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别说再出侍郎级别的高官了,现在连个七品往上的子弟都没有,至于在军界就更别提了,方家子弟没有从军天赋,就没一个子弟能够考入军校的。

    不过好歹也是有家族底蕴,加上其家族基金投资眼光不错,早年投资了不少大型企业,获得众多股份。比如其家族基金拥有直隶纺织银行的百分之八的股份,另外还拥有不少上市大企业的股份。

    一句话:不差钱!

    他们有社会地位,又有钱,唯独后代子弟不争气!




第二千三十章 堂堂御书房大佬
    这些家族为了保持后续的荣华富贵,往往会和新崛起的家族进行联姻,以保证家族的繁荣,所以他们当年在陈炳全还没有成为高官的时候就找上门来了。

    他们看中的其实并不是陈炳全的权势,实际上陈炳全当时也不过是个三品,而且还是在边缘机构任职,方家就算落魄了,但是也不至于倒贴。

    他们看中的是陈炳全嫡长孙的潜力。

    皇家青年军校步球队队长,考入学堂是板上钉钉的,后续在军界闯出头来也是大有可能的,而后续也是证明了这一点,陈炳全的嫡长孙以步科第八名毕业,前途光明的很。

    当年为了达成联姻,方家也是付出了不菲的代价的,仅仅是准备的嫁妆就价值十多万唐元,其中包括极为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还承诺给新婚夫妇后的嫡长子一份巨额成长基金,数额达到十万唐元。

    同时呢,对于陈家这样的后进家族,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和这些传统的书香门第联姻,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过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对方的财力,以确保陈家后续的仕途。

    为什么需要财力?

    因为这样才不用去贪污啊!

    陈立夫的崛起已经是给很多帝国官员们淌出来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家里有钱,大把的钱,就用不着去贪污之类的,至少在经济上就不会犯错,这样就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华!

    当然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要不然也不会只有一个陈立夫。

    和陈立夫一样不差钱的官员多了去,但是最后还是有很多人倒在了经济问题上。

    陈炳全对自己的这个孙子是给予厚望的,所以今年他毕业后,就是准备给他正式举行婚礼,毕竟定亲好些年了,人家方家嫡女都从十四岁等到了现在的十九岁了,眼瞅着都要成为老姑娘了。

    再不举办婚礼,估计方家那边怕是要急死了。

    只是这婚礼既要风光,但是也不能太高调,更不能引来非议,所以这婚礼如此筹办也是需要仔细斟酌。

    就当陈炳全想着该如何给自家嫡长孙举办婚礼的时候,突然感觉右手被碰了一下,略微回头就看见魏广清用手碰了碰自己的胳膊。

    而后眼光一扫,就看见了不少人盯着自己看,尤其是前头的大佬陈立夫,此时正看向自己呢。

    他们在叫自己?

    不可能吧!

    他陈炳全进入御书房行走数月,虽然偶尔也会在会议里发言,但那都是例行的医疗卫生工作报告,除此之外,他可没有过任何的发言。

    今天他没这样的安排!

    此时听陈立夫道:“陈尚书,如果加大南洋移民,把人数提高到每年两百五十万,可能遭遇的疫病一事,你们卫生部有什么方案?”

    虽然脑子还有些迷糊,但是为官多年的他也不至于昏庸,一听这话当即就是反应了过来然后道:“我们卫生部对南洋的防疫工作一直都是在进行,也有着完善的预岸的!”

    “只是如今的技术水平下,南洋地区的很多特有的热带疾病,尤其是蚊虫感染等疾病对我们的卫生工作而言还是比较棘手的,以目前的移民规模还能控制,但是如果直接增加到两百五十万人的话,恐怕会遇到一些困难!”

    陈立夫直接道:“有什么困难直接说,增加南洋移民一事势在必行,圣天子已经有了旨意,南洋移民的人数必须加起来!”

    陈炳全道:“我们需要购置更多的药物以及设备,同时增派更多的医生,最好是能够在当地设立多所大型的综合医院!”

    “除了这些外,还需要对居民点进行广泛的消毒杀虫工作,这些都耗资重大啊!”

    说到这,陈炳全露出一丝难色道:“我们卫生部的经费有限,恐怕是很难支撑起这一比开支!”

    陈立夫直接道:“如果要做,需要多少经费!”

    陈炳全略微沉思了会,估算了一番后道:“最少也需要两百万的经费才能勉强维持,确保移民初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伤亡,如果要做的好一些,怕是要三百万经费!”

    听到这个数字,陈立夫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收回了视线,然后对身后的农部尚书谢钟山道:“这移民事务,本属你们农部的业务范畴,这经费你们农部怎么看?”

