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洗漱了一番,整理了一下仪容,郭鹏刚准备出门,便有仆人在外边说要给他送早餐进来。
“昨天主人喝的多了,现在还未醒来,请府君先用朝食,待主人醒了便来找府君。”
蔡家的老仆如此解释。
郭鹏想想也是,自己年轻有活力,而蔡邕已经上了年纪。
于是郭鹏便慢慢的吃早饭,早饭过后在蔡家老仆的带领下去小花园里的凉亭里坐了一会儿,便看到蔡邕有些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一百四十六 蔡公为学生做了太多了
郭鹏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友人分别之后再见的艰难,因为每一次再见都可能是再也不见,终此一生都再也见不到。
蔡邕念及伤心处,又握住了郭鹏的手,眼圈又红了。
“蔡公为何要忧伤啊,现在我不是在这里吗”
郭鹏这样一说,蔡邕便也点了点头,收起了忧伤的心情,开始说起了有趣的事情。
“此番来扬州,怎么不带上你的太守仪仗你若带上,吴郡太守范君一定会来迎接你,他与我有往来,对你也是久仰大名了。”
“毕竟是休假,不是公干,怎么能打出仪仗呢此番只是来探望蔡公,没有别的意思,所以还是不要惊扰同僚了吧。”
听了郭鹏的话,蔡邕笑道:“你不愿惊扰他们,他们可是很想被你惊扰的,子凤,你已经是天下名士,又是两千石,在江东之地声望很大,想要被你惊扰的人数都数不来,你去惊扰他们,才是给他们颜面。”
郭鹏想想觉得也对,自己毕竟是两千石的官员了,是大汉帝国的高级官僚当中的一员了,都能开府了。
不过……
“蔡公,学生怎么会在江东声望很大呢”
二十岁前自己在雒阳活动,二十岁后在幽州活动,要说名望大,可以在中原,在北地,怎么又到江东来了呢
一条长江能隔开的东西在汉代还是很多的。
“你我经常通信,你的事情我都知道,所以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和弟子们说起来,久而久之,好像他们都知道了,现在江东士人谁人不知道你郭子凤的名声”
“…………”
郭鹏万万没想到蔡邕居然在江东帮他宣扬名声来着。
“我门下多有江东四姓顾陆朱张四大族的子弟,他们都知道你的名望,知道你的功绩,很仰慕你,你若愿意与他们见面,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蔡邕笑着开口道:“你现在是两千石,以后若要去朝廷担任更高的官职,应当更注重自己的名望,多与士人交流,和各地士人都要交流,了解地方风俗人情,这对以后做官是有很大好处的。”
“蔡公……”
郭鹏心下有些感动,便躬身一礼:“蔡公为学生做了太多了。”
“何须如此”
蔡邕扶起了郭鹏:“于公于私,我都愿意这样做,子凤,天下纷乱迭起,可以平定地方叛乱安定大汉朝的,必然是你,我没什么能为你做的,只有区区名声,若是能以区区名声相助于你,也是我所乐意见到的。”
“蔡公……”
郭鹏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但是蔡邕的一份心意不掺半点虚假。
但是蔡公啊,我不是为了大汉朝才做这些事情的。
我从来只为了自己,还有心中那份遥不可及的理想。
郭鹏的心中稍微有了些阴霾。
蔡邕看不出郭鹏心中的阴霾,便拉着郭鹏在他的府中转悠,然后又去了书房一起写字,之后弹琴做乐,弹着弹着,蔡邕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便叫下人把两个女儿叫出来。
“这不太合适吧蔡公的女公子都未曾出阁,我是外人,不方便见吧”
郭鹏觉得这样有些不太合适,蔡邕则不这样认为。
“你于我家有救命之恩,更直接保护了
阿琰,若没有你,阿琰没了命,阿琬又谈何出生救命之恩,要当面感谢,更何况,子凤,你对我执弟子礼,不算外人。”
蔡邕笑呵呵的说道:“我也与你说过,阿琰在琴艺上还是很让我满意的,有天赋,往日我让她在我身后弹奏琴曲,弟子们没有人不说好的,虽然她年纪还小,但是琴艺之上已经颇有些成绩了。”
这倒是真的,在往来的书信之中,蔡邕会说很多和孩子有关的事情。
比如将女儿们的名字告诉了郭鹏,这本来也不是可以告诉他的事情,但是蔡邕好像并不太介意。
比如小女儿出生啊,给她们取名的构想
上架感言
应该是中午十二点,就会正式上架了。
写了好几年的书,上架也不是一两次,但是要说心里没有波澜那是不可能的,波澜还是有的,还不小。
这本书从上本书没写完前就开始酝酿,当时为这样的风格是否合适考虑过一阵子,最后还是决定照这样的风格写。
大家应该看惯了虎躯一震文臣武将来投然后直接平推天下的文,而我恰恰认为就算集邮一般把名臣名将全部搜罗过来,也未必管用。
能否得天下不是看名臣名将是否能征善战。
