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第251章 大乱将起,一粒星火坠平湖。(第二更)
只有灭燕,我军才能窥视中原大地!
……
整个朝堂之上,众人沉默,气氛在一瞬间变得凝重,这句话不是结论而是一个事实。
辽东三郡,地处东北偏北,被燕国与赵国隔断在中原之外。如今想要南下中原,只有灭燕亡赵。
最主要的是燕国三郡,赵国六郡,一共九郡之地。
再加上辽东三郡,一旦彻底兼并燕赵大地,刘季必然会有实力与西楚,大秦争锋,一起号称北辽。
一时间,群臣心头翻动,想法起了又落,落了又起。
韩信的一番话,清晰的描述出一条王者之路。而且极其适合辽东三郡,这让辽东群臣为之欢喜。
骤然之间,对于三军阵前拜为大将的不满消失不见。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赫然发现韩信身负盖世大才。
他们都渴望南入中原,回归故乡。对于曹参等人而言,男儿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对于南入中原的渴望,辽东大军中的诸将最为迫切。正因为如此,辽东王刘季才会野心不死。
因为他身边有绝对的支持者!
……
时间匆匆而过,转瞬便进入五月,正是农家大忙的时节。
渭水平川的农夫们,一边要收割大麦、小麦,一边还要种下谷子、豆子、荞麦,同时抽空在菜园栽下葵菜。
这时,人忙、地忙、牛马更忙,整个田野之上一片紧张活跃。五月流火,中原大地之上,战火燃烧。
咸阳宫大殿之中,秦二世胡亥也比平常要忙碌许多。故秦八郡传来的文书请示,需要他一一批复。
这一场收割,关系着大秦帝国接下来的战争走向。前一年,大秦帝国虽粮草丰收,却遭遇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白灾。
北地三郡颗粒无收,秦二世无奈之下,亲自北上救民赈灾。同时这也导致大秦帝国的余粮耗尽,只能勉强保持朝廷运转。
这时候,中原江山如画,多少豪杰蛰伏,正是大秦帝国东出之时。
五月十三的深夜,月明星稀,咸阳宫中灯影憧憧,除了偶尔匆匆走过去的内侍外,只有在天地间犹如笔直长枪耸立甲士。
安静无声的咸阳宫,无尽的黑暗之中,有着无尽的肃杀在空气中弥漫着,逐渐形成轻微的势。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黑影匆匆走来,打破了咸阳宫的宁静。王城匆匆而来,手持金令箭,一路上畅通无阻,直入咸阳宫中。
这是金令箭使者的专权,沿途百姓国人避退让道。持金令箭者,可以在大秦帝国之中畅通无阻。
下可入民间,上可入咸阳宫正殿。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调动朝野上下的势力。
虽然位卑,但是却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利。
……
“陛下,金令箭使者王城求见——”老内侍韩谈走到胡亥的身边耳语一声。
“传——”眼底有精光掠过,胡亥嘴角微微上扬。
“是!”点头称是一声,韩谈高声宣呼:“传金令箭使者——”
……
在胡亥的案头,有铺陈的竹简。写的密密麻麻,全部都是后世的简体字,记录着记忆深处发生的大事。
这是胡亥一年多以来,写成的大秦帝国重铸纲领。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胡亥一个人清楚,这一卷竹简上的记录,足以让人成就一番伟业大事。
念头闪烁之时,金令箭使者与韩谈两个人已经进去了大殿。看着帝座上的胡亥,王城,二话没说,肃然一躬。
“臣王城拜见陛下
第252章 徐徐展开的帝国(第一更)
韩谈等人出发后,胡亥心潮难平,目光落在在铺陈的长长竹简上。
在心里思谋着大秦帝国的下一步,到底该如何走,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以最少的伤亡,得到最大的利益。
……
这一刻,大殿之上只剩下秦二世胡亥一个人。望着空旷的咸阳宫大殿,沉默了一会儿,便继续埋首帝案。
