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童贯叫了李逵一声,语气有点迟疑,他倒不是没认出李逵,而是觉得李逵这厮太神奇了,怎么一转眼就投入苏门,并且在苏轼的家里读书了。这是什么待遇?
亲孙子的待遇好不好?
童贯说什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李逵会在大半年后,出现在颍州?还投入苏门?之前,童贯知道的消息,无非是他去沂州为刘贵人办事的时候,路上遇到了李逵,被李逵奚落了一通。之后沂州城内,李逵大杀四方。
就童贯二十多年的宫廷修罗场生涯练就的一双醒目招子,李逵这厮的人生成就早就已经注定了。
武夫。
没脑子的武夫。
没脑子,还会当成弃子的武夫。
反正,李逵是个灰灰。这是童贯对李逵的一贯理解,就算是李逵是读书人,他也认为这一定是李逵迷惑人的假象而已。天下哪里有李逵这样的读书人?
之所以在沂州的时候童贯没有拆穿李逵,是看在了刘葆晟对李逵的重视的份上。毕竟,那可是刘贵人的亲爹,真要是不知好歹的说李逵是个假的读书人,岂不是让刘葆晟,刘老爷子下不来台?逼着他承认自己有眼无珠?
可当童贯在苏轼的家里看到李逵的这一刻,他发现自己眼瞎了。
自己多年在宫中练就的火眼金睛,完全是个睁眼瞎。
颇受打击的童贯顿时对李逵好奇了起来。同时也惊叹造化弄人,李逵是凭什么让引起苏轼这样的读书人的青睐?养在家里,这对读书人来说,等于是告诉他人,李逵是他的继承人之一。当然不是继承苏家的家产,而是继承苏轼的才学。
不得不说,李逵彻底勾起了童贯的兴趣。
童贯对李逵产生了兴趣,但是李逵却没有对童贯有任何的好奇之心。他也说不准童贯以后会怎么样?毕竟,按正常历史,在宫中无法收到提拔的童贯去了杭州,给赵佶收罗了大量的书画之后,才获得重用的。可是此时的童贯,已经通过刘清菁,搭上了宋徽宗他哥的大船。他还会是那个执掌大宋西军二十年的大太监吗?
虽说历史没有改变,但历史中的人物发生了改变。
童贯还不值当李逵去琢磨,反正琢磨一个太监,总是让他心里头乖乖的有点异样。
发现李逵竟然连童贯都认识,苏轼大为吃惊,他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童贯是沂州人?没听说过。
或者是李逵去过汴梁?
百思不得其解的苏轼开口道:“人杰,你认识童公公?”
“没错,半年前在沂州见过一面,当时童公公差点被章相弄死……”
要不是苏轼在边上,童贯绝对会暴起,什么叫差点被弄死?会说话吗?当时章惇压根就没有对他有敌意好不好?
要不是李逵太野蛮,自己有可能打不过他……别有可能了,肯定打不过他。要不然,童贯非要让李逵知道,大内第一高手的厉害。
此时此刻,童贯有点想要拂袖而去,可架不住苏轼他得罪不起。谁让太皇太后是苏轼的苏迷。目光从李逵的身上落在了李云的身上。李云是个挺敏感的小子,他后知后觉的感觉到自己似乎又做错事了,好在那个下巴上黏了胡子的太监终于不用吃人的眼神盯着他。反而盯上了李逵。
可是,最后童贯似乎还是注意到了自己。李云内心纠结不已,决定补救一番:“那个,刚才我不是有心的哈!”
“不碍事,我本来就是个太监。没胡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童贯心头流着泪,当初要不是在颍州路上自己被李逵气的够呛,一不留神拔掉了一绺胡须,他至少不用出门的时候黏上假的胡须。毕竟,下巴上的胡须虽然少了些,但却是自然生长的胡须,很难得。他入宫年纪比较大了,而且练武多年,身体上和其他宦官有些不一样。
胡须,可能是他在宫中最为特别的标志了。
可是,当初被李逵气地拔掉了一绺胡须之后,他下巴上的胡子不对称了。可他又舍不掉全部拔掉,只能乔装打扮。
这不,才让李云看出了端倪。
李云觉得童贯慈眉善目的样子,已经不怪他了。太监的脸,六月的天,比小孩都多变。童贯就算是做出任何情绪表情,李逵都是不相信的,但是李云却相信,不仅相信,还觉得自己应该补救一二。于是李云开口道:“那个公公,以后你黏胡子别用皮胶。用鱼胶。因为鱼胶不会发硬,能用很长时间。而皮胶会发硬,干了就往外翻,一看就是假的。”
童贯气地眼冒金星,对李逵的好奇心也没有了,气鼓鼓地对苏轼告罪道:“学士,奴婢身体不适,先去休息了。”
“过儿,去给童公公安排住处。”
“是,父亲。”
面对李云,苏轼抬手想要教导一番李云,但他忽然发现,李云的性格也不算那么坏,说真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苏轼想到自己也是说真话的人,似乎一直都崇尚本心,撇了一眼李云也失去了管教他的心思。反而有话没话的问:“李云,你怎么会一眼看出童贯的胡子是假的?”
