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秦霸世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独爱红塔山

    特别是尉缭等人,心情更为复杂。他们都清楚从乡学到县学到郡学以及秦学,秦帝胡亥这是编制了一张大网。

    想要自顾自的建立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有了秦学以及郡学人才的输入,大秦帝国才能真正的立足万世。

    这份心机,让群臣心惊肉跳。特别是自从胡亥幡然醒悟以来,简直就像是天神附体一般,每一次出手都带给他们巨大的惊喜。

    刚开始的五位一体,彻底将大秦帝国牢牢抓在手中,如今更是建立从下而上的人才培养机




第236章 以诗书教化,以占卜星象愚弄。(第三更(第三更)
    学室选拔制度,可以源源不断的选拔人才为中低层服务,治国大才来自于山东士子。

    二十军功爵位制,从军中源源不断的提拔中低层武将,甚至于偶尔出现一两个惊世之才,一如武安君白起。

    这两大制度,便是大秦保持顽强生命力的根源。

    胡亥深知,他虽非政治大才,然绝非对大秦帝国政治方略没有评判力。超越千年的见识,足以让他一眼看穿大多数政策的缺陷。

    在胡亥看来,一个穿越者。在古代最适合的位置不是什么地主,也不是什么名将,更不是什么位极人臣。

    而是做一个皇帝,作一个朝代的主宰者!

    因为只要是熟悉历史走向的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战略大师。

    ……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胡亥便不再说了,随及一摆手,道:“今日到此为止,诸卿退下吧,朕一个人静静。”

    “是——!”举殿齐呼一声,群臣一一退去。

    这一刻,大秦帝国朝臣也没有再追问东出的进兵方略。因为今日秦帝胡亥吐露出来的东西,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

    不管是太尉尉缭,还是左相子婴,甚至于通武候王贲,都需要好好的思谋一二,消化消化。

    唯有如此,才能理解胡亥心头想法,跟得上胡亥的脚步,君臣一体。

    ……

    “陛下,汤饼准备好了,已经温热——”就在这个时候,中车府令韩谈将饭食端了进来。

    “放着!”胡亥一摆手:“朕马上吃——”

    对于韩谈对他的衣食住行的操心,胡亥感觉到满意。有韩谈这样一个贴心人,必然是省去太多的麻烦。

    胡亥喝下一大碗米酒,连续吃了一鼎汤饼,酒足饭饱之后,搽去了嘴角的油渍:“韩谈,陪朕出去走走——”

    “是!”点头答应一声,韩谈随即与胡亥出了书房。

    走出书房,胡亥二人站在书房外的湖边,望着湖面久久未言。

    此际夜风习习,一轮明月高挂,碧蓝水面波光粼粼,使这座池畔宫殿有着一种难得的宏阔清幽。

    站在湖边,胡亥心头有了一丝轻松,心情也分外欢快,没有了在书房中的沉闷。

    “秦学以及郡县乡三学,关系到大秦帝国的千秋万世!”凝望着粼粼水面的月光,胡亥不禁由衷一叹:“当下大秦帝国缺兵少将,朕不得不亲自率军东出。”

    “故而,秦学一事朕根本无力顾及。举朝上下,各有忙碌之事。况且此事需要一个心腹去做,朕想到了你!”

    这一刻,韩谈看到了秦帝胡亥眼中的无奈与信任,心头立即升起了感动。一国之君,亲口说出无人可用,让韩谈心生悲戚。

    一念至此,韩谈对着胡亥肃然一躬:“陛下放心,老臣绝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嗯。”

    点了点头,胡亥目光闪烁了一下,道:“交给你,朕还是放心的!”

    从湖面望去一片银白,一轮明月投射在湖面中央,恍如天然生成,气势分外融洽。特别是周围七座小山环绕,更有一种特殊的意味。

    “七星伴月么”

    胡亥看着这一幕奇景,凝视良久,问道:“此湖因何而建”

    旁边韩谈一拱手,道:“禀报陛下,此乃商君所建,历代略有改动,加高了左侧山势。无非有山有水,为缓解心情尔。”

    胡亥默然片刻,终于一笑道:“这七座山头依照七星摆列,合为七星之势,但却不能孤立看待,不然将会看不出什么!”

    “韩谈,你将朕的书房算在一起仔细看看!”胡亥幽幽一笑,道:“这当是国史书中记载的七星伴月



第237章 他为始皇子嗣,此去必将名动天下!(第一更)
    百川既容,大海自成,天下大安哉!

