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晁补之没有继续反对,只是不冷不热的说了一句:“既然元长有意,不如我们出门去迎以迎吧毕竟章仁和也是我等的师弟。”

    “对,正该如此。”蔡京还特意整理了一下衣襟,让晁补之鄙夷不已。

    左右都是你说了算,晁补之还能说什么呢

    和苏门其他弟子一样,晁补之并没有将章惇起复放在心上,这位大佬朝堂用不用,他都不在乎。反正谁上台,也不见得会重用苏轼,更不用重用自己。与其将毫无希望的期待放在不相干的人身上,还不如做多一些实事,为百姓排忧解难。

    可蔡京不一样。

    要不是蔡确倒台太快,以至于他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有政敌刚死,自己也跟着一起完蛋的戏码。不应该是政敌死了,自己大小通吃吗

    正因为估计不足,才让蔡京栽了大跟头。

    好不容易爬到的高位,就此断送。

    也不能说断送了,就算是出京之后,蔡京的官爵还是非常不错的。宣抚使,转运使,都是一路高官,权势不减。但比起开封府府尹,在朝堂上所产生的影响力要差的多得多。至于为什么会做扬州知州,多半是朝堂上的某位大佬盯上了他。

    反正旧党有本事的没几个,倒是打压敌对势力却不遗余力。

    他恨不得给自己直呼冤枉,说他是变法派,主要是蔡确头太铁,当初沿用新法的时候,把所有的矛盾都揽在自己身上。导致旧党认为蔡确就是潜伏在朝堂王安石的继承者,倒霉也就没准了。至于自己,他投靠了蔡确,被当成蔡确的小弟,也是一点反驳的机会都没有。蔡京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被划到变法派一系之中。按照他对自己的判断,他应该是能吏,不属于任何派系。【¥# 最快更新】

    自从司马光死后,他连在朝堂最后一个靠山都没了。

    这才凄惨的离开了汴梁。

    可是在变法派之中,曾布等变法派中间也对他充满敌视。让他难以辩驳。

    人品!

    人品!

    还是人品!

    大宋养士一百多年,甭管是旧党还是变法派,都对人品看的无比重要。可蔡京的人品,确实让人怀疑。

    但他是一个善于钻营的人,他看出了来自章惇的强大上升势头。简直无法阻挡的巨大依靠,小皇帝终于长大了,他需要一个可以托付朝政的重量级朝臣,出任宰相的位子。而章惇的能力,还有拥立之功,都是无法抹杀的存在。

    王珪死后,能够承载小皇帝最大信任的老臣之中,只有章惇了。

    章惇的儿子来扬州,对于蔡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就愁自己没机会和章惇搭上关系。虽说当年在汴梁的时候,他们有过合作。但当时章惇是什么身份蔡京又是什么身份

    当年的章惇不过是赏识蔡京而已,有这一份看重,就让蔡京有点诚惶诚恐。毕竟章惇的才能毋庸置疑,绝对是大宋宰相之中拔尖的存在。多少年没有走动了,他担心章惇万一忘记了自己可咋办

    章惇要不是和司马光等人的辩




第165章 挑动新旧之战
    “元长,你……”

    错愕的眼神,鄙夷的表情,让蔡京从自我放飞之中惊醒过来。他贪财,可惜,之前朝堂都在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站队,表明立场。

    御史台疯子似的整天就只知道咬人。

    以至于,蔡京都没有机会敛财。

    但是从骨子里,他喜欢钱,喜欢财富给人的安全感。

    等到被章授反问,他这才从对颍州大户一通操作的向往之中醒来。在内心之中,深刻检讨自己流露在外的贪念。之前还是对财富无比迷恋的深陷,突然一转身,却变成了铁面无私之相,正色道:“此事是个绝好的机会。”

    机会

    什么机会

    晁补之和章授面面相觑,他们从骨子里还是仁人君子,自然不明白,为什么蔡京会如此反复

    可蔡京是见缝插针,看到机会就不会放过的主,怎么可能无的放矢傲然道:“你们以为这仅仅是大户利用粮价侵吞百姓的小事吗”

    “错了,大错特错。”

    蔡京不清楚敲山震虎的手段有没有收到成效。但他知道,章授已经开始正色听他说了。至于晁补之,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位大少爷出身的同僚。

    蔡家是福建的大族,但是蔡京出身普通。

    家里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当官的,根本就没有官宦世家出来的人那样,从小就会给自己树立一个道德底线。好不容易巴结上蔡确,认了个族叔,他们一个是莆田人,一个是泉州人,要说是亲戚,也得往上扒拉上百年了。没想到蔡确是个银枪镴枪头,还没怎么招呢就败下阵来,一手好牌,却输了个一败涂地。

