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这个苏辙,真是冥顽不灵。朕已经不是那个唯唯诺诺,随随便便就能让人摆布的小孩子了。
想到这些,赵煦心头的火气上来了,语气颇为不善道:“朕已经亲政,朝堂上的事仰赖诸公,但要说如何当皇帝,如何做好一个皇帝,朕没必要听你们的意见,只要学着朕的父皇如何做即可。”
……
长期以来积累的怒气,让赵煦的情绪失控了,那种怨气之下扭曲的脸,如同一团燃烧的怒火,冲天而起。
苏辙傻眼了,皇帝以前不这样。他只不过是开了个头,要是按照以前,皇帝就是提出了要求,要是有大臣拒绝,也会退缩。可是,现在却突然爆发了起来,这让他感觉到皇帝变了,或者说皇帝一直没有变,而是成功的用伪装欺骗了自己,还有衮衮诸公。
蔡京作为开封府府尹,本来站的比较远。
没办法,大佬扎堆的地方,他也挤不进去。
不过这时候,他倒是有了机会,出了文官的朝班,启奏道:“臣以为,陛下有爱民之心,不该受到诘难,反而要支持。”
“支持”苏辙脾气一点也不好,挑眉指问蔡京:“蔡府尹,你应知道元旦大朝会之后,关扑日启,京城是个什么样的场面。人挨着人,人挤着人,肩摩袂接,项背相望。陛下要是被惊扰了圣驾,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蔡京哪里会负责再说了,真要是出了事,他可是开封府府尹,都得算到他的头上。
他站出来,是为了巴结皇帝,是个人被关着养了这么些年,心里头都会憋屈。既然憋屈了,就需要释放,皇帝既然提出来要求,与民同乐,满足皇帝好了。再说了,皇帝又没说要去大相国寺参加万姓交易这样的大集会,安全上即便不放心,隔条金水河总可以吧
“关扑日,京城各地都热闹。比赛可以观看相扑,购买关扑券,当然,这需要宦官去宫外采买,万一要是中奖了呢还能去派人兑奖。”
蔡京说了不少,他就是打算趁着机会难得,好好的在皇帝赵煦面前露一把脸。
可赵煦对这些根本就不感兴趣,这简直就是糊弄小孩子啊!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也知道,相扑是在皇家宫苑中举办,百姓也能看到,但是要相隔金水河。再说,相扑有什么好看的,两个壮汉推来推去,无趣的很。就算是宫中的女相扑……算了,一个女子长成了壮士,就算是啥也没穿,也吸引不了人。
至于说买关扑券,以前宫里安排太监去买,每次都能中奖,一点意思都没有。
关扑券,甭管是哪家商会发的券,背后的东家都站在这朝堂上,真要是有太监来买,肯定会记录下来,等开奖的时候暗箱操作,皇帝买的券,谁敢让他不中奖
这完全吸引不了赵煦,也满足不了赵煦对宫外的渴望。皇帝迟疑道:“岂不是装装样子”
还不就是装装样子吗
蔡京觉得自己有点词穷,要是危险的去处,他也不敢建议。
不过,翰林学士李清臣站出来了,他躬身对赵煦启奏道:“陛下,今年的关扑日不同于往年,京城多了一种新鲜的玩法,叫麻将。参加者,戏称为打麻将。四人为戏,博取彩金。京城的汇通钱庄在关扑日,会举办为期三日的万人麻将大赛。参加者最后能博彩至高一万贯彩金。”
“一万人”资深宅男赵煦,当他听到有这么多人参加的时候,有点退缩了。
可李清臣根本就没打算让皇帝参加这一万人的大赛,建议道:“陛下身份尊贵,自然不能从选拔赛参加。臣建议,让麻将大赛最后角逐出三人,和陛下玩一场麻将。臣以为,陛下既参加了百姓的关扑,也能体验百姓的乐趣。”
“善,大善。”赵煦高兴的扭动了身体,有点情不自禁,他等这一天,都等了十来年了。李清臣的建议顿时说到了他心坎上。可是,有一个难处,他不会打麻将:“李爱卿,可是朕不会啊!”
