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这一进一出的,市面上的粮票反而多了起来。

    加上价格实在搞到了离谱,九日一天,已经涨到了一千六百文。随后价格随即而落,让大批购买者大呼上当。可是交易所却不见冷清,反而玩了一段时间之后,顾客们要求增加交易的种类。

    仅四月和五月的期粮根本就不够他们玩耍。

    这就像是赌坊里只有赌大小的游戏,新鲜劲过去,谁还会去玩

    李逵很贴心的增加了六月的期粮,这会儿不用粮票了,而是交易券来交易。没有了粮票一张张数起来的烦恼之后,交易额度大增。

    大户们纷纷下场,开始了最为刺激的搏杀。

    自从交易所开办之后,颍州的赌坊生意一落千丈。粮票本来就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加上价格起伏拨动巨大,比赌坊里被人当肥羊宰要好得多。价格透明,交易透明,都是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交易。而那种动不动就上涨数贯,数十贯,甚至上百贯的资产增加,让人直呼过瘾。

    不久之后,交易品持续增加了两种。

    茶油。

    桐油。

    茶油产自两湖,作为油料,山茶和油茶两个品种的茶油对辛勤的百姓都很不友好,这玩意要一年多才成熟一次,好在都是野生的采摘过来榨油就能卖钱。至于桐油,产自江西,在大宋,很多武器都需要桐油,而且家具也需要桐油,价格非常敏感。颍州坐拥淮河之利,引进这两种交易品之后,立刻就受到了追捧。

    没过多久,交易所边上多了一家钱庄。

    没有人在意钱庄的存在,甚至还嘲笑钱庄月息二分的借贷利息,简直就是给借贷商人丢脸。不少人都存着想一口气将钱庄的钱都借光了,用来民间借贷。一来一去,差四分的月息呢。一贯两贯的看不出来,但是一万贯,两万贯呢好在钱庄没有抢大户们的生意




第172章 胆子太小
    用实力收服一个人才,是足以让人内心激动且骄傲的。

    可是李逵看着脑袋磕在地上的邱掌柜,有点不以为然。

    至少,李逵不认为邱掌柜是人才,这厮……当年他不知道大宋人参不值钱,傻乎乎的抱着一包人生去沂水县县城的药铺里卖,那种城里人高高在上看乡下土鳖的眼神,李逵至今难忘。要不是身边实在没有能用的人,李逵也不会让邱掌柜去管理钱庄这么大的生意。

    相比低买高卖,转运腾挪的大宋商人。

    钱庄的生意要难处理的多。

    前者充其量也就是个‘倒爷’的身份;后者可是金融管理人才。逼格上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钱庄而相比其他行业更加难以管理。

    资金的安全!

    风险的把控!

    这些对一个大宋商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领域。尤其是更复杂的方面,钱庄还有资本杠杆的手段,这种手段在赚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当然这些钱庄安全营运的手段,李逵统统都不要求。但是钱庄毕竟是一个金融机构,它需要给人一种欣欣向荣,实力强大的背景。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规范和迷惑性,让人坚信,钱庄不过是个赚钱的商铺而已。

    李逵忍不住在心里狐疑,这厮行吗

    “二爷”兴许跪的时间有点长了,邱掌柜这老胳膊老腿的有点难受。他内心也有点后悔,李逵这人吧说坏吧,对自己也不算坏。说好吧,他真说不出来好在哪里这是个善恶都很模糊的家伙,自己真的是吃猪油蒙了心了,傻乎乎的去巴结他干什么

    早知道,还不如去巴结五小姐。

    邱掌柜别看是在韩大虎门下,可他不算是韩大虎的仆从。而是韩大虎夫人的管家,管理者韩夫人从娘家带来的嫁妆和财富。他的身份,自然要亲近刘家更多一些。刘老爷子看中李逵,这一切都看在邱掌柜的眼里。按照他的猜测,很可能将来李逵会成为五姑爷。巴结一下,准没错。

    可惜,邱掌柜了忘了李逵的属性,这是个琢磨不透的人呐!

    谁知道他脑袋一偏,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李逵撇嘴道:“钱庄可没有赚什么钱,你佩服我什么”

    “这个”邱掌柜搜肠刮肚的琢磨起来,李逵的要求很简单,夸夸他,捧捧他,让他高兴。

    要是换个人在邱掌柜面前露出这等恶趣味,老头早就恼了。

    可李逵不一样,他得想办法把李逵奉承高兴了:“二爷用储蓄利息吸引钱款,虽然眼下百姓还不怎么相信,主要是钱庄是个新出现的生意,百姓对钱庄的实力有所不解;其次,二爷通过票据,结算的方式,让商人对钱庄产生依赖。只要多开几家钱庄,这生意必然会搅动天下商人的付款方式;第三,钱庄通过低息借贷,获得稳定的收入……”

    邱掌柜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一条,二爷高瞻远瞩。

    可是这些话,对李逵来说,根本就没有吸引力,钱庄能不能开遍大宋

    能。

    但是会得罪无数大户,旧党,将门,李逵如今是个白丁,他凭什么去和天下一大半的势力为敌

    既然开钱庄的本意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扩展规模,那么为什么李逵会费劲巴拉的给邱掌柜扯出来一个钱庄让他玩

    真要是没有一点目的,他能受这份累

    看着还附身在地上的邱掌柜,李逵叹气道:“起来吧!”