    但是谢钟山却是直接冷哼一声:“移民屯垦司虽然是我农部下辖,移民事务也属于我农部范畴没有错,但是我们移民屯垦司只管组织安顿移民,这卫生工作怎么就和我们农部扯上关系了!”

    陈立夫听罢,没有皱眉!

    这个谢钟山和他一直不对付,这结果他早有预料!

    所以他道:“既然如此,那么这所需经费的问题,回头再讨论,先把计划确定下来再说!”

    经费分配问题,历来都是大唐帝国各机构的主要矛盾,别说这种例行的御书房值班会议了,哪怕是御前御书房会议上,都不可能轻松解决。

    最后怎么解决,陈立夫不管,他又不是什么内阁首辅,今天开这口,主要还是今天讨论的议题是南洋发展。

    而众所周知,南洋发展计划是他陈立夫一头拉起来的,当年的南洋千万移民计划也是他提出来的,今天的讨论南洋移民问题,也和经济发展有关系。

    要不然,他都懒得插手。

    所以先把讨论具体计划,至于所需经费,后续各机构慢慢磨嘴皮子就是了。

    大唐也不缺这两三百万,这家出一点,那家出一点也就凑齐了。

    因此经费问题虽然看似很重要,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先把扩大移民计划做出来,让圣天子过目,要不然的话,迟迟没有相应的计划,圣天子那是要发飙的。

    今天这会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是陈立夫那几位文官大佬们在说话。

    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和以往一样当哑巴,督察院和**院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军方的也是简单表态,说什么会支持移民工作,陆海军都表示表以支援几艘运兵船,但是也就这样了,毕竟这南洋地区已经是帝国本土,又没外敌威胁,又没动乱,这本土内部的移民和军方没啥关系。

    这也是御书房会议的常态,一般都内政事务,都是内阁各部门的人在吵闹,只有涉及到军方的时候,军方的两位大佬才会亲自下场,一般都是看戏的。

    这吵闹了一阵后,也算是初步确定了方案,随后呈报圣天子!

    圣天子看过方案后,直接批准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了。

    尤其是卫生防疫费用,卫生部是弱势部门,每年的经费少的可怜,连给现有下级医院的财政补贴都不够钱,每年都得求爷爷告奶奶找钱,甚至是想方设法让地方财政承担更多的医疗补贴。

    所以不用问都知道,卫生部是肯定没钱的,另外一个相关机构农部,别看一个农字,但是人家有钱,但是农部态度很强硬,说这移民是举国之事,不是他农部一部的事,这钱得大家一起出,而其他部门不乐意了。

    后续几天,陈炳全就是看着其他机构的人吵来吵去,堂堂御书房值班大臣甚至为了几万唐元的分配额度拍桌子。

    这让人看了,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中央财政收入年过四亿唐元的帝国!



第二千三十一章 绝望的大唐铁路总公司
    大唐帝国里,每年最受瞩目,同时也是气氛最激烈的会议,不外乎就是每年年底的支出预算分配会议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各方大佬那都是赤膊上阵,吵吵闹闹那都是最基本的,时不时还能看见帝国重臣直接动手。

    年底的支持预算分配会议如此激烈,这平日里一涉及到经费问题,基本上也是这样。

    这一次为了扩大南洋移民规模所需要的各方面不同的支出经费,同也是在帝国高层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

    陈炳全自诩也算是见识过风浪的人了,但是说实话还真的没怎么参与过这些预算会议,因为往年的时候卫生部就是个边缘部门,都是其他各方分配完毕后,顺手给他们卫生部留一点。

    但是呢,卫生部的花销本来也不大,其他强势部门争夺完毕之后随便留下的一点,也够卫生部花销了。

    怎么说呢,大唐帝国一年四亿多中央财政收入呢,这里头随便弄一点出来那就是几百万的事,够他们卫生部用了。

    至于各地官办医院需要的财政补贴,但是大部分的财政补贴实际上都是地方财政支持,各地的卫生局也都会有来自地方财政的拨款,所以京畿卫生部实际上不怎么需要拿出太多资金去直接补贴。

    卫生部更多的还是做一些行政指导的工作。

    大唐帝国体系下的卫生部之所以是边缘部门,也和这有关系,没啥花钱的地方也没多少经费,这存在感自然也就不强。

    但是这一次,他们的卫生部却是被直接卷入了这一次的经费之争当中。

    对此,陈炳全的感受就是突然遭到了惊涛骇浪的袭击。

    他从太医院开始为官,多年从事幸好医疗行政事务,但是这却还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官场的险恶,其他部门同僚的恶意。

