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死在火星上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瑞说符

    这套系统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备用一直保存在急救箱内,万一ogs出现问题,那么站内的乘员们就可以依靠它来提供氧气,紧急制氧系统产生的氧气足够六个人呼吸十二个小时,还能为明光铠的生命维持系统补充氧气,在正常情况下足以支持科考队员们及时撤离昆仑站。

    但昆仑站的ogs一向可靠,使用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什么大毛病,所以备用品就一直封存,这么多年以来都从未投入过使用。

    紧急制氧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很高,平时装在箱子里,单独拿出来只是一个长六十厘米,成人手臂粗细的长方体,十五公斤左右的重量,白色塑料外壳,内部集成了一支碱金属氯酸盐的混合药柱,以及电子打火和气体过滤压缩装置,只要打开开关,内部的药柱就会开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并释放出氧气。

    这玩意上甚至还有背带,如果愿意使用者还能把它背在背上。

    一个长方体的制氧系统单元一共可以产生2500升的氧气,而这样的单元昆仑站内足足有六个。

    老猫关闭了ogs系统,机柜上绿色的指示灯缓缓熄灭。

    电脑检测到ogs机柜关闭,开始报警。

    “闭嘴。”老猫冷冷地说。

    电脑闭嘴了。

    唐跃戴上呼吸面罩,昆仑站大厅内还残留有一定氧气,他倒也不急着打开备用制氧系统,因为这玩意不可再生,是一次性用品,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能省就省。

    老猫和唐跃拆开机柜,把温控系统的控制主板小心翼翼地端了出来,唐跃嗅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烧糊味。

    “有什么东西烧了。”唐跃低声说。

    老猫缓缓点头,探出手中的镊子,把凌乱的排线一根一根地理清楚。

    “是什么地方短路了么”唐跃手中抄着一支电笔,眯起眼睛,目光左右逡巡,修家电是他的老本行。

    “有可能是芯片的原因,受到高能辐射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它的控制逻辑出了问题。”老猫说。

    所谓单粒子效应,是宇宙间高能辐射对半导体器件以及集成电路的一类影响,在常人眼中,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为二进制的0与1,但是在物理硬件上,这种逻辑的本质其实是电荷的变化,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对电子的识别而产生运算逻辑——而宇宙间携带高能量的基本粒子,则能干扰电路的工作,导致逻辑发生错误,有些错误的结果是无害的,但有些错误则会导致逻辑翻转,甚至烧毁硬件。

    越精密越高频的计算机,越容易产生这种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火星计划中的计算机相对落后,在地球上vr系统早已大行其道的时候,空间站和昆仑站内还是使用原始的显示屏与按钮,这是为了安全考量。

    “但是ogs的温度控制系统跟格力空调差不多,这么傻大黑粗的设计,也会受到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唐跃皱了皱眉。

    “不好说,高能辐射导致的问题纯粹是偶发的天灾,无法预测,也很难杜绝。”老猫摇头,“只是它们一般都不会造成什么太严重的后果,最多蓝个屏死个机,重启一下就好了。”

    唐跃用螺丝刀把主板保护盖上的螺丝一个一个地卸下来,然后丢在餐盘里,老猫把




短篇 倒计时(上)
    (故纸堆里找到的一部短篇,很多年前的东西,今天又翻了出来,发出来博诸君一笑咯。)

    一

    监察官低头看表格,“这是第几个”

    测试官没有抬头,他很忙,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抬头这种小事上。

    “第2689个。”

    “我问的是这条旋臂中的第几个!”

    “第2689个。”测试官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抬起头,“监察官先生,您的精神状态不稳定,我建议您去做心理测试。”

    “去你的心理测试!我才不做那种鬼玩意……”监察官把手中的表格摔在地上,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被分配到这里来,这里除了神经病就是疯子,还是一帮科学疯子。

    “监察官先生,您这种行为很危险。”测试官指出他的错误,“木浆纸是非常稀缺宝贵的资源,您没有权力随意处置,这种行为可能会让您遭到处分。”

    “我才是行政人员!”监察官挥舞双手,怒气冲冲,“资源保护条例我比你清楚!见鬼,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这样低效率的古老方式记录信息”

    “因为联网即危险。”测试官俯身捡起摊开在地上的表格,“只有最古老的行为才能威胁到最古老的东西,就像您刚刚做的那样。”测试官指指四周,“但任何古老的方式都无法进入这里。”

    监察官坐下,他当然清楚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前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和令人惊叹的一根筋挖穿了数千公里的地幔,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只为了在地核中建造这区区五十平方米的空间。

