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快,你当时是怎么宁死不屈来着”

    ……

    起哄,属于和平时期百姓最喜欢,也最乐意参与的集体活动。亢金面对一群只对他倒霉有着无穷兴趣的百姓,心头也是颇为无奈。主要是他和李逵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有失一个生意人该有的体面。但是这和他从李逵身上得到的好出来,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有什么呀!

    挨顿打,就能获得知州老爷的器重,或者官府的招纳,这顿打挨的就值。

    尤其是这位知州老爷还是名满下的苏学士。

    亢金抱拳对周围陪笑道:“诸位,你们这是以讹传讹,道消息而已。事实上,我为何能筹办颖州的交易所是因为在下……”

    亢金完,故意停顿了一下,正儿八经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可惜没有立起来的领子,缺乏那种爽利的洒脱之气:“受到了学士的赏识,特意让人请在下去了衙门。”

    “用拳头请去的吧”

    “还用脚!”

    亢金拧着眉头,佯装怒道:“起哄




第170章 火爆
    “二爷,您来了!”

    李逵瞪大着眼睛,瞅着交易所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里里外外都是人,顿时有点傻眼。指了指乌泱泱的人群,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亢金苦笑道:“没想到街头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交易所内有粮票的交易。但来的多,交易的少,大家如今不仅仅是来买可以入手的粮票。更多的是关系粮价。”

    领着李逵往里小心的穿过了院子,指着廊下的一面墙对李逵解释道:“二爷,这是按照你的意思,用牌价挂出来的粮价,昨日几何,今日几何,一目了然。涨价下跌,都用不同颜色的竹片做了标记。黑色的是下跌,红色上涨。”

    亢金自豪的说道:“如今,只要坐在交易所内,颍州粮价一目了然。”

    在李逵看来,这是基本操作。

    一家交易所,没有人气,还能算什么交易所。

    唯独需要警醒的是,交易是否活跃。

    “哎呀,你这里还给茶水”

    李云从外卖拿了一份不要钱的茶水,猛的喝了一口,之后,脸色古怪的吐在地上,嘟弄着:“什么怪味”

    “次了点,这茶是次了点,可是没办法,不要钱的茶水,人都抢着喝,给好茶,我们真亏不起。”

    亢金也是无奈,他的家当就那么点闲钱,虽然房子不要房租,交易所里能省就省,但也见着花钱,不见进来的钱,谁也顶不住。

    李逵倒是满不在乎道:“挣钱是次要的,关键是交易的热度。难道交易所真的连生意都没做成过”

    “哪能呢可这粮票才多少,手中有富余的,都差不多已经卖了。没有的想要留下几份,一来二去的,流通起来的粮票就很少。不少都抱怨,根本就没有可以交易的券,愁死人。”亢金一边给李云倒茶,一边诉苦起来。

    正着这话呢,伙计急吼吼的冲进来,对亢金道:“掌柜的,大单子,有大单子。”

    “多少”

    “一千份!”

    “什么”

    “快带路。”

    李逵喊话叫住了亢金:“慌什么慌这单生意跑不了。”

    亢金从话里听出了话外音,问:“难道这粮票是二爷带来的”

    “没错,不过我手上也只有五千石,交易所想要维持人气,需要好好利用这些粮票。”李逵提醒道。

    亢金这才恍然,怪不得李逵今日来,原来是有备而来。

    交易所的粮票交易,其实都是期粮,和期货是一个道理。价格随着市场价格往上走,一旦突破了商人们的心理预期,自然会有大交易出现。

    才一个上午,有了交易之后的交易所从茶肆变成了抢购的坊市,热闹非凡。所有人都在嘶吼,都在报价。

    “八百文!”

    “破八百文了!”

    “还会涨吗”

    “不知道啊!没有消息,亢掌柜也是不肯说,我等还观望否”

    “再等等!”

