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御炎
“这是……我?”
郭鹏拿着这三枚铸造精美的钱币,看了看钱币正面的人像,颇有几分自己的模样,很显然,那就是自己。
金币银币和铜币正面雕刻的都是自己的半身像。
“是的,铸币司的工匠参考了贵霜国金币的铸造方式,把父亲的半身像镌刻于其上,让每一个使用钱币的人都知道父亲,都认识父亲。”
郭瑾笑呵呵的说道。
“不把你自己的半身像刻在上头?”
“哪能呢?儿子些许微末之功,怎能与父亲相提并论?父亲是魏国永远的缔造之主,无人可以替代。”
郭瑾满脸都是讨好的味道。
郭鹏笑了笑,看了看钱币的背面,发现钱币背面刻的是钱币的面值和标准重量,还有铸币年月日,背景是则洛阳奉天殿。
钱币边缘处还刻着一些小字,细细一瞧,刻的都是些吉祥话,什么【我魏国祚万年绵长】之类的。
整体看起来,这三枚钱币都相当精致,稍微掂量一下,也发现重量十分到位。
“钱币做的挺精美,重量也足够,不过你想好怎么预防伪币出现了吗?但凡有钱币,就有伪币,早些时候为父是怎么对付那些私铸五铢钱的,你应该都知道。”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五百四十七 太子妃的人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伪币的事情,郭瑾当然也考虑到了,整个货币改革工作小组都把这件事情当做头等大事来考量。
毕竟前汉五铢钱乱局他们基本上都是经历过的,各种仿造五铢钱层出不穷,劣币驱逐良币,惹得经济崩溃,秩序不再。
所以决定铸造新币的时候,他们首先考量的就是如何应对伪币的出现。
“是,儿子都想到了。”
郭瑾点头说道:“正因为想到了,所以才给这些钱币做了很多纹饰,还有特别小的小字,都是叫最顶级的工匠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废了几百套模具才做出了最后的模具。
要想在这样的基础上仿造新币,估计那成本之高,已经能断绝大部分的人的念想了,当然了,总有人喜欢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儿子给每一枚铸造的钱币都加上了标号。
每一枚钱币都有自己的标号,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铸造出来,位列第几,都是能找到标号对照的,若是没有这样的标号,自然是伪币,直接叫临淄营处理去。
而且铸造的手法,咱们是学了贵霜国的,包括父亲的半身像,还有这后头的奉天殿,都是学了贵霜国的手法,一般工匠办不到,这样严防死守还能叫他们伪造,那也是算他们的能耐。”
郭鹏点了点头。
“想的挺周到,不过还是要做好防控准备,当初,私铸五铢钱泛滥于世,造成物价飞涨,货品奇缺,为父每占领一地,都要花费一些心思把私铸五铢钱赶出流通。
现在虽然咱们这新币铸造精美,仿制困难,耐不住有心人,为了万全之策,还是在民间铺开讯息,告诉全民如何辨别真金、真银,以免有人用其他的东西铸伪币,骗走咱们的真金白银。”
郭瑾想了想,觉得郭鹏说得有理。
“父亲言之有理,儿子这就吩咐人下去办,务必叫全民都知道如何辨别真金白银,莫要让人骗了去,那么父亲觉得这些钱币做得如何?能使用吗?”
“做好规划,做好准备,给民间足够的缓冲时间,一点一点的把旧五铢钱全部回收,不要想着一蹴而就,那样的话……会很麻烦的。”
郭鹏把三枚钱币放在了郭瑾的手上,帮他紧紧握住:“这就是咱们魏帝国的命根子了。”
“是,儿子一定小心谨慎。”
郭瑾恭敬的回答。
郭鹏点了点头,又问道:“之前听你说,你有意挑选承志的妻室人选,现在有眉目了吗?”
“暂时还没有做最终决定,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态度,感觉是要选个和咱们距离比较近的贵胄女子,这样和承志比较般配。”
郭瑾低声道:“父亲,舅父生病之前,母亲和我说过,听母亲的意思,好像比较属意于子脩兄长的女儿。”
“子脩的女儿?”