三国类型的游戏和三国演义给大家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名臣名将足够了就可以平推天下了。
游戏里的名臣名将还可以花钱买忠诚,还能看得见忠诚条,一切行动都不会出乎预料,忠诚条满了就不会背叛。
可是在东汉末年,他们不是游戏人物,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利益诉求的人。
他们投靠一个势力,看重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家族未来的发展,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想法。
身为君主,要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他们才会办事,不是靠嘴皮子说说就行的,要付出实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满足他们,否则
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叹息
蔡琰的故事,郭鹏是耳熟能详。
《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也是很有名气。
对这个乱世之中一生坎坷流离的女子,郭鹏是心存感慨的。
她的妹妹则运气好了许多,被蔡邕许给泰山羊氏,安安稳稳的生了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晋灭吴的功臣羊祜。
如今她们都还小,蔡琰十三岁,蔡琬才九岁,蔡琰相貌端正清丽,气质温婉,蔡琬年纪虽小,也是稳重端庄,看的出来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对于当下的女子而言,不要求有很好的才情,只要懂得孝顺公婆照顾丈夫养育儿子就可以了,教育也是模棱两可的事情。
其中生养儿子是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能生养儿子,其他的问题都无伤大雅。
此一时期,女子改嫁非常普遍。
嫁过人有过生育的寡妇或者离了婚的妇女想要再嫁并不困难,比如汉相陈平的妻子就先后嫁给了五任丈夫,陈平是她的第六任丈夫。
汉朝历代皇帝的皇后也多有寡妇再嫁者,曹操的夫人里就有很多寡妇,刘备入川之后的皇后也是寡妇,寡妇再嫁毫无社会压力。
曹操同志还因此得了一个『曹人妻』的雅号。
而这其中,是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的。
一者,是程朱理学尚未出现,尚未成为官方指导思想,民间风气整体宽松开放。
二者,是出于延续后代的必要性,古人视香火传承为天命,对其极为重视。
而当时生育条件很差,婴幼儿的成活率极低,上到皇帝下到黎庶,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安全长大。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嫁过人的尤其是生养过子女的妇女对于未嫁过人的少女的优势就特别明显。
她们有生育的经验,对于生育并不陌生,被养育孩子也不陌生,也不害怕,生育成功和养育成功的几率高于少女,后代的存活率也相对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于延续后代的考虑,寡妇,尤其是生养过的寡妇再嫁就一点也不稀奇了,甚至还会被争相求娶。
蔡邕疼爱女儿,愿意给女儿良好的教育,对她们而言也是好的。
养育子女的母亲懂文化知识有才情,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就很有好处。
两人站稳之后,蔡邕开口道:“郭府君与为父是旧相识了,阔别十年,才得相见,为父喜不自胜,你们且合奏一曲,为重逢之乐庆贺,如何”
“是。”
蔡琰和蔡琬一起点头,然后坐到了一旁,自有仆人将琴取来交给她们,两姐妹互相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便开始演奏。
郭鹏依然是那个不懂琴的郭鹏,十二年前不懂琴,十年后还是不懂琴,落入耳中的琴声能分辩出好听还是不好听,更多的就没有了。
可是伴着淡淡的熏香,听着悦耳的琴声,也属于这个时代难得的奢华的享受了。
哪里还能追求更多呢
一曲奏完,郭鹏礼节性的夸赞,对蔡邕悉心教导女儿的行为表示认可和赞同,说自己也会认真教育辅导自己的儿子。
“子凤还是不懂琴吧”
蔡邕哈哈大笑:“十二年前你我初见,你不懂琴,十二年后的如今,你还是不懂琴,哈哈哈哈!”