    下午,未时刚过,交易所的铜锣开始响起来,引起众人老大不满。嚷嚷着继续开盘交易,亢金一再拱手赔礼,却引来了一通谩骂。

    没买上的,埋怨通行的朋友,拦着他不让他发财。买上的后悔,为什么不多卖一些

    就像是一家交易所,只有一种股票,却引起了整座城市的目光。没有理由,不火爆。而火爆之后,很快就会变成过山车一般的跌落。

    毕竟粮价不是股票,大宋的粮食价格还算平稳。

    总不至于高到天际。

    回去的路上,李云看向李逵的眼神变得有点后怕,他怎么也想不到,一群人拿着钱,如同战场厮杀一般的在交易所里高喊,现场的混乱,简直无法理解。

    “李逵,你知道带去的五千份粮票一定会让人疯抢吗”

    李云小心翼翼的问道。他一直以来,李逵是靠着蛮力才崛起的,没想到,这厮突然间变换了手段,蛊惑起人心起来,也如此得心应手。

    这就让他后怕了。

    万一这厮把手段用在自己身上,岂不是糟糕之极

    李逵摇头道:“没想过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应。不过像极了关扑的场面,大宋人喜欢赌,对商业也不排斥。买卖换手就能挣钱的生意,看一眼就能明白。才一个时辰,就让一贯钱多出了几十文,这样的生意恐怕他们这辈子也没有见过。”

    “我有点后怕,那些人像是疯了一般。”

    李云说完,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大宋的普通百姓文雅不见得,但平日里也还算和气。可是在交易所里,这样的人却被一张小小的粮票给左右了情绪,确实让人后怕。

    李逵却没想这么多,反而琢磨起来,是不是该筹办一座钱庄

    第二天,李云不放心,早早的来到了交易所。

    一晚上的发酵,让交易所外的人在没有开业前,就拥挤在门口。

    亢金正拦着带着板凳来的人,告罪道:“地方太小,人太多,还请诸位海涵,亢某再次向诸位告罪。”

    “亢金,往日都可以带,为何今日不让带”

    “诸位看看,这么多人,哪里安放得下如此多的凳子再说,带了板凳,也耽误大家交易喊价。”

    “我不走,非要带着呢”

    “那还请改日再来!”

    ……

    等到开业之后,人群疯狂的冲入,根本就不顾及让他们割舍不了的板凳。纷纷冲向了柜台,报价,拿。

    然后等着柜台的伙计整理。

    “七百九,怎么会掉了这么多昨日还八百零五文。”

    &nbs



第171章 没杠杆,不欢乐
    大车的轮子,吱呀吱呀的碾过车辙分明的路面,拐弯进了一处庄子。

    车上跳下一个穿戴像是个殷实人家的中年男子,带着毡帽,却很瘦小的干瘪着胸膛,夹着一卷账本似的东西,匆匆走入了宅院之中。临走还不忘嘱咐:“将车赶去前院候着。”

    后院,孙卓斜靠在榻上,面前食案上倒下的酒罐,还有狼藉不堪的餐盘,颇为邋遢。不过孙卓没有醉,他很庆幸。在马车进入院子之后,他就听到了动静。只是懒得起来,依旧斜躺着,半死不活的样子。自从他名头被李云踩在了地上之后,他经常过这样懒散的日子。

    “老爷,按您的吩咐,小的把粮票都卖了,把钱带回来了。”

    “没有遇见熟人吧”

    孙卓自从被州衙的李云揍了之后,消息一度传的满天飞。总感觉低人一头的憋屈和羞臊。让这位往日里颍州地面上的好汉,羞愧的无法见人,只能在家里喝闷酒度日。

    交易所开业的消息,他都是从刘安口中得到的。

    刘安的意思想要让孙卓共进退,他们三个仓监,虽然被知州苏轼剥夺了职权。但毕竟是官员身份,还是攻守同盟的小团体,有必要互通有无。只是转运使不给力,没有给他们几个站台。以至于,快过去一个月了,几个人仿佛闲了下来一般。

    自从孙卓少了出面,刘安倒是经常在贾道全面前表现。这让孙卓更加不满。

    刘安的话听在孙卓的耳朵里对孙卓来说,简直就是扎耳朵,都快把他给气炸了,往日只有他吩咐刘安的份,自从他在李云面前折了面子,连刘安都生发起来了,敢对自己横加干涉起来了,反了天了!

    按理说,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

    可是孙卓面对李云,心里就一阵打鼓。

    当初,李云收拾他,单人匹马,一个人就冲杀了过来。手里拿着的刀都没出鞘,一双腿,一只拳头,就把人高马大的自己给揍趴下了。

    想要找回面子,恐怕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尤其是,李云是苏轼儿子的弟子,背靠苏轼这位大员,官面上的手段也用不出来。

    越想越气的孙卓虽然对刘安非常不满,但也派人去交易所探听消息。

    可这一听,不得了。

    四月粮价,五月粮价,暴涨到了让他都为之吃惊的反应。一百三十文一斗……一百三十五文一斗……

    这要是继续涨下去,岂不是要两贯钱一石米

    别看孙卓鲁莽了一些,但这是性格,他一点都不傻。毕竟,傻子做不了欺良霸女,巧取豪夺的事来。他也想到粮价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了,赶紧想着脱手。这才有了管家带着手中的粮票卖了出去,兑换成了钱。

    他也是大户,但不是那种领头的大人物而已。之前大户们购买粮票,孙卓也没敢硬顶着不买,没想到,这些个纸片片还给他带来了好处。他不耐烦的踢了踢食案,孙卓这才费力的从榻上撑起来,趿着鞋走了出去,扭头询问:“都换成钱了吧”

    “都是一等一的宝钱!”

