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踢裆!”

    “掏他!”

    看不过眼的李逵在边上瞎指挥。

    孙卓气地都快炸了,哪儿来的野小子,趁着他不小心,轮圆了抽了他一个嘴巴子。之后一通老拳下来,身上哪哪都疼。还有边上那个黑脸的小子,一个劲的说风凉话,忒不是人了。做人怎么能如此没有底线

    可即便这样,李逵还很不满意的摇头道:“李云这厮太嫩了点,动手畏首畏尾,白瞎了我这段日子磨练他的功夫。”

    这话听的,让高俅忍不住想要翻白眼,你李逵好心磨练李云的功夫,骗鬼呢你倒是见天的欺负人家李云。只不过让高俅胆战心惊的是,李云这厮的手上功夫不弱啊!不仅不弱,还非常强。一手拿着刀鞘,却没有拔刀伤人的意思。

    另外一只手还能连连对孙卓发动攻击,想要做到这一步,李云的功夫比孙卓要好上好几个台阶。

    要不然,根本就做不到这等轻松。

    可高俅还是担心李云托大,万一被孙卓制住了,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高俅按捺不住道:“我们是不是要去帮忙”

    李逵指了指周围看戏的亲兵,对高俅道:“人家好好的比试拳脚,我们再上去,那是多欺少,显得我等没品。”

    “二爷,掠阵,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是啊!就算是李云败了,那厮也翻不出二爷的手掌心!”

    ……

    面对一群节操全无,善于吹捧的禁军精锐,高俅果断的闭上嘴。

    再说,有百十来人拿下一个个小小的仓廪根本就不在话下。亲兵也是主将作战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也是主将的杀手锏。可是面对李逵,淮阳军中出来的精锐根本就不敢托大,二爷没开口,谁敢出头

    李逵哈哈一乐,突然双手做喇叭装,对李云大喊:“李云,你不是那厮的对手,哥哥来助你。”

    李云一边小心应对着孙卓这厮,一边还抽空对李逵大喊:“这厮眼瞅着就要不行了,你可不能来捡便宜!”

    “你不成,收拾个废物,都如此墨迹,哥哥还能指望得上你”

    “李逵你等着,爷们这就下死手!”

    孙卓的脸一边红,一边黑。红的一边火辣辣的疼,是被李云这厮抽冷子打的,黑的一边完全是被边上煽风点火的那小子给气的。

    太不要脸了,冷不丁动手也就算了。

    边上的小子还尽出一些阴损的点子,得亏李云没有听李逵的建议,要不然孙卓这厮恐怕早就躺在地上佝偻成一团,苟延残喘了。

    李云被李逵一激,招式狠辣了许多,但想要一时间制住孙卓也不容易。主要是他作茧自缚,一手拿着刀,还不拔刀,就为摆设,等于是让了孙卓一只手般托大。

    孙卓这个叫恨啊!

    他也是颖州响当当的人物,却让个半大小子逼到这个份上,跑又跑不掉,打又打不着,死死的被拖住了,奈何不了对方。

    就在孙卓又气又急的时候,李云突然闪过孙卓的猛扑,腾挪两步之后转到了孙卓的后背,跳起来单腿就向着孙卓的后心点去。

    孙卓猛扑是假,故意让李云接近是真,斜着硬生生受了李云的一脚,咬着牙没有后退,双腿用力蹬着冲到了李云面前,眼瞅着李云要被孙卓抱住。从招式上看,孙卓学的是相扑技,就是中原的摔跤技法,不同于后世东瀛的肥头肥儿的选手,大宋的相扑高手都是用身体锁住对方,直到对方失去战力。也有快打快的手段,一错身,扭断对手的大腿骨都能办到。

    这时候,李云也看清了孙卓的用意,他没退,反而冲进了孙卓的怀里,贴身靠了上去,交错之间,

    通通通。

    三拳落在孙卓胸口的一个点上,一套通臂三连击之下,孙卓噔噔噔的往后急退,随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角流出了血迹。

    高俅瞪眼瞅着李云,倒吸一口冷气,李云这么厉害

    似乎比自己高那么一丢丢。

    可李逵却不屑道:“机会把握的不错,可惜力量不足,速度也不够,没重伤对手。要是遇到了高手,他连打中的机会都没有,这小子还是嫩了一点。”

    嫩吗

    高俅可一点都不觉得李云嫩了,反而有种李云这小子扮猪吃老虎,隐藏的太深了。而李云都这么厉害了,将李云吃的死死的李逵到底多厉害高俅想到这里,艰难的吞咽了一口口水,小心翼翼的瞥了李逵一眼,心有不甘道:“李云时机,力量,都把握的很好,在他这个年纪,已经罕有敌手了!”

    高俅很想说,自己当年怎么样!

