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说话间,他指着一行小字道:“父亲请看这句——高氏父子,获利最巨。”

    “岂有此理,这不就是用刀子扎我的心吗?”

    高武阳在边上煽风点火道:“读书人下黑手,都是看不到的地方,黑着呢!”

    “可是……这和你两位叔父有什么关系。按理说,这等小事,恐怕还不至于让他们将你赶走。连送入家门的钱都不要。”高孝立狐疑道:“蹊跷,实在蹊跷。难道是……”

    高武阳见自己老爹愣住了,还所有所思的样子,还以为高孝立猜到了结果,好奇道:“父亲,到底是什么?”

    “不太可能啊!不对劲,很不对劲。”高孝立随即脸色变幻一阵,表情肉痛到如同切了命根子一般。

    良久,才不甘心道:“看来高家要破财了。此时需要尽快平息,要不然真要出大乱子了。”

    “父亲,到底是什么人?”

    “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这群人是疯子,一旦被他们盯上,总没好果子吃。唉,苏轼这个丧门星,无端地招惹他们干什么?连带着把我也给坑进去了。”高孝立想明白之后,一阵后怕,随后去了后宅,看着一群肥环瘦燕的美女,面露桃花,对自己儿子道:“人我带回去了,你还年轻,亏空了身体,是一辈子的事。为父老了,还能替你遮风挡雨,这份罪就让为父替你受了吧!”

    “父亲,多少也给孩儿留几个,孩儿宅子都买下了。”高武阳追在高孝立的屁股后头,出了宅子,语气中带着哭腔。




第223章 老夫要举荐你!
    范纯仁在颍州原本并没有多住的打算。

    解决了贾道全的案子,就准备离开颍州,回到京城复命。

    对他来说,颍州连京西北路的重要城池都算不上,地位更无法和河南府和许州相提并论。他堂堂一国宰相,怎么可能将目光放在颍州这个弹丸之地?

    大宋的州府有两百七十多个,就算是颍州的百姓遭遇了灭顶之灾,又能祸害多少人?

    他担忧的是政治影响,担心颍州的事被人利用。

    不过来了颍州之后,范纯仁不急着走了,颍州根本就不像是刚刚遭受兵变的地方。毕竟死的最多的两个庄子的庄户,贾家庄和高家庄,还有高家庄周围的几个村子。叛军的破坏连汝阴县的地盘都没有出去过,更谈不上劫掠整个州治了。

    所以,百姓仅仅是紧张了几日,等到贾道全的贼兵被覆灭之后,就不再惊慌。

    反倒是如今,颍州的粮价平稳,货物充足。码头上,到处都是等待卸货的船队。城内的商队也是将大小客栈都住满了。市面上,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让范纯仁啧啧称奇。

    苏轼难道真的成能吏了?

    不可能啊!

    大家伙都是朋友,本事都差不多,在执政上都是弱项,比不上改革派的能力强。就像是一群差生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学霸,那股之酸涩的味道,让年过花甲的范纯仁都嫉妒的眼红。说好了一起做糊涂官,而你却要成仙,还有没有一点共进退的觉悟了?

    不过,很快,范纯仁就发现,苏轼还是那个苏轼。

    出口成章的本事没有丢,但说到做官,却只能算是个门外汉。

    具体事务,基本上比他强不了多少。

    按理说,范纯仁的老爹是范仲淹,能力就不用说了,用雄才大略来形容也不为过。范纯仁是跟着范仲淹病故之后,才出来做官的。范仲淹对儿子耳听心授这么多年,不该对执政两眼一抹黑啊!可真实情况是,大宋的问题都摆在明面上,谁也不敢动。

    就算是范纯仁如今是宰相,也不敢动。

    冗兵,冗官。

    这两座大山,改革派是敢动,但是动了就是踢大家伙的命根子,谁也坐不住。冗兵就更不要说了,大宋的禁军八十万,厢军虽然这些年没有增加太多,但也有六十万。一百多万的军队,裁军是根本就不敢的。万一引起兵变,大宋的根基都要被动摇了。

    除去这些,恐怕就是黄河治理。

    属于老天爷要翻脸就翻脸的狠角色,谁也那她没办法。但也是大宋最能折腾的政务,大宋的官员基本上各个都是治水能手,连苏轼也是其中之一。别说苏轼了,宫里头的太监都学治水了,再玩不转,岂不是丢脸?