    说完慢悠悠的将炭炉上茶壶拿下来,到处一碗汤色浓郁的茶汤来,对邱掌柜道:“喝茶,听我慢慢给你说道说道。”

    邱掌柜嘴角微微扯动,李逵的茶艺,学于苏轼,大家门徒啊!

    可惜,一点用都没有。

    李逵不喜欢在茶汤里加豆蔻,也不喜欢其他香料,反而喜欢口味颇为苦涩的清茶。用李逵的话来说,煮茶加盐,除了泡米饭之外,啥用都没有。

    喝咖啡,要是点一杯清咖啡,这叫腔调。

    喝茶也一样,本味是最独特的味道。

    既可以掩盖他茶艺水平低下的弱点,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品味,李逵成了一个坚定的本味追求者。

    李云和他差不多,在茶艺上没有天分。不过李云和李逵相比,他更像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她喜欢在茶汤里放磨碎的芝麻,各种香脆的坚果,有种茶叶味芝麻糊的奇特吃法,而且李云也不喜欢在煮茶的时候加盐,他喜欢加糖。又香又甜,这是李云对茶的理解方式。

    苏轼对他两个徒孙在茶艺上的成就已经幻灭了。

    邱掌柜也接受不了,他只能象征性的喝上一口,表示对上位者的尊重。正小心翼翼的吹着茶汤上浮着的泡沫,小口的嘬了一口茶汤,还没等咽下去呢,李逵就开口了:“邱掌柜,原本我以为是个有所作为的人,但是我不得不说,你的胆子太小了。钱庄的生意不能这么做!”

    &



第173章 沉船
    “小姐!”

    邱掌柜在李逵面前碰了一个硬钉子,这位立刻就去了刘葆晟在颍州城内留下的宅子,当面禀告了刘清芫。

    后者小脸铁青地琢磨着李逵的话,良久,才不甘心道:“老邱,钱庄的生意就按照李逵的意思去办。”

    “小姐,可是我们在江宁已经筹备了一家钱庄,只要等这边的伙计熟悉了运作之后,就开业。如今突然放弃,投入的钱岂不是打水漂了”

    邱掌柜很不甘心,他何曾没有幻想。

    他幻想着沿用李逵给他说的钱庄思路,一家家开下去,等到刘家的钱庄能够在大宋各个府城都有了分好,刘家就能靠着钱庄,敛取数不清的财富。

    富可敌国也不是不可能。

    但李逵的一句话点醒了刘清芫,她真要是得罪了天下的旧党。就算是她的姐夫是皇帝,也保不住她!

    这才是关键。

    可惜,这一来一去,损失了不少嫁妆。刘清芫欲哭无泪,虽不甘心,但也只能忍了。等到邱掌柜离开了,刘清芫才扑倒在榻上,攥着粉拳趴在软垫上哀嚎:“嫁妆又缩水了!”

    眼下颍州的局面出奇的平稳,以至于苏轼都觉得自己应该摊上了大气运了。这种东西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但是读书人多半会相信气运这玩意。

    就像是欧阳修,20岁的欧阳修和23岁的欧阳修有区别吗

    没有。

    哪怕有区别,也并不大。

    可是20岁的欧阳修赶考名落孙山,三年后入太学,几个月后就连中三元,被当时誉为状元不二人选。信心满满的欧阳修花钱做了一件新衣服,准备中状元的时候穿。他的一个同学叫王拱辰很喜欢欧阳修的新衣服,想要穿着试试。

    欧阳修不是个小气的人,当然不在乎新衣服让好朋友穿一下试试,反正又穿不坏。

    但是王拱辰穿上了欧阳修的新衣服之后,高兴的大喊大叫:“我穿状元的新衣服了,我要中状元了!”