故秦八郡风云变幻,胡亥案头的简册骤然增加,全部是朝野各郡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送给他的民情密报。
他认真仔细地阅读揣摩了这些密报,不肯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这些密报直接送给他,而不是子婴,是因为胡亥的明令。
局势错综复杂,山东反秦势力大乱,特别是项羽与刘季都做好了准备,天下再一次的旷日持久的大乱,就在眼下。
胡亥清楚当下局势的紧张,他警觉地意识到,大秦帝国能否乘风而起,目下正是关键。
密报上所传达的民意民心,是胡亥能够深入了解大秦帝国的手段,因为今时今日他不能深入乡野寻访观察。
只有深切的了解个大秦帝国的国人百姓的处境,了解各郡县国人百姓的民意,才能正确做出判断。
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做出准确犀利的判断,这关系到大秦帝国重铸的成败,其中分寸颇难把握。
胡亥对于密报上的一些事情,并没有与子婴等人商量。他清楚,以丞相府的权力,这一切都早已知晓。
目下,胡亥埋首书房,就是要谋一个万全之策,以防万一。
他要看一看,丞相府如何评判目下的大势,看一看,大秦帝国各郡县百姓国人对于收复失地的渴望。
因为丞相府总理国政,决定着大秦故土八郡的安危与稳定。与此同时丞相府的强大行政能力,也是将来收复失地迅速接管一方,恢复生产的第一要素。
而八郡民意是渴求安定,还是想要席卷山东,收复失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胡亥接下来的决策。
胡亥必须要提前让丞相府得到历练,同时也必须彻底弄清楚八郡民意。因为大秦帝国想要收复失地,必须要万众一心。
毕竟,只有民心所向,将来战争爆发以后,大秦帝国才能有足够的兵源,以及粮草。
也只有万民渴望一战,再加上胡亥才能对天下大势进行深彻明晰剖析,大秦帝国才能决死奋发。
“陛下,三公九卿诸位大人求见。”韩谈在大殿门口低声禀报。
“都到了让他们进来。”胡亥有些惊讶,在这个时候尉缭等人来的竟然如此之快。
……
尉缭等人疾步走进,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
尉缭等人心头有些惊讶,以为发生了大事。毕竟最近一段时间,秦二世胡亥一直都在咸阳宫正殿之中。
不管是对治理地方,还是军中事务都没有过多的插手,仿佛就像是一个隐形人一般。
“诸位爱卿入座——”胡亥一摆手。
“是!”点头答应一声,尉缭子婴等人纷纷按照位置落座。
“陛下召集臣等前来,不知所为何事”尉缭第一个开口打破了大殿之上的安静。
随着尉缭开口,其余人纷纷将目光看向了胡亥。特别是陈平,张苍,卫余三人,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帝国最高检,帝国最高法,城卫军总署三大系统正在紧张进行从上到下的构建,不论是各级官吏的挑选,还是向郡县延伸,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
第253章 大秦帝国的颓势难以挽回(第二更)
十万大军!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数据,是秦二世胡亥在根据各个方面,来估计出来的最少得数量。
大秦帝国想要收复失地,最少需要三十万大军。前期最少也得二十五万,才能庇护周全。
如今函谷关守军十万,桃林高地有五万新军蛰伏。整个大秦帝国真正能够调集起来作战的大军,只有十五万之众。
这意味着大秦帝国岌岌可危!
因为大秦帝国不同于山东列国,他们的敌人往往只有一国,而大秦帝国举世皆敌。
……
胡亥清楚,大秦帝国能征善战之将太少,只有寥寥无几的数人。除了一个通武候王贲之外,也就一个言和可用。
这意味着一旦战争爆发,大秦帝国必须要集中实力,攻克敌军主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先期保持优势。
没有强将,只能以大军数量来补!
闻言,卫余三人心头一震。他们没有想到胡亥如此问,因为这件事不归他们三人管。
征集大军,这是太尉府的事!