    这让蔡京很愤怒,同时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他兄弟蔡卞虽然和他一起长大,和他生性截然不同。但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吃一样米,养百样人。

    蔡京虽说手段不光明,但眼光不差,甚至要比其他同僚都要好很多。他这样的人,如果是在明君名相之下,可以是一个有作为的良臣。但如果在昏君之下,多半是个奸臣。奸臣不过是品行不好,但要是奸臣没有手段,基本上也活不长久。【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蔡京自然不会是后一种,他敏锐的发现,颍州的变故,让他找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和可以和章惇绑上一起的机会。

    沉吟一阵自后,蔡京开始说起来:“表面上看,颍州的大户鱼肉乡里,而且手段颇为隐蔽,让人挑不出错来。但深入发现,不外乎恶政才导致了颍州局面的困顿,甚至无法收拾。”

    章授拱手道:“元长大才,但闻其详。”

    “元长兄,就不要绕弯子了!”晁补之也催促蔡京快说。

    蔡京呵呵笑道:“导致颍州局面如此艰难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小农缺乏自保的能力,成为大户眼中的猎物;第二个就是,保甲法之下,百姓需要承担更为苛刻的徭役,手中的钱就更少了。不过,两位不用担心,颍州的大户也就是侵吞一下小农的产业。”

    “至于商户和拥有五十亩田产以上的中等农户,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中等农户一般拥有足够缴纳赋税的能力,在丰年有盈余,足以抵御荒年的亏欠。而且手中有余粮,根本就不会受到大户抬高粮价的影响。”

    “蔡知州,你说的是什么话难道小农活该被大户侵吞田产不成”晁补之脸色骤变,蔡京对百姓的态度,让他心寒。

    蔡京瞥了一眼晁补之,心说:这等愣头青,如何在官场立足呦!还是个学士,自己不过是待制,比学士差一等,却混成了你上司,丢不丢人伤不伤心

    蔡京突然大笑起来,语气激昂道:“你们没有发现吗这就是机会。颍州大户开始侵吞小农的田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六七年前吧”

    “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章授脸色有点不好看起来,六七年前,不就是自己的老爹在京城被司马光之辈攻讦,最后灰头土脸的离开了京城吗

    蔡京这厮,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太气人了!

    可蔡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茬,反而情绪兴奋的手舞足蹈:“《青苗法》啊!两位,《青苗法》被废除了,大户才有机会通过借贷控制小农的存粮,官府因为失去了《青苗法》带来的利益,进而失去了可以控制粮价的直接手段。”

    “《青苗法》的收益,虽然看似不多。但总数是非常可观的。

    用这些收入,平定粮价,足矣。

    而且《青苗法》实行过程中,官府不过是主导,还需要商人辅助。得到的收益,也不用直接进入府库。府库中的钱,官员是不能动的,需要上告朝廷。转运使衙门走一圈,然后去汴梁走一圈,等到朝堂同意了平定粮价,黄花菜都凉了。至于常平仓,一样也非常麻烦。不受灾的情况下,动用常平仓是大罪。但是《青苗法》的本金和收益,官员可以直接动用。差不多和小金库一个道理。

    一旦粮价暴涨,等官员上告朝廷之后,一两个月都过去,大户们也吃饱喝足了,还有什么手段可用”

    “而且《青苗法》不仅仅是对官府来说,有了可用之钱。而《差役法》之下,百姓手中能动用的钱更少了。以前《募役法》不仅不会加重百姓负担,还会给予穷困者一些好处。如今,这些良法都没有了,导致了颍州的大户们开始对小农下手,而小



第166章 钱生钱的游戏
    也活该章授倒霉,遇到了个主意特别正的蔡京,不是说蔡京想出来的办法都是正经办法,不过蔡京的办法大多数时候都能行得通。

    这就纠结了。

    明知道蔡京这货肚子里没好心思,可章授万一被这厮给说动了,颍州百姓就要遭殃了。

    急的晁补之之后偷偷拉着章授恳求:“仁和,你不一样,你大好的前程,章相又是身背大气运的朝堂重臣,蔡京的办法只不过是小人之举,没理由让章相背负偌大的骂名。”

    晁补之害怕章授回去真说动了章惇。

    真要是颍州出了民变,按照大宋的规矩,知州当然要撸掉。

    下大狱和杀头不至于,但是走背运是肯定的了。可谁能保证在民变之中,能够安全活下来都知道文官不好惹,可万一暴徒之中出了几个没脑子的人呢

    到时候如何收场

    章授安慰了晁补之几句:“无咎放心,家父虽在羁途之中,但家父是什么为人,你还不清楚吗”