“师祖,我爹以前是捕头,只要有江湖人来沂水地界,他都要去查看一番,警告他们不要为非作歹。”李云骄傲道。
李逵插嘴道:“你敢拍着胸脯保证你爹不是去捞外快,收江湖人的保护费了?”
“你……我爹也是你族叔吧?”李云气结,他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和李逵这厮一起玩了,太不给人面子了,尽给他添堵。
苏轼暗暗好笑,李逵也是个心直口快的耿直性子。
晚宴,童贯匆匆来,匆匆去,嘴上说的客气,可是苏轼也看出来了,这位脸皮薄,恐怕再也承受不住打击了,这才告辞离开。
于是,晚宴变成了家庭会议,商量准备去扬州的事。
高俅自然是最忙碌的,他要联系船只,准备行李,雇佣船夫。而苏过要整理家中的藏书等重要的细软。反倒是苏轼这个主人闲下来了,干脆询问李逵去首阳书院的情况。
李云自告奋勇,添油加醋的将李逵在首阳书院的表现夸大一番。说完,自己觉得有点亏的慌,添了一句:“师祖,其实我也能击败首阳书院的学子,只是李逵不给机会。”
“不错,你们有此机智,看来这些天读书还是非常有成效的,这样一来我就放心了。”苏轼老大宽慰的说道,李逵给他长脸了,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惊喜。
李逵闻听,顿时大喜:“师祖,回到老家我会钻心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云瞅了瞅李逵,顿时反应过来,高声道:“李云也是。”
苏轼傻眼了,他什么时候说过要李逵和李云回家了?
随即心头一股不详的念头涌上来,不会这俩货哄他,然后想要离他远远的吧?
读书真这么让你们如此痛恨吗?
不行,他绝对不能看着李逵和李云误入歧途,决心一直留在身边,除非李逵和李云下场科举,并且高中进士,要不然,这辈子都别想走。
想到此处,苏轼暗暗下定了决心,丝毫不给李逵和李云有幻想的空间,直接堵死了他们回去的念头,掷地有声道:“老夫说过让你们走了吗?我苏门的学子,不中进士像什么话?老夫决定了,你们不中进士,就在老夫根前苦读,不可懈怠。”
李逵耷拉下了肩膀,低着脑袋,如丧考妣。
李云耷拉下了肩膀,低着脑袋,也是如丧考妣。
翌日,朝食,苏轼快吃完前对童贯说了两句‘招待不周’的客气话,之后扭头对童贯带来的小太监道:“你要多吃肉,才会长的快。”
说完,苏轼将自己面前的一盘肉放在了小太监的面前。这是苏轼的习惯,他自己喜欢吃肉,也会鼓动周围的所有人都多吃肉。他开口,不过是很寻常的一句话。只是苏轼最近半年已经很少这样说了。
家里来了俩个大肚汉。
李逵一顿吃个七八斤肉玩似的,李云差点,也能顶得上多半个李逵。这俩在一起,要是放开了吃,一只中等大小的羊也能消灭掉。苏轼看这俩位吃饭,眼皮子都是跳的。很久没有看到像小太监这样,吃猫食一样青秀的孩子了,顿时童心大起,告诉小太监,多吃肉,能长个。
之后苏轼离开前,童贯先行离开,饭堂里就剩下李逵,李云,还有眼眶中含着泪水的小太监。
李逵不会因为对方是个太监就看不起人,对小太监道:“小兄弟多大了,叫啥名字?”
小太监轻轻抹了一把眼泪,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一个人对他说过像苏轼那样温柔的话,还关心他的长大,小太监看苏轼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似乎有着一种别样的依恋之情,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太监该有的眼神。从来没有感受过父爱的太监,仿佛在苏轼的身上找到这股生疏的爱意。
要不是苏轼身份太高贵,自己的身份又太卑贱,他真相抱着苏轼的大腿喊上一句:“爹爹。”
如果能让苏轼答应一声,他就算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可惜,他们之间永远有一道鸿沟,苏轼是文人宗师,而自己却是一个宫中卑贱的小太监。能够得到苏轼的关心,已经让他感激涕零了。
李云见小太监不说话,狐假虎威道:“二哥问你话呢?”
小太监这才惊醒过来,对李逵抱歉的咧嘴一笑,灿烂的如同感受到了父爱的孩子,怯生生道:“十一了,奴婢贱姓梁,东京人氏,名师成。”
第231章 千古奇冤
“你刚才看学士的眼神很不对劲,说,是不是憋着坏?”
