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假太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北老坛
也不知道大玉儿在训斥谁,可她这种把这当成自己家的态度,还是让叶珣苦笑不已,本来是个精灵古怪的年纪,却不知道这丫头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满脑子都是大人那些东西。
迈步跨入后宅门,就见身材已经长高不少的大玉儿,正小大人般训斥着低头站在他面前的多尔衮。
两人年龄相仿,只是大玉儿这时候的身材却比多尔衮要高一些,看上去就如同一个大姐姐在训斥顽皮的小弟。
也不知多尔衮怎么惹到大玉儿了,被大玉儿训斥的一个劲地抹眼泪。
看他们现在的样子,谁会想到在另一个时空,都会是叱咤风云的两个人物。
正在训斥多尔衮的大玉儿忽地心有所感,抬头一看,果然是她日夜想念的叶大哥,忙丢下多尔衮,飞快地跑到叶珣身边,然后直接挎住叶珣的手臂。
笑道:“叶大哥怎么才回来人家都等你好几天了”
如果大玉儿是个思想单纯的小女孩,这样亲昵的举动当然不会让叶珣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则不然,忙借着招呼多尔衮,将手臂抽了出来。
伸手摸了摸多尔衮的脑袋,笑道:“大玉儿说的对,男人是不能轻易掉眼泪的”
转头又对大玉儿道:“你是姐姐,也应该让着他些才是,我已经派人去叫你父亲了,晚上为你们接风洗尘”
大玉儿虽然早熟的有些妖孽,但毕竟还是个小姑娘,对叶珣的心思只能说似懂非懂。
撇了撇嘴道:“他们女真人在草原干尽坏事,说他几句怎么了若是再大些,我就直接用鞭子抽他了”
多尔衮年龄虽小,但从小耳濡目染下,对民族之分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如果是在建州,他不会对汉人客气,对蒙古人的尊敬也不会太多。
只是历经丧母之痛后,已经让他幼小的心灵起了变化,尤其到了沈阳后,在叶珣让几个女孩的频频诱导下,让他知道母仇不共戴天,没有什么比杀死皇太极给母亲报仇更重要。
所以对叶珣摸他脑袋这种举动,除了有点不适外,并没有太多的反感。
擦干眼泪,扬起头对叶珣道:“他们都说你很厉害,你教我功夫好不好我要为母妃报仇”
叶珣笑了,是那种奸计得逞的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谁敢保证将来这不是一个反皇太极先锋
“教你功夫不是不行,不过你哥哥和小弟还在皇太极那里,所以你还不能太张扬,知道吗”
多尔衮还没等点头,大玉儿就在一旁跳起来,道:“我也要学、我也要学”
叶珣的脑袋又有点疼起来,道:“我的功夫不适合女孩子练,去找你红袖姐姐,她的功夫更适合你”
&nb
第二百七十六章签约
明朝假太监第276章签约皇太极最终还是同意了程瑜的条件,本来他是绝对不肯让步的,但赫图阿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流传出是他逼迫阿巴亥大妃给老爹努尔哈赤陪葬,而不是之前说的老爹遗命阿巴亥陪葬的传说。
看破不说破,有些事大家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要说出来就不好了。
而皇太极之所以能捏住代善的小辫子,就是因为代善的绯闻女友就是阿巴亥,阿巴亥死的时候代善并不在跟前,所以皇太极说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
老爹刚死那会,也有这个传闻,但传的并不严重,范围也不广,但这次则不一样了。
消息不但在贵族中流传,甚至大街小巷都开始在传播这个新闻了。
语言这东西最怕传播,经过多人之口后,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皇太极本来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反正阿巴亥以死,死无对证,说破天去又能怎么样
但当有一天他发现代善和阿济格看他的眼神不太一样后,就知道必须要止住这个传言了。
一番高压处理后,说这件事的人是少了,但也熄了皇太极要回多尔衮的心思。
还是宴请程瑜的那间大殿,还是代善和安费古扬作陪,皇太极再次把程瑜请了过来,而这次则显得正常多了,简单的交谈后,就谈到今天的主题。
程瑜拿出一张事先绘制好的地图,让皇太极的近侍交到皇太极手上,然后道:“为了公平起见,我家公公的意思,是让我们双方各负责一半的路程,然后在交汇点建一个榷场,今后但有建州所需要的物资,都可以在那里进行交易”
既然已经打算同意这件事,皇太极自然不会再纠结负责路段的长短,他在意的是大金在其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看了看地图就转交给身边的代善,然后对程瑜温声道:“不知叶公公对我军讨伐朝鲜一事有何看法”
程瑜笑了,皇太极这话问的太有水平了,什么叫他打朝鲜叶珣有什么想法还不如直接说我打朝鲜,你叶珣别插手呢!