    可想了想,还是算了,他当年也不成事。

    李逵慢吞吞的走到了孙卓边上,只见他轻轻一抬腿,孙卓如同在锅里的烙饼,被翻了个面,李逵一脚踩住了孙卓的后腰,威胁道:“小子,你要是敢挣扎,小爷踩碎你的腰眼!”

    这话真管用,孙卓立刻就不做声了。

    李逵这才指着地上躺着的孙卓道:“刚来李云要是发力更加迅疾一点,这厮的内脏都能震碎,必死无疑。如今看着狼狈,却受伤很轻,便宜他了。”

    高俅这才明白,李逵多半说的是真的。可动不动就下下手,似乎也不太妥当吧

    正当李逵和高俅闲聊着,管仓的农兵聚集了起来,足足有二十多人,李云也不惧,将刀一摔冲了上去。

    他怕打起来,一时间忍不住拔刀伤人,这才没有带着刀。

    他们是来接管常平仓的,可不是来杀人的,真要是出了人命。恐怕师祖也难以护住他们几个。

    砰砰砰

    李云三五下就打倒一个农兵,不一会儿的功夫,地上躺了十来个人,而李云却越战越勇。农兵作战,根本就没有章法可言,乱糟糟的拥挤在一起,又乱糟糟的散开,别看人多,完全成了活靶子一般。

    一刻之后,孙卓趴在了仓监的官堂下,原本他坐的位子,有一个白丁坐上去了,还鄙夷官座太小。

    他心中戚戚,他也想官座大一圈,可是僭越啊!

    还有他的一群手下,一个个鼻青脸肿的扶持着在门外飕飕发抖,周围是一群甲胄鲜明的禁军亲卫。

    孙卓暗暗叫苦,早知道这样,压根就不该开仓门,量李逵这厮也不敢带人冲击官仓。

    现在到好,自己受伤不说,手下也个个狼狈。

    刚坐上官员的座位,李逵瞅瞅这个,摸摸那个,随后才问高俅:“接下来该打杀威棍了吧!”

    高俅扭头不搭理李逵,这厮还真把自己当官了,他就是拿




第148章 英雄胆
    顺利。

    顺利到李逵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将近五千石粮食,孙家竟然在一个时辰之内就筹备完毕。

    只有一个可能,这些粮食本来就在孙家的粮仓里。

    一个不入流的仓监,竟然家中囤积数量如此惊人的粮食,这显然已经不是为了吃,而是另有图谋。但这些粮食是孙卓一个人的还是其他几家人凑起来的

    一路上,李逵被这个问题纠缠到挠头不已。

    反倒是李云在边上絮叨不已:“这家人是不是真的傻家里存这么多粮食,哪里吃的完”

    孙卓家中人口还挺多,这厮竟然除了一个妻子之外,还纳了七个小妾,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才是梦寐以求的生活。家里还有打扮成庄户的打手,人数不多,十来个。这些人就算是一个个都是饭桶,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吃光这些粮食。

    囤积其他商品,或许不用担心坏掉。

    但粮食的存放非常苛刻,湿了会发霉,粮仓漏雨了会坏掉一仓的粮食,还要防止老鼠等等。如果没有防范措施,生活在粮仓的两只老鼠,一年繁殖就能组建一支数量惊人的军队出来,除非不是一公一母。总之,除非有米铺和酒庄,一般人很少会囤积数量庞大的粮食。

    而孙卓家里,没有米铺。倒是刘安有米铺,但规模似乎也不大。

    突然,李逵脑中有一个念头闪过,不会是为了抬高粮价,故意减少粮食供应吧

    大宋的物资转运非常严苛,大宗商品没有官府的文牒,连本地都出不去。而粮食又是稳定地方的重要物资,一般都会严加管控。又算有通关文牒,但是运费和税收都是一笔大数字,没有人会做贩卖粮食的生意。

    颍州的粮价维持在高位,很可能有恐慌的因素。

    常平仓经常遭受损失,让粮价有了飞涨的理由。同时还要满足一个条件,粮食供应短缺。

    只要市面上粮食数量不足,价格自然也会涨上去。

    但这只能是猜测,李逵根本就不敢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就下定论。

    可真的要是李逵猜测的这样,那么领头的那个人就可怕了。

    回到常平仓,李逵看着不远处的颍水,若有所思。高俅看着长长的运粮队伍,也是一脸惊诧,颍州缺粮吗

    缺,而且还很缺。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仓监家就有这么多粮食

    都是贪墨来的

    恐怕,连高俅都觉得不太现实。轻而易举能够拿出五千石粮食,那么一万石呢五万石呢

    颍州真正的粮食缺口只不过是不到十万石的样子,如果几户人家就能拿出这么多的粮食,岂不是说明颍州的粮价一直在被人控制着。不管是高涨,还是回落,都有幕后一只黑手牢牢地控制着颍州的粮食价格。

    真要是如此,万一苏轼逼急了对方,对方用粮食要挟地方,学士丢官都有可能。

    高俅紧张道:“我要李逵回衙门禀告学士,好让他早作准备。”

    “也好!”

