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做了通判,谁都知道做知州舒坦,头顶上没有婆婆压着,媳妇就算是熬出头,要当家作主了。

    不像是通判,州里面推官都不见得会听他的,还有处处要符合知州的心意,稍不小心,就会被呵斥一通,这官做的憋屈。

    之前还趾高气扬的不可一世,等到一身的装备都被扒拉下去之后,解氏兄弟相视苦笑,如今他们是拔了毛的凤凰,连鸡都不如。

    解试和县试的流程都一样,先考大经,再考《论语》和《孟子》两经。

    拿到考题之后,李逵深吸一口气,第一题:“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出自《尚书·盘庚》

    第二题:“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

    ……

    题目都很简单,对于李逵来说,这些题目根本就难不住他。实际上不仅仅是他,连李云都下笔如有神。

    《尚书》是三代之治,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对于保守派来说,这本书是安生立命的信仰之书。而范纯仁又是保守派中的一杆大旗,出题从《尚书》开始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不仅仅是《尚书》。

    《易经》、《诗经》、《礼记》、《春秋》,再加上儒生必读的《论语》和《孟子》,成为科举考试的理论基础。

    已经是解试了,即便沂州的士子真不如江南的学子,但对于释经义这种题目来说,真没有太大的难度。

    写完一场,吃饭。

    李逵和李云书箱中的酱牛肉拿出来,顿时成为考场中最靓的仔。

    别人也是吃着烙饼,但卷的是大葱,蘸的是酱。而他们是非常奢侈的酱肉,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的学子嫉妒的目光,也收个了一波不小的仇恨值。

    不合群,这两兄弟太不合群了。

    尤其是解氏兄弟,他们竟然连烙饼都忘记带了,光记着带来没用的武器来考场。

    好在,他们本来就对文试没有抱多大的信心,反正取了谁都一样。他们是奔着武解元的目的而来。

    范双庆偷偷来蹭吃蹭喝,对此,维持考场秩序的沂州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认识范双庆,明着是范纯仁老爷子的跟班和书童。实际上是祖孙关系,只是并非是亲祖父而已,算是范纯仁老爷子的从孙。得罪了范双庆,岂不是得罪了范相?

    吃饱喝足,范双庆满意的回到了主考官房内,对范纯仁禀告道:“老爷,李云竟然答出题来了。”

    范纯仁好笑道:“他们要是连释经义都答不出来,你以为子瞻会让他们下场?”范纯仁意味深长的笑道:“且看明日。”

    说完在空气中嗅了嗅,突然目光落在了双庆油腻的嘴上,问:“吃什么了?”

    “酱牛肉。”

    范双庆还故意在范纯仁的面前哈气,饶是范纯仁贵为宰相也是馋虫被勾起来了,瞪眼道:“就没给老爷我留一点?”

    “好吧,老爷,你少吃几块,哺食的时候下饭呢?”双庆肉痛的将包酱肉纸包拿了出来。

    范纯仁咬了一口,顿时眉飞色舞。果然,不花钱的肉,吃起来就是香。

    尤其是牛肉,他都不知道多久没吃上牛肉了。

    大宋也有牛肉卖,并非是吃牛肉就犯法,而是不缴税杀牛,犯法。早在真宗和仁宗时期,牛肉就可以公开售卖了。只是屠杀牛肉要交重税,缴纳的税还特别高。就双庆带来的这一小包牛肉,至少价值五百文。

    一包肉,生肉最多两斤,煮熟之后就一斤的样子,却要一石半粮食的价格,足够一家四口一月的口粮了,疯了才吃牛肉。

    大宋牛肉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屠牛税闹的。大宋不缺牛,甚至牛还很便宜,五贯一头,太祖朝定下的规矩,谁也不能破。可是屠牛税,一头黄牛少说也要缴六七十贯,简直就是抢钱。

    可大宋人就喜欢吃牛肉,因为宋人笃信,牛力气大,吃牛肉长力气。寻常人家要是吃上了牛肉,买上一指宽的肉,非要走街窜巷的在街坊四邻面前显摆一圈,然后宣布一个重大消息:“我家吃肉,吃牛肉!”

    潜台词更是有钱,任性之类的各种嘚瑟。

    范纯仁恨不得去弄壶不要钱的酒,小酌一番,摇头晃脑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

    双庆可没有范纯仁这么乐观,翻着白眼道:“老爷你多吃些,明日恐怕就吃不到了。”

    “不会吧!”范纯仁吓得放下了牛肉,讪笑道:“老夫不过是开了个玩笑,不会这俩傻小子真以为老夫如此正派的君子会泄露考题吧?”

    “且说呢?”