    管家尽力伏低腰杆,对孙卓讨好道。

    孙卓看着两大车的钱,顿时意气风发起来,满是期待的说道:“如今庄户都认制钱,这钱得尽快借出去,好添上利息。”

    管家为难的撇了一眼孙卓,几次想要开口,都忍住了。最后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对主人说道:“庄主,家里的钱借不出去。”

    “什么”

    孙卓愣住了,他以前只有担心手里的钱太少,恨不得一个掰成两个,好多借些钱出去。好让钱生钱。

    可突然管家告诉他,钱都借不出去了,这是怎么回事

    管家小心翼翼的看着孙卓,也不说话。

    原因,多半让他猜到了。孙卓以前借钱给庄户,都是强借强收,信誉早就坏掉了。如今春耕已过,州衙都发了讣告,用存粮借给需要的百姓。这样一来,大户们少了一项来钱的路子。加上孙卓的信誉实在堪忧,没有人愿意相信他好借好还的托词。

    可孙卓料错了,他还以为自己的面子被人踩了,这才让庄户们敢忤逆他的意思。

    可要是现在孙卓还对庄户们用以前的手段,保不齐这帮泥腿子会请援兵。援兵不远,就在州衙住着呢,就是那个叫李云的小子。

    孙卓说什么也想不明白,多少年积累下的赫赫威名,竟然会毁在一个半大孩子手里。跟风似的,恍惚之间就不知去哪儿了。

    没有了赚钱门路的孙卓,无奈之下,只好让管家天天去交易所待着,想着等粮价降下来,再购入一批进来。或许还能赚一点。

    颍州的官府也不是什么也没做。

    而是颁布了政令,在夏粮下来之前,颍州的粮食只准进,不准出。

    粮价居高不下,往年大户们的办法就是买通禁军,禁止往来粮商通过水路运送粮食进入颍州。毕竟,大宋的商业是依靠一条条运河才维持起来的,大宋发达的水运体系,造就了大宋的繁华。

    要是靠着板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宋的商业早就崩溃了。

    船运,发达的运河运输,才是奠定大宋都市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任何朝代,都无法像大宋那样,拥有超过百万人口的五个都市。十万人口的都市,超过五十个。相比同时期的欧洲,最大的城市也就相当于大宋的二流城市。人口百万的城市,恐怕连欧洲人也要不理解,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如何能够保证

    西京洛阳,有洛河,通运河黄河;东京汴梁更是水运四通八达;应天府(商丘),也有运河连通;而作为大宋最北的京城大名府,和汴梁之间也有运河。

    维系中原四座百万级城市的物资,都是通过运河来保证物资需求。

    颍州就在淮河边上,运送物资何其容易

    也就是现在是缺粮的时候,周边的粮商才没有机会大量运送粮食进入颍州的可能。往年,知州不管事,通判想要管事,淮河上的水军更本就不搭理他。换了苏轼就不一样了,有名声,也有足够的官阶,想要买通禁军阻止粮商进入颍州已经不太现实。

    粮价高涨的时期,少不了引起周围粮商的窥视。一旦颍州这潭死水来了外头的凶猛的大鱼,恐怕颍州的大户们就要都坐不住了。

    粮商大举运送粮食进入颍州境内,颍州的粮价必然被打破。这还是其次,更让人担忧的是,商人一旦进入颖州,会彻底撬动颍州大户的根本利益。一旦失去了将庄户捆绑在一起的利益,颍州的大户也就是掉毛的凤凰,和落水鸡没多大的差别。

    大户们开始担忧起来。

    尤其是视交易所为眼中钉。

    可背靠州衙的亢金如今也抖起来了,根本就不怕大户的威胁。苏轼甚至一度派遣衙役在交易所周围巡视,发现有混子出没,就抓起来当街毒打一顿再说。

    不仅仅是孙卓,贾道全,刘安等人都派人在交易所厮混。价格合适的时候,也出售了粮票。
1...6061626364...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