“我家公公只是辽东镇守,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不假,但这么大的事,得听朝廷的命令才行”
“不过在下也可替公公回答可汗,就是我家公公不喜欢战争,大家若是能和平相处才是最好的”
皇太极暗中撇了撇嘴,心说你家公公才是最不要脸的,只要是在辽东,就没有他不参合的事,估计他恨不得我的大军陷在朝鲜才好呢。
这时一旁的安费古扬插嘴道:“程大人,不知叶公公可以开放那些物资的禁制”
从前大明就对输送到辽东和草原各族的物资多有限制,叶珣掌权后,更是变本加厉,几乎就没有他不限制的东西,所以安费古扬才有此一问。
程瑜故意皱着眉头沉吟片刻后,才道:“公公说了,如果可汗有修好的诚意,那我方也要把我们的诚意表现出来,这样,除了生铁和铁矿石,其他物资都可以交易”
其实叶珣说了,生铁也可以给他们,只是这东西根本就运不过沈阳,另外沈阳那边连熟铁都炼出来了,只要火炮形成规模,女真就是打造再多的刀枪弓箭又有什么用但这事是不能答应太快的,不然很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果然,皇太极等人听了程瑜的话后,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露出惊疑不定的神情。
代善道:“按程大人的话说,粮食、食盐,这两样东西也都可以开放禁制了”
“当然了,不然还叫什么榷场不过这些东西你得
第二百七十七章金州
明朝假太监第277章金州金州卫是大明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卫所,由于大明一直奉行禁海政策,再加之明朝仅有的水师船只都停泊在登州,所以金州卫根本就没有水师,甚至是大型船只都没有。
朝廷不重视,再加上位置过于偏僻,让之前的金州卫军户们过的跟叫花子似的。
还是叶珣主政辽东后,才渐渐加大对金州卫的投入,让这里有了几分军营的氛围。
金州卫现有两千多军户,所有人口加起来不足万人,这里没有指挥使,甚至连总兵参将都没有,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千户负责管理这里。
叶珣来之前并没有通知任何人,时至今日,他已无需靠立威来统领部下,之所以不声不响地来,是想看看真正的金州卫是什么样。
之前在京城任职西厂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张维贤了解了一些海运的事,所以未来的金州卫,将作为辽东的发展重点,建成一个集军事和贸易于一身的海港。
刚进三月,严冬尚未走远,冰冷潮湿的海风吹在身上,甚至比冬天的西北风还要寒冷。
叶珣骑在马上放眼望去,远处一个镇子模样的地方有炊烟升起,其余大部分地方都是白茫茫一片。
早有斥候告诉叶珣,前面就是金州卫,没有警卫,没有游哨,外围甚至连栅栏都没有,这也叫卫所
叶珣暗自摇了摇头,他知道大明的军户过的都很苦,尤其像金州卫这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所以他不打算追究这里军官的责任。
叶珣命侍卫去找金州卫的千户,他自己则带着侍卫纵骑向海边奔去。
后世的辽东弯是不冻港,但叶珣知道明朝现在尚处在小冰河时期,近海会不会结兵他也不知道,所以打算亲自去看看。
金州卫的驻地离海边不远,只半个多时辰,叶珣一行就到了海边。
果然不出叶珣所料,远处虽有海浪的咆哮声,近处还是结了一层参差不齐的冰块。
见此情景,叶珣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朝鲜那边应该快开战了,必须得尽快在这里建一座码头,以便接运朝鲜百姓过来。
正琢磨间,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回头望去,却见除了自己的侍卫,还有十余骑身着明军服色的兵将跟着过来,看最前面年纪最大的武将,应该就是这里的最高军官了。
一群人到了叶珣不远处,纷纷甩蹬下马,然后快步来到叶珣马前单膝跪地。
“莫将金州卫千户孙彪,参见叶公公”
说话的这个叫孙彪的千户,年纪大约在五十左右,身材不是很高,身上套着厚厚的夹袄,满脸风尘之色,如果他不是穿着军装,很容易让叶珣把他当成渔民。
金州卫这种情况怪不得孙彪,叶珣也不是来找茬的,跳下马扶起孙彪。
“都起来吧!朝廷把你们丢在这,是朝廷对不住大家,也是我叶某的疏忽,弟兄们辛苦了”
对于普通的军民来说,有时候要的并不一定是什么特殊奖励,一句贴心的问候,往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了叶珣的话,孙彪的眼睛顿时就红了,颤抖着嘴唇道:“公公,我、我们...”