郭鹏顿了顿,开口问道:“子脩的嫡长女早已嫁人,那么就是……”
郭瑾点了点头。
郭鹏明白了,曹兰中意的,是曹昂和蔡琰的女儿。
这身份可就有趣了,曹氏和蔡氏的女儿,这要是娶了,可不得亲上加亲,然后一举安定曹氏和蔡氏两大家族的心?
政治上的好处多多,并且可以瞬间帮郭承志奠定政治基础。
但是。
“你觉得好吗?”
郭鹏看着郭瑾。
郭瑾沉默片刻。
“儿子以为,以当今天下局势,皇太子的婚事已经不太需要看那些权贵的脸色了,察举已废,科举当兴,我朝出现延续数代人的官员家族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科举制度下,官员选拔不问出身,而问考试结果,与前汉察举相比,出现袁氏杨氏那种大士族几无可能,累世权贵左右朝政的可能性已经大大下降。
此时继续与他们联姻,使得外戚权贵继续延续下去,并无太大意义,反而容易助长某些人的不良心思,倒不如另外选择合适人选,扩大备选范围。”
郭瑾很好的洞悉了眼下魏帝国政治局面的转变。
察举和科举的区别,就是让绵延不断子孙不绝的超级政治豪门就此消失,从此以后再难出现累世政治高门。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这一类的政治豪门将失去诞生的基础,就算出现,那也要连着好几代人智商超群,全靠实力。
那真要出现了也无话可说,谁让人家真的厉害。
魏帝国未来的官员主体是科举官僚,而不再是前汉遗留下来的政治权贵们,不再是跟着郭鹏打天下的这群人。
他们虽然很努力的不想被淘汰掉,但是参加科举考试总有意外,若不愿参加科举考试,只能走门荫入仕,但是门荫入仕,怎么说呢……
延德十年以后,当初被郭鹏哄骗着一起推翻士族的那群帝国精英们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门荫入仕者可以选择的官职有限,晋升途径相对单一,且几乎无法触及核心政治部门。
门荫入仕的官员一般只能做郎官,郎官做完之后一般都是做闲散职位,不怎么需要干活,很清闲的那种职位。
魏帝国的三公九卿形同虚设,虽然有这个编制,但是除了太仆以外,就没有实权职位,也没有人任职。
但是却有编制。
三公九卿的编制依然在,他们的属官职位也在,都记录在《魏官》之中,是国家正式官位。
这些门荫入仕的权贵子弟们就做这样的官职。
什么司徒掾属啊,司徒令史啊,司徒御属啊之类的,在前汉那真的算是比较重要的官职,非累世权贵不能得。
放在当初,入朝之初就想要做到这样的职位,那家里的关系一定要很硬才可以。
现在虽然也是,但是……
现在的三公和当时的三公不是一个含义啊!
唯一的司徒蔡邕根本不掌握实权,只是个吉祥物,其他职位上除了太仆之外都是没人担任的,更别谈什么实权了。
连主官都没有,他们这些属官还能干什么?
尤其是两年前蔡邕病逝,没有司徒,可司徒属官还在,现在这些司徒属官们成天无所事事。
当然也不是所有权贵子弟都做这样的属官。
尚书台和御史台内,郭鹏好像也专门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等级不同的闲散职位。
他们只需要干坐着喝茶聊天看书,就能领俸禄。
总而言之就是闲散,不干事,清贵,可是没有实权。
有点想法的已经在恳求父辈帮他们调职,让他们做点事情,不然做这种职位真的是毫无前途可言,空有地位没有权势,有个屁用?
没有想法只想混吃等死的倒觉得这是不错的职位,成天和一群狐朋狗友们斗鸡走狗,倒也怡然自得。
急坏了他们的父辈们。
可是那些真正去办事的执掌重要权力的官职,都是要科举考试出身才能担任的呀!
