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曹氏卯足了劲儿要转型成士族,但是这条道路的确非常难走,光是掌握一本家传经文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更不要说开宗立派了。
失败者数不胜数,成功者寥寥无几。
河内司马氏是武将发家而后家族转型的一个成功案例,但是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少太少,这对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极高的要求。
曹氏无法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聪颖的族人以及足够的时间完成这项自我革命,所以他们将希望放在了引进外来人才的选项上。
学问上,曹家人没有资格评断郭鹏的水准,但是武艺上,郭鹏比曹仁和夏侯渊都要强,所以同辈人是单纯的佩服,而老一辈人就是有另外的打算。
这些关于郭鹏的所见所闻全都一点不差的落在了曹嵩的耳朵里,曹嵩想要和郭氏结亲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也就在去年,曹嵩回家省亲,郭单来到曹家『拜见』上官曹嵩,随后,曹嵩借着某个场合向郭单提起了两家结亲的建议。
照理来说,上官和下官提亲,下官应该高兴的不得了,但是这个时候就是不一样。
上官出身卑微,下官却出身百年士族,所以实际上主动权还掌握在郭单这边,曹嵩为了不让自己难堪,留点余地,其实也就在私下里单独向郭单提起这个事情。
他把曹腾的处世哲学学了个十足十,让郭单觉得很舒服,没有觉得曹嵩咄咄逼人。
这个事情曹嵩提起来也有一段时间了,曹嵩自己省亲一段时间就回去了,而郭单一直举棋不定,直到郭鹏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向郭单表示自己愿意。
郭单犹豫的原因当然是曹氏靠宦官发家,浊流中的浊流,身份地位什么的实在是太差,虽然两代人的努力让曹氏的社会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和郭氏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
不过因为有着唐衡跟荀氏的案例在前,很多时候人们都会以这个案例为例子来给自己的行动背书。
郭鹏就钻了这个空子,让郭单下定了决心。
空有名,没有实际,早晚要饿死,现在有人愿意拿实际换名,郭单为什么还要端着虚无飘渺的『名』不做呢
郭家实在也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拿上台面了。
郭家要曹氏的权势,曹氏需要郭家的身份,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家想到了一块儿去,便凑了一对儿。
郭单派媒人上曹家约请婚姻,曹氏族人得知以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人去雒阳告知曹嵩,派去的人快马加鞭,四天就赶到了雒阳。
曹嵩得知郭单派人约请婚姻以后,松了口气,心中十分欣喜,立刻派人回信,请在老家养病的堂兄弟曹胤作为曹氏代表,和郭单谈论订婚之事。
两家人以媒人作为互相的使者进行交流,谈论问题谈论的非常愉快,曹氏不仅许给了郭家数座庄园规模的极其丰厚的嫁妆,还表示愿意承担未来婚礼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费用,保证让郭家满意。
郭单对此表示感谢,不过还是表示婚礼方面让郭家自己负责,这关系到郭氏的门面。
曹胤表示理解,接受郭氏的要求,然后就和郭单商量着可以准备开始订婚的仪式,尽快把流程走完,让『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
郭单接到了曹胤的要求之后,又一次将郭鹏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小乙,这是最后一次确认了,订婚事宜一旦谈成,就没有反悔的可能了,你对曹氏女儿中意吗今后数十年,你们都要风雨同舟,你能做到吗”
原本,这种事情是郭单不需要去考虑的,亲事说下就说下,容不得郭鹏发表什么意见。
十 舔狗舔到最后
郭单的担忧其实很大一部分都不成立,而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郭鹏对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的理解。
毕竟现在这个时候有几个人会相信再过八年大贤良师张角就要聚众造反,敲响汉帝国的丧钟呢
有几个人会相信再有十四年董卓就要进入雒阳,彻底将汉天子拉下神坛,开启真正的乱世呢
满打满算,十四年,再有十四年,天地变色,乱世开启,大一统的局面不复存在,下一次大一统,还要等百年,再下一次,就是隋朝了。
郭鹏知道自己绝对等不到下一次西晋大一统,更遑论隋唐。
这个时候谁相信
谁愿意相信