李云指着梁师成大声质问道。
是个人都看出来了梁师成对苏轼有这样一种让人很奇怪的情愫,李云发现了梁师成的异样,也不稀奇。
梁师成嘴硬道:“没有。”
“是不是想要窃取学士的名望,诬陷学士?”李云给自己加戏,愈发觉得梁师成这个小太监可疑起来。
可是梁师成就是埋下脑袋吃饭,不吱声。
突然,李逵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厮不会是在心里真把苏轼当爹了吧?还真有这可能,梁师成自从发迹之后,就对外宣称自己是苏轼的遗腹子。
或许成为苏轼的遗腹子,对很多没有父亲的孩子来说,是一桩幸事。
可对他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受宠于宋徽宗赵佶,而宋徽宗恐怕是对苏轼最为不喜的大宋皇帝了,至于为什么会不喜欢,有证据,而且还是铁证。元佑党人被定为奸党,并且竖碑立文放在天下的名山大川之中。虽说起草元佑党人的罪魁祸首是蔡京,但没有赵佶的首肯是绝对不会推行天下的。
而元佑党人之中,排在第一名的就是苏轼。
章惇指着赵佶的鼻子骂:‘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心眼比肚脐眼大不了多少的赵佶听到这话,岂不是要气疯过去?可即便章惇对赵佶来说如此大逆不道,可是元佑党人的排名还是争不过在政坛没有多少影响力的苏轼。
可见赵佶对苏轼的不满恐怕由来已久。
而且还是深仇大恨级别的怨恨。
而梁师成呢?
这货发迹之后,见人就说自己是苏轼的遗腹子,逢人就说:当年乌台诗案,苏轼遣散家中歌姬舞姬之后,其母才发现怀孕,最后生下了他。
可以说,梁师成的这个遗腹子的身份不仅在宋徽宗面前一点讨不着什么好来,反而会惹一身骚。引起宋徽宗的厌恶。可是他还是如此做了。可见梁师成对苏轼有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并不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毕竟他不过是太监,文人对太监的身份本来就敬而远之,他一个太监也不可能去做拉拢文人的事。
那么可能只有一个,梁师成真把苏轼当‘爹’了。
苏轼很冤呐。
平白无故的就给一个太监当了爹,这是多么大的压力啊!好在梁师成这么说的时候,苏轼已经作古,要不然活着也会被气死。
李逵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喃喃道:“你丫不会把学士当爹看了吧?”
“什么?他敢?”李云瞪眼威胁道,学士什么身份?梁师成什么身份?这不是给学士脸上摸黑吗?
梁师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同时内心也非常委屈,他这个想法想一想,又未尝不可?再说了,他母亲当年活着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或许是被人质问,加上内心过度压抑之后的爆发,梁师成迎上了李逵的目光,脆生生道:“他是我爹!”
李云和李逵面面相觑,什么情况?
可想来想去,都就觉得不可能啊!梁师成怎么可能是苏轼的儿子,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小奶狗梁师成!
小奶太监狗梁师成!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说出真相之后,会被李逵和李云盯上,俩人都是眼神不善的盯着他。小太监,从小生活在宫廷之中,对于危险的预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没有这项能力,根本就没有机会长大。
感受到小命随时随地都可能夭折的梁师成,目光惊恐的看着周围,小心翼翼的放下碗筷,偷偷看向了门口。
李逵并没有杀意,他就是觉得奇怪,他原本想要做个读书人来着,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按照他认识的人来说,他已经在奸臣的道路上夯实了基础,就等着他一路狂奔,走向不归路了。
梁师成、童贯,这俩可是六贼之一。
李逵很惊奇的发现,他距离集齐六贼,不过是时间问题。
好在高俅不是六贼,他甚至根本就不能算大奸臣。
至于李云内心不满,目光不善的原因是,他的反射弧比较长,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梁师成这个小太监,竟然敢占他的便宜。他叫苏轼为师祖,辈分……算了,就是孙子辈。可梁师成这太监,竟然想要认苏轼为父。是可忍孰不可忍,梁师成这厮比他小了三四岁,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想要给他当长辈,岂有此理。
梁师成小脸紧张的看着李逵和李云,小心翼翼的往后挪动着,可惜,他根本就躲不过去,最后求饶道:“两位哥哥,休要害我!”
“谁是你哥哥?”
李云气地脑门青筋直跳,恨不得将梁师成给撕碎了,连太监都来自己面前占便宜来了,难道真的看自己好欺负,是个人都能欺负一把?
李逵暗自摇头道:“你小子醒醒吧,怎么可能?”
梁师成也豁出去了,小声道:“我娘亲口告诉我的,还能有假?”
李逵懵了,这……自己算不算听到了不该听的消息?正好这时候高俅来了,被李逵拉住问道:“高俅,你知道当年学士府中的歌姬和舞姬什么时候散出去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