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不幸苦,不幸苦!”
苏过一大早就堵着章授的房门,章授能不知道苏过的来意心说,自己堂堂一个进士老爷,虽然没当成官吧!
可你们也不能太不把进士当回事了吧
哄着让他写信给蔡卞,然后一大早苏过端着热茶糕点过来,表面上是来慰问了,实际是来拿他给蔡卞写的催粮信。什么茶汤糕点值十万石粮食
无奈,章授回头进了屋子,从书案上将写好的信看了一遍之后,折起来放入信封之中,就落了一个私章,写上世叔亲启几个字,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苏过忙拿过信,准备离开。他还忙着去驿站投送,驿站快马的话,两天就能到大江边。最多三日,就能抵达江宁,送到蔡卞的案头上。
没办法,时间不等人。
可章授却丝毫没有让苏过轻松离开的意思,拉住苏过的衣袂,揶揄道;“贤弟,你也知道的,为兄虽然中了进士……”
这话刚出口,章授就感觉到苏过脸上浮现的尴尬。急忙轻轻的打了自己的嘴,抱歉道:“为兄没有取笑贤弟,而是另有……”
“没事的,世兄但说无妨。去年小弟下场,有点孟浪了,才学不足,定力不足,阅历也不足,弄的个落榜的惨淡结果。原因在小弟身上,世兄不必为了照顾小弟的情绪,有所顾及。”
苏过坦然道。一开始,他对于落榜确实非常沮丧,19岁下场,参加省试,和当年他父亲苏轼,叔叔苏辙赶考的年纪差不多。可是他父亲和叔叔第一次下场就高中,但是他却铩羽而归,连省试都没有过,更不要说殿试了。这肯定不是运气,而是才学不足。
一想到被外人说道,老子英雄,儿子狗熊。
苏过的心里就挺不是滋味。
别看他老爹宽慰他时候说什么:“科举考的是实力,同时也是运气。你叔叔和我要不是当年遇上了永叔前辈,也可能科场折戟。你不用气馁,下次继续来过。”
嘉祐二年的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兄弟是非常推崇的,甚至断言,他日此子必然成为文坛领袖。
苏轼说自己要不是遇到了欧阳修,也可能考不上,不过是为了让儿子宽心之语而已。实际上,内心挺烦躁。他老苏家丢人丢大发了。被寄予厚望的苏过,没想到连省试都过不去。岂不是说老苏家的子弟都不诚事
想当年,陶渊明生了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蠢,甚至写下《责子诗》感叹: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生养了五个傻儿子的陶渊明,显然面对一个比一个傻的儿子,内心满是绝望。苏轼也担心,万一……
苏过多么敏感的性格啊!他哪里会听不出来老爹对他的期望,同时又担心他承受不住压力。这种无私的父爱,相比大哥二哥来说,简直就是奢望。也只有苏过一直在苏轼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也就是这份浓烈的亲情,让苏轼对苏过有天大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重振精神,在失败中逆袭。
再说,这话苏过不过是听听,他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自己的父亲和叔叔,他们俩兄弟不管是在大宋任何一科下场应试,断没有落榜的可能。如果落榜,就只有一个可能,主考官徇私舞弊了。不管谁担任主考官,恐怕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文章一定会胜过苏轼和苏辙,这才是他们俩兄弟最大的依仗。
运气之说,不过是托词而已。
用这个来宽慰苏过,显然是苏轼想当然了。因为用自己和弟弟的幸运来宽解儿子,显然是不可能让苏过放下失败的阴影。
苏过也不可能将人生目标放在父亲和叔叔身上,这都不是他能够达到的高度。到了苏轼苏辙的才学程度,已经和苦读没有多少关系了,是天分,是碾压常人的才智。
苏过恐怕这辈子都别想要在父亲和叔叔面前找到人生的自信了,但他还是找到了一个倒霉蛋,并且从对方倒霉的经历上,获得了些许的安慰。
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爷爷,老苏。老苏屡考屡败,最后自己落榜到没信心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二儿子和三儿子身上。苏过觉得,他这么年轻,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有点早。想到爷爷的倒霉经历,他人生中第一道坎,瞬间就过去了。
这个秘密一直存在了苏过的心头,谁也不敢告诉。
同时,科举不第,是苏过心头的刺痛。
要是能够高中进士,他就不用种地了。就算是不当官,最次的文散官爵禄,也是有钱拿的。至少30贯一个月跑不了,都能不做事,光领俸禄,这日子想一想就让人兴奋。不仅如此,娶媳妇,生儿子养家的钱都有了。也不用老爹担心他娶不上欺负,给不了家产,而偷偷攒钱。问题是,苏轼总是攒不下钱来。
想到此处,苏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下一科的省试,而且一定要中进士。
苏过微微行礼道,语气平缓,不失礼节道:“世兄,我先去送信了!”
