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出息!”
“一斗赚五文钱,这还有什么意思”
“一石才挣多少钱”
“你去沂州问问,如今我李爷的名头好使不”
“腰缠万贯的小爷,费劲巴拉的来颍州最五文钱的生意回去,岂不是要让人笑掉大牙”
……
李逵一通牢骚下来,越发觉得颍州的刁民可恶。更看不上这份生意,当然,他看不上归看不上,却只能继续下去。毕竟,颍州的粮价已经和苏轼的政绩联系到了一起。他撂挑子不干,他老师周元都不会答应。
不过,米商的做法,反而是对苏轼有利。
米价要是一直在三十文左右运行,颍州的大户们可不答应。
但这样的结果,李逵可以接受。他琢磨了一阵,开口对高俅吩咐道:“去,把人都撤回来……不,先等等。干脆,让我们的人用原价将粮票都买回来,估计如今买了粮票的人有人开始后悔了。”
“昨日就遇到了个想要退钱的主顾。米价不涨,我们这粮票恐怕要砸在手里了!”
高俅倒是不在乎,他只是为这段日子的忙碌觉得惋惜。忙碌一阵之后,却没有得到该有的报酬,有点被人忽悠的无奈。
李云道:“李逵,这不好吧!要不少钱呢”
李逵张嘴,口气冲的让人皱眉不已:“这才多少钱就算
第159章 商人的嗅觉
宴会因为主人的怒火,恐怕无法进行下去。
一群莺歌燕舞的美女慌乱的逃离了亭台,正当客人面带尴尬的时候,主人心腹小跑着来到了主人身边,低声道:“老爷,都打探清楚了,江宁知府蔡卞,扬州通判晁补之等人已经响应苏轼,不日就有粮船入淮。”
“总数多少”
主人不动声色,却拿起了面前的酒盏,似乎怒气已经下去了一半。
“江宁府库之中,常平仓是不能动的,但江宁也有粮仓,最多应该可以供应十万石。但蔡卞是稳重之人,最多拿出五万石差不多了。扬州会更少一些,老爷你也知道,晁补之是苏轼的学生,他只能代表自己,代表不了扬州知州。”心腹一脸献媚的表情,尽捡着主人想听的说。
主人面色一喜,随即破口大骂:“蠢材,扬州知州是蔡京,他和蔡卞可是亲兄弟,也是新党之人,你怎么能说扬州送来的粮食是因为晁补之个人所为”
“滚下去!”
……
既然来了好消息,宴会自然得以进行。
“高员外,不知是何消息,可否与我等分享”
“我这个门人算是有点激灵,终于找到了苏轼的底气来自哪里。江宁府和扬州有粮食偷偷臂助苏轼,让他有和我等较量的底气。不过如今府库空虚,我看他拿什么购这笔粮食”
“员外,按理来说,我等如今已经日进斗金的时节。可今年如果继续如此荒废下去,就成荒年了。”
荒年
高员外冷笑不已,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如今在座的,都是颍州地面上有头有脸的乡绅。粮价即便不涨,他们都不会受穷,荒年之说不过是无稽之谈。可要是粮价涨起来,那么对于其他人来说,拿出平日里供应市场的粮食,他们却能多赚取几倍的差价。
主要是这份差价没得赚,大家心里都痒痒。
高员外也不做主,只是问领头的员外:“年兄的意思是”
“卖,将市面上的粮食都买下。我们按往年的价格出货。”
“可是你别忘了,市面上根本就不卖粮食,而是苏轼弄出来的粮食券,百姓称粮票的东西。就一张纸片片,他想要印刷多少,就能印多少,我等买来,万一苏轼赖账怎么办”反对者当然也有,他们本来就是拥有大片土地的颍州大户。粮食对他们来说不仅不是紧缺商品,而是滞销货。
之所以颍州会被弄成缺粮区的假象,主要原因还是大户们认为这是赚钱最快的方式。
至于缺不缺德,他们就不管了。
买下那么多无用的粮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犯傻的行为。
如今苏轼顶着偌大的名声,却要来他们的锅里分一口肉吃,自然会被所有人抵制。
但抵制的理由只有一个:“官不能和百姓争利。”
这时候,他们才把自己当成百姓了,鱼肉乡里的百姓。
“苏轼弄出来的粮票本意是想要将接下来两个多月的粮价稳定在往年的一半,这才有了下月领取的粮票,两月后领取的粮票。但这些和粮食没有区别。如果到时候粮票无法兑现,失去威望的是官府,是苏轼,而不是我等颍州百姓。”
高员外,咳嗽一声,抬起手臂对下首的人一个个指指点点之后,问:“难道你们就准备一直以30文一斗的粮价卖下去吗想要吃独食,本来就难。如今太守下场了,你们难道有办法让苏轼离开颍州不成”
“可是高员外,我们不行,不是还有你吗”
“蠢话,我不过是个百姓,有什么资格对大宋官员指手画脚!”