反正还在一门心思想着让郭鹏学到优秀的知识然后另立宗门给颍川本家好看的郭单是绝对不相信也根本不可能相信的。
所以郭单才会觉得郭鹏早慧的可怕,聪明的可怕。
他才担心郭鹏只是把曹兰当作工具,用完就丢的那种。
虽然说男儿成大事者必须要能狠的下心,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不能有妇人之仁,他也是这样教导郭鹏的。
但是妻子毕竟是身边人,结了婚,就是『郭曹氏』了,姓名前还要加上丈夫的姓氏,基本上就是自家的人,和娘家关系不大了。
一味的阴狠霸道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成大事者若要长久,要走王道之路,曹氏的关系要好好的维系,这其中曹兰的存在至关重要。
“你真的是这样看待曹家女儿的吗”
郭单最后确认了一下。
“我会认真对待她的,请父亲放心。”
郭鹏给了最后的确认,
郭单看了看郭鹏,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订婚的事情很快就会进行,为父估计曹嵩已经开始在雒阳为你走动安排了,为父也在派人为你传播孝顺的名声,等名声传到雒阳,这件事情也就可以确定了,小乙,今后的每一步路,务必要慎重。”
郭鹏点了点头。
“儿子明白,儿子一定会慎重对待。”
不需要郭单讲明,郭鹏自己也清楚自己的处境,现在是主场作战,等到了雒阳,完完全全的客场作战,危机四伏,留给自己缓冲的时间并不多。
又过了几天,郭曹两家的婚事基本上就确定了,郭单和曹胤约定,当郭鹏十五岁,曹兰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成亲。
郭单会在郭鹏十五岁的时候给郭鹏行冠礼,到时候就可以成亲,而在此之前的三年,郭鹏还需要去雒阳『精进学问』。
曹胤十分高兴,参加这个仪式的曹氏宗族成员也十分高兴。
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四天之后就得到消息的曹嵩了。
曹嵩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正在吃午饭,顿时高兴的放下碗筷连饭都不吃了就去找到了曹炽。
“你家有皇亲国戚做女婿,我家有家世衣冠做女婿,比之如何”
曹炽还能怎么说呢
羡慕呗。
“那关于郭鹏童子郎的事情,你准备的如何了这个事情可不敢找袁氏,袁氏门生故吏已经够多了,咱们家好不容易有个好女婿,可不能给袁氏做了嫁衣。”
曹炽非常严肃的告诫曹嵩,让曹嵩千万不要找袁逢帮忙。
曹嵩当然知道这一点,要是让郭鹏承了袁氏的情,有了袁氏的帮助,莫名多了一层袁氏门生故吏的身份,曹嵩可就白费那么多心思了。
“放心好了,这一点,我可不会让袁氏插手,咱们一定要把郭鹏给护好了,这可是咱们的自己人。”
曹嵩可不傻。
他清楚的知道袁逢和他眉来眼去只是因为眼下宦官的势力还很大,党锢还在进行之中,袁氏需要曹氏这一层特殊的关系和皇帝之间进行缓和。
一旦有朝一日宦官倒台了,对袁氏来说曹氏就是刮屁股的竹筹,用完就丢,还嫌臭。
曹氏需要自己人,真真正正的自己人。
于是曹嵩决定出点血,贿赂一些人,用钱买。
人与人之间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解决不了,是因为钱不够多。
说实在的,对曹氏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儿,这种事情上,宁愿出点血,也不要承别人的人情,否则将来还人情会让人很头大的。
之前帮曹操摆平蹇硕的怒火花了不少钱,不过曹家从曹腾开始发达,到现在为止也积攒了万贯家财,曹嵩利用权力搞到了很多钱,让曹氏在地方上的势力越来越大,这点资本还是有的。
为了家族的未来,这点血是不得不出的。
他也没有别的指望和别的门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
十一 不拿自己当外人的郭鹏
为了让曹氏感到放心,郭鹏也就配合他们一下,和曹兰开始了书信往来。
郭鹏倒也不担心作伪,曹兰的字迹郭鹏是认得的,娟秀的小字像足了曹兰的性情,颇惹人怜爱。
郭鹏三岁开始练字,练的是汉代主流的隶书,和他最熟悉的楷书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但是郭鹏也知道,楷书也就是在汉末魏初时期开始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楷书大家就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钟繇,也就是灭掉蜀汉的钟会他爹。
郭鹏练过七八年的软笔书法,主要就是楷书方面,对书法颇有些心得。
现在改练汉隶,还是最为正统的汉末士人的练习方法,自然觉得亲切,练着练着也就习惯了。
这年头练书法都要用竹简来练习,书写载体的主流就是竹简。
所谓的蔡侯纸他的确见过,但是说实话,不仅昂贵,而且质地很不好,远远不如竹简那么相对而言的经济实惠好用。
