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
尉缭等人都清楚,西楚霸王项羽对齐王田荣动手,这无疑是最强大的楚国要对天下诸国正面宣战了。
一时间,整个咸阳宫大殿之上安静的落叶可闻,群臣良久说不出话来。
……
默然良久,胡亥手指轻轻的叩了叩帝案:“天下大乱,自此而始。大秦帝国作为主角,无法避免。”
“丞相,由你与治栗内史二人,负责各地粮草收缴。务必保证,民不饿死,军有余粮!”
“是!”点头答应一声,子婴与嬴陵的神色变了。
他们是父子,而且同为大秦帝国三公九卿。这除了是当下大秦帝国无人可用之外,也有胡亥的恩情。
只是这份恩情太大了,让他们根本无法偿还。
……
大秦帝国朝臣都离开了,各自有忙碌的事情,巨大的咸阳宫中,只剩下胡亥与韩谈两个人。
一时间,气氛凝固。正在胡亥刚要开口之际,宫外马蹄声疾,驻楚国密使夤夜回国,紧急入宫。
“陛下,楚国密使求见——”老内侍韩谈神色恭敬。
瞥了一眼韩谈,胡亥一摆手,道:“传——”
……
“陛下有令:传——”韩
第255章 书房长案竹简上的几行字(第一更)
要知道,大秦帝国不再是横扫八荒**的天下第一强国。更重要的是,战国之世,一旦打大仗,各国都会趁势卷入,企图火中取栗。
况且大秦帝国举世皆敌,并没有一个盟友。放眼东望去,函谷关之外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
列国封锁,诸王敌视!
唯其如此,延迟和中原诸国争霸,进而避免与辽东三郡以及西楚的正面决战,对大秦帝国极为有利。
但是秦二世胡亥更清楚,大秦帝国必须要冲破封锁。不然此消彼长之下,大秦帝国将失去再一次统一天下的机会。
此际楚齐开战,必然会短时间席卷中原大地。不管是赵,辽东都不会错过。此际大秦帝国虽然距离辽东与西楚很远,但是胡亥已经骤然嗅到了宿敌对峙的浓烈气息。
他清楚,不管是辽东三郡还是西楚,在平定山东之后必然是与大秦帝国的大战。到时候大秦帝国别无选择,不想打也得打,否则就是亡国!
作为一国之君,胡亥对于未来的一系列大战早有预料且没有放松准备,毕竟大秦帝国如今处境太过于危险。
纵然如此,但是中原大地之上的局势变化还是让他感到大大地出乎预料,以至于仓促间想不明白了。
中原大地之上,大势必然是秦,楚,辽三国进行最后的角逐争锋。但是在这个大势的前提下,中原大地之上列国争锋,没有人愿意坐等灭亡。
求存之心,人人都有!
……
秦帝胡亥在咸阳宫正殿之中待了一日一夜,韩谈一直守在大殿之外的廊下,神色忧虑。
他对胡亥极为了解,正因为如此,此刻的观感极为复杂。对于之前的秦二世胡亥,恨铁不成钢,对于现在的胡亥,心头却是有些心疼。
在之前,胡亥醉生梦死放任巍峨大秦,支离破碎,可谓是让人伤心。如今胡亥一朝幡然醒悟,勤政爱民的程度不下于始皇帝。
这样的二世皇帝,在让韩谈等一部分老人欣慰的同时也不免觉得心疼。他们与大秦帝国的命运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正因为如此,韩谈等人对于胡亥的身体情况极为关注。自从退守关中以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太医检查。
……
对山东列国,老秦人仇恨最深的是两个国家,一个西楚国,一个辽东。
秦对楚,是曾经的世仇,历经灭国之战,秦楚遂势不两立。如今项羽异军突起,将巍巍大秦,颠覆的支离破碎,秦楚之间不死不休。
同样的大秦帝国对于辽东三郡,也是新恨纠缠不休。在函谷关十里之外,相王之前,刘季是唯一攻破大秦帝国关中门户的一个人。
可以说,乱世爆发以来,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面临的所有危机都是来自刘季。是故,关中老秦人对于刘季的痛恨,甚至超过了项羽。
在刘季崛起之后,一直都是对大秦帝国给于重大创伤的人之一,刘季带给了关中老秦人切切实实地灭国压力,如此一来,大秦帝国与楚国的新仇旧恨也就渐渐淡了。
虽然真正动摇大秦帝国根基的人是西楚霸王项羽,但是首先秦楚世仇在先,老秦人并不憎恨项羽。
秦楚有世仇,本就是不死不休之仇!
