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不行!”刘清芫拦着不让李逵去看。

    最终,李逵不仅没有看到他期待已久的大宋歌舞表演,据高俅鄙夷的说:“风尘气息十足,低俗不堪。”

    可这货却恳求,以后有机会,还要带着他。

    甚至为了让李逵心里平衡一点,这厮还赌咒发誓:“但凡哥哥以后发达了,我家是你家!”

    华夏做事经常给人一种吃吃喝喝,玩闹之中,不经意间就把事办了的遮掩。似乎吃喝玩乐是本业,做事反而变成了末流,甚至不屑于让人提起。尤其是商业竞争,更是如此。

    刘家第一天是酒宴,请来了颍州最红的舞女。

    第二天是唱曲,其实大宋的戏剧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舞蹈中带着柔美的故事情节,少了悲壮,却多了妖娆。

    等到第三天,才是拍卖这等正经事。

    要是在盛唐时期,还得加一场马球比赛,可惜大宋的运动不太受追捧。蹴鞠不适合这样的聚会,而投壶又太文气,适合文人的酒宴。

    不过,三天来,众人都已经熟悉了彼此。

    而经过了这三天之后,刘葆晟的气度也历练了出来,他已经不是那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将官,而是一个有着猛烈上升势头的家族族长,只不过,强大的气势多半是靠着皇家的关系才沾染上的,少了时间积淀。

    虽说,刘葆晟抢走了李逵的主人的身份。

    但谁做主人,对李逵来说并不在意。更何况,刘葆晟比他出面,更好。

    而且,刘家也没有怠慢他,他也乐的个轻松。

    第三日,日上三竿。

    在庭院内,帷帐撤去之后,显得明亮了很多。

    秦文广作为刘家的大女婿,虽说没名气,没才能,但主持一次拍卖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不卑不亢的走到台前,咳嗽一声,开腔道:“诸位,都是世家翘楚,我刘家能请来诸位,实乃三生有幸,熠熠生辉。如今贤达齐聚,自然是为了雪花盐而来。小子不才,暂代家岳为诸位贤达喊价,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说完,秦文广抱拳,先作了个揖。

    自从经常骚扰苏轼之后,秦文广也不追星了,或者说他不追以前哪些八竿子也打不找的文坛假名宿。而是只追一个人,文坛领袖苏轼。

    以往卑微的样子,从他身上一扫而空,似乎天下已经没有人能让他低下高傲的头颅。除了苏轼。

    主持这么一场拍卖会,自然不在话下。

    而且拍卖的行程也简单,真正豪门家主不会亲自来,最多也就是家族之中的族老,家主的兄弟,比管事更重要的成员参加。他们的到达,更多的是表明对刘家的善意,商业还在其次。

    当然,喊出的价格,也更有权威性。

    “第一场,拍卖京畿路,开封府,十七县专营权!”

    “诸位,可以竞价了!”

    ……

    现场先是鸦雀无声,连暖场的拍卖都没有,一开场就是最瞩目的一个销售区。大宋有四个京城,但其他三个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开封府啊!

    终于,有人喊道:“一万贯!”

    这个价格,让秦文广很不满意,他随即抛出了一个重大利好:“诸位,雪花盐虽是拍卖经营权,但拍卖经营权所花费的款子,可以抵扣拿货的商品。诸位,机会难得,但也要量力而为,谨慎而行。因为这个数额




第162章 李逵是个好孩子
    “九十七万贯!”

    统计拍卖所得很简单,当天就得到了结果。当刘葆晟得知,仅仅靠着一次经营权拍卖所得,将手握将近百万贯的财富,这一刻,快要成为国丈的刘葆晟也难掩心头的激动。

    刘家顿时有种生发了起来的假象,随后刘葆晟做了一件自他当家以来最大的一次败家——发钱。

    刘家奴仆,亲卫,见者有份。甚至连史文恭都分到了两百贯的红包。

    当然,这钱也不全是刘家的,其中一半是百丈村李氏的,就是李逵的私房钱。

    将近百万的财富,就连刘葆晟都不敢让人经手,他决定,不日之后,立刻启程出发去京城。一来,找机会见一见女儿。而来,他也存着结交京城的世家,还有拉拢些父辈的关系,多少年没有走动了,如今刘家起势了,是该走动走动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话虽然说的人情薄凉之极,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全面。财富虽然能够让人抬高自身的实力,但如果没有一大群人的簇拥之下,也就是个暴发户的境界。只有一大群人的利益被捆绑在一起,才能成为势。

    人多,不见得一定势众;但势众,一定要人多。

    “人杰,老夫蹉跎一生,临了孤注一掷,被人说成失心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如今,刘家看着要发迹了,但还是险象环生。家里没有臂助,四女的几个姐夫都不成事,无法给她任何臂助。眼下情况虽有好转,但老夫实在不敢让他们几个去京城了。”