    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治水能将城市治理繁荣了,这不是玄学。

    范纯仁在颍州看了一圈之后,发现他错了。颍州在京西北路是什么地位就不用说,连蔡州似乎都比颍州强一些。

    可就这么一个不被重视的小地方,却从一个不被关注的城邑,变成了如今这副样子,隐隐有通商大衢的样子,不怪范纯仁会惊讶。

    一问之下,范纯仁才明白,都是李逵的功劳。

    苏轼不是那种喜欢揽功的人,再说了,李逵是他徒孙,李逵的功劳不就是他的功劳吗?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交易所,钱庄,甚至现代核算方式,苏轼都不拿手。

    于是,李逵就变成了带路党,给范纯仁介绍颍州出现的来个新事物。第一站就去了交易所。

    几人都是便服,但是作为交易所的掌柜亢金早就知道了范相要来,亲自迎了出来。周围的人也看出来了,中间那个老汉身份不一般。

    “范……相。”

    “不用如此,就叫范掌柜,入乡随俗嘛!”

    范纯仁一脸和气,眼神好奇的东张西望起来。交易所内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事务,对他来说,闻所未闻。

    亢金暗暗叫苦,他这个掌柜的,是真的掌柜的,管几十号人,一日之间往来的交易额度也就是几万贯。但是范纯仁的掌柜身份就不一样,他老人家管的可是大宋。天下亿兆黎明百姓都归他管啊!这一声‘范掌柜’卡在喉咙里,很说什么也喊不出来。

    “老伯,我带你去吧!”

    李逵对亢金暗暗摇头,这厮不上台面啊!遇到个宰相就腿肚子发软,口中发干,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利索,要是遇到了皇帝,岂不是要翻白眼,晕死过去?

    范纯仁从善如流道:“也好。”

    “老伯,请看。这是油料交易的院子,主要交易,桐油,茶油和香油。”李逵指着有点略显空挡院子道。

    范纯仁有点好奇,刚才路过的那个院子,人山人海,可是如今这个院子却冷清的让人感觉有点荒凉。忍不住好奇道:“为何这个院子如此荒凉?”

    “老伯,你不知道,半个月之前,你在门口,压根就挤不进这个院子,墙头上都是人。”李逵笑道:“只不过,如今当年的茶油和桐油交割的差不多了,所以才看着冷清了下来。想要看到当时的盛况,只要您老回忆一下刚才路过的院子就知道了。”

    “那个院子呢?交易什么货物?”范纯仁搓着手问。

    李逵道:“粮食。”

    粮食?

    范纯仁有点担心,颍州这些年的隐疾,大半都是粮食造成的。如今的颍州有这么多的粮食可以供交易吗?

    李逵解释道:“粮食因为受到产粮存储的限制,就算是在同一个地区,也会出现拨动。以前,粮食交易,又缺乏期货交易,只有现货。但是粮食需要堆放的场地,需要粮仓储存,给交易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是有了交易所的交易,就不一样了。我可以买三个月的粮食,用商定的价格,这样一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粮价拨动,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官府也容易监控。”

    “善!”

    范纯仁经常表扬人,但是用一个字表扬,很少。显然,他听到了李逵的解释之后,非常满意。随后他们去了钱庄。

    钱庄的运作比交易所更加简单,但是钱庄对范纯仁来说,不亚于是创造了一个《青苗法》一样的存在。

    其实他和吕大防,甚至故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人都明白。

    王安石变法,并非都是恶法。

    《青苗法》就对百姓有很大的好处。至少百姓需要借钱购买农具和种子的时候,会省掉一笔很大的利息钱。

    官方一成的利息,相比民间随处可见五成利息,其对百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青苗法》是王安石想出来的,而且还是王安之赖以成名的善政,作为反对派,必须要搅黄了,没道理可讲。

    可钱庄就不一样了,似乎操作起来比《青苗法》有更多的空间可做,而且,这玩意和王安石一点关系都没有。

    想到此处,范纯仁心花怒放,慈眉善目的对李逵道:“人杰,大宋需要你!”

    那妩媚的老头嗓音,听的李逵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吓得一哆嗦。

    大宋需要我?

    李逵怎么也想不明白,范纯仁抽风会说出这么一句不靠谱的话来。大宋怎么可能会需要他?这话听着,好像是让自己托妻献子啊!

    再说,他也没有。

    反正听着是好话,做起来,让人有苦无处说的倒霉事。

    李逵拨楞着脑袋,惊恐道:“老伯,你不要吓我!”

    “不,人杰,我知道你是有才华的人,不该将年月浪费在科举之中……”

    李逵嘴角有点抽,他觉得范纯仁很可能接下来就来一口毒鸡汤,呛死他!比如说,你不该花时间在读书上,反正也考不上,还不如玩去!

    可是,范纯仁真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是真觉得李逵的能力与其浪费在读书上,还不如现在就出去做事。他觉得,李逵在三司门下历练一番,几年之后就能独当一面。再说,他有点不忍心告诉李逵,科举之路不适合他。因为李逵很可能耗费无数精力之后,运气好,或许能考上,但是运气差一点,一辈子卡在科举之路上也不是不可能。

    范纯仁想到这里,正色道:“老夫,代表朝廷要举荐你!”