“不要紧,找人学。臣听闻高手一日便能授徒。”李清臣自然不是什么君子,蛊惑皇帝这一套,驾轻就熟。
苏辙据理力争,怒斥李清臣道:“李清臣,尔身为翰林学士,却蛊惑陛下参加赌戏,是何居心让闲杂人等进入禁宫,出了事你能但得起这干系”
“苏相,这可冤枉本官了。本官推荐的人自然身家清白,而且还是这次省试的举子,说起来还和苏相有不小的关系。”
李清臣终于露出了诡异的笑容,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让苏辙在垂拱殿上丢脸。而这一步,很快就会实现,以至于他终于可以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反倒是苏辙心头有种不好的预感,似乎李清臣故意在气自己,而他却跳进了李清臣早就准备好的坑中。
朝中大臣都知道,李清臣虽不过是翰林学士,但主持省试之后,会委以重任。而李清臣眼热苏辙的左相位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李清臣当即揭开谜题:“臣闻,京城之中出现了三个麻将高手,其一为李逵,沂州解元;其二是其族弟,沂州举子;其三是高俅,京城人士,开封府举子。此三人身家清白,亦是我大宋文臣之未来,想必忠心不用多虑。而这三人之中,李逵和李云是苏相二兄,大苏学士的徒孙,高俅更是追随苏轼十多年,忠心耿耿,以忠义传名。三人此前在京城人称:保康门赌王,青眼虎大将军,常胜大将军,技艺高超,非常人能比。”
说完,嘲讽的看向了苏辙。
至于群臣,听到保康门赌王这个称谓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朝堂之上,轰然大笑,苏辙脸色铁青,他成了被嘲笑的那个傻子。
心中暗恨:“混账玩意!”
第336章 圣旨到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逵的逆袭之路 ”查找最新章节!
“子由啊,你这是何苦呢”
“尧夫兄,此多事之秋也。子由退一步,贼就进一步,等到退无可退之时,朝堂上还有你我立锥之地”
范纯仁长叹一口气,他真的感觉自己老了。相比苏辙,范纯仁并不会太担心自己会被变法派驱逐,贬谪,羞辱。
毕竟他老爹是范仲淹,变法派之前的首领王安石,也是继承了范仲淹的遗志,加上还有赏识提携的恩情在里面,范纯仁做中间人帮忙两头说好话,还是管用的。
但仅仅是管用,却不能改变变法派推行变法的决心。仅仅推行变法也就算了,但变法派还有将元祐重臣一个个都贬谪的打算,手段卑劣,甚至用陷害也在所不惜。他甚至预感到,变法派不仅仅是来夺取他们失去的所有,而且还是来报仇的。
在宦海沉浮几十载,看人的水平,自然是不差的。范纯仁早就看出,如今章惇网罗起来的变法派,相比王安石时期要远远不如。不管是从才能,还是从德行操行上都是如此。水平德行都不如,只能在手段上下功夫了。不得不说,范纯仁怕了。
他最担心的事终于开始发生了。
而这时候,苏颂已经隐退,数次拒绝出任地方知州,皇帝优待其知中太乙宫,已经属于隐退朝堂。苏颂是被优待了,这有皇帝的原因。苏颂在元祐重臣之中,是唯一一个在觐见宣仁太后,通报朝政的时候,考虑到皇帝的意见的重臣。
其他重臣,包括范纯仁自己,都经常忽视这一点。
可以说,苏颂是皇帝赵煦在朝堂上用自己的皇权保下来的唯一一个元祐托孤重臣,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元祐托孤重臣。
除此之外,宣仁太后下葬之后,主持落葬的吕大防去了老家。
朝堂上的元祐顾命大臣,就剩下了他和苏辙。要是这时候苏辙再出问题,惹怒了皇帝,那么他也没有留在朝堂上的意义了。
孤木难支,孤掌难鸣。
这恐怕是范纯仁如今面临的最大困境。
想到这些,他的内心就无比的沉重,希望苏辙能够听取他的建议,至少不要太过刚硬。但显然,苏辙也有他的立场,不容改变。
说起来,这也不能怪苏辙不懂大局,而是文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他们所表达的立场,就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信念。一旦立场不要了,信念就崩塌了,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佞臣,奸党不算。
想来想去,范纯仁还是觉得苏辙应该多接触一下年轻人,比如说李逵。这小子虽说总是做出些让人头痛不已的事。但本质上,才华横溢,虽然李逵的才能和读书不搭边。尤其是那种过人的眼光,是他们这些老臣子无法比拟的。
想到这些,范纯仁建议道:“子由老弟,李清臣只不过是故意激怒你而已。故意针对你,更多应该是中书侍郎的官职。只要不给他机会,他也只能上窜下跳,毫无办法。不过,我听说令兄的门下来了京城之后,你却避而不见”
“我侄儿在家呢”苏辙避重就轻道。
没错,苏过自然是他的亲侄儿,怎么可能不闻不问
