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山沟皇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雨天下雨

    因此南洋移民工作,还是很困难的。

    但是再困难,也架不住帝国的官方扶持力度大啊!




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迹
    宣平四十一年里,大唐帝国基本上就是围绕着经济发展计划而展开了。

    在经济发展计划框架下,开始了美洲等海外省的农业,资源开发,开始南洋大开发,也开始了东北地区,中亚等地区的农业,畜牧等开发。

    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主要是集中在水利、交通两大方面。

    同时也是鼓励工商业从沿海发达城市向内陆城市转移,鼓励中小型城市发展特色工商业经济。

    四十一年秋天,圣天子在新一轮的御书房经济会议当中,提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工商业,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民众的收入。

    这个指示,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工商业发展,更重要的其实还是为了提供民众,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民众收入。

    如今的帝国,和后世不一样,交通远远没有后世那么便宜,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想要出去打工赚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即便是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其人口容纳数量也是有限的,上海特设县,也是松江府的市区,其常住人口总数都已经是突破三百万了。

    再加上周边几个县的人口,整个松江府的人口都快要达到五百万之巨了。

    这个人口数字,对于当代的技术水平而言,已经是达到了极限,甚至可以说是超出了当代的交通物流运输的极限能力。

    大城市的人口容纳数量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永远的增加下来,因此对资本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让资本在其他地方投资建厂,直接在其他地方提供工作岗位,为当地民众增加收入,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李轩的‘因地制宜’的指示,就是在这种大环境里下达的。

    李轩要求各地方,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工商业,比如说福建那边茶叶多,林业资源也比较丰富,又是靠海,那么就可以发展茶叶种植以及加工,木材加工,造纸等相关行业等等。

    东北地区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同时经济农业大开发后,大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也是极大,因此可以继续加大投资发展煤炭、钢铁、机械加工等重型工业,同时呢还可以发展粮食加工行业。

    比如说大豆加工业就是非常富有前景,因为大豆、豆饼、豆油都是目前市场需求量巨大的商品。

    其中的豆油乃是当代重要的工业原料,豆饼可以作为肥料使用,而且施肥效果极佳。

    又比如说南洋地区的吕宋省,这个地方乃是大唐帝国最早控制的海外领地,也是最早采取海外本土化的一个地方之一,其中的吕宋岛更是早就全面本土化。

    而吕宋岛上的各种经济作物资源丰富,尤其是生产各种热带水果,因此可以发展热带水果贸易,水果加工业等等。

    在广西省以及安南省,最近几年开始大力发展甘蔗种植,这样也就可以直接发展糖产业,而糖这玩意,也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的东西。

    至于橡胶什么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因为现在的橡胶急缺,基本上两广、安南、暹罗、缅甸、吕宋、万丹等众多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都已经是陆续或大或小规模种植橡胶。

    又比如北海省,以前这地方在大唐人看来,除了金矿银矿外,要啥没啥,但是后来北海省官主导,引入种植桑树,估计移民当地的农户养蚕,逐步发展起来了目前仅次于江南地区的生丝产地。

    目前北海省的工商业经济,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依靠生丝行业支撑起来的。

    同时北海省四面临海,渔业资源丰富,同时对船只需求量比较大。

    因此根据指示,北海省将会进一步做大做强生丝产业,同时鼓励发展造船、渔业等产业。

    还有北边的草原等地区,自然是鼓励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目前帝国的纺织业对羊毛的需求是一年比一年多,所以基本上北方的几个省份都是大力鼓励民众养殖绵羊,同时也鼓励民众养马养牛等等。

    为此还就近在当地设立相关的羊毛加工厂。

    哪怕是在常人看来比较荒凉的西北地区,现在也是在鼓励发展棉花种植、畜牧业等产业,并依托西北铁路发展地方经济。

    整个大唐帝国,不管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普通的地方,又或者是偏僻落后的地区,都是在四十一年的时候陆续掀起了自身的工商经济发展计划。

    力求在当地发展工商业,就地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

    从这也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一次的大唐帝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内的各项计划,尤其是工商业发展计划,目的是简单而纯粹的,那就是为了增加底层民众的收入水平。

    彻底解决大唐帝国全国范围内的温饱问题!

    在这种大浪潮下,宣平四十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等到宣平四十二年,大唐帝国在上海黄浦江大桥的通车中拉开了序幕!