    这里是地核驱动器中央脑的机房。

    但当年那场灾难被证明只是个笑话,地核中的液态金属没有停止流动,磁场也没有消失,人们不用暴露在致命的恒星风暴中……自然没有必要花费大力气去驱动地核。

    所以这里就被一帮不知孤独寂寞为何物的科学疯子占领了,执政官为了显示政府对这独立于地表之外的领土的主权,象征性地派遣了一个监察官。

    监察官认为这纯属多余之举,从这里到地表要坐足足一整天的高速电梯,到三号卫星也没这么远。他认为就算这帮不知所谓的科学狂人自立门户要建国也不用管,五十平方米的国土只会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只要把补给切断,地下所有人都活不过三天。

    监察官拿起望远镜,透过镜片,他能看到一颗蓝色星球,晶莹剔透美得像最稀缺的明珠。

    “真漂亮。”

    “在说这话之前……监察官,您必须要认识到这是量子实时通讯系统发来的图像。”测试官低头整理表格,“所以就算您凑近到靠在墙上,图像也不会变大。”

    “这就是2689号”监察官问。

    “是的,它在一个八星恒星系中,拥有一颗卫星,与我们的距离仅仅只有2.54光年。”测试官点头,“根据红外信号观测结果,2689号属于实体化碳基文明,在生存位上与我们有交叉,文明水平已经达到b3级,科技发展速度判为‘中危’。按照规定,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观察和测试。”

    “能不能不要提你那该死的心理测试”监察官放下望远镜——他一向这么称呼手中这台字典大小的观测终端。

    “这是规定,先生。”

    “我从来不觉得心理测试是什么强有力的佐证,你们只是在无意义地浪费纳税人的钱。”监察官轻轻推了一把操作台,他坐在转椅上滑到房间另一边。

    地核中的重力为零,监察官把人造重力调整到0.5个g,这能让他移动得更轻松,也能分辨上下左右。

    “是的……先生。”测试官点头,“这确实不算是强有力的佐证,但我在高等学校中学习的就是文明心理学,如果取消这门测试,我就失业了。”

    “这可不是把我留在这里的理由……”监察官嘟囔,“你这是在浪费资源。”

    “您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我只占用了中央电脑三十二亿分之一的运算进程,但发挥的作用可能比另外那三十二亿分之三十一亿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所做事都要重要。”测试官开始调试望远镜,“您要相信,一个文明是有心理的。”

    “好吧……这次你要怎么测试”

    “用最通俗的表示方式,最残酷的测试手段。”测试官转身微笑,“劳烦您把身边那枚灯泡递给我。”

    二

    口袋中的手机在嗡嗡震动。

    杨远一愣,低头掏出手机,液晶屏上是一条短信。

    “儿子,今年中秋节回家不”

    落款是“爸妈”。

    在这个网络通讯手段发达到泛滥的时代,杨远差不多都忘了自己的手机还有收发短信这个堪称古老的功能。他早就习惯了一切社交都在网络上的生活,从来只有两个人以这种被人遗忘的方式与他联系。

    父母不敢打电话,他们担心会干扰儿子的工作。

    老人们无法接受新生事物,所以他们才会被年轻人嘲笑。

    杨远开始回复,他不准备回去。中秋节的休假只有一天,好不容易才能脱离暗无天日的工作苦海,难得有一天不用再面对满眼的枯燥数据,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回家的路上

    杨远按下发送键,熄灭屏幕背光。

    漆黑的玻璃屏幕上倒映出两个人影。

    “欧阳老师。”杨远连忙起身,心中忐忑——在工作时间玩手机是违反规定的。

    老人微笑着摇摇头,轻轻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坐下坐下,小远。”

    老人拉过一张椅子坐下,杨远有些好奇地偷偷抬眼打量……他只在领导视察时远远望见过面前这个人,德高望重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对他这样一个小研究生来说真是太遥远了。但此时老人与他的距离只有不到半米远,一身白大褂,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拢着双手精神矍铄。

    “刚刚和女友聊天呐”老人笑得有些促狭。

    “不不不不……”杨远涨红了脸,“我还没有女朋友,是父母发来的,问我中秋节回不回去。”

    “那你回去么”

    “不回去。”杨远摇头,“我家在江西,太远了。”

    “江西啊……”老人点点头,“那跟我是老乡嘛。”

    “真的”杨远眼睛一亮。

    “我是吉安人。”老人微笑,“小远你到这里也有大半年了吧回过家么”