但是李逵等人的境遇就很难说了。说起来,苏辙对高俅的印象本来就很糟糕,高俅之前在京城是无赖子,街头的混混,这些他都是知道的。知道了高俅的过往,即便高俅已然今非昔比,但在苏辙的眼中,这还是当初那个混迹京城街头的无赖,仅此而已。
他是要名声的人,怎么可能让无赖进自己的家门。
他可不是他的二哥,动不动就被人骗。即便高俅在苏轼门下兢兢业业的做事十多年,还是无法改变苏辙对高俅的看法。
“那么李逵呢”范纯仁问。
要是范纯仁不问,苏辙也不想说,但既然问了,苏辙心头的怒火就不打一处来,气咻咻道:“拒而不见,是为了让他们知耻而后勇,可你也看到了,这帮小子不仅没有感到耻辱,反而自暴自弃。尧夫兄,你刚才也听到了,这几个这小子在京城才一个月,就闯荡出如此大的名头,惹人耻笑。甚至上达天听,我可没办法替我兄长管教这些人。”
说完,甩了甩衣袂,登上了自家的马车。
看着苏辙气鼓鼓地离开,范纯仁长叹道:“这个子由,还是这么倔。”
“老爷,去衙门吗”
“去什么衙门,老爷累了,回家。”
范纯仁对随从双庆道。
相比保守派的惨淡,变法派那里,洋溢着喜悦的热情。他们似乎有赢了一场,虽然没有将苏辙彻底激怒,但也让苏辙气的够呛。只要继续下去,难免苏辙不犯错。到时候,只要雷霆一击,苏辙被逼离开朝堂之后,就是变法派一家独大的朝堂了。
李清臣举荐了李逵几个,本来就没安好心。这是故意在朝堂上给苏辙难堪。
至于李逵几个见驾之后会不会左右皇帝,他还真想过。但想来想去,都觉得毫无可能。
让苏门的三个子弟进入禁宫和皇帝接触,就皇帝赵煦的性格,对陌生人有着难以言说的警惕和防范。而且赵煦如今的做派,处处仿效神宗皇帝,立志要做个明君。小皇帝年纪虽小,但毕竟从小接受严苛的帝王教育,宣仁太后虽说掌控了元祐时期的朝政。
但是对皇帝的教育,从来没有松懈过。甚至比之前任何一个皇帝,赵煦的教育都要显得更加严格。
这样教育出来的皇帝,可以表现出沉稳,冷漠,甚至缺乏安全感,但判断力绝对不会缺少。
李逵、李云几个都是沂州这种小地方出来的贫民,高俅也仅仅是个军户,这样的人能够说得出多少让皇帝耳目一新的建议,引起皇帝的重视
加上皇帝提防臣子的心思非常重,在李清臣看来,这几个人只能给苏门丢脸之外,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教授皇帝麻将的玩法,最多也就两三天而已。
甚至皇帝在学会麻将,新鲜感过去之后,从此忘记李逵等人。
想想自己,当初参加省试的时候,也是满脑子的之乎者也,说起政见来,只能成为圣人们的传话筒,当帝王的听的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会重视
总不可能,皇帝在此之前,已经对李逵有所耳闻了吧
这绝对不可能。
可李清臣想不到,章惇却不能不去想:“邦直,之前你推荐李逵等人,为何没有告诉老夫”
“相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您也听说过李逵等人”李清臣浑不在意道,他如今是翰林学士,而且已经被任命为今科省事的主考官。在省试开考之前,他还会有一个加衔的过程,知礼部。
令会挂在尚书门下省,权知贡院。
反正,升官已经在眼前,只要再升一级,他就可以出任副相的官职。甭管什么蔡卞,曾布,都得给自己低头。
章惇能说什么
李逵不仅是听说过,还见过。
想到李逵总是出人意外的举动,担心这家伙不会让他的计划出现变数吧只好自我宽慰道:“此子不凡,你还是小心些吧”
章惇甚至没有说为什么。
李逵和刘家的关系更多的他也是猜测。
李逵的本事,可不仅仅是个武夫,更不是个学渣。而是不学有术的混蛋。
这就是章惇对李逵最困扰的地方,李逵的学问,显然不是苏轼能够教的了的。就一套记账法,苏轼恐怕就教不出来。
虽说苏轼是李逵的师祖,其师另有其人。
但周元真要是真才实学的实干之辈,也不会中进士快十年,才当上个不入流的县令。要发达,他就该发达了。
至于教李逵功夫的和尚……
算了,李逵就像是个谜团,困扰着章惇。而章家对李逵更加熟悉的三子章授,也是看不明白,李逵这厮为什么总是能想出些看似莫名其妙,却最后让人颇感惊艳的办法。
比如说,交易所。
简直就是奠定了大宋大宗交易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且,章惇是知道一些李逵和刘家走的很近的消息,其中有自己的判断,同时也有儿子当初从颍州带来的消息。
李清臣很自负,这来自于他确实有自负的资本,写文章很厉害,甚至曾经欧阳修都说过,其文采可以和苏轼并论。但真要说实干,谋划,他在变法派里也是属于水平最差的几个骨干。他最擅长的其实是陷害,无中生有之类的小把戏。
散了朝会之后,他带着一丝不解,回到了尚书省的官衙之中。
却没有太在意,只是琢磨着,改日去皇帝身边的宦官那里探探口风,听李逵到底有没有蛊惑皇帝。不过他被章惇提醒过之后,真有点紧张。心中忍不住想起一份奏章,狐疑道:“难道是他不可能,怎么会有如此巧合之事”
皇帝要见百姓也好,要见士子也罢。
皇城司肯定绕不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