既然如此,楚人崛起让大秦帝国支离破碎,老秦人在感慨之余自然要大大地悲哀了。
当年始皇帝何等的意气风发,心高气傲,王翦大将军率领六十万大军灭楚,直接一次性震动天下。
然而在胡亥手中,却让大秦帝国支离破碎。正因为如此,老秦人并不憎恨西楚霸王项羽,反而是对胡亥极为不忿。
第256章 大秦帝国朝廷的不足(第二更)
胡亥心头清楚,四条竹简所列,都是大秦帝国当下最该待议待决的几件大事。
只是他一时没有定见,才会先行列出。通武候王贲未来,才会一直搁浅,胡亥需要得到王贲的回答。
秦军东出,胜负如何,影响如何!
这一切只有最靠近战争的人,才能给他最真实的答复。而通武候王贲的经验与判断力,无疑是胡亥目下最需要的。
正因为如此,胡亥对于通武候王贲充满了期待。同时王贲此来的态度,也将决定他对王贲未来的处置。
……
念头翻滚,胡亥在书房中转悠了几圈,只觉得身体困乏,不禁,道:“中车府令,朕有些饿了——”
“老臣立即去准备!”韩谈转身就走。
他清楚胡亥一天一夜未眠,也没有吃任何东西,就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
片刻之后,韩谈端来一鼎汤饼。胡亥匆匆用过之后,搽掉嘴角的残留。在韩谈的服侍下,进入了寝室。
由于本主的放肆生活,让身体有些虚。再加上中原局势危如累卵,大秦帝国时时有灭亡征兆。
强大的压力下,秦二世胡亥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够时刻保持理智清醒,不得不短暂的禁欲。
甚至于咸阳宫的侍女都减少了许多!
胡亥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身体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别样的作秀。他必须要做出一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态度。
唯有如此,才能让大秦帝国国人百姓看到一个幡然醒悟的皇帝。如此一来,更容易收拢人心民心军心。
……
胡亥进入寝室大睡了一日一夜,韩谈一直守在寝室之外。由别人守着,韩谈心里不放心。
对于韩谈而言,大秦帝国就是一个信仰。而胡亥就是这一份信仰,唯一的维系者。
……
第三天,清晨。
胡亥洗漱过后,便来到了书房之中。随便转悠了几圈,便跪坐在榻之上,召来几个能事书吏忙碌起来。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山东反秦势力大乱,中原大地民不聊生,”
“此际正是我大秦帝国收复失地,为战死沙场的老秦青壮复仇的机会。朕请父老国人,团结一心,让朕一心破敌!”
“立即派遣使者入八郡,散布消息,搅动国人百姓愤怒的情绪。”
……
这是胡亥处理的第一件事,由他口述,书吏录写。大战在即,必须要晓令国人百姓。
胡亥一气呵成,文吏提笔迅速而出,铁画银钩,字迹之上刚正不阿,大气磅礴。
随及秦帝胡亥看着在场文吏,一字一顿,道:“第二件事,派员送去治栗内史府邸,请嬴陵预拟征发粮草的实施方略。”
“第三件事,召来言和会商,先行安置四月大朝会事宜,由通武候王贲与五府偕同会商诸般事务。”
“第四件事,召来执掌邦交的典客顿弱,吩咐立即搜集殷,魏两国的相关典籍,并汇集一年多以来两国所有消息,旬日内归总呈送朕。”
“是——”几名文吏点头答应一声,迅速分头行动。
四件事处置完毕,已经是日上三竿之时。在这个时候,韩谈一见到胡亥终于闲暇了下来,迅速端来了一鼎肥羊肉与一壶米酒,三碟苦菜。
由于秦帝胡亥原先下令,大秦帝国朝野上下用餐标准一致,不分国人皇帝。以至于胡亥每天除了羊肉就是汤饼以及三碟凉菜。
&nb
第257章 书房中自问(第一章)
王贲军留镇守函谷关,还是另有安排,其实施方略如何。言和回咸阳朝会,武关安危如何北边匈奴当如何,十万九原大军如何处置
五十万南方军何去何从,对于赵佗的处理,又该如何……
一时间,胡亥想到了很多。
他清楚,大朝会的轴心议题,肯定秦军东出,先攻魏还是先灭殷。以及这一次秦军东出兵力各需要多少,东出时机为何时
凡此等等,一时间念头翻滚,胡亥依旧没有能教自己满意的对策。因为,任何一个在心头闪现出的火苗都是飘摇不定的。
这种飘摇不定,是因为大秦帝国的虚弱造成的。因为大秦帝国虚弱不堪,故而让秦帝嬴斐畏手畏脚。
纵然心有大抱负,也不敢真正的放手一战。因为此时此刻的胡亥,心头没有半点底气。
……
“浩荡中华八万里,如今朕却是举步维艰!”