难道现在让子弟们参加科举考试?
这些上个时代的遗老们终于能体会到当初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被五经十四家法拦住上升途径的无奈与彷徨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眼下在魏帝国的中央政府里,真正干事的那群人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然后从地方历练之后调入中央部门办事,和这群权贵子弟们完全不是同一个路线。
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已经渐渐无法出任真正办事的职位了。
中央如此,地方也是如此。
除却中央层面,在地方,也有一些权贵子弟按照正常流程被外放。
但是一般科举出身的办事官员被外放都是去中央在地方的实权部门,或者县府、郡府和基层官吏,都是办事的。
而权贵子弟们基本上都被外放到刺史府里。
还不是边地四州的刺史府,而是内地和平州的刺史府。
大家都知道,魏帝国的内地刺史们位高权轻,徒有其表,整日里就在很多个鸡蛋上跳舞,名义上权力很大,实际上处处受限。
刺史尚且如此,刺史的属官又能如何?
除却少数还有点作用的属官之外,大部分属官已经没什么存在的意义,只是用来养闲人的。
外放的那些权贵子弟就是做这样养闲人的官职。
他们成天看书写字喝茶,没什么事情做,呆呆傻傻不知道为何而活,只能斗鸡走狗琢磨些玩的乐的。
门荫入仕就是这样的结果,要么去三公九卿府里喝茶,要么在尚书台御史台喝茶,要么在地方刺史府里喝茶,总归就是喝茶,没事儿干。
权贵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感情,因为郭鹏也没有真的不让他们掌权。
想做实权职位可以啊。
考试去。
所有的考生们一起在残酷的科举考场上竞争。
科举考试通过,你就能和科举官员们一起走正常的升迁之路,将来可以做高官,掌握大权,这些都看你们自己。
路就摆在这里,没有对你们关闭,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上。
你们自己不愿意让子弟辛苦读书去考试,那不怪我。
看看其他的一些家族,曹家,郭家,荀家等等等等,这些家族子弟就有大大方方在科举考试之中击败对手获取名次从而正规出仕的。
是你们自己没用,还埋怨我?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给你们留了当官的途径,给你们门荫入仕的优待,已经是特权了,还想干嘛?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五百四十八 您觉得农部尚书诸葛瑾之女如何?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科举取代察举之后,除了少数看不清未来走势的糊涂虫之外,大部分人应该都察觉到了不可取代的新趋势。
然而蔡氏很显然就是那个看不清未来走势的糊涂虫家族。
蔡氏家族无人参加科举考试,新一代子弟全部赋闲,靠着门荫入仕,出任各种闲职,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架势,为郭鹏所不喜。
蔡邕去世前大抵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才非常不喜欢他的这批亲族子弟们。
没一个愿意竞争上岗的,大概都以为可以通过门荫入仕走上高位,真正执掌权力。
是啊,门荫入仕,只要活得够长,三公九卿都可以等着他们,但是权力……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省省吧。
未经过基层磨炼,他们不可能被调入实权职位真正的去办事。
曹氏家族倒是有曹植是科举出身,其余旁支也有两三人考取功名得以入仕,但是他们的权势已经不小,且身为外戚,绝不可能继续增加权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郭承志的皇后人选绝不能是旧权贵出身,必须要更换人选,旧有的围绕在郭氏皇族身边的权贵家族一概不能选择。
曹昂的女儿绝对不行。
“你说的很对,这个人选,不可。”
郭鹏支持了郭瑾的看法,把曹氏和蔡氏之女排除在了郭承志的太子妃人选之外。
“父亲支持我就太好了,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和母亲那边交代,母亲的想法,还是亲上加亲,大概觉得这样对咱们最好。”
郭瑾为难的笑了笑:“有父亲的支持,儿子就无所顾虑了,承志的太子妃,一定要和科举官员有关联,以表达我朝对科举的支持,表示我朝对科举官员的鼓励,一些旧东西,该消失的,就消失吧。”
郭鹏点了点头。
“嗯,那子脩之女之外,现在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倒也有几个……”
郭瑾犹豫片刻,开口问道:“父亲,您觉得农部尚书诸葛瑾之女如何?”