有太尉尉缭在,没有人敢越俎代庖。在大秦帝国律法之下,尊卑极为重要。尉缭的身份,注定了他的举足轻重。
察觉到话中的歧义,胡亥眉头一挑:“当下大秦故土,若是再一次征集十万大军,有这样的民意基础么”
“禀陛下,征集十万大军,恐怕会再一次动荡刚刚稳定下来的朝局。”卫余目光一闪:“除非我军连战连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征发十万大军,安然无恙!”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对于大秦帝国当下朝局,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秦帝国脱离了危急存亡之秋,依旧是处于生死垂危的边缘,并没有彻底的置身事外。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无比清楚征发十万大军的必要性。大秦帝国不比关东诸国,可谓是举世皆敌。
这意味着秦军一旦东出函谷关,等同于挑衅全天下的敏锐的神经。举世皆敌的压力,这是秦军逃不过去的坎儿。
默然良久,胡亥断然下令,道:“韩谈,传令尚坊老公输,打造十万大军的精良装备,一切按照始皇帝之时的秦军配置完成。”
“是!”答应一声,韩谈退了回来。
……
“金令箭使者方才入咸阳宫,传来消息,西楚霸王项羽率领五万精锐北上齐国。与此同时,齐国上将军彭越攻打济阴,正在与西楚将军萧公角对峙。”
胡亥神色复杂:“与此同时,辽东王刘季在三天前,设立将坛,与三军阵前,拜韩信为上将军……”
“轰……”
随着胡亥一个字一个字说完,大秦朝臣自然清楚了胡亥为何事事以军事先。如今天下大乱,各国都做好了准备。
特别是尉缭心头大惊,沉默了许久,方才恢复了平静。
“陛下,韩信入辽东,三军阵前拜将。”尉缭神色肃穆冷静:“从今以后,辽东王刘季将会是我军大敌!”
有道是知子莫若父,作为老师自己颇为知晓自己的学生。尉缭清楚,韩信已经被他培养成了一柄绝世神锋。
他不会防守,有着的只是无与伦比的攻击力,只有一往无前的刚!
“太尉,若是朕所料不差!”胡亥猛然问道:“这韩信便是你的传人吧”
“禀陛下,臣退隐之后,曾教导过数年!”尉缭站起身来,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韩信其人,天资卓绝,在于兵道之上,绝不再西楚霸王项羽之下。”
“韩信么。”胡亥点了点头,
第254章 楚国密使到来(第三更)
咸阳宫大殿之上,安静的落叶可闻。大秦帝国君臣对于当下局势都有所了解,与此同时又有些迷茫。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中原大地之上,刀兵迭起,杀伐不断。国与国之间,矛盾爆发,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清洗。
这一场清洗,中原大地之上的国家,没有一个可以例外。
……
辽东三郡距离大秦帝国虽然遥远,但胡亥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辽东三郡的监视。辽东三郡的商贾中秦人最多,而每家秦商的雇员中,都有胡亥派出的秘密斥候。
除了派遣商贾之外,眼线,斥候,密探,只要能够派遣的,秦二世就没有一个漏过。
他们从各种渠道送回的消息都非常及时,辽东三郡的变化大秦帝国朝廷自然非常清楚。
特别是秦帝胡亥,更是清楚辽东王刘季,曾经是最后的胜利者。如今萧何,韩信等人皆已聚齐。
他对于刘季的忌惮,从来就没有下于西楚霸王项羽。
胡亥对于辽东三郡的威胁心里有本账:一来,辽东王刘季是一个枭雄之才,虽然距离威胁大秦帝国国还很遥远,但是中原大地只有一个,秦与辽东迟早会对上。
二来,萧何有丞相大才,韩信号称兵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加上尚未出现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再配合刘季的王者大才,必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让辽东三郡飞一般的崛起于中原大地之上。
胡亥清楚,万事万物其实都有利弊,辽东三郡的强大首先对燕赵楚齐四国不利。四国要遏制辽东国,势必就会缓和对大秦帝国国的压力,大大有利于大秦帝国的重铸。
三来,辽东三郡的强大,将会成为争夺天下的主要力量。如此一来,辽东三郡与西楚必然会势同水火。
燕赵齐楚诸国与辽东三郡为敌,如此一来必将会使大秦帝国的处境变得好一点。在这种格局中,大秦帝国才能左右逢源。
所以,胡亥对于刘季心头忌惮,却又听其自然不加干预。因为秦帝胡亥清楚,辽东三郡壮大,大秦帝国只会从中得到好处。
目下正是如此,有了韩信加入的辽东三郡,将会发生翻天覆地得大变。辽东大军,将会因为韩信的存在,彻底走上一条正规化的道路。
辽东三郡强大,感受到威胁最大的便是燕国与赵国。
大秦帝国举世皆敌,有了辽东三郡作出头鸟吸引天下人的目光。大秦才能从层层的封锁中,杀出一条血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