……
胡亥手中长笔拿在手里,半响迟迟没有落笔。由于心头犹豫不决,不得不就此搁笔。
转头凝望着粼粼水面的日光,胡亥不禁由衷一叹。
从中原大地当下局势来看,西楚国之所以虎虎生气对天下势如破竹,全然是西楚霸王项羽杀出来的个人威势。
如今的项羽可谓是一人可逆天下大势,正是最巅峰之际。
而且辽东王刘季,蛰伏辽东三郡,兵仙韩信,萧何等人汇集,可谓是人才济济。大势已成,只等待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唯独大秦帝国,失去山东土地,退守关中。对天下之势,纵然有千言万语,却也无可奈何。
大势已去,终究是过去了!
特别是大秦帝国当下却少一班拥有远见卓识的军政谋划大才。如今的大秦帝国之中,真正能够称得上大才的也就寥寥无几。
如王贲、子婴、尉缭、顿弱、言和等等,都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大才,但是胡亥心下却都很是清楚。
若是自己不能居中完美统御,哪怕是尉缭等人有任何的长策大略都难以化作惊雷闪电。
当然,天下人对于胡亥的用人之能一直都是质疑的,毕竟浩荡一时的大秦帝国的天空下,始皇帝建立的盖世伟业。
硬生生被自己短短两年的时间,弄得乌烟瘴气,支离破碎。
但是,天下对秦帝胡亥从来未有正面的评判,依旧大体停留在大秦二世三年之前的评判点上。
用人不当,不善纳谋臣之策,重用权相赵高,指鹿为马,致使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如此而已。
二世祖,这便是天下人对于胡亥的评价!
对于这样的评价,胡亥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胡亥并不在意,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只要大秦帝国能够兼并天下,只要他能够再一次成为中原九州的唯一主人,到时候所有关于他不好的言论,都将消失殆尽。
历史就像是一个年芳十八的小姑娘,任人随便打扮,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也许接下来对中原之上大战的掌控,将会是最为考验朕的时候——!”沉吟了片刻,胡亥幽幽一叹。
他心里清楚,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有强大的全局洞察之能,以及对于大秦帝国东出方略决断之能。
以及对当下局势中充满诡谲气息的军争变局的那种独有的直觉与敏感。
胡亥明白这是天生的,后天培训不出来。
端坐在帝案上,胡亥有一丝莫名。他不清楚这种几乎只能用天赋之才去解释的直觉、敏感与判断力,他到底有没有。
 
第258章 帝国绝不能失去信仰(第二更)
对于至高皇权的迷恋,对于绝对皇权的渴望。哪怕是胡亥清楚相对皇权更利于中原大地稳定也没有一丝心动。
因为胡亥明白,利弊不可能完全分离。相对皇权,虽然能够更容易取得天下,却不利于统治。
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一道策略,辽东王刘季可以推行,但是身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法家的代言人,始皇帝的后裔。
秦帝胡亥绝对不能放弃始皇帝的绝对皇权,因为这是一种继承。
若是放弃绝对皇权,势必会让大秦帝国的森严法治壁垒受到最严重的冲击,毕竟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如此格局,必然会让秦法基础破坏。
而秦法是大秦帝国的根基,一旦根基出现了问题。就算是有千丈高楼,也会顷刻间崩塌。
对于这一点,胡亥从一开始就有所警惕。某种意义上,始皇帝一生并没有绝对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