“诸葛瑾?”
郭鹏有点意外,眯起了眼睛:“你怎么会想到他?他……并非是科举官员出身啊。”
郭瑾点点头,开口道:“他的确不是科举出身,但是他的两个弟弟,诸葛亮和诸葛均,都是科举官员出身,他的儿子诸葛恪今年刚刚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是科举官员。
所以诸葛瑾一家除了诸葛瑾本人以外,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了,往后,也会是科举出身,整个家族的转变还是相当成功的,诸葛瑾本身是农部尚书,身份上也足够。
他出身徐州,从最早的时候就与父亲起兵时身边那些权贵将军们没有关联,早先还是被打压的那一群人,直到父亲倡导科举之后,他才渐渐被提拔,与旧权贵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关联。”
郭鹏想了想,觉得的确是如此。
诸葛瑾出身徐州,早先青兖冀士人占据主流的时候,他就是被打压的那一群人。
被士人欺负,被权贵欺负,在官场上屡遭排斥,资历很深厚的时期也还是员外郎这一类的中低级官僚。
直到他支持郭鹏推翻士族采取科举制度之后,才终于翻身。
后来因为张昭被郭鹏看中,纳其女入郭瑾后宫,这才顺带着提拔了一下诸葛瑾,真要算起来,诸葛瑾是张昭那一派的。
纯粹的文官,曾经的弱势群体,一家都是科举官员,科举考试的既得利益者,并非旧权贵,与旧权贵没有往来,身份也足够。
的确,诸葛瑾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个最优选项,符合太子妃本家的一切要求。
而且还有一点,魏帝国已经是一个文武分治的体系了,汉时所更加注重的出将入相这样的传统观念在魏帝国行不通。
郭鹏不喜欢出将入相的全才,那会使得政治和军事产生关联,诞生超强的权势家族,威胁皇权,所以郭鹏从立国之初就设置了参谋台分割行政与军事。
文官就是文官,武将就是武将,决不允许出将入相的人再次出现。
文官按照文官的晋升途径一路晋升,武将按照武将的晋升途径一路晋升,二者是两条平行线,彼此不应该有过多的接触。
参谋台就是负责隔绝二者的重要机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郭鹏非常反感一个家族有人从事行政有人从事军事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家族在前汉比比皆是,大家都以出将入相为人生准则,但是郭鹏非常讨厌这样的家族。
所以郭鹏对曹氏的不满由来已久。
又有人从事行政,又有人从事军事,一个家族横跨军事和行政两大领域,在各大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一点在延德七年以前尚且能够为郭鹏提供帮助,但是延德七年科举制度确立之后,这样的存在就是障碍物了。
文官就是文官,武将就是武将,不仅是个人,家族也是如此。
要么行政,要么军事,能全都要的只有皇帝,没有其他。
这样的家族至今为止在魏帝国也有,但是已经不多了,曹氏夏侯氏这样的亲眷家族则一直都是这样。
说来也是讽刺,当初这是郭某人急切的需求,现在却又成为了郭某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过皇帝嘛,理所应当是这样矛盾的集合体。
郭鹏甚至打算让郭瑾着手把曹氏整顿一下,拔除掉曹氏在军队里的势力,或者解决掉曹氏在行政领域的势力,让曹氏变为纯粹的文官家族或武官家族,连带着夏侯氏也应该如此。
以此确保魏帝国文武分治的正确传统。
而与之相比,诸葛氏就好了许多,纯粹的文官家族,与军事无关——郭鹏当然不需要诸葛亮为他五次北伐强敌,所以诸葛亮永远也不会触及军队。
这样的家族引为政治方面的臂助,对于郭承志来说,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思考到这里,郭鹏缓缓点了点头。
“你可以继续思考一下,考察一番,如果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这个人选我赞同。”
这就等于是郭鹏认可这个人选了。
于是郭瑾很高兴。