    单单五千石粮食,还无法真正撬动颍州的粮价。这一点,李逵心知肚明。

    颖州府衙后院,苏轼眉头紧蹙的听完了高俅的报告之后,隐隐有些不解,囤积粮食,却如何又去兼并土地

    前者只能让田庄大户陷于困顿,后者却需要动用大量的钱财。

    如果颍州两样都不缺,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抬高粮价,又有大量兼并土地的情况发生

    苏轼沉吟了一会儿,对高俅下令道:“你去叫李逵回来。”

    “明天”高俅有点胆寒,他可是刚从颍水边上的粮仓赶来,六十多里路啊!好在有马可以用,但他的骑马技术非常一般,如今虽下马有点时间了,可大腿肚子还紧张的抽搐着。

    苏轼根本就不给高俅留下睡一晚,休息好了再去的希望:“现在就去,连夜赶回。”

    章授等高俅离开之后,继续和苏轼商讨关于如何控制粮价的办法。在提举常平司拒绝的情况下,颍州恐怕真得不到外面的粮食补充。

    无法运来粮食,那么到时候粮价必然疯涨。即便运来了粮食,别地二十文一斗,颍州卖四十文,怎么卖出去

    在已经确信有人故意抬高粮价的前提下,一旦粮价被短期内抑制,恐怕等到苏轼手中没有粮食的那一刻,必然会更加疯狂的疯涨。

    “大户之间也不能筹齐吗”

    “昨日安乐坊开业,颍州地面上的富商大户都被邀请。老夫虽然恳请他们,但是仗义者寥寥。”苏轼愤恨道:“或许他们都等着粮价暴涨之后大赚一笔。”

    “增值五倍,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盛宴。”

    章授也是无奈,他已经对李逵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认识。从苏轼给他看的分析图,还有记账的办法,就让他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李逵。

    完全不再是那个上月节里,从屋顶上跳下来的莽汉。

    而是一个有勇有谋,但做事不拘一格的人才。不同于苏家家主苏轼,或许在才智上章惇不及苏轼,尤其是在文采上,更是如此。可是有一样章惇要比苏轼强,对子女的教育的耐心上,章惇强过苏轼很多。章家一门五进士,章惇的四个儿子都能高中进士。仅仅是才智恐怕做不到这一点。苏家的遗传也不差,为什么苏轼的几个儿子名气都不大

    老大老二连省试的门都过不去,更不要说高中进士了。

    但章家就不一样了,章惇自己才学好,连带着四个儿子也不比他差多少。

    四子之中,其中最好的老四章援,殿试名次是第五名。当然,历科进士,二榜都不是被人关注的榜单,但足以说明章家教育是成功的。

    而苏轼却截然不同,他太聪明了,聪明到读书方法都和所有人不同。

    他的八面读书法,可以同时记诵毫不相干的学说和著作,这份分心的本事,天才都做不到。更何况苏轼的耐心也不怎么好,瞅老大老二太笨,就不想教了。

    太笨的不愿教,要不是苏过的才智被苏轼认可了,苏门可能只是大宋文坛的惊鸿一瞥,除了三苏,自此绝无继承者。

    正因为章惇对儿子教育的上心,章授能够接触到父亲大量的政治实践。包括三司使的统筹统算。章惇一开始被神宗皇帝赏识,就是他筹备统筹的能力,任命他为三司使。筹备变法中最为重要的统筹工作。大宋所有的物资和财富,都在章惇的管辖下,紧紧有条。其手段高明,可见一斑。但即便是章惇在大宋最高的物资统筹衙门,恐怕用到的手段也不及李逵所展示的部分。

    这是章授认可李逵的原因,有能力,才会被重视。

    半夜,李逵骑马进入颍州城。

    &n



第149章 千难万难
    早就过了天命之年,快到不惑之年的苏轼很少有羞涩的时候。

    当他的目光从屋顶的房梁上落下,然后假装无视周围的时候,开始了他为自己败家的开脱。当然,目的不是警醒,而是说明他很难。

    “老夫在杭州的时候组织了二十万人的徭役,仅仅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就疏浚了西湖。”

    “来到颍州,发现颍州比杭州遭受水患的年景更多,范围更大。百姓遭受损失更为严重。于是也有了疏浚河道和湖泊的想法,我才动用了几万徭役,一个冬天连工程的一半都没做好。”李逵已经无力去说苏轼什么了,问题是苏轼还觉得自己挺委屈。

    杭州有钱有人还有粮食,二十万的大工程说做就做了。可是颖州有什么,府库就剩下不到二十万贯的钱,办不成大事,拖累了苏轼为百姓做事的好心。
1...5152535455...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