    晁补之只能忐忑不已的送走章授。

    原本章授还准备去其他几个州府,遇到蔡京这么一档子事,行程改变。直接去了沂州。章惇听了儿子的报告之后,沉吟很久,却迟迟没有说话。

    章授还以为自己家的老爷子心动了,眼巴巴的提醒道:“父亲,世叔那边还盼着呢”

    “是啊!他是个实诚人。”

    章惇宦海沉浮几十年,说他坚持初心不改,一点也没错。他还是那个傲慢,自负,才华衡镒的章惇,唯独改变的是他对政敌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他一再对自己私下里说过,一旦他掌权,他要将所有的政敌都送入地狱之中。

    让他们尝尝颠沛流离,甚至身首异处的大恐怖。

    苏轼能够得到章惇的夸奖,确实不容易。

    即便章惇变了,他也不屑于用背叛来陷害人。

    他喜欢明着来,面对面的将对方的所有骄傲打落凡尘。阴谋诡计,他知道怎么用,但自负的他从来不会选择用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这就是章惇。

    他不同于苏轼,不同于蔡京。

    但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浓重的大宋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之后,恐怕很难再看到这样的士大夫。当然大宋,在他之后,也走下了神坛,开始苟延残喘的喘息。

    虽然章惇明着告诉章授,他不会选择蔡京的计谋,但他也不会派人或者写信让蔡京收手,甚至警告蔡京,不要动用阴谋诡计。

    这让章授很为难,万一蔡京真的派人是处有说,苏轼就危险了。很可能这位心思单纯的世叔将和父亲章惇再次反目成仇。

    可要是不去。

    他内心上说不过去。

    犹豫再三,章授还是对章惇道:“父亲,世叔对此还一无所知,我需要去告诉他。”

    章惇冷冷道:“晁补之比你还着急,他难道不会告诉苏轼吗再说了,你去有什么用你能左右得了蔡京的做法他有能力,但同时,他的胆子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你以为当年为什么王介甫会选择蔡卞,而不选择蔡京”

    “难道这其中还有隐情不成”章授好奇不已,王安石择婿,且不说王安石的身份已经是位极人臣,眼光自然会很高。而且拗相公的名声虽然不佳,但看人还是非常准的。他之所以身边会有很多小人,而是无奈之举。

    正人君子谁都想用,可是正人君子看不上他,有什么办法

    章惇意味悠长的看着屋外的景色,心有所思道:“蔡京这个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才能却在其弟蔡卞之上,但是介甫之前说过,他用小人,是用听话的小人,不听话,且私心很重的小人,他也不太敢用。蔡京是个例外,但同行也是一个让介甫避之不及的危险人物。蔡京当年以待制的身份,竟然敢准备陷害王珪,贪墨从龙之功。可见其手段之毒辣。”

    “父亲,蔡京曾经准备陷害当朝宰相您怎么知道的”章授闻听大惊失色,这份歹毒,连章授听着都有种遍体生寒的心悸。

    一个小小的待制而已,看着身份高贵,在朝堂重臣眼中不过是尚书省门下的抄写官员而已。

    就这么一个在朝堂上,丝毫没有存在感的小官,竟然敢将当朝宰相给拉下来

    章惇微微蹙眉,似乎为这段往事而厌恶不已:“我朝弹劾官员,都是从御史台开始。蔡京联合了御史数人,弹劾的文书都已经准备好了,没想到王珪在任上病故,于是不了了之。御史台中,传事的宦官,茶房,有不少是为父的眼线。”

    啊——

    章惇看到章授傻了的模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宫中也有为父的眼线,当朝大员,谁没有一点探听消息的手段你如此愚蠢,一旦当官,岂不是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我觉得世叔为人向善,可是他……”

    “你要是有他写文章诗词的本事,自然不用担忧。可是你文章不如人,才智也不如人,还天真愚蠢,你以为当官是给皇帝看家呢大错特错,当官是一群聪明人的游戏,大家在一起互相陷害,互相攻讦,最后功成身退,才是仕途正道。其中隐秘,黑暗,有多少会让人知晓苏轼待人诚恳,有古之君子之风,但你以为他看不到人心险恶,那就错了。他都明白,就是不屑于去说而已。”

    章惇叹了一口气,对章授道:“我也是为你好,你才智一般,文采也一般,才能更是浅薄,在官场,难以善终,还不如当一个闲散人。”

    被家里的老头子吹了一通的冷风之后,章授如同霜打的茄子,离开了沂州。

    章惇也不在乎,他在蛰伏,依然在蛰伏。

    这时候跳出来,对他来说非常不明智,只能成就蔡京的谋划之功。章惇深知蔡京想要贪功,但他不需要。

    只要有耐心等上两年,自然是他起复之日。

    皇帝亲政,就是他还朝之时。

    颍州。

    苏轼忽然有点痛心的发现,他的子民没有购买李逵弄出来的高价粮。
1...5859606162...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