“既然如此,那儿子会谨慎的考察一番,若没有其他的干扰问题,就这样定下来,承志已经十九岁了,是时候加冠成亲了。”
“这样挺好,尽快确定下来,多生孩子,国本也就更加稳固了。”
郭鹏笑着说道:“其他的问题,你不必过多的在意,还有我,我帮你解决掉。”
郭鹏的意思,郭瑾明白。
要不是郭鹏还活着,能帮他遮风挡雨,郭瑾真的感觉这一波不是那么好应付过去的。
但是有了郭鹏的首肯,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谈完这个事情,郭鹏想起了曹操。
“你舅父现在如何了?有一阵子没去看他了。”
郭鹏问起了曹操的近况。
现在曹操没有任何威胁了,可以是郭瑾的舅父了。
郭瑾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说是无大碍,但是现在说话还很难,半边身子也还是动不了,做什么都要人帮着,因为这个事情,子脩他们都不能全心的投入办公之中,也怪儿子,本来是想给个奖励,谁知道弄成这样……”
郭瑾稍微有点自责。
“你也不要觉得自责,这种事情谁能想到呢?”
郭鹏安慰了他:“你母亲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你尽管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可,过几日我再去看看他。”
“儿子明白了。”
郭瑾放下了心,继续去办自己作为皇帝的事情了。
郭鹏则在第二天整顿一下,又和曹兰一起去了曹操的府上。
到了曹操的府上,曹兰去看望曹操,郭鹏则撞上了正好前来探视的曹仁。
看着四下无人,也有不少时间没有单独交谈了,郭鹏便和曹仁一起在曹府的花园里做了一番交谈。
“近些时日过得如何?在谯县老家可有觉得寂寞、烦闷?离开军队,开始赋闲,很多人都会觉得不习惯,当初我刚退位的时候,也觉得不习惯。”
郭鹏笑呵呵的看着曹仁,发现曹仁和上一次相见相比胖了不少。
曹仁颔首,落后郭鹏半个身位,低声道:“臣得太上皇恩典,得以纵情山水,享乐无边,哪里能有什么烦闷呢?离开军队,没有琐事需要烦扰,只会觉得轻松。”
“那就好,你能过得舒心,我也就放心了。”
郭鹏点了点头,低声道:“大兄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是没想到的,我为大兄设想了不少退休以后的生活方式和好的去处,却万万没想到,他居然会中风。
这样的病症,非常凶险,大医馆的人说大兄就算治愈,也难以从事政务,今后必须要静心休养身体,不能继续办事了。”
“唉……命数如此,又怎能怪罪他人呢?”
曹仁苦笑道:“大兄这样的病症,还能活着,已经是万幸了,怎能有其他的奢求呢?而且大兄还得了司空的职位,满朝文武第一人,又有什么的值得不满的呢?”
郭鹏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下脚步。
“子孝,我曾一度觉得,曹氏对于阿瑾的继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五百四十九 承志的太子妃,绝不会是子脩之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郭鹏一语即出,叫曹仁一愣。
一时半会而曹仁是没有反应过来的,但是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顿时大惊失色。
“太上皇,我……”
“你听我说,不用说话。”
郭鹏转过身子看着曹仁:“子孝,事已至此,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初,我是把你们曹氏,当成吕氏来看待的。”
曹仁眨了眨眼睛,深觉震撼。
吕氏,是哪个吕氏?
还能有哪个吕氏?
汉高祖刘邦的那个吕氏,那个帮着刘邦打下偌大江山居功至伟、权势最高时期汉军一百多名将军有七十多人是吕氏旧部的吕氏。
如此庞大的家族势力,是刘邦也奈何不了的,他曾想废掉刘盈另立太子,就是为了不让吕氏专权,威胁刘氏江山。
但是吕氏的根基太深厚,群臣一致反对,以至于刘邦算盘落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