    双庆也有点担忧,李逵兄弟是他认识到范家的亲朋好友之中最为好爽的豪客了。要是俩家人交恶了,恐怕以后混吃混喝也没脸去了。

    当日考完。

    李云站在州学的街前仰天长笑,被李逵一包薅住衣领子拖着就走。

    等到没人注意的时候,李逵这才训斥道:“你发什么病?”

    “二哥,我……我……要中解元了。”

    李云激动的鼻子通红,比划道:“二哥,你敢相信,所有的题目我都做出来了。”或许感到了自己说了大话,李云这才比划出一根手指对李逵偷投道:“就一题,我蒙的。其他的都做出来了,要是论再出类拔萃,岂不是解元非我莫属?”

    李逵这才明白,李云这傻子竟然还以为自己大经兼经题目做的好,这解元就非他莫属了?

    自己也都做出来了啊!

    再说了,参加解试的有几个学子傻到连大经释义都不会的?这不是白白糟蹋赶考的钱吗?

    “范老爷子出的题目很简单,恐怕大伙都做出来了。”李逵绝对是实话实说,可是李云压根就不信李逵说的,扭头一瞅,正好看到了背着武器饥肠辘辘的离开考场的解氏兄弟,李云眼珠子一转,盯着对方大喊:“两位,今日考的可好?”

    解氏双雄脑袋嗡嗡的响了起来,他们是学渣啊!

    蒙山书院办成了武将摇篮,特色就是放弃了文试的钻研,专攻兵书和练武。

    这才是武将该学的才学,至于大经,兼经,之类的并不在他们擅长的范围内。从本质上来说,解氏兄弟和李云一样,都是学渣。对于学渣来说,考试甭管简单和难,答案都是一样。解千微微蹙眉之后,认真的点头道:“开场有点难,不过还有两场,输赢还不得知。两位就此别过,我兄弟要去准备下一场了。”

    就连李逵看向解氏兄弟的背影有点发懵,难道是他的感觉错了?

    不可能啊!

    确实很简单。

    翌日。

    考论。

    李逵和李云还是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遇到了同样的两个人,解氏兄弟一脸凝重的额对李逵道:“李逵,你的战场不在这里!”

    要是昨天,李逵听到这话,会奇怪。

    为什么这俩人对自己说如此莫名其妙的话?

    但回去一晚上,他想明白了。这俩人是在养势,将气势和怒气一直往下压,压到最后等交手的时候一下子爆发出来,可以增加不少战力。兵法里就有这种专门的手段,不过是针对士兵。但这些办法对李逵来说根本就没用,他有点好笑道:“你们也懂养势?”

    “难道你?”解千愣住了,他还以为李逵和他一样,都是在养势。毕竟,对于武人来说,势是一种锐意进取的怒火,不断的锤炼,可以让自己出手更加果断,发挥出十成十的水准。

    但这仅仅是对于势均力敌的对手。

    还是功夫不到家的武人才有用。

    李逵笑着摇了摇头,不屑道:“养势对我没用。”

    解千气地差点暴跳如雷,心中大骂:“装什么高手,大家都是俩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你以为就一定能胜我们兄弟。不过,如今不是吵架的时候,等武试开始的时候,有他好看的。”

    “大哥,这厮不会是看不起我们吧?”解万从李逵的眼神中读到了一种很奇怪的信息,仿佛当年书院里的一个同学,他以前就是用这种眼神看他们。不过那人后来去了徂徕书院,科举有望。

    解千咬了咬牙,发狠道:“最多三两天就能见真章,到时候你我兄弟绝不手下留情。”

    “好的大哥,我听你的。”解万恶狠狠的盯着李逵的背影,攥紧了拳头。

    和昨日一样,李云信心满满的坐在了考场上。

    一通锣之后,考生准备,想要如厕的赶紧去了。

    想要清水研磨的也可以向衙役讨要。

    二通锣之后,考生坐定,这时候已经很少有考生在考场里走动了。

    等到三通锣之后,衙役开始帮忙发放草稿纸和试卷。

    李云拿到了试卷,深呼吸之后,视线落在了试卷之上。他突然眼神愣住了,随即不敢相信的将试卷前后仔细打量,最后失望的瘫坐在座位上。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口中喃喃自语不已:“说好的考《尚书》题,为何是《礼记》题?”

    而试卷上,赫然写着考题:“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

    李逵也看到了考题,抬眼皮看了一眼摊成一滩泥的李云,暗自好笑。再次审题之后,他嘟哝了一句:“无耻!”

    这大概是作为保守派的范纯仁,给自己和保守派做最后的努力吧!




第267章 心头好
    别说执政官兼副相范纯仁主持沂州解试,就算是主持崖州解试,他也坚信他出的这份考题会原封不动的送到汴梁,进入宫中,放在小皇帝的案头。时间不会超脱三天。而且围观者至少不下于三五人,比如说章惇、蔡卞、曾布等等。

    那么肉戏就来了。

    这份考题会给小皇帝什么讯号?