    刘葆晟忧虑的说着家门不幸。对他来说,身边没有可用的人,就足以糟心了。倒是李逵不错,刘葆晟看着也顺眼,可问题是这猪连自己送到嘴的白菜都不拱,忒气人了。

    也怪自己,老五才十岁出头,想要靠着色相把李逵的魂魄勾住,确实有点难。

    既然要把事情办敞亮了,就不能舍不得,李逵开口道:“穷家富路,既然刘叔亲自去京城,带上六十万贯去,剩下的托人带去沂水县,交给我三叔公。工坊的事不用刘叔挂念,百丈村李氏是讲信用的。”

    “贤侄……”刘葆晟感动的眼眶都红了,好在他理智尚在,没说出‘患难见真情’之类的话。但这份恩情,他不会忘。

    他甚至担忧李逵让他带走了大半的钱之后,雪花盐无法加工。

    “贤侄,钱都给了我,万一耽搁了制盐岂不是”

    李逵咬着牙,像是吃了多大亏似的,道:“挤一挤,应该够了。”

    把堂堂将军给感动坏了,刘葆晟恨不得把李逵绑了将女儿送他房里。要不是没有信心擒住李逵,他早就想这么干了。

    离开的时候,刘葆晟拉着自己的小女儿,交到了李逵的手上:“老夫托人将小女寄养在学士家里,以后还需贤侄照应。小女就托付给贤侄了!”

    在码头上,李逵一脸懵逼的看着伤心欲绝的刘清芫,有点想要跳河的冲动。早知道刘葆晟会拿女儿抵账,他说什么也不会把刘葆晟感动成那副样子。

    好在,刘葆晟早有安排,女儿养在苏轼家,至少不会跟在自己身边那样,惯的没大没小。

    一连好几天,李逵闷在了衙门里不出门。

    唉声叹气的哀叹时运不济。

    这一日,让他更憋屈的是王朝云带着刘清芫进入了衙门,然后……他差点多了个师姑。【…… …最快更新】

    把他给吓得,差点不辞而别。

    最近几日,衙门里颇为平静。主要是苏轼带着儿子高俅下乡去巡视了。如今的颍州,说是龙潭虎穴也不为过。可惜,李逵和李云自告奋勇要保护苏轼一路平安的念头幻灭了,自从来了史文恭之后,似乎苏轼也不大喜欢用两个半大孩子当保镖。

    毕竟,史文恭要长相有长相,魁梧高大,穿上了铠甲,宛如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带在身边,极有安全感。

    甚至高俅的卖相在苏轼面前,也不太好使了起来。

    李逵终于明白,他的师祖是个颜控。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卖相不如史文恭,也不是他能决定得了的事。

    刚过三月,颍州城内的粮价一天一个价,仿佛涨起来就没有个停下来的势头,可把苏轼吓出了一身冷汗。照这样下去,颍州地面上再过两个月,就该有大队的百姓结伴离开,去别地要饭了。

    自从期粮都以粮票的方式销售一空之后,颍州的粮价火箭一般窜了上来。就连李逵也没有料到,颍州的大户会做得如此决然。

    &n



第163章 人精
    李逵是好孩子吗

    肯定不是。

    可李云‘诬告’李逵喝花酒去了,王朝云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毕竟,李逵这厮并不比李云好管教,甚至比李云更难以管束。但是在女人方面,这家伙就像是一头野蛮的蛮牛,啥也不懂。甚至连王朝云都要担忧这小子,将来能娶上媳妇吗

    李云挨打,还有一个原因。

    李云犯了王朝云的忌讳。

    王朝云很小的时候是被父母卖到了杭州的花船上,被逼着苦练舞蹈。那还是二十多年前,苏轼刚刚被授予杭州通判的官职,带着夫人走马上任。当年苏轼当官有多任性,就有多任性。基本不怎么处理公务,整日游玩。这一日,苏轼带着夫人一起游览西湖,看到了王朝云的表演,叹为观止。

    当时,苏轼的夫人还是王弗,是他的表妹。俩人成亲之后,相濡以沫,如胶似漆。但王弗深知靠着温情,显然无法拴住苏轼这头野马,于是她迫切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帮手,而这个帮手就是王朝云。见丈夫痴迷于王朝云的舞技,果断买下养在家里。那一年,王朝云十二岁。当时还不叫王朝云,姓氏是王弗买下朝云之后,随了自己的姓。

    几年之后,苏轼多了一个小妾。

    而王弗却过世了。

    这段往事,苏家人是不会说的。也是王朝云心中的忌讳。李云也不知道自己犯了王朝云的忌讳,李逵倒是知道,但他会好心到提醒李云吗

    被惩罚吓傻的李云良久才缓过来,哀叹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李云的忧伤来得急,去的也快。