    “工作太忙。”杨远摇头,说起来有时候工作倒未必忙到杨远抽不开身,但与其把时间消耗在漫长难熬的旅途上只为了回家吃一顿饭,不如和同学出去逛逛。

    “要我说啊……”老人拍了拍杨远的肩膀,“有机会还是要经常回家,年轻人,父母在,不远游嘛。”

    老人悠悠起身,抬头望向窗外,高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最后的夕阳余晖,石子路对面伫立着通体洁白的天线,人们搭起数十米高的钢架只为了撑起这庞大到口径五十米的抛物面,这是令人震撼的伟大造物,汇聚了人类最顶尖的智慧,物理与工程学的精粹凝聚而成的奇迹。

    射电望远镜安静沉



短篇 倒计时(中)
    四

    “那么请问石教授,您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女主持人问。

    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坐在扶手椅中,有些谢顶,戴着金框眼镜,屏幕下方的介绍是“知名天体研究专家”。

    “首先一点可以确定,这绝不是人类干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个科技实力。”石教授说,“那么只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杰作,外界很多人非常兴奋,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但我个人认为他们过于乐观了。”

    “请问您有什么根据呢”

    “可以从两点推断出来,第一个是它们给人类的讯息,这个信息非常显眼,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是月亮上的数字,而且是人类的数字,如果它们有意与人类世界沟通,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及不必要的敌意,那必然是首先联系政府高层,但它们却把信息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发给了全世界……这是什么我认为这是警告!只有警告才会向所有人公布以求最大效应。

    美国宇航局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很慌张,他们刚刚宣布要在一个星期内重返月球,发射一枚登陆器,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仓促的航天计划,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时间了。”

    女主持人点点头,深以为然。

    “前几天是30,今晚是25,任何人都能看出这是倒计时。”石教授接着说,“什么东西才有倒计时我认为最糟糕的设想是定时炸弹,外星文明为了毁灭人类设下的炸弹。”

    “如果外星人拥有远超人类的科技,那么它们为什么不直接入侵地球呢”

    “关于这一点,我有两个假设。”石教授有些艰难地直起身子,“第一,月球本身就是炸弹,在过去漫长的四十六亿年历史中被外星文明改造成了巨型炸弹,如今到了要爆炸的时候,所以开始倒计时,我记得以前曾有阴谋论称月球是中空的,如今看来也不能完全否定。”

    “那么第二个呢”

    “第二个是外星人正在来地球的路上,倒计时是预示它们到达的时间。任何一个文明能发展到这种程度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道德,否则就会毁灭文明本身,它们由于生存所迫不得不占据地球作为栖息地,但生存本能与道德相冲突,它们不愿把同为智慧生物的人类赶尽杀绝,所以留出一个月的时间供人类逃亡……”

    杨远关掉电视,偏头望向窗外。

    这几天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在大肆宣传诸如“外星人入侵地球”此类耸人听闻的文字。杨远是射电天文学研究生,在这方面不算外行,他并不盲目跟风随大流,但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地外文明的存在,因为人类无法在月球上刻下如此庞大的数字。

    杨远没心思反驳媒体上完全站不住脚的荒谬言论,这个时候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有时间在电视上抛头露面。

    手机在手边震动,来电显示号码很熟悉,杨远接听。

    “小远”

    “爸……是我。”

    “你……你还好吧能回家不”

    杨远沉默许久,父母是这一代典型的中国父母,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田间耕作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所谓“外星人入侵地球”是什么意思,但他们的感觉纵然迟钝,对儿子的安危却无比敏锐。

    杨远记得那年自己考上大学,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小山村里,他作为家族乃至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代表着全村的希望,父母把卖猪换来准备用作给母亲治腿医药费的两千块钱塞到他手里让他在路上买些吃的。他们那么高兴以为这一代能摆脱黄土飞上云端,杨远甚至都不忍心告诉他们如今大学生到处泛滥一文不值。

    “不能,爸,这个月我都要加班。”杨远说的是实话,遇上这种突发状况,全国的天文台工作量都迅速增加,他望向窗外,装甲车满载荷枪实弹的武警从路上驶过,这里从昨天开始就已经被军队接管了。

    “哦……哦那样……”电话对面的老人有些无所适从,“那你要当心,外面很乱。”

    “没事的,爸。”杨远笑笑,“我这里还有兵给我站岗呢。”

    “那就好那就好……”

    父亲和儿子之间好像向来就没有共同语言,更遑论近乎文盲的老农民和中科院的年轻研究生,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远到就像隔着整个世界,但老人还在搜肠刮肚地找话说。
1...2627282930...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