    小皇帝该如何处理老臣和新臣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范纯仁认为保守派对于皇帝是有功劳的,而且还是大功劳。至少保守派将大宋王朝原原本本交到了小皇帝的手里。而且还是一个相对政局平稳,百姓富足的王朝。这就不得不说些功劳方面的事了。

    他总不能告诉小皇帝,自己多大的功劳吧?

    用成王和周公的故事能够很好的诠释这些年保守派对小皇帝的爱护之心,至少拥立皇帝的时候,大家都出力了。总不至于要干出卸磨杀驴的勾当吧?

    这时候最妥帖的不是邀功,而是讲感情。

    沂州的考题就是——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

    这句话出自《礼记·文王世子》。

    当年周公为了辅佐成王,自己的封地都没有去管理。最后成王长大了亲政了,还政于成王,功成身退。虽是叔侄,但又是君臣,君臣恪守礼义忠孝,皆大欢喜。这才是一个明君该做的事。也是提点小皇帝,不能太由着改革派胡来,冤冤相报何时了,要和谐,不要斗争。

    范纯仁相信小皇帝看到这句话,肯定会泪眼朦胧,感动的不能自己。而他的小算盘自然是打地啪啪响。别看保守派都是太皇太后的人,但太皇太后总该是小皇帝的亲皇祖母吧?听她老人家的,就是帮你、爱护你啊!

    这些年忍辱负重,岂是浪得虚名?

    这也是李逵说‘无耻’的原因,眼瞅着庙堂之上剑拔弩张,你堂堂三朝元老,竟然跪了?太没节操了吧?

    我家师叔祖都准备上场搏杀了,您老作为战友,竟然干起卖队友的勾当。您老的良心难道真的就不会痛?

    同时这也是李云气得半死的原因,说好了考题是——君子所,其无逸。这道出自《尚书》的题目,引申出来就是勤俭持家,以简为政的道理。怎么一转眼变成了君贤臣忠的戏码,您老变得也太快了。可即便要变,告诉一声啊!动不动就换题目,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了?

    当然,什么考题对李逵来说都不是问题。

    不就是写论吗?

    议论文格式套上去,再不成,自己闭关琢磨一阵八股文。虽说八股文曾经饱受批判,但文章的格式非常有调理,暗含官府公文的条理之美。只要拿出来,不敢说惊为天人吧?至少能够吸一波睛。

    “昔成王年幼,群臣居功,危如累卵,旦夕有覆灭之厄……”

    李逵在草稿上写了起来。

    抬头看不远处的李云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大宋的解试规模不比明清的乡试,五六十,甚至七八十个县的秀才同场竞技,几千人赶考,录取一百多人。必须要一座规模宏大的贡院才能容纳考试。

    大宋有的州治下只有两个县,大一点的就四五个县,规模小的可怜。解试的规模相比县试也大不了多少,州学就足以容纳所有的考生。

    而且大宋对举子选拔并不太重视。主要是没有必要,各地都在送来参加省试的举子,啥样的没有?

    真正有才华的,能力出众的学子,那个不是在官办顶级书院读书,获得推荐之后,直接升入太学深造?留在本地的学子,质量都不怎么样。除了几个特别的地区之外,大宋的解试也不过是一场官民同乐的聚会而已。

    比如说开封府解试,应天府解试,那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生死场,自然大为不同。

    好在这两个地方的解试名额出奇的多,至少不会让学子们有种不争头筹,就会名落孙山的担忧。

    半场休息。

    范双亲迈开小短腿,偷偷摸摸地出现在考场。

    看到李云的书案上放着昨日一样的吃食,顿时开心地眯起眼睛,小碎步甩地飞快,下一刻就坐在了李云的对面。

    李云自喻为是个恩怨分明的汉子,瞪了一眼双庆之后,就埋头继续吃饭。也不管双庆的小爪子放在了他的酱肉上。

    可惜,心情糟糕之下,胃口不佳。吃不了那么多。再则,李云的午饭是按照李逵的标准做的,在吃饭上,他撑死也比不过李逵。剩下很多,烙饼,酱肉都剩了大半包。

    双庆有种被幸福包裹的欣喜,对李云道:“云哥儿,你还吃吗?不吃我带走了。”

    “不行,你能吃,但不能带走。”

    李云伸手拦住双庆,愤怒的眼神中流露的无尽的忧伤。

    范双庆年纪小,被李云的哀怨感染了,吓地一激灵。心惊胆战的也不敢造次,只好空着手打着饱嗝回去复命。来到考官房内,范纯仁眼巴巴的等着他呢?见他两手空空,不满道:“怎么回事?”
1...119120121122123...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