宴会上沉默了起来,没有人愿意吃亏,更何况,这一让,让出的是十几万贯的财富。他们可有点舍不得。
突然,做下下首位的一人开口道:“还请高员外给我等指一条明路。”
“苏轼有多少粮食,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我们都买下来。至于其他人州府,有关系的就去托,没有关系的出钱,不能让苏轼继续弄到粮食了。”高员外顿了顿,等议论少了一些,才继续道:“如今粮价一日不涨,我等一日就要损失数千贯。诸位,记住,粮价不过是其一,田产才是兴家的基业。”
“我等就听高员外的……”
“我出一万贯。”
“我出八千。”
……
一场宴会,一口气解决了官府粮票滞销的困境。按理说,苏轼也好,李逵也罢,都应该感谢这些参加宴会的颍州乡绅。可实际上,这些人才是颍州官府最为头痛的对手。
大宋的商人是嗅觉最为敏锐的一群人。
早年间的商人,或许可以靠着信誉,强大的资本,获得丰厚的利润。但在大宋建国一百多年之后,官商这两个一度被其他王朝畏如蛇蝎的利益体,在大宋再度结合。于是商人的能量越来越大。
并且超越其他王朝,几乎成了大宋商人,至少是豪商的标配。
唯独有一种商人脱离于这个群体之外,那就是海商。
大海对于大部分来说,都是有着无数风险的危险之地。但凡有其他的出路,都不会选择跑海。而大宋的海商,
第160章 外戚刘氏
“贤侄,你能来,太好了,这拍卖还是你来主持的好!生意说来都是你建起来的,老夫能够分润大半的好处,都已经是奢望了。”
“刘叔,您可不能这么说。小子年轻,除了沂水县,谁还知道我李逵是谁做生意,做大生意,还需要像您这样的长者主持,才能让人信服。”
刘葆晟犹豫了一阵,果断接过来:“那老夫就赶鸭子上架,这次就献丑了。”
像他这样,把一辈子,或者一个家族的气运都赌在了女儿身上的将门,大宋有很多。刘葆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于一个目标明确,就想要当国丈,封国公,享太尉殊荣的将门中级将领来说,任何可以增加和高门大阀们促进关系的机会,他都不愿意失去。
甚至,刘葆晟还会在提前和李逵商量之后,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
这些利益不是为他,而是为了他宫里的女儿。
而李逵很上路的就让刘葆晟得到了主持这次拍卖的机会,甚至甘愿于幕后,让他不由心花怒放。
刘葆晟荡漾着喜悦的荣光,见到李逵的那一刻,简直就是喜笑颜开,看李逵的眼神是越看越顺眼。不过,高兴之余,刘葆晟也遇到了一件糟心的事。
拉着李逵往后院走,一边走,一边还抱怨着:“人杰,颍州的商户对我们外乡人实在不太友好,连粮食都限量供应,一个人只能买三升。走遍大宋,老夫还是又一次遇到这等糟心的卖家。要不是求了老朋友,老夫举办这次宴会的食物都筹备不起来,你说气不气人”
“刘叔,这不是颍州的商人对外乡人如此,而是颍州商人控制了粮价,担心卖多了,百姓囤积了够吃的粮食,想要涨价的时候无人购买。”
“鼠目寸光的东西,上不得台面。”李逵的实话,听在刘葆晟的耳朵里,却颇为刺耳。就算之前,老刘家的穷的时候,这种挣钱的机会,刘葆晟也不屑去做,因为隐患太多:“难道他们不知道,对于一个世家大族来说,乡望才是一个家族最大的根基,没有乡望,人离乡贱,天下就没有一块是良乡,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了。”
内心不由的对颍州的大户鄙夷了几分。他是将门出身,他很清楚很多地方的民变的根子,不在于朝廷。
朝廷哪里知道地方上的事
大宋是一个商品社会,更多的是商人和士绅控制了市场商品的供应和价格。但颍州的做法,明显是涸泽而渔,百姓如同生活在烈油之中,一旦引起公愤,必然揭竿而起。虽说,大宋的民变规模都不大,但是十万人的民变也有多次。
至少京东东路就有两次,其中一次还是济南府民变,浩浩荡荡十万人马。
作为淮阳军将领,刘葆晟对民变的始终必然清楚。百姓过不下去了,大户欺压,官府的徭役,还有天灾,一旦三个条件都具备。民变自然蹦跶不起来,但是本地的大户基本上能活下来的不多。甚至毁祠刨坟,也不是不可能。