    这家伙要是能被学业给折磨死,也不会长这么大了。

    早在沂水县就该投河了。

    再说章授。

    他离开颍州的时候,心头是沉甸甸的。

    他不认为单靠苏轼和李逵就能将颍州的大户给制住。不管是苏轼也好,章惇也罢,能力有差距,但是在针对地方大户面前,多半是束手无策的无奈。

    除非大户闹出乱子来了,最好有人命官司,这时候才是杀鸡儆猴的好时机。

    可颍州的大户,说他们欺压良善吧,真有。

    可要说罪证吧没有。

    让他有万般手段,也无计可施。

    章授第一站去了江宁府。

    相比颍州,江宁好玩的地方要多得多。

    秦淮河上的传唱,一直延续了千年。可是章授根本就无暇去游览一番。而是匆匆去了江宁府衙,找蔡卞。

    对章授的到来,蔡卞倒是挺热情,可热情过后,他却表示爱莫能助。

    江宁府人口众多,远非颍州能够相提并论,对于这么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来说,粮食储备是绝对不能动的。要不是去年江宁府丰收,蔡卞连十万石的粮食都不会调拨给苏轼。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江宁的商人发现府库粮仓空了,肯定会囤积居奇,到时候颍州的麻烦没有解决,还连累江宁粮价暴涨,这个结果说什么他也无法承受。【#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无奈之下,章授去了扬州。

    扬州和江宁相比,更像是一座静寂的水乡。还未成为淮盐集散地之前,扬州在淮南诸路中的地位并不凸显。

    成为扬州知州,也不算是个什么好差事。

    知州蔡京对自己的管辖区域一直不太满意。他更加中意苏州和杭州。尤其是他弟弟是知府,自己却不过是个知州,面子上过不去。当年蔡京和蔡卞这对兄弟同时中进士,引起过轰动。蔡京自认自己并不比弟弟蔡卞的才学差。

    可是他在做官方面,似乎总是在追赶弟弟。

    当初蔡京圆满出使辽国,回来之后,官家晋升他为中书舍人。可是他弟弟蔡卞早就是中书舍人了,甚至蔡卞当年为了照顾哥哥蔡京的情绪,还恳请神宗皇帝将蔡京在中书舍人的排名提拔在他之前,好让蔡京不那么尴尬。

    可仅仅是尴尬吗

    一起中的进士,排名他也不弱弟弟蔡卞,为什么到头来却成了弟弟出风头

    兄友弟恭

    见鬼的兄友弟恭,蔡京才不稀罕这样的评价。蔡卞成了王安石的女婿,入选了龙图阁待制,蔡京忽然间发现,自己活成了蔡卞的哥哥。然后,他也入选了,甚至做官比蔡卞更大,但让蔡京难以忍受的是,他一直活在弟弟的阴影之中。哪怕他曾经攀附蔡确,合计谋害宰相王珪,可让他无比郁闷的是,他都已经准备好天罗地网了,可没想到就要发动的时候,王珪病死在宰相任上……气地他差点失心疯。

    心高气傲的蔡京说什么也忍受不了这种被人忽视的冷遇,他需要厚积薄发。如今他在扬州,不仅在官职上低了蔡卞一头,连带着辖区也远远不如兄弟蔡卞的江宁府。他需要谋划,需要换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将兄弟之间的这点差距给抹平了。

    别看旧党和变法派斗的你死我活。

    可倒霉蛋就那面几个,很多人都活的好好的。只不过想要去京城做官不太现实而已。其实蔡京之前并没有想蔡卞那样被排斥在京城之外。他是一个外表很模糊的改革派,给王安石办事的时候,兢兢业业,能力极强。给司马光办事的时候,也是兢兢业业,能力够强。甚至司马光还说出:“若人人奉法如君,有什么行不通!”恨不得将蔡京贴上能吏的标签,大肆宣扬一番。

    倒霉就倒霉在,他攀附的宰相蔡确倒台了,然后蔡京捎带着被连累了。什么御史台告发他行为不端,这种谎话三岁孩童都不



第164章 立场不坚定
    作为副手,晁补之面对蔡京的时候有点吃亏,但是章授的到来,他主观的认为和蔡京没多大的关系。

    而蔡京的反应却像是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有居功的嫌疑。

    当然,以晁补之的智慧他早就看出,蔡京对老师苏轼是不会有如此大反应的,甚至蔡京给人一种对苏轼隐隐有着些许敌意的感觉。

    “元长兄,章仁和应该是受家师嘱托,来扬州见下官。”

    晁补之平静的抬头平视蔡京,后者后知后觉的笑了笑,反而不在意道:“我作为地主,招待旧友有何不可当年本官受章相关照多矣,愧于这些年蹉跎仕途,无法回报,于心有愧啊!”
1...5758596061...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