    大唐想要建造黄浦江大桥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多年了,并且单纯建造数百米长度的大桥也不算什么难,但是想要建造一座跨度几百米,同时还能满足上万甚至数万吨船只通航的大桥,那可就难了。

    如今建成的黄浦江大桥,可是一座仅仅长达一千六百多米的超级钢铁悬索大桥,其主桥墩的高度达到了九十多米,采用了上万根钢索吊住桥身,使得桥身距离水面有数十米之高,使得不影响黄浦江的通航。

    不管是桥墩的施工还是桥身的施工,乃至其他各个方面,那都几乎是代表着当代大唐帝国的工业技术巅峰水准!

    通车当天,大唐朝报以二版头条的方式进行了报道,称之为‘大唐奇迹’,并在政治上高度肯定了这座大桥的意义,称该大桥的成功建成,代表着大唐帝国数十年来的工商业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一座超级大桥,不仅仅建造难度高,耗资也庞大,也就只有松江府才能财大气粗的修建这样的超级大桥了。

    这座超级钢铁悬索大桥前后施工时间超过十年,但是今年才刚通车而已,前后耗资数百万。

    松江府修建这座超级大桥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开发黄浦江东岸地区。

    目前的松江府市区已经非常庞大了,大到甚至找到第二块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区域了,然而黄浦江的东岸可是有大片的地方却是因为交通问题而无法开发。

    之前的时候虽然也有所开发,但是始终因为没有直接的桥梁连接两岸,只能依靠渡轮,所以东岸一直都是发展不起来。

    而松江府方面一直都是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同时呢,松江府也有钱,很有钱,非常的有钱,这是超级重点,必须说三遍。

    松江府也有开发黄浦江东岸的需求,又有钱,同时大唐帝国的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满足了建造这种超级大桥的需求。

    如此三者结合,才有了黄浦江大桥这座超级大桥的出现!



第二千三十五章 松江为官难
    松江府想要开发黄浦江东岸,是因为目前的技术水平限制再加上大唐人的一些传统观念,使得大唐帝国的城市发展方向是朝着大发展,而不是往高!

    怎么说呢,大唐人其实不怎么喜欢高楼大厦,尤其是生活居住方面,他们更喜欢的是小楼,尤其是中高收入阶层,他们更加倾向于郊区的两层或三层,带花园的那种小楼。

    如果是那种距离城市近一些,但是又山清水秀的地方弄一座大庄园,那是最好不过了!

    怎么说呢,大唐的上层社会,其实还是带着浓郁的传统文人气息,讲究的是风雅,对于俗气的东西非常的排斥。

    而整个社会风气,其实都是底层学中层,中层学上层,上层学权贵。

    上流风气如此,整个大唐人基本也都是有样学样跟着学,就和现在的大唐人,甭管上流社会还是穷人家,都时刻注重体面一样,都是社会环境所导致。

    至于说最近这些年兴起来的水泥钢筋修建而成的多层公寓,那一般都是无法逃离城市的中下层民众居住的,稍微自诩体面的中产家庭都不会去住这些地方。

    同时呢,地方的官员也是更加倾向于扁平化发展,是不会一股脑的只发展市中心的。

    这一点在很多城市都能够看的出来,比如广州,其实城区的面积并不算大,但是下面各县乃至各镇都是发展的相当不错,铁路网非常的密集,实行的一种扁平化的发展。

    哪怕是在上海,高楼大厦这么多了,但是实际上的市区面积也非常的大。

    当然了,这也和建筑技术有限,成本高等有关系,所以哪怕是松江府为了谋取继续发展,也是采取了朝着郊区发展,由此导致市区的面积越来越大。

    但即便是这样,也是感觉土地不够用了,因为市区面积大了,这交通成本也就上来了。

    最后,松江府方面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修一座黄浦江大桥,继而发展黄浦江东岸,至于资金,他们自筹,反正松江府不差钱。

    当地的官员们每年都会为了如何花掉这么大的地方收入而头痛了。

    实际上松江府也不仅仅搞了黄浦江大桥这么一座超级工程,实际上松江府还在搞地铁了,那玩意更烧钱!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搞这些耗资庞大的基础设施,你让松江府一年那么多的地方财政收入怎么花啊!