    “啥?”

    边上的李云酸了,很想质问范纯仁,凭什么?随后他眼巴巴的盯着范纯仁,希望老头醒目一点,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也来举荐自己一把。

    可惜,李云眼珠子都快瞪瞎了,范纯仁也没有看他一眼。

    李逵不悲不喜,想了想问道:“赐同进士出身吗?”

    范纯仁傻了,他很牛,是大宋的宰相,可不是皇帝,谁给你的胆子,想这么好的美事?



第224章 不稀罕
    哈——

    声音从豁开的大嘴里发出,要是站的高一点,居高临下的俯视,甚至能够看到嘴巴深处的咽喉。

    堂堂一国宰相,却笑的像只蛤蟆。

    可是,范纯仁并没有想笑,他想哭。

    他很想告诉李逵:“谢谢你如此看得起老夫,可是老夫做不到啊!”

    “小子,说什么胡话呢?老夫不过是宰相,怎么能给你进士的身份?”范纯仁气鼓鼓道:“大宋的天下,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赐予国人进士身份。就连太皇太后都没有这份权力,你小子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逵眼前一亮,期待道:“老大人难道是先举荐小子,然后求皇上给小子一个赐进士出身的身份?”

    “想都不要想。”范纯仁一脑门子黑线,他哪里晓得李逵对于进士的身份,有着如此匪夷所思的执着。

    在李逵看来,大宋对科举中的进士,还有皇帝赐予的进士都算是进士。不会区分高低。唯独就是,皇帝赐予的进士,没有同年。少了同科进士的帮衬。

    范纯仁是真的很看好李逵,在他看来,李逵擅长的不是舞文弄墨,更不是吟诗作词,而是做具体事务。这样的官员,在大宋的科举制度下,并不多见。就比如说查账吧,李逵就表现的很好。但是让他吟诗作词,就算了吧!

    对于学问一道,范纯仁还是有自信的,但是和苏轼去比,他就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而李逵这小子呢?

    连苏轼教导起来都头痛不已的家伙,你还真以为考中进士那么容易啊!

    范纯仁拉着李逵,苦口婆心道:“小子,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当官了,你可以免除徭役,可以拿朝廷的俸禄,还能光大门楣,多好的好事,求都求不来,你小子怎么就一个劲的要去考科举呢?”

    “您老不也是进士?”

    李逵觉得老范这老头子有点坏,自己是进士,还鼓动他不要去考进士。这岂不是明着坑他吗?谁不知道在大宋,没有进士的身份,和有进士身份差别有多大?

    “我!”范纯仁指了指自己,突然笑道:“没错,老夫也是进士。可入官场的时候并不是进士,这进士的身份是后来考的,你也可以这样做啊!”

    随即,他开始对李逵现身说法,从自己如何恩荫成了县令,然后三年一迁,六年之后,熬资历变成了通判,期间一直参加科举,然后很幸运的做官快十年之后,科举之中考中了进士,然后平步青云。前后加起来,他考进士考了十几年。原本想要说考进士多么不容易。可说着说着,仿佛像是在炫耀。

    这段经历,让人听着就生气。

    并不是每一个高官的子弟,恩荫的时候,都能当上县令的。

    很多科举中了进士的士子,除非特别优秀的二甲,一甲进士,才有机会刚授官就当县令。很多科举中进士之后的官员,需要在汴梁观政一年或者干脆丟去太学学习一两年,教授三年,县丞三年,七八年之后,才能得到县令的官职。除非是三鼎甲,二甲之中被皇帝重视的人才,才有机会在短时期内出任京畿县的县令,或者通判之职,然后步步高升。

    范纯仁是恩荫,就能当上县令,本来就起点要比大部分的进士高了很多。

    就算是苏轼和苏辙,当年中了进士之后,还不是去太学了?

    李逵琢磨了一阵,觉得有点不值当,当官对他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毕竟,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官而已,做起来也没劲。加上头顶上都是爷,他气性大,万一顶撞了上司。

    没有进士身份,上司不给面子的时候,打板子都有可能。

    可要是不入流的县令之类的小人物想要打他板子,他能忍?

    没个进士身份,太憋屈,这官不做也罢!

    万一一气之下,和上司理论的时候,弄死了上司……还不得去造反?

    李逵皱眉想了一阵,摇头道:“没进士身份,我不当官。”

    “你这小子,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先当官,再中科举,不仅不耽误你什么事,还能熬资历。等你中了进士,升迁要比同僚快多了,你就没想明白这其中的妙处?”范纯仁气地差点翻白眼,就连李云在边上都嫉妒的喘气。
1...8283848586...2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