“别,等等。”章授突然拉住了苏过,犹豫再三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贤弟,为兄不知道有有一句话当问不当问”
苏过有点诧异,心说:不该问,就别问呗!
可章授也为难啊!
蔡卞这老小子,自己老爹的面子都敢不给,他真要是诓骗了江宁府的十万石粮食,蔡卞会轻饶了自己
想到将来如何面对那个让他头痛的蔡卞,章授不得不拦住了苏过,想要问个清楚。真要是苏轼没钱,到时候等粮食起运之后,计算好时间,快要颍州的时候给蔡卞去信,就说苏轼手中没钱,让他先赊账。这样做,虽然把蔡卞的怒气都倾斜在了苏轼的头上,好让他躲过。最好的结果就是,苏轼筹备一点钱,好让蔡卞派来送粮食的人回去有个拆兑。
真要是一点钱也不给,干脆把所有的账都算在苏轼头上好了。
他章授真的怕面对蔡卞。
说起来有点让人不耻。
可谁让苏轼的头够铁,兴许蔡卞面对苏轼也是无计可施呢
苏过在心中猜测了几个可能,不过他也不在意,反正李逵这厮有办法,太有办法了,连父亲在颍州的亏空都琢磨着能填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李逵的呢想到此处,苏过随即笑道:“世兄不用担心,钱已经有眉目了。”
“贤弟不要诓我”章授支支吾吾道:“蔡元度此人性格刚烈,难以通融。倒时候哥哥一个人恐怕顶不住。”
言下之意就是说,万一他顶不住的时候,就把你爹抛出去。
可没想到苏过反而轻松道:“世兄多虑了,我说的有眉目,是不日就能筹备好购粮款。不过,世兄,恐怕还要麻烦你,再去一封信,恐怕十万石粮食不够用。世兄也不用担心钱不够
第153章 先下手为强!
“二哥,听戏听多了吧这三位出来都让你给整出来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把自己当吕布了!”
刘安在边上有点小雀跃,他一直是被孙卓鄙夷的对象。
好不容易逮住机会,可不愿意就就此放过。
贾道全愤恨的冷了一句,刘安这才不敢吱声了,不过眸子滴溜乱转,视线还不时的在孙卓的脸上扫来扫去。
按理说,谎言被戳穿了,自然该乖乖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是非曲直,总归有个说出。可是孙卓却哼哼唧唧的没打算开口。
这下可惹恼了贾道全,抬手指着孙卓,怒其不争道:“你要是不说,我让张大嘴巴去问!”
一般来说,有绰号的人都是狠人。至少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和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保媒的媒人,加上个‘铁嘴’之类的绰号,甭管是男是女,都在媒人这个行业里有很高的知名度。
闻人也是如此,闻人是打探消息的灵灵通人士。
他们靠着买卖消息过日子。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说让他们去打探消息的时候,因为闻人的关系网实在太夸张,会将原本不为人知的消息,散布的满天飞。
当然,有一个前提,这个消息够劲爆。
孙卓听到贾道全要找张大嘴巴买消息,顿时吓得脸色惨白。虽他总觉得贾道全这么做的可能性不大,但万一呢真要让张大嘴巴去打听他的倒霉事,不用两天,颍州城都知道他颍州第一好汉,被一个小孩欺负了,还能活吗孙卓叫苦不迭道:“罢罢罢,说了又如何,在兄弟面前丢人,总好过在颖州城出名。”
不得已之下,孙卓只能说起当日发生的事。
那日,他发现有官兵堵住了常平仓的大门,出门去理论,至于出口不逊之类的也没有大关系。仓监不入流,但是禁军就更不入流了,如果是厢军,那是不入流中的不入流,简直和下三滥没有什么区别。
可没想到,冲出来了个小子,二话不说,上手就和他对打了起来,这一交手,才发现对方手上的功夫颇为厉害,打着打着,一不留神他就被制住了。
“你是说,你被一个孩子给打了”
贾道全有点不敢相信,孙卓的功夫虽然不怎么好吧,但是对付寻常的军汉真不在话下。怎么可能会沦落到被一个孩子给打到毫无反手之力
孙卓嘴角露出和委屈的苦涩,硬着头皮纠正大哥贾道全的判断,低声辩解道:“是被长的像是个孩子的汉子给偷袭了。”
这厮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也是拼了。和成年人交手,那叫技不如人。可要是和小孩打斗,最后输了,那叫坍台。一辈子积累的名声都要发酸发臭。