    这钱又不能放进自己腰包了,甚至现在上头不允许松江府这边随便补贴企业了,因为帝国要发展其他地方,你松江府三天两头弄补贴,把资源都吸过去了,帝国高层不乐意。

    哪怕是已经用了不少名目,上缴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但是留下来的地方财政还是那么多。

    所以松江府那边每年都会找各种名目花钱,比如说扶持兄弟省道,去年他们就和贵州那边达成了合作协议,准备扶持总数大约两百万唐元的资金,用于贵州当地的教育发展,也就是修建学校什么的,其他地方闹的天灾什么的,松江府总是第一个打钱……

    而自身嘛,各种基础设施,但凡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基本都已经搞了,或者已经是正在搞了。

    其实他们也可以修了挖,挖了修,这样花钱就更加容易了。

    但是奈何督察院的那些御史们,一个个都把松江府当成捞政绩的最佳地方,全都是睁大着眼睛瞪着松江府的地方官员犯错。

    用人家御史的说法就是,松江这地方富得流油,他们要么不犯错,一旦犯错那就是大错,只要随便逮住一个,那么就是大功一件,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那天你要是在松江府这边搞出来一个大案要案出来,分分钟名扬天下!

    怎么说呢,其实很多官员,尤其是中高级官员其实不怎么喜欢在松江府任职,压力太大!

    辛辛苦苦发展经济了,人家也不说这是你的功劳,他们会说松江府本来就这么牛逼了,随便来个阿猫阿狗,哪怕天天睡觉屁事不干,这每年经济增长也能有十几个百分点。

    这话说的,简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怜历任上海特设县县令以及松江府知府辛辛苦苦发展经济,但是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其他大多都得不到承认。

    但是一旦经济发展没能达到预期,那么就是你的问题了。

    如果任上还犯了点什么错,哪怕只是小错,也会被一群人盯着,然后闹成大事。

    总之甭管你干啥,外人都是一手拿着放大镜盯着你看,一手拿着刀准备随时砍下来。

    当官难,当松江府的官更难,如果是负责花钱的官员,那是难上艰难!

    别看他们随便经手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但是给他们一万个胆子都不敢贪其中的一个铜板。

    别说真贪了,哪怕是稍微露出点这个意思,一大堆政敌就扑过来咬死你了。

    当然了,永远都别低估官员们的智慧!

    这花钱难,想要花得合理更难!

    那么怎么办呢?

    他们就是修各种乱七八糟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看起来高大上的那种,为此他们愣是先后修建了二十多座横跨吴淞江的大桥……

    愣是在马车时代里,就是沿着黄浦江,修出来了一条数十米宽,长一百多公里的水泥、沥青公路出来。

    这路哪怕是放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界,那都是属于高等级公路的范畴!

    话说有一段时间,他们还在商贸区里的几个核心街区里给大街铺木板,充当硬化路面!

    然后又搞什么全城的煤油路灯,又搞什么全城供水设施。

    至于全城的下水道设施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修的下水道都可以跑马车了……

    钱多到蛋疼的松江府,这才会花费无数资金去修建一座黄浦江大桥,这要是换了其他地方,是绝对干不出这种事了,哪怕是金陵城都不行。

    黄浦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也算是离开了大唐帝国修建超级大桥的序幕。

    利用黄浦江大桥,大唐帝国在桥梁设计以及修建方面攻克了诸多难关,累积了足够的经验后。

    大唐帝国也是正式开启了其他超级大桥的修建计划。

    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江大桥,尤其是金陵长江大桥和汉阳长江大桥,因为这两座大桥是可以连接铁路,继而彻底打通南北铁路的无缝连接。



第二千三十六章 超级工程
    对于长江这样的大江来说,要想在上面修建一座大桥,难度是超级大的。

    别说对于当代的大唐帝国而言,即便是对于后世的二十一世纪而言,要想在这样的大江上修建一座大桥,其施工难度也是极大的,并需要耗费巨资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老早就考虑过在长江上修建大桥,却是一直没有成行的缘故,就是技术难度太大,耗资太大。

    大约在宣平三十年的时候,帝国方面就是考虑过在金陵以及汉阳两地各自修建一条长江大桥,当地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连接两岸的铁路。

    但是却是因为技术问题却是一直没有成行。

    因为哪怕是汉阳那边预定的选址所确定下来的长江大桥,其长度也会达到一千六千多米,如果加上引桥那些总长度还会更大。

    至于金陵这边,长江更宽,初步的设计长度达到了四千多米,而且水更深建设难度更大。

    同时还得考虑到长江通航的情况,就和黄浦江那边一样,修建桥梁首先就要考虑到通航情况,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对通航的需求原本就越高。
1...10041005100610071008...1073
猜你喜欢