    后来殿试的结果是,王拱辰被仁宗点为状元,而欧阳修中了二榜十四名,哭晕在皇城根脚下。估计当时欧阳修的心情,第一件事情,掐死他那个胡说八道的好友王拱辰;第二件,就是把新衣服绞碎,扔了。

    这就是文人的气运。

    根本就说不清楚。

    尤其是《易经》还是文人的必修课之一,对于神神叨叨,无法预测的未知,总有那么一种出自心底的敬畏。

    苏轼觉得他又一次沾上了气运,上一次他还是进京赶考的时候,不同于如今的气运,当时他还挺自信,因为从才学上来说,苏轼在嘉祐二年的赶考举子之中,属于最拔尖的一小撮,中进士的概率要比不中的概率大得多。

    这源于他对自己才学的自信。

    不过这一次,他却有点心虚,他觉得自己稀里糊涂的就沾上了大气运,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担忧。

    看着满脸愁容的徐让,苏轼心有愧意:“宝叔兄,还是没有一点线索吗”

    别看州衙在努力控制颍州的粮价,但是官府之内,对于粮价的重视,远没有常平仓贪墨的重视来的多。一来,粮价很神奇的经历过一波高涨之后,回落了,百姓的怨言很小;其次就是只要不剪除颍州抬高粮价的幕后黑手,他们还会如坐针毡。谁也不知道这帮大户会不会再来一下和官府对抗

    徐让上了年纪的脸上,一脸的褶子,似乎比之前更加苍老一些,推官已经被他逼着整日在颍水上排查,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是多日来,影讯全无。

    徐让无奈的摇头道:“要么是无从下手,要么查着查着,线索就全部断了。这帮人下手真狠,已经有六七人可能经历过当年的事情,但都死了。”

    “他们杀人了”苏轼警觉道。

    徐让苦笑不已:“杀人就好办了,都是意外而死,一点痕迹都没有。”

    “学士请看,有三人都是常平仓的小吏,这些年却



第174章 旺火烹油
    不管是票据交易也好,期货交易也罢,都需要对价。

    没有合适的对价,交易自然无法完成。

    亢金双眼通红的盯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出价牌子,却发现没有人,根本没有人应价。价格暴涨的同时,却没有了对价接手的盘子,对交易所来说,这是空盘。

    徒有其表。

    也可以说成是有价无市。

    “这该是多少钱呐”

    亢金感觉心头都在滴血的痛楚,这该是多大一笔生意,初步估算少说也有十万贯的生意啊!这要是收取佣金,该是多大一笔钱

    就眨眼的功夫他至少看着五十贯的铜钱打水漂了。

    “快,快去码头问问,谁家还有茶油运抵颍州”

    伙计把腿就跑,但是亢金却怎么也坐不住了,在交易所内阴沉着脸,死死的盯着出价牌,希望有人一口气把牌子都摘下来。

    没有。

    一个牌子都没有被摘下来。

    这让他痛苦不已,更让他心痛的是,出价继续高走,已经快接近五十贯一石的天价。往年,茶油的价格维持在十六七贯左右一石。主要是世家将门,乃至奢华的豪商都青睐茶油作为食用油,而摒弃了香油。

    于是,产量并不大的茶油拥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而香油的价格一般维持在一百文左右一斤,对于穷人来说,夜晚点灯之所以被认为奢侈,因为油价居高不下。而茶油的价格比香油更贵。没有人会将茶油去用来点灯用,都是用来做菜烹饪使用。当然做菜更多用的膏和脂,膏是猪油,脂是羊油。

    但有些食物并不能用动物油脂来做,只能用茶油代替。比如庙宇之中接待贵客用的斋菜。仅仅汴梁的大相国寺,一年使用就是个天文数字。

    从口感上来说,茶油的口感偏差,但谁让茶油市场认可度更高呢

    颍州拥有直接运送到汴京的水路,且连通淮河,从扬州北上的大船,会绕开淤塞严重的运河航道,选择容易通过的蔡河,自从交易所开办之后,茶油的贸易额越来越大,甚至连京城的商人都开始关注颍州的茶油交易价格。

    码头上就有不少来自两湖的茶油商人,他们成为供应汴京乃至周边两京的主要供应商。

    很快,伙计顶着一头热汗,小跑着赶回来告诉亢金一个还消息:“掌柜的,都问过了,茶油采摘期已经过去,榨出的油不少都已经起运。齐掌柜的货物,是这批货中最大的一批。船队过荆峡水道的时候,由于汛期水流湍急,撞上了暗礁。”

    “总不至于一个船队都沉了吧”

    对于亢金的质问,伙计倒是平静的说了一个理由:“掌柜的,我估计悬。要是沉了一两艘船,齐掌柜也不至于晕死过去。”

    茶油的暴涨,已成定局。

    亢金对于单个货物暴涨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堂堂交易所竟然没有货物可以交易。这岂不是让他这个小老板只能干瞪眼不成

    五月。

    粮价依旧平稳,甚至还小有回落。

    苏轼的官声在颍州彻底被捧起来,几乎所有人见到苏轼的那一刻,敬重之中,带着感激。当然,大户和粮商除外。

    他们在这一年最重要的卖粮‘旺季’,受到了来自官府的无情打压。
1...6162636465...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