这天下捞钱的路数多着呢,没必要把人做绝。
更何况什么百世基业,都是说说的。这个世道,能够一直流传的世家或许只有一个,孔门。除此之外,连皇帝都有可能被轰下龙椅。更何况一个在小地方作威作福的家族
当一个人把自己当成狼,周围所有的人看成羊的那一刻,他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人不是动物,动物出生就决定了它们这辈子是吃草,还是吃肉。
人或许生下来是富贵的命,却因为选择的错误,最后沦落为潦倒的结果。
也可能生下来困顿,却不甘于平庸,最后做出一番事业。
所以,人可以是羊,没有反抗能力的羊。但人也会变,变成狼,不甘心吃草的狼。
不过,颍州地面上的事,不该刘葆晟管,他也不会多嘴。最多就是说一两句抱怨的话,颍州的大户鼠目寸光。谁能想得到,这些人的先祖,都是才智超群的睿智之辈。子孙却沦落到这等田地。
刘家。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高门大阀。
是将门权贵。
对于真正的豪门世家来说,刘家还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小家族。只有少数一些家族才会注意到这个家族有崛起的迹象。
同时,谁也无法保证,刘家的这种崛起是否有持续性。
不管这么说,刘清菁在宫中的地位提高,已经连带着让家族出现了上升的势头。
不知不觉之间。
颍州忽然间变得热闹了起来。
这种热闹普通老百姓是感觉不到的,他们感受最深的是,粮价似乎变贵了,从三十文一斗,变成了四十文一斗。
这时候,百姓们开始担忧起来,可是官府发放的粮票却在市场上无从寻觅,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一般。
颍州的热闹,是京西路大小的权贵陆续赶来开始的。
来自京城、应天府、大名府、西京的权贵,坐着奢华的马车,从城门口时不时的进入城池。
收税的壮丁,看到车厢上那些珍奇的兽纹,心惊胆战的告诉车边的随从,要缴纳多少税。
显然,这些人的身份都不是能轻易得罪得起的。
曹家。
王家。
公爵府邸的车驾。
王府的车驾。
……
颍州城内的
第161章 疯狂的竞价
“贤弟,够义气!”
“红娘子果然名不虚传!”
“哥哥记着你的好,以后有这等好机会……”高俅一开始准备大包大揽,想着礼尚往来,请回来一次。可一想到自己的身份,以及兜里的铜板,顿时懈气。立刻改口,他哪有机会带李逵看这等场面还不得李逵惦记着他,带出来耍:“一定不要忘了哥哥!”
李逵苦着脸,他只能听高俅口沫横飞的述说,却一点印象都没没有。歌舞快开始的时候,李逵被刘清芫给拉走了。
对此,李逵很不耐烦,同时也很无奈。
老刘家第一次在大宋世家舞台上登场,可不能让他个破坏了。真要是他做了这个讨人嫌的恶人,就算是李逵对刘家有天大的恩情,也会淡薄了。
刘清芫的理由很奇葩,她娇羞着表示,李逵要是想看霓裳舞,她也可以跳给他看。
可让刘清芫愤怒的是,李逵看了一眼她的小短腿的,然后扫了一眼她平整的如同广场一般的抹胸,失望的说了一句;“傻子才看!”
还没发育的刘清芫自然无法和成熟风尘女子那般妖娆的体态,万千风情的娇媚,还有让人垂涎不已的灵动。气地刘清芫抱着李逵的手臂咬了下去,李逵什么人啊!皱皱眉头算他输。再说了,他的一身筋骨,棍子抽在上面,也不见会疼。刘清芫不过是一个还没有长开的小女孩,能有多大的劲
咬了几口,发现咬不动,刘清芫气恼道:“你欺负我!”
“你咬我,还说我欺负你!史文恭,你来评评理,有这等不讲道理的人吗”李逵指着刘清芫的保镖,史文恭问。
史文恭佯装没听见,抱着他的大铁枪在墙根边上窝着。
和女子争论,不是李逵的长项,见刘清芫咬也咬了,听着奏乐似乎要到关键处,弦乐的妙处就是在情深意切之中,勾起人心底的那份念想。李逵神往不已:“要不我爬墙头看一眼,就一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