    这让他身心疲惫无比,甚至生出了一种不该有的念头,干脆提前半年致仕算了,反正自己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等到明年的时候就会致仕。

    反正御书房也进来过了,也风光过了,提前致仕的话也能够避免现在的旋涡。

    要知道现在的南洋移民费用,已经不仅仅是什么医疗防疫费用了,而是扩大到了其他的移民诸多费用,涉足的总金额已经是突破五千万唐元了。

    现在农部、商部、国企部、交通部、礼部、工部等诸多部门是吵来吵去,一会说什么基础设施建设,一会又说什么运输问题,甚至连铁路建设都拿出来说了。

    这话题牵涉的越来越广,到后来已经不止局限于扩大移民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了整个南洋地区发展问题了。

    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上是上升到了帝国整体战略方面,陈炳全对这种那里敢插手啊。

    吵吵闹闹之中,最后御书房内部之间还是达成了默契,最后向圣天子递交了南洋发展方案。

    整个南洋发展方案包括多个方面,包括矿产资源开发,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包括扩大橡胶、热带水果、高产粮食的种植以及加工、运输等。

    大唐帝国后续几年,将会围绕着南洋地区的安南省、暹罗省、缅甸省、马六甲州、吕宋省、万丹省、澳洲一共五省两直辖州执行一系列的发展规划。

    把南洋地区真正的当成本土来经营!

    至于移民,到最后已经是变成了附属计划。

    怎么说呢,只要发展南洋经济了,那么人口就不会少。

    李轩很快批准了这一个南洋发展计划。

    该南洋发展计划,将会在大唐帝国的全球经济发展计划的框架之下,寻找自己的定位发展经济,争取把南洋地区早日变成帝国的繁荣腹地。

    南洋发展计划一经公布之后,自然又是引起一番议论,众多资本迅速跟进。

    南洋发展计划,也只是大唐帝国开展全球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环节而已。

    比如之前极为重要的钢铁煤炭发展计划!

    还有帝国本土的新铁路修建计划,大唐铁路总公司将会在未来利用公司自筹资金,外部筹集资金,在本土的多个地方进行铁路大建设。

    尤其是推动偏僻落后地区的铁路干线建设,中部地区的支线铁路建设。

    大唐帝国本土的铁路网,看似非常庞大,但是帝国本土的面积同样庞大无比啊!

    尽管在之前大唐帝国已经取消了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带有明显区分的称呼,但也只是简单的在海外设省,改变称呼而已,实际上很多东西并没有改变。

    从理论角度来说,大唐帝国如今已经没有了本土和海外领地之分,但实际上还是有的。

    怎么说呢,只有工业发展不受限制的地方,才算是大唐本土。

    往北的话,自然是一直到北冰洋,只是呢,其实小海(贝加尔湖)往北基本就没啥人了,毕竟大唐不缺地方,很少人愿意跑到天寒地冻的北冰原去过日子的。

    在东边的一直延伸到白令海峡,包括东海省诸岛(扶桑),尽管整个东北地区的地区也是属于苦寒之地,不过东海(扶桑海)、北海(鄂霍茨克海)的沿海的一些港口还是部分人口,越往南人口越多。

    在南边的话,最南边的算是澳洲,包括东洲(新西兰),这地方人口也不多,整个澳洲也没几十万人口

    西南部话,缅甸省(不包括孟加拉州隔离带),此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锡兰岛,这地方其实也算是本土,虽然只是局部本土化,但是也有铁路,也有工厂的,只是这个锡兰岛一直没有行政化,长期作为军事基地实施军管。

    西边的话,大唐帝国都快要把西海(里海)变成内湖了,有着巴库这一块飞地,而更西边的话,则是一路杀到了顿河下游,完全控制了顿河下游以东,伏尔加湖中上游以东地区,这些地方虽然距离金陵遥远无比,但是这些地方依旧属于本土行列,当然了,因为这些地方还处于战区,同时地方太大,鞑靼人的骑兵也比较多,因此这一大片地区主要还是属于军事控制为主,后方的中亚地区才是进行了工农业的发展。

    要说大唐帝国的本土有多大,用几个数据可以说明,从白令海峡到到顿河,直线空中距离大约是七千多公里,从东海省到顿河还要更远一些,也是七千多公里。

    从南边的澳洲东洲到顿河,这个更远了,足足一万六千多公里。

    从北边的北冰洋到南边的澳洲东洲,那么有一万四千多公里。

    动不动就是上万公里距离的大唐帝国,版图看起来是大了,威风了,但是铁路修起来也是能够让大唐铁路总公司绝望无比。

    1秒:
1...10021003100410051006...10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