    秦帝胡亥清楚,始皇帝没有做到的,他一定要做到。大秦帝国只有无衣,没有蒹葭的时代终究将会过去。

    因为胡亥清楚一点,在一定的程度上,文化的强盛与否也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这种软实力有时候颇为致命。

    胡亥清楚身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绝不能以一己私欲,一时喜好决定一国学术兴盛衰竭。

    他虽有恃无恐,却也清楚有时候随波逐流,才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胡亥清楚塑造一种信仰的复杂与艰难,不论是后世的朝廷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塑造,却成绩平平。

    欧洲以法国为首,文艺复兴路途艰难,庙堂谋算,革命不断爆发,冲突迭起,鲜血染红了整个法国大地。

    这还仅仅是一场文艺复兴,更别论塑造一种新的学术,纵然有他的强力推行,恐怕也不会是数年可成。

    数十年,甚至于数世都难以完成的洪荒巨著。有着后世的经验,胡亥有太多选择。然而,他却选择了最为艰难的路。

    天下百姓国人,对于秦法有极深的误会与抵触,这一点,必须要化解。

    ……

    二世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

    一纸诏书在短时间内传遍大秦帝国各郡县,征发劳役之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听到参与这一次的劳役以后,可以免除入冬以来的国役之后,人心思动。

    特别是只有一个月之期,让各地国人百姓欣喜若狂。大秦帝国偏安一隅,在于西隅,由于天气偏凉,农忙之时大概都到了六月中。

    一月为期,完美的错开了农忙时间。这让国人百姓心头的芥蒂,一下子小了不少。这个安排,足以看出朝廷对于他们的关注。

    一月为期,免除入冬国役,有了此番点睛之笔,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遂荡漾出一种特有的豪迈喜庆。

    一时间,“大秦万年,二世皇帝万年”成为庙堂与市井坊间争相传诵的相逢赞语。

    由于胡亥向黑冰台暗示,有了黑冰台暗中推波助澜,更被酒肆商铺制成横竖各式的大字望旗悬挂于长街。

    一时间,久违的好战之风,席卷整个大秦帝国。老秦人清楚,战争将要来临了,要不然,朝廷绝不会在农忙之前征发劳役。

    一时间,劳役大军不断聚集,粮草被不断地运往函谷关。

    在诏书颁布的第二天,四月二十九日,秦帝胡亥带着五百铁鹰锐士,轻车简从与通武候王贲一起赶往函谷关。

    青铜轺车之上,胡亥与王贲对坐。从咸阳至函谷关,快马也得一日半路程,纵然轻车简从,也有两三日。

    途中,胡亥:“通武候,这是朕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率军出征,事关大秦东出大策,心头不安。”

    “不知通武候,可有灭魏方略”

    这一刻,王贲眼中有一丝异样。如今的胡亥仿佛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玩世不恭。

    王贲曾跟随着秦始皇嬴政,自然清楚在统一天下之时,始皇帝勤政的恐怖。如今看到秦二世胡亥,他一度认为比始皇帝更恐怖。

    倘若胡亥早日如此,巍巍大秦,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地步。

    只不过胡亥在最后关头醒悟,王贲心头极为激动。这个时候醒悟,大秦帝国还有可救的机会。

    一想到这些,王贲大为感奋,不假思索慷慨直陈,道:“灭魏方略,尽在八字:遮绝党原,攻取河东。如此魏国可一战而下!”

    这一刻,通武候王贲语气快捷神态自信,显然是久有思索成算在胸。

    闻言,秦帝胡亥



第238章项羽大破琅琊郡,韩信兵指渔阳郡,胡亥誓将东出。(第二更)
    天下锁秦!

    这并不是一个玩笑话,而是真正意义上存在。范增以河南国,西魏,作为第一道防线。临江,九江,衡山,赵国,齐国,辽东为第二道防线。

    最后以西楚作为第三道防线,意图将大秦帝国锁于关中。

    天下锁秦,这是一手极为高明的谋略手段。当时胡亥想通这一点,故而在函谷关外天下相王时,他曾经当面挖墙脚。

    纵然他清楚范增不可能为秦而战,但是胡亥心仪范增之才。

    因为范增比张良更具攻击性,比尉缭更重感情。对于胡亥而言,范增其实更适合他。

    ……

    胡亥清楚范增不仅给大秦设置了防线,同样给辽东三郡也部署了障碍物。

    但是抵触刘季的只是项羽一人,而反感大秦帝国的却是天下列国,中原诸王。这防线对于刘季而言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于大秦帝国确实一件棘手的事。

    ……

    就在胡亥念头万千之际,王贲微微一笑,指点着地图,道:“自来用兵计国力之厚薄,军力之强弱。今我大秦强于西魏,自可一战而败之。”

    “至于陛下心头担忧,臣以为无虑。”王贲淡淡道:“此战讲究兵贵神速,说到底,就是在天下反秦势力反应过来之前,灭魏!”