“有区别吗”贾道全气地连搭理这厮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功夫还扯这些有什么意义
面子
面子真的对一个男人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有!”平日里说话中气十足的孙卓,此时此刻也是细声细语,仿佛被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的怂样子。
任何一个人,在不得不接受一个对他们来说非常痛苦的结果的时候,大部分人宁愿在过程之中是被欺骗,而不是被欺负,这源于结果相同的现状,心理历程却截然不同。
孙卓已经嚣张不起来了,但他还需要维持一个男人的面子。
贾道全可不管孙卓的面子,他本就是强势之人,举手抬足之间,都是说一不二的主。他鄙夷的看了一眼孙卓,挥挥手对仆人道:“送二爷去客房好好休息。这段日子你也别吓跑了,这颍州的天虽然没变,但风起来了,你是个莽撞人,他们从你下手的可能很大。”
孙卓心中戚戚,也想到了这一层。可他根本就不知道,李逵这厮出手就不按常理来,打他,完全是看他不顺眼。谁让他嚣张来着
可没有苏轼的授意,完全是李逵的临时起意。
孙卓这才意识到,他因为一次惨败,连和贾道全一起商议的机会都没有了。他有种被排斥的冷落,扭头看向完好如初的刘安,怒道:“刘安,你的常平仓难道还在手里”
刘安不解的看向了孙卓,他很明白,这位二哥丢了面子,想要在他身上找不一点回来。不过,他可不在乎这点面子,毕竟孙卓平日里用言语刺激他也不是一次两次,真要是受不了一点激的莽撞汉,早就和孙卓闹翻了。
只见他微微摇头道:“被通判徐让收走了。”
“你难道就不知道反抗常平仓虽说是州府和提举常平司共辖,可我等不是州府的官员,而是提举常平司的官员,你怎么可能连一句话都不说,将我等的职权转手就让了出去”
“二哥,小弟没有功夫傍身,打不过啊!”
看似刘安说了一句很窝囊的话,可是听在孙卓耳朵里,颇为刺耳。
就像是碰了个软钉子,皮肉毫发无伤,但心头已经被戳地血肉模糊的撕裂。
等到仆人将孙卓送走,刘安偷偷瞄了一眼二哥孙卓,那股子眼神中透出绝望,让他心底也不由生出怜悯之心。
惨!
太惨了!
得亏自己遇上的通判徐让。
原先刘安是非常怨恨徐让的,这老头好好做他的通判就得了,还多事,总和他们几个过不去。可如今,他却万分感激徐让。要是换一波人马,或许吃亏的就不是孙卓,而是他自己了。同时,他内心也对苏轼有了更多的认识。
谁说读书人,大文豪,就好说话的
孙卓这厮的倒霉相,就是前车之鉴。
“三弟,三弟!”
贾道全连着喊了两三声,刘安才回过神来,打了激灵后才后知后觉的问:“大哥唤小弟”
“你可是怕了”
对于孙卓,贾道全失望至极,原本是能替他冲锋陷阵的好手,没想到是银枪镴枪头,中看不中用的玩意。
至于刘安,他根本就不怎么指望他。可如今,孙卓的面子没了,骨头似乎也被打断了,连脊梁骨都弯了,根本就指望不上。但他出面虽然要比刘安好很多,可作为主事者,总不能一个人在前,需要有人帮他分摊些压力。
刘安急忙摇头道:“大哥,见谅。小弟刚才是想,什么人会对二哥下如此痛手”
“这事不重要,少时,等探子将消息带来,就知道了。”贾道全忧虑道:“现在苏轼已经动手了,他手握近四万石粮食,对我等的威胁虽然不大,但我们也不能束手待毙,为今之计,只能先下手为强。三弟,这次需要你出马了。”
“大哥!”刘安的声音都在发抖,他哪里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贾道全根本就不给刘安推脱的借口,直接道;“往年,这时候的粮价还算平稳,但这是我们和州府相安无事的前提。但今年不一样了。苏轼显然已经被徐让说动了,他们已经出手了,我们就不能干看着。要不然,最后怎么死都不知道。你来我往方知手段高低,而
第154章 有价无市
每次出门赴宴,回来之后,苏轼总是一副意犹未尽,有种要爬到房顶上,登高赋诗一首的慷慨激昂。
其实,多半是喝醉了自后的副作用。
可是,这日怪了。
苏轼从马车上来,身上竟然没有酒气,更没有脂粉气,甚至连饭菜的肉糜之气都不带一分。刚回家,就气冲冲的去了书房。
高俅将马从车辕上卸下来,牵着马去了后院。
“高俅,我父亲怎么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