叶珣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说了,转身面向大海,道:“孙将军,可知道这海边什么时候能解冻那里有深水港附近可有造船厂”
孙彪显然没想到叶珣会这么快进入主题,微微一愣,立刻答道:“回公公,想要船只靠岸的话,无需等海水解冻,从这里往南三十里,有一处港湾可
第二百七十八章帮手
明朝假太监第278章帮手就在叶珣带人准备打造金州新城的时候,三万女真大军在代善和扈尔汗的统率下,如蝗虫般铺天盖地的杀入朝鲜。
事实上鸭绿江以南的大片朝鲜国土都已经被女真梳理过无数遍,已经没什么油水了,也同样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所以女真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大军分进合围,十几天时间就杀到了朝鲜都城。
随着女真大军挺进的,则是无数被俘获的朝鲜百姓,被源源不断地送回建州。
在送往建州的路上,朝鲜战俘们就被分成几部分,妇孺送赫图阿拉,青壮则直接送到为修路临时组建的集中营。
皇太极嘴里说着不在意,事实上他也很看重这条两家合力修建的官道,尤其是那处榷场,所以要尽快将准备工作做好。
让代善等人没想到的是,在朝鲜都城下,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在这里,朝鲜军民将不死小强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叶珣卖给他们的那些火器也都派上了用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女真人的进攻,城墙下堆满了女真人的尸体。
这种情况让代善和扈尔汗很是意外,两人研究了一下,与其大军都围在这,还不如去朝鲜其他地方搜刮一番。
打定主意后,大军一分为二,代善继续围困汉城,扈尔汗则率领一万大军绕过汉城,向朝鲜纵深杀去。
代善和扈尔汗不知道,此时的朝鲜君臣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光海君为首的投降派,另一派则是以绫阳君李倧为首的抵抗派。
而汉城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可以说完全是抵抗派的功劳。
李倧一派是清一色的亲明派,但他们比较反对光海君一味地讨好叶珣,认为那样是对宗主国的不敬,所以在逐渐掌握朝廷的话语权后,就派人去大明京城求救,而不是像光海君一样去求叶珣。
不去求救不行了,朝鲜最富庶的地方都在南边,若让女真这么祸害下去,那朝鲜才真的完了。
陆路已经被女真封死,而且去大明京城最快捷的方式还是走海路,所以第一个知道朝鲜求援的是登莱巡抚陶朗。
藩属国有事,陶朗自然不敢耽搁,派人送走朝鲜使者后,还没等他喝口热茶,就有下人来报,辽东叶公公派人求见。
听了下人的禀报,陶朗不由吓了一跳,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他怎会不知道叶珣跟朝廷之间的猫腻,却万想不到这个已经不容于朝廷的太监,怎么会找上他
有心说不见,却听下人又道:“叶公公派的人说是来给大人送礼的”
陶朗别的本事没有,贪污受贿却是一个顶俩,听说叶珣派人来给他送礼,那还管什么忌讳,立刻就命人把叶珣的使者叫进来。
时间不大,就见下人引领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这那是什么叶公公派来的人,其实就是叶珣自己。
想在金州建造船厂,材料并不缺,北方原始森林里有的是参天古树,最缺的却是造船工匠。
如果单是招募工匠,自然无需叶珣亲自出面,但建造船厂不是小事,想要瞒住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与金州一海之隔的登莱。
大明王朝禁海已久,虽然很多官员都在偷偷经营着海运,但偷偷干和明目张胆的干,完全是两个概念。
叶珣本已不容于朱由校,如果再把建造船厂的事闹得天下皆知,那他真就成过街老鼠了。
以叶珣目前的实力来说,虽然不惧怕任何人,但也必须要考虑一些看不见的影响
第二百七十九章交换
明朝假太监第279章交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可实在太大了。
陶朗眨巴着小眼睛,故作不解地道:“本官不太明白叶公公的意思,叶公公可否说的直白些”
叶珣也不揭穿他,直接伸出两根手指,道:“我要租用登莱外面这片海域,一年租金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就是做一辈子官也挣不到,却不想陶朗也是个见过大世面的,听了叶珣开出的价后,未置可否地微微一笑,然后端起桌上的茶碗,似乎要喝茶,打开盖才发现里面是空的,遂又将茶碗放了回去。
慢条斯理地打着官腔道:“朝廷明令禁海,本官巡抚一方,也不能违逆朝廷的律法啊!叶公公你说是不是”
“三十万两!”
“叶公公这不是难为本官吗登莱又不是本官一个人说了算,这要说被别人知道...”
“四十万两,不能再多了,我要造船,招募船工,第一年能不能赚到银子都不好说,若陶大人还不答应,那我们只能一拍两散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