    胡亥对于王贲的话并没有疑虑,他清楚速战速决,倒是可以抽调九原大军以及函谷关与武关守军。

    但胡亥毕竟是一个后世人,对于敌我的分别,不同于当下。此时虽有秦人,魏人,楚人之分,然而后世只有中国人与外国人之别。

    对于胡亥而言,不管是楚人还是魏人,以及秦人都是中国人。但是匈奴却是外国人,意义不同。

    心头闪烁,胡亥皱着眉头默然一阵,摇了摇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九原大军不可擅动,若非大军数量不足,否则朕一定会往北地驻军。”

    胡亥深知,王贲虽是兵家大才,然他对于敌我之分太过于单一。纵然是他的长策令胡亥心动,却也不会实施。

    华夷之别,毕竟不能轻率。默然良久,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九原大军绝不能动,此番东出,只能动用十万大军。”

    ……

    “陛下,顿弱大人求见——!”

    三更时分,胡亥一行人匆匆赶到了一个山谷休息,刚刚进食过,就听见一道声音在寂静之中响起。

    “快请——”闻言,胡亥念头一闪而过,立即一摆手,道。

    胡亥清楚顿弱身为典客,虽不必处理邦交大事。却掌控着黑冰台,此际大秦帝国正在恢复潜力,本是顿弱最忙碌的时候。

    此次大秦东出,胡亥并没有打算带上顿弱,因为秦都咸阳更需要顿弱。他清楚顿弱突然到来,必然是有大事发生。

    当下大秦帝国,绝不能出任何差错。故而,胡亥心头一跳,连忙召见顿弱。

    念头闪烁之间,整个山谷火把大亮,顿弱大步而来。

    胡亥正欲站起来,顿弱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胡亥跟前。他并没有多言,立即对胡亥深深一躬,道:“陛下刚刚黑冰台传来消息,项羽在南城击败田横,斩首三万。”

    “田横败逃,与此同时,彭越北上,迅速回师,正在与田横汇合……”

    瞥了一眼风尘仆仆的顿弱,胡亥,道:“典客辛苦,辽东三郡有动静么”

    胡亥清楚,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眼前,刘季,萧何与韩信等人绝不会错过。因为错过,也许就永远的错过了。

    特别是刘季年纪大了,若是不争,也许到死都没有争一把的机会。

    闻言,顿弱连续喝下三大口凉水:“禀陛下,根据



第239章 王贲的告诫!(第三更)
    快马加鞭,一行人疯狂推进。

    山东大地之上,已经战火纷飞。刘季虎视眈眈,项羽马踏中原。留给秦帝胡亥的时间不多了。

    他必须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举强兵出函谷关,一举打破第一道封锁线。

    唯有如此,才能长久。大秦帝国才能在根本上扭转颓势,立足于中原大地之上。

    ……

    一路上由于王贲的身份,胡亥一行人遇到的检查并没有耽搁时间。在正午时分,终于匆匆赶到了函谷关。

    林峰惶恐万分地打开大门,军中诸将连忙迎出,庭院中黑压压一片:“末将,拜见陛下,见过通武候!”

    自从函谷关相王以后,秦帝胡亥还是第一次登临函谷关将军府邸,他对于林峰等诸将,心下还是熟悉一二的。

    胡亥一摆手,道:“诸位苦守函谷关,为我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等大秦东出,朕亲自为诸位赐爵!”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以林峰为首,一行人齐齐大呼一声。

    他们都清楚,对于秦帝胡亥的这一番话,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了等于逼秦帝要官,不接等于不尊重胡亥。

    在这个时候,万油金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号子,无疑是最能够化解这一尴尬的。

    “陛下,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通武候王贲见到君臣见礼之后,一拱手,道:“这边请——”

    “带路!”一番寒暄,君臣进了正厅落座。

    ……

    在正座上安然坐下,胡亥环视一周,道:“诸卿,函谷关守军士气如何”语气平淡,却开门见山。
1...7576777879...1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