为五位沂州地方选拔考试,也就是县试中的头名,李逵也是五个种子选手之中之一。

    但是他排名似乎不太高,打虎小英雄的名头在科举的文试之中没有加分。

    几日前,他看过一次榜单,这次解元的赔率他排名七八名左右。可见,沂州解试之中,至少有七八人的呼声要比他高一些。

    考试次日,李云从街上飞奔回到了刘府,拿着一张肉铺老板整出来的关扑券在李逵面前炫耀了一番,兴高采烈的对李逵说道:“二哥,我中解元的赔率是一中十九。”

    “啥意思?”

    李逵能不知道关扑是什么意思吗?

    赌坊出关扑,各家商铺也玩,各自坐庄,欢乐的飞起。可以说,三年一次的解试,彻底成为了商家展示实力的一次大会。而李云的赔率只有一中十九,在李逵看来,这家伙并不被看好。

    毕竟,李云在沂水县县试之中排名第二。

    沂州只有四个赤县,一个直属县,算起来,他最次的赔率也该是在一中十,才符合他沂水县第二名的身份。

    大宋的县试没有县令阅卷之后的出案之说,自然就没有案首的说法。县试,府试,其实是明清时候科举的规则。大宋根本就没有这一说。毕竟,明清时期的科举,县试通过之后,府试通过,就算是童生了,要是再接再厉,再下一场,通过了院试,就是有功名的秀才了。花点钱就能去出贡进入国子监,等几年下场参加省试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在大宋,进入太学的难度在大宋北方,甚至要超过解试通过的概率。

    而且即便有高官的推举,想要进太学一样要考试。

    可见,在大宋县试第一名,很不值钱,几乎和县试第三十名一样。都是让人空欢喜一场的虚名而已。解试排名也没用,除非能够省试殿试接连过关,成为进士。因为大宋没有举人这个功名,只有举子这个说法。而举子身份只有一届有用,要是次年的省试没有高中,下一次开考,还是要从头开始考。一点含金量都没有。更不要说当官了,更是痴人说梦。

    李逵的排名第一,但也是在沂水县而已,放在沂州,沂水县这等教育落后的地方,根本就排不上号。

    临近开考,各家的赔率也会调整。他猜测自己中解元的赔率应该在一中五,甚至更次一些。没办法,谁让沂水县连在沂州都混不出个存在感?

    他唯一难得出手的身份就是苏门学子的身份了。可是谁知道是故意打压他的赔率,还是不看好,反正他的赔率很堪忧。

    只是他说什么也琢磨不透,两人都不被看好,李云这家伙高兴个什么劲?

    反倒是李云,将投注的券小心的放好,贱兮兮道:“投了二十贯,要是中了,肉铺的屠夫非上吊不可。他倒是有个女儿,长的肤白水嫩,一双媚眼包含春水,让人欲罢不能,人称沂州第一肉脯西施。二哥,你说要是这厮赔不起钱,将女儿抵债,我是答应他,还是拒绝?”

    “放心,你压根就没有这机会。”李逵不介意给兴奋过头的李云脑袋上泼盆冷水,让这家伙冷静冷静。

    “二哥,你又小看我。你也不过是一中六,就比我稍微高一些。”李云说话间,从兜里摸出不少投注券,有赌坊的,肉铺的,酒楼的,甚至还有商会的关扑券,反正官府也不管,只要商人敢赌,就没有不敢出的赔率。

    李逵好奇之下拿起这些投注券看起来,李云倒是买了一大堆,基本上市面上能买到的关于他和李逵的投注券都买上了。

    李逵的倒是有好几份,但是李云的就只有一份。

    拿起那张被李云当成宝贝的关扑券,李逵好奇道:“为什么你只买了一家自己中解元的券?”

    “我也想买别家的啊!可是其他商户没眼光,压根就不把爷们当回事,连赔率都没有,想买也买不到,气死我了!”李云也是憋屈,别家商户根本就没有将李云作为解元的竞争对手看待,连投注的机会都不给,太不把学渣当回事了。

    “呵呵!”

    李逵的笑声中带着刺耳的嘲讽,李云不乐意了,信誓旦旦的表示,这次解试,他中解元轻而易举。然后挑衅的看向李逵,可当李逵面色突然冷了下去,如同狂风席卷大地般的杀气向他扑面而来的时候,李云只好吞下一口口水,觉得暂时让李逵这厮嚣张几日,等发榜之后,才狠狠的打击他。
1...117118119120121...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