“蔡公何须如此。”
郭鹏苦笑:“学生于琴艺上实在是无甚天赋,比不得二位女公子,更比不得蔡公天赋异柄。”
“哈哈哈,天赋异柄……”
蔡邕笑着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中透露着一些自嘲:“子凤,我倒是希望我能和你一般,有用兵牧民的天赋啊!”
蔡邕说着指了指自己的两个女儿。
“你一早就对我说过,琴棋书画,于国而言,是小道,这些年来,我越发感觉如此,遇到反贼作乱,难道能用琴棋书画
一百四十八 我得元叹,不胜欣喜
第二天,蔡邕把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顾雍喊到了自己的府上,将他引荐给了郭鹏。
对顾雍,郭鹏的记忆并不深刻,也就是一个吴国丞相的印象。
其他关于顾雍具体的事情并不清楚,不过能被蔡邕单独引荐给自己,可见蔡邕对这个弟子确实很满意。
“顾雍见过郭府君。”
顾雍的礼节很到位,一板一眼非常规矩,估计是不想让身为中原名士的郭鹏看轻了他。
“元叹请起。”
郭鹏伸手虚扶了顾雍,开口道:“蔡公避难江东十年,多亏江东士人的照顾,我要感谢你们。”
郭鹏站起身子向顾雍鞠了一躬,顾雍忙回礼,称不敢。
而后两人落座,蔡邕介绍了一下顾雍的才学和学业状态,有意无意的说出顾雍已经成年,正在谋求出仕的事情。
郭鹏心里觉得奇怪。
江东士人出仕肯定是首先选择江东,这里有他们的势力和关系网络,你家辟召我家子弟,我家辟召你家子弟,互相来,将江东的官位全部瓜分掉,维持江东人的江东这样一个情况。
江东本土士族甚少有去北方仕官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好像也就朱儁出了名,名气很大,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不过即使如此,江东人也很少去北方仕官。
这里面有比较深刻的地域歧视因素,而且这个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定会存在的。
中原比南方开发的早,文化昌盛的早,而南方早年还是蛮荒之地,未经开发,文化经济都不如北方,自然被歧视,甚至被称作南蛮子。
东汉政府的中央权力基本上被关东士人掌握,也就是中原数州,他们占据交通便利的优势。
偏远州郡在中央仕官的人很少,而且很容易受到抱团的关东士人排挤,不好生存。
久而久之,边远地区的士人也就在地方抱团,我们不去中央,你们也休想来抢占我们的地盘,以此形成了这样的隔阂。
但是作为士族歧视链的底端,问他们想不想去雒阳去文化昌盛的地方做官,他们肯定是愿意的,哪怕做一个雒飘也好啊。
这样的事情,不少人都经历过。
比如贾诩,作为关西士人,没有关系,站不住脚,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关西老家,雒飘失败。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来到偏远小乡村,那肯定也是满满的优越感,哪怕是来逃难的,只要有点本事,还怕没有人送钱
他们只会觉得人傻钱多速来。
江东士人肯定也是想去中原地区做官的,但是地域歧视因素的情况下,他们很少可以得到这样的机会,不是说没有,而是很少。
反倒是大量的中原士人到他们的地盘做高官做领导,江东人自然积累了不少不满。
所以郭鹏寻思着,觉得蔡邕单独把顾雍引荐给自己,好像是别有用意的样子。
这样一想,郭鹏感觉自己对于江东士人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自己在雒阳有关系,父亲在沛国做沛国相,本人又在幽州做太守,的确是很有优势。
当然最后一个应该只能算作投资点,而真正有吸引力的是自己在雒阳做尚书令的老师卢植和在沛国做沛相的父亲。
于是郭鹏便和顾雍进行了一番谈话,谈话之中,郭鹏发现顾雍学了不少治理地方的牧民知识,掌握的也不错。
想来他未来能做丞相,显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家世门第的原因,他本身也有很高的才学。
稍加历练,就是干吏,多家历练,就能做县令,郡守,乃至于州刺史,进而依靠家世门第,就能进入中央,年岁稍长,就能主导国政。
此时江东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混乱很快就要降临了,依然觉得走出去做官是很了不起的,留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