一个全社会性质的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取而代之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纸取代竹简绢布等成为中国文人的主要书写原料还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的纸还要到宋朝。
现在的纸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不足以取代竹简和绢布,尽管在徐州的某些地方,造纸已经成为了一种规模不小的产业。
郭鹏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练习书法,也就练习书法的时候可以全身性的投入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而不用考虑太多关于未来的事情。
闲暇时分,郭鹏也会在练习汉隶之余练一练自己最熟悉的楷书,不过练习材料有限,竹简也不是可以无限量供应的。
所以他甚至采用将一些厚实的竹简一切为二,变成四面,借此来练字。
后来因为这样做实在是费钱,大量竹简写完之后还无法重复利用。
于是郭鹏便决定带着自己的五个心腹跟班小弟在家里的别院开辟了一个造纸作坊,用大量废弃的竹简作为原材料,制造竹纸。
郭鹏选择的竹纸的制造工艺是明朝的造纸工艺,记载于《天工开物》之上,郭鹏带着自己的私人班底在郭氏的一间小别院里面秘密进行。
从他九岁开始,捣鼓了半年左右,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弄出了一批可以用来书写的竹纸。
造价很低,原材料都很好弄,虽然纸面泛黄,但是书写起来十分舒服,没有不适的感觉。
不过郭鹏十分严厉的不允许金木水火土五人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他们一个字都不准对外说。
这个事情连郭单都不清楚,他平时忙于公务,的确没什么功夫来关心郭鹏的私生活。
郭鹏可是很清楚这项工艺大规模铺开之后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种怎样的冲击。
至少在他拥有一定的权势和地位之前,这个事情不能公开,不能让除了自己和金木水火土五人之外的第七人知道。
连郭单都不能告诉。
这个秘密必须要死死攥在手里藏在心里,直到自己有足够的权势和地位之后,再一口气把这个事情做到位,直接把中国带入用纸时代。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让人们都用上纸,这毫无疑问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解决技术问题和量产问题就好了,一点都不难。
现在高调公开自己能大规模造纸纯属找死。
必须要等拥有足够的权势和地位,在强大的军队力量的保护之下,用绝对的力量予以公开推行,这样才有效果,才能保证这个技术的初衷。
眼下,郭鹏只允许自己私人使用,少少的使用一些,当作废物利用,一切都在郭氏庄园里面进行,用完就烧,或者擦屁股,很是隐秘。
寻常的书信往来当然是用竹简,很少使用绢布或者帛,给曹兰写的二十多份书信也全部都是竹简写就,上面讲述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还有就是自己对她的思念。
讲道理,写情书这种事情,郭鹏还算是挺熟练的。
这倒不是说自己写,郭鹏早就脱离这样的低级趣味了。
只是因为文笔好,字写得漂亮,所以上辈子上学的时候经常有人拜托他帮忙写情书,不仅赚到了零花钱,还锻炼了说肉麻话和假话空话大话的能耐。
经常性的一篇假大空的情书文章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然后就轻而易举的赚到了小钱钱和小零食。
接着他不断的开拓新客户维系老客户,吃香的喝甜的,这段经历让郭鹏很早就深刻的意识到读书改变命运和知识就是财富的道理。
古人说情话的本领一点也不低,平行比较起来丝毫不弱于现代人,也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今人才会玩情书说情话。
但是这等本领局限于读书人的群体之中。
古代中国识字率长期不超过百分之一,而其中绝大部分在该追求爱情的时候都在削尖了脑袋寒窗苦读考科举,所以会写情书会说情话还有那个闲工夫这样去做的人比较少,以至于一些不错的情书情诗还能被流传下来。
 
十二 出发去雒阳
东汉帝国的太学从来都是官员子弟成长的温床。
平民子弟要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游历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几岁二十岁就可以在太学学习。
太学主要面对的是高官子弟,皇亲国戚子弟,勋贵子弟。
早期,东汉初年,太学还